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晋升最快的将领:苏联元帅压力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

 qiangk4kzk8us4 2023-11-13 发布于云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距今还不到80年,殷鉴不远,覆辙引向的深渊却越来越近。眼看着80年前那一片弥漫硝烟、浸透血泪的土地如今再一次沦为战场,能不令人唏嘘?!而所谓的“战斗民族”,其实在另一重意义上就是多灾多难。虽说是“多难兴邦”,但人类历史上已经有过多少次例证,一个还如日中天的民族,一招不慎、一朝膨胀,就会万劫不复。而同样是在“战斗民族”,也并不都是一味拼杀、只会蛮勇斗狠之士。尤其是在当今事关生死存亡的多事之秋,缅怀先贤,可资万世师表。

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真正的军人和卓越的统帅总是在战火的洗礼中才能脱颖而出。二十几岁的拿破仑如此,在他之后晋升最快、也是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晋升最快的将领——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亦是如此。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身着二战时期苏军常服的肖像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Alexander Michailowitsch Wassilewski,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18959301977125)出生在内忧外患、日益败落的沙皇俄国末叶。作为东正教神父之子,华西列夫斯基从教会学校毕业之后,进入神学院学习,本该按部就班地子承父业,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使刚刚成年不久的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投笔从戎。在总体文化程度偏低的沙皇军队中,华西列夫斯基算是妥妥的知识分子。他也凭才干和军功从军士逐级晋升为连长、营长。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时,他在沙皇军队中已经是相当于团级的参谋军官。

年轻时的华西列夫斯基(1928年)

“十月革命”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毫不犹豫地效力于工农红军。以他出身于相对保守、富裕的教士家庭,这一选择看似背叛了自己本应归属的阶级,但在当时的社会大分化、大改组的激荡洪流面前,并不让人少见多怪。比如后来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1935年授衔的第一批苏联元帅之一),就曾是风流倜傥、多才多艺的年轻贵族军官。而华西列夫斯基日后的恩师和伯乐沙波什尼科夫(1940年授衔的第二批苏联元帅之一),他在投奔红军之前,已经在沙俄军队中升到上校的颇高职位。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在内战之后的和平岁月中,华西列夫斯基只是在不同岗位上勤勉工作的普通中级军官。比起同龄人之中已经成长为师长、军长一级高级将领的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的仕途平稳而并无显山露水的过人之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发生,很有可能,他会继续在不同的参谋军职上履行公务。至多是在将要届龄退役之前,作为对于服役多年以来的优异表现给予表彰,可能会被晋升为少将,然后解甲归田,无声无息地安度一生。

在苏军将帅中素有“美男子”之称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然而,19399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此,众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以及上千万、数以亿计的个体的轨迹被无情改变甚至是被随意摆布了。战争爆发时,华西列夫斯基还是苏联红军中的一名普通上校。相比之下,日后的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还只是中校(1941初年晋升上校,同年9月晋升准将,相当于苏军中的少将);戴高乐也是上校(194061晋升准将,终此一生止于这一军衔);倒是蒙哥马利在1937年初就已经是准将旅长,更是在当年10月晋升为少将(相当于苏军中的中将)师长。

尚为装甲部队上校团长时的戴高乐(右)接待前来视察的法国总统勒布伦

而以身处敌营中、日后在北非大名鼎鼎的隆美尔作参照,他当时亦是上校。但隆美尔在德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德语缩写:OKW)卫队长的任上明显是讨得了小胡子的欢心,小胡子在1940214签署命令晋升他为少将,还特地在命令中补充,晋升命令的效力倒推到战争爆发前的193981日。有意思的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上述这几位堪称二战最著名将领的“Who is who?”之中,除了注定要在北非战场上“捉对儿厮杀”的隆美尔和蒙哥马利已经是将官,其他几位都还只是校官。

佩戴少将肩章的隆美尔

有关华西列夫斯基的军阶晋升,战史档案中有案可查的确切记录如下:

194064日,晋升少将;
19411028日,晋升中将;
1942521日,晋升上将;
1943118日,晋升大将;

1943216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最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从大将到元帅——这是多多少少将领梦寐以求,却一辈子都跨不上去的台阶——华西列夫斯基一共只用了29天!不比那些王家贵胄,对于依靠积功而上的职业军人而言,这可能是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了。回顾一下从华西列夫斯基叙任少将,从而成长为高级将领,直到他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历程,这也是一部事关苏德战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内中浓缩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荣辱与转折。

苏联元帅礼服上的肩章

当华西列夫斯基在1940年被升为少将,从而登上一个关键的层级时,他担任着苏军总参谋部的作战部副部长。对于他的晋升,德高望重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出力甚多。沙波什尼科夫在19375月第一次出任苏军总参谋长,他的前任就是在“大清洗中”被冤杀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见前文:《从诡道到科学》。老帅沙波什尼科夫一向深思熟虑、不苟言笑而勤勉于专业,他在华西列夫斯基身上简直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那个拉丁语“成语”:alter ego。而比华西列夫斯基还年轻1岁的朱可夫当时已经是大将,并于19411月由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升任总参谋长。当时的苏军处在苏芬战争之后紧锣密鼓地休整、整顿的阶段,而地平线的西段,战争乌云已经在隐蔽地集聚。

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与的斯大林的合影

对于苏军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是德军在1941622日发动的全面突袭。半是麻痹、半是心存侥幸的苏军措手不及,完全进退失据,一路被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单单在基辅战役中,苏军就被俘虏了六十多万人,创下了世界战争史上单次战役被俘人数最多的纪录。在败报连连而德军节节逼近的情况下,生性耿直的总参谋长朱可夫与他的最高统帅、但还在懵懂摸索阶段的斯大林爆发了激烈冲突,随后被解除总长一职——实话实说,更适合朱可夫的,还是奔走于前线各司令部的统帅角色。斯大林不得不让身体情况已经非常糟糕,但明显更善于同自己相处、共事的老帅沙波什尼科夫再度接任总参谋长。为了使自己有年轻力壮又精明可靠的助手,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把始终保持从容、镇静的华西列夫斯基提拔为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军衔也相应地被晋升为中将。然而,此时的背景还是战场上苏军兵败如山倒,整个国家风雨飘摇、危如累卵。

苏军在卫国战争中最重要的两位统帅:朱可夫元帅(左)、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右)

最危急时,德军前锋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最接近处离开市中心的红场不过十几公里,架起炮队镜就可以望见克里姆林宫的塔楼。局势最紧张的时刻,斯大林曾打电话给在前线指挥的朱可夫,问他能不能守住莫斯科,并诚恳而沉重地敦促道,“请您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诚实来回答……”这一幕被朱可夫载入他的回忆与思考》,也呈现在苏联1985年拍摄的巨片《莫斯科保卫战》中。正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苏联的党政军机关都已经向东疏散。坚决不撤退的斯大林只留下几名最可靠的总参谋部军官在身边,组成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华西列夫斯基是这个小型参谋班子中职位最高者。在这个共克时艰的严冬,他每天与斯大林共处十几个小时,就此以自己的高效工作和战略视野赢得了斯大林的器重和信任。当华西列夫斯基在19425月被晋升为上将时,莫斯科保卫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德军的闪击战第一次遭到挫败。这一晋升并非简单的褒奖,而是意味着压下更大的重担。病重的老帅沙波什尼科夫已经油尽灯枯,由完美通过了考验的华西列夫斯基来接替自己的恩师,担任总参谋长。

卫国战争胜利后,斯大林与将帅们的合影,前排左起: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科涅夫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朱可夫元帅、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元帅、布尔加宁大将、科瓦廖夫大将

刚刚走马上任的华西列夫斯基未及喘息,马上面临着更大规模的战略决战。莫斯科保卫战虽然挡住了德军攻势,但是战局的主动权依然还在德军手中。小胡子决定改变主攻方向,力图通过1942年的夏季攻势先夺取至关重要的战略枢纽斯大林格勒。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来回奔走于前线与莫斯科之间,勉力支撑着困境。正是他们在且战且退的坚守中敏锐地捕捉到战机,也正是他们两人首先在斯大林办公室边上的侧室里,通过评估和计算,首先定下了日后惊天动地的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的雏形。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攻的核心是在顿兵于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两翼发动钳形攻势,以期达成深远的突破与合围。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这两位紧密合作的搭档则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分别在钳形攻势两侧扳手位置的重兵集团坐镇指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加里宁(左)向朱可夫元帅(中)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右)授勋

19421119/20日,苏军代号为天王星(俄语:Опера́ция Ура́н)的反攻行动正式打响,成功包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在内各部近30万人。经过一系列打援、反突围、扩大战果的战斗行动,苏军于1943110日对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的敌军发动总攻。残余的德军最后在1943131日投降,其中包括前一天刚刚晋升元帅的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保卢斯(Friedrich Paulus)。如果按照通常的标准来衡量,保卢斯元帅的晋升速度也是飞快的。他于19391月初晋升少将,到1943130日就晋阶元帅,而且他在恰巧两个月之前的19421130日才刚晋级德军大将(德语:Generaloberst)。说白了,小胡子之所以在6集团军山穷水尽之际还将其的主官拔擢为元帅,其动机无非是他自己说的,“德国军事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位元帅被俘虏过。”小胡子是要借此逼保卢斯自杀,而保卢斯却偏偏让小胡子开了眼界,破了一项军史纪录——不同于其他战败投降后被抓捕的德军元帅,保卢斯是唯一一位在战场上投降被俘的。

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在斯大林格勒向苏军投降

1943118日,在苏军对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发动最后一击的一周之后,期待着如此辉煌的胜利,厥功至伟的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在同一天获得晋升。朱可夫大将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这是在卫国战争中涌现的第一位苏联元帅。拥有上将军衔还不到半年的华西列夫斯基则被再加一颗星,成为大将。以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此番行迹与功绩而言,简直如同白居易致挚友元稹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所言:“……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仅仅才过了29天,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就被授予了苏联元帅军衔。其实,这最后一步的登顶是名至实归,也是苏联最高层、尤其是斯大林在总攻的大局已定之时就明确的。之所以在两次重大晋升之间特地还间隔了29天,一方面是维持了高级将领逐级而上的制度传统,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之间的先任顺序——事关各自的军人荣誉。至于斯大林本人,他也是在两位最得力的将领得到表彰之后,迟至194336日才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最重要的方面军司令合影,前排左起:科涅夫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朱可夫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元帅、麦列茨科夫元帅;后排左起:托尔布欣元帅、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戈沃罗夫元帅、叶廖缅科大将、巴格拉米扬大将

如果看晋升节奏,盟军方面唯一具有可比性的是艾森豪威尔,他也是“坐直升飞机”般晋升的统帅级人物。但比起华西列夫斯基,艾森豪威尔晋升将军晚了13个月;从大将/(四星)上将到元帅/五星上将的台阶,则是晚了1年又11个月。两厢抵扣,所以,最终还是华西列夫斯基以半年多(!)的时间优势胜出。而德军方面的隆美尔是1942622日获得元帅权杖,但依照他193981日正式列名少将算起,仍然还是华西列夫斯基胜出。更何况隆美尔最高只是承担战区司令长官的职责,与华西列夫斯基身为总参谋长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的身份无法同日而语。

佩戴少将(相当于苏军中将)肩章时的艾森豪威尔

除了在苏德战场的殊勋,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后来作为远东苏军的总司令,成功指挥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横扫日本关东军的庞大攻势,把自己的统帅艺术展露无遗。不同于苏军中很多桀骜不驯、粗鲁暴躁的将领,就读过神学院的华西列夫斯基在同僚、下属面前则一贯是温文尔雅、和风细雨。即便是面对斯大林这样让人芒刺在背的上司,华西列夫斯基也能巧与周旋、应付裕如。他在自己的回忆录《毕生的事业(俄语:Дело всей жизни)》中也留下了诸多生动细节:斯大林如何把华西列夫斯基从办公室赶回家,从此规定作息时间,以保障华西列夫斯基的睡眠;斯大林在聊天中偶然得知华西列夫斯基以前作为参谋军官并没有多少机会获得勋章,声色不动的斯大林又是如何从第二天起就给华西列夫斯基发勋章……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回忆录《毕生的事业》

而且华西列夫斯基留意发掘、奖掖年轻后辈将才,时常为人“做嫁衣”、力所能及地予人转圜,惯于雪中送炭……在战争末期,经常奔走于前线的华西列夫斯基特意把总参谋长的中枢要职让给自己的副手安东诺夫,使得安东诺夫有幸成为获得“胜利勋章”的唯一一位大将——好几位在世的苏联元帅都还没有获此殊荣呢!更难能可贵的是,孤傲又功高震主的老战友朱可夫元帅在二战之后屡遭斯大林的贬斥和一些投机者的排挤,已经身居国防部长高位的华西列夫斯基非但不落井下石,还时常暗地给予一些帮助与便利。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最高的军功勋章:镶满钻石、红宝石的“胜利勋章”,苏军中只有9位元帅、1位大将获得颁授,其中只有斯大林、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各获得两枚

相比于二战中其他几位最重要、最著名的将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个性并不突出、棱角也不分明,但却是为了本国、本军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殚精竭虑。他甘于低调、务实,并不寻求“聚光灯”的关注。虽然功盖天下,但知名度却相形之下大有逊色,甚至远不如最多指挥过一个集团军,战绩之一是打了自家伤兵的巴顿将军。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一生,传奇而不张扬,丰功而不倨傲,在他毕生恪守的谦逊和自制背后,其实更为契合曹松在《己亥岁》诗中的警钟长鸣:“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