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力 | 从外企到民企,高管的敏捷转型与生存策略

 万里潮涌 2023-11-1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近年来,不少民企频频引入外企背景的高管,也有许多外企高管转型到民企发展。但整体来看,能成功转型的比例不算高。

许多高管感觉曾经在外企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变得不再起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降兵的“水土不服”

- 造成高管们“水土不服”的深层原因有哪些?

- 转型中的高管,如何顺利渡过生存期?有哪些可具体实施的策略?

- 如何通过创造小成功,来持续赢得老板信任,从而获得不断授权和更多资源

- 为什么说真正的“转型之道”,靠的全是不断尝试、试错和实践,同时与自己真诚对话?

来源 | 泰普洛领导力

01

高管们为何会“水土不服”?

中国的民企天南地北,东部西部,各有各的特点;但有些共同点,还是非常突出的。比如:


1. 生存压力巨大,导致结果导向明确,易于倾向短期胜败论英雄

2. 商业模式不确定,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当前和未来最佳发展模式

3. 组织结构和岗位变动,弹性较大

4. 职责、授权、流程不容易清晰,在实践中,逐步授权多于岗位授权

5. 除了一些资源充沛的头部企业,大部分企业组织能力和人才梯队有较大缺口

6. 创始人的个人特点,影响管理的个性化,这点在初创企业尤为突出

▶▷民企的共性特点,就是转型中高管需要面对的致命痛点

以上这些因素,时常就是转型中的高管需要面对的致命痛点。比如结果导向明确,它本身是好的,但要求很短时期就出结果,可能期望过高,尤其是对于高层职位。

现实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老板没有把自己对一个重要岗位的具体期望讲清。尤其是朋友中意的候选人,老板会倾向“销售”自己的公司和愿景。而高管这边又太想得到该职位,也没有尽可能澄清双方的期望。

几个月后,老板觉得这位高管能力不行,高管也觉得入错了门庭。

我们常说是高管们“水土不服”。而在“水土不服”的概括之下,另有民企更深层次的原因:

▶▷ 民企的组织能力和人才梯队有较大缺口

一位原在欧洲大公司工作,后去一家同行业知名民企试水,又铩羽而归的高管曾经说道:

“在原公司由于管理水平很高,系统流程十分顺畅,一天的工作实际上四五小时就可完成;而到了这家民企,却不得不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因为团队实在太弱,他不得不要做很多基础培训,又很难达到效果。他的问题,关键在于组织有缺口,没有管理梯队。

好比是在军队里,你让一个团长直接指挥一个排,他是施展不了团长才干的。同理,用一个百万年薪的高管,直接去带一群十万年薪的基层员工,也发挥不了百万年薪的价值。

看到这,我们不得不提醒的是:

管理梯队尚不完整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先考虑使管理梯队成形?

▶▷ 遭遇强势老板难接招

中国成功的企业创始人,都有极为鲜明的个人特点,并且可以说这些突出的个人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一个群体及个人自我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的社会环境里,许多企业家也容易忽略的是,昔日成功的要素并不能保证一直成功。

在早年带领企业成长时期,鲜明的个性,起了相当的作用。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个人特点,如果继续影响管理的方方面面,就会给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带来制约。

▶▷不确定性,又对高管提出了适应变化的更高能力要求

在今天的不确定时代,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特征。对组织而言,商业模式的调整是常态,尤其是中国企业。

而商业模式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以及岗位职责。这一连串的变化或变革,对于依靠专业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高管人士,也会构成严重的挑战。

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的高管,在自我成长能力和领导力方面较弱。而这两项技能的欠缺,往往使得许多高管,难以胜任商业模式变化较大企业的高度挑战性工作

02

民营企业高管的生存之道

四项原则和三个敏捷

民企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何适应或者解决这些问题,则是转型的高管们需要学会的生存之道。

▶▷四项基本原则

高管加入民企以后,可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和策略。

第一项,总的原则是让自己尽快达到盈亏平衡点(break-even),这点一定要牢记在心。

老板给你这么多的钱,你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价值尽快体现出来,要有这种意识和紧迫感,否则就会比较危险。

第二项,清楚要扮演的角色,是重新塑造自我,还是持续成功,心里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中国企业一般都是要求你持续成功,也就是说希望你既要有提升,又不能有减分,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提升。

第三项,坚信老板需要你帮助企业实现某种改变。

因为你在工作中会碰到很多的困难,老板可能会不让你改这,不让你改那,怕有风险。有的时候你会迷茫,会问自己,到底老板请我来干嘛?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否定自己,老板请你来一定是要你改变一些事情的,只是还没找到顺利改变的方法。所以你应该专注于寻找改变的方法,而不是打退堂鼓。疑惑会让您丧失斗志,觉得自己根本不该来。

第四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借用老板的特点,要去研究老板的特点。

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职业经理管理者和创始人式管理者。

往下滑动查看更多▼

职业经理管理者通常有以下特点:

- 善于通过调查和逻辑分析来找到方法和模式

- 善于通过建立流程来解决问题

- 习惯于通过对下属的培训和鼓励来领导

- 要通过自己的业绩赢得老板的信任

创始人式管理者往往有这样几个特点:

- 很有创新意识

- 对生意机会有很好的直觉和敏感(职业经理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即使听上去不是很有道理)

- 善于亲自救火(职业经理人要借用这个能力帮助解决问题)

- 擅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很多时候执行力很强

- 对公司忠诚,老板信任

▶▷高管需要具备三个敏捷

职场中存在着的三种敏捷:学习的敏捷、情绪的敏捷和文化的敏捷。这三个敏捷对于职场人士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1. 学习的敏捷(learning agility)

学习的敏捷是指不能照搬照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

学习不能照搬照抄,不能抄作业。每家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高管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灵活多变地进行学习。不能将之前工作的企业的情况生搬硬套地用在现在的企业上。

2. 情绪的敏捷(emotional agility)

情绪敏捷是指在不同环境中要保持平和心态。

在不同的环境,让人的情绪产生波动的地方并不少。尤其是当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时,由于自身还没有习惯新的事物,情绪变化也会较大。所以,当来到新的企业时,高管不要太玻璃心,尽量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尽可能地保持平和的心,拥有密切观察并且欣赏周围一切的心态。

3. 文化的敏捷(culture agility)

文化敏捷则是指入乡随俗,适应企业文化和氛围。

举例说,有很多高管去了民企,甚至连办公室都没有。有些高管总会被之前的经历所限制,认为一定要拥有什么样的条件,别人一定要如何称呼他。实际上,很多民营企业并不存在这样的关系。空降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被表面的称呼所迷惑,保持真诚和信任的关系。

▶▷ 从三方面培养自己的团队管理人员

来自跨国公司的高管,在进入一个本土大型民企后,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培养中下层的管理人员,从而使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思维方式

首先,思维方式是不是以客户服务为导向。中国企业的销售部门在这方面做得还可以,但支持部门一般都比较差,比如行政、人事、财务等等。中国传统意义上流行的文化是官文化,不是服务型的文化。官文化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想管别人,而不是服务他人、支持他人——这会大大影响企业内部的效率。

再者,思维习惯是不是以目标为导向。中国文化强调感觉,而西方人强调分析和逻辑。

此外,就是通过建立流程来解决问题。现阶段中国企业经验不足,非常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救火上。

2. 基本技能

沟通是影响中国企业效率的重要原因。

是不是很有逻辑地表达?是不是用别人看得懂的方式表达?能不能表达清楚?开会是这样,讲话也是这样。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不强调个人的复述和表达。在华跨国公司的员工虽然大部分也是中国人,但他们接受了大量培训,在那种环境下已经被训练出来。

3. 专业水平

普遍来讲,中国企业各职能部门中下层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水平,有助于我们高层管理人员发挥理想的作用。

当你知道怎么去帮助别人,怎么去培训下属,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管理水平,你就已经打下了自己成功的良好基础。

03

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策略

短期4点,长期10条

高管候选人加入公司以后,有哪些具体可实施的策略呢?我们根据高管们加入时间的长短,总结了短期四点,长期十条的策略。

前六个月的时间,可以采取以下四点策略:

第一,学习心态

包括向上级学习,向下属学习,发现企业的优势和别人的长处。并且做人要有责任感,尊重他人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二,帮助下属

高管一定要去思考如何帮助下属,帮助下属就是帮助自己存活。老板希望你来了之后能够加分,至少不要减分。而帮助下属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便于你进一步工作的开展,这是最好的加分方式。

很多人,喜欢通过说别人的不好,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有时候老板可能因为你发现问题而表现得很高兴,但你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你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你的下属。

你发现别人不好,难道老板就没发现吗?那他干嘛请你呢?他也知道这个人有问题,你的发现只是印证了他的问题罢了;可是如果你帮助了他,这才是老板没做到的。老板其实就是请你来帮助他的,只是没把这个问题点透而已。

第三,清楚老板最头疼的是什么,并凭借专业经验找出重点

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以前的方法,适用于现在的情况,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第四,要不断创造小的成功,持续赢得老板的信任,从而获得不断的授权和更多的资源

高管要不断创造价值,积累成功的经验,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同时,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人获得时间和资源。

6个月之后到1年的时间,是适应期,“阵亡率”比较高。

如果你在一家民企能安然度过6个月到1年,你就基本能克服环境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危险性了。这段时间可遵循下面的10点策略,对新加盟者可能是很有帮助的。

1. 尽量避免带旧部下

除非企业要求你快速出成果,而且下属岗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因为如果处理不好旧部下与老员工之间的平衡,别人会觉得你处事不公平。

2. 避免过多谈论过去的公司

老是讨论过去的事,会让人觉得你还没有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3. 思考问题一定要就事论事,以便确定行动方向

具体行动的时候再考虑别的因素,做相应的微调。如果这个顺序颠倒,就会难以做出主要决定。

4. 要有自己的意见

但是在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前,一定要让老板确认你明白了老板的想法。

5. 要慎重通过非工作的方式,来拉近你和同事的关系

有些人喜欢通过吃饭、游玩来拉近跟同事的关系,这有可能产生不好的效果,比如给人拉帮结派的感觉。并不是完全不能这么做,但要留意其负面效应。

6. 一定要找到有效的与老板沟通的方式

民企老板是中国发展的脊梁,他们对中国的贡献非常大。与老板进行沟通,首先是要对老板有认同感。第二个是要做能跟老板交流价值观的人。

可以通过咨询老员工,来发现自己应该和老板沟通什么以及如何沟通;并且不要害怕和老板沟通,要多和老板沟通,这样才能找到两人的默契点。

7. 要避免评论老板,不要说他好还是不好

8. 不要过于抱怨公司的变化多

中国企业变化多,一是因为本身碰到的问题多,二是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是创始人在管理,他们的特点就是创新能力强,给人的感觉就是变化多。这和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公司有很大差别,你要做的就是如何适应并管理好这个变化。

9. 不要太注重以书面形式呈现自己的目标和回报,要相信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老板是论功行赏的

10. 要让自己相信公司的机会是非常多的,不要过多计较现在的职位和工作内容

人生下半场,关键不在于换工作,而是改变心态、世界观和重新规划生活,需要有一具内心的罗盘,专注于界定真实自我的成分。

“高管职业转型之道”,没有理论,靠的全是不停尝试、试错和实践,同时不断与自己真诚对话,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职业转型的原动力。

以时间为交换,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