每到年底,各家单位都要筹备联欢会了。 三年疫情,久违的热闹又该回来了,这勾起了我的回忆。 因为我能唱一嗓子好京剧,所以,总是联欢会的常客。 但现在,也许是年龄大了,该把演出机会让给年轻人,但最主要的还是,不想去迎合了。 我深爱的京剧,不是为了给场面增加热闹、不是为了火爆甩几个高腔、为了赢得掌声而唱的京剧。 唱完之后,被别人夸一句:你嗓子真好。 不是的。 以前的每次演出,你要唱的曲目,被要求是这样的: 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短,要控制在5分钟之内; 唱段要火爆,要有高腔,能让观众鼓掌,调节会场气氛的那种; 不能有长伴奏,那样会冷场; 唱词要喜庆,怒的、忧的、悲的不许唱; 观众听不懂的,不能唱; 观众不熟悉的,不能唱; 节奏太慢的,不能唱; …… 学唱京剧这么多年,掌握的曲目至少几十段、上百段,但能在舞台上演的,非常有限。 只剩下几段现代戏:《智斗》、《军民鱼水情》、《打虎上山》。 作为一个深谙京剧之美的票友来说,我愿意让京剧艺术渲染身边每一个人。 每一次演出,无论是大剧场,还是社区小舞台,我都会积极参加。 每一次我都能以京剧艺术特有的高亢的嗓音,气沉丹田的韵味,赢得掌声。 但渐渐地,我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也不愿再迎合任何人。 京剧我依旧在学习,但不愿意再亮出来了。 京剧的经典和精华在传统戏,这毫无疑问。那是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实践、钻研、打磨、升华而成的。 无论吐字、行腔、韵味都极其讲究和极富魅力的。作为业余票友能够习得皮毛已属不易。 并不是说现代戏不好,只是两者在艺术价值上不可同日而语。 传统戏因不适合联欢的舞台,愈发显得曲高和寡。 现代人,也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深入进去细细品味京剧的味道。大家都太忙了,只喜欢快餐,即时娱乐。 专业院团如何呢?也大抵如此。 每年的央视春晚,总要在新年钟声敲响、人们都离开电视机跑到外面放鞭炮时,来个火爆地锣鼓喧天,生旦净丑全数登场。 满台眼花缭乱地跑圆场,再配上几个名演员的高腔戏歌,耍上几分钟就算高潮了。 每年被诟病,每年悉数上演,每年都是这个套路,以示对国粹的重视。 专业院团对外演出,也几乎是这个宿命。 时间足够的话,演上几出折子戏,为了迎合观众,总是“打不完的三岔口,拾不完的玉镯”。 我呢,如果还再登台,也是“唱不够的《沙家浜》,演不完的《红灯记》。 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