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诸葛亮故里,最早的文字记载,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后世便依《三国志》,云诸葛亮为诸葛丰之后,琅邪(今作琅琊)阳都人。 古来撰史,必述传主家世,而《三国志》于诸葛亮,并无上几世之记载。不知是已不知其家世,还是因其曾祖、祖父皆湮没无闻,父亲也只是个地位低下的郡丞并且早逝,故而远以西汉诸葛丰为其祖。陈寿撰《三国志》,以胜利者魏为正统,重曹魏而轻蜀、吴。又因索贿未成,而不为有盛名的丁仪丁廙兄弟立传。是所谓有史才而无史德,颇遭后世非议,以致数有人立志欲重撰三国史。马谡失街亭,诸葛亮依军法处治,陈寿父为马谡参军亦被惩处。陈寿因此衔恨,竟不顾事实贬毁诸葛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并又贬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名过其实”。由此推之,陈寿于《诸葛亮传》,未必肯尽心尽力访求资料。致使所记距诸葛亮很近之事也有不确处,例如说诸葛亮之孙诸葛京曾任江州刺史,便是错的。而说诸葛亮系数百年前诸葛丰之后,可靠与否,自然很难说。沂南县李遵刚教授便曾指出,关于诸葛亮是诸葛丰多少代孙的说法,明显有误。况且此“阳都”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在今沂水县,有的说在今临沂县,又有的说在今沂南县。后来沂南县似乎逐渐占了上风,是因为有人考证说,东汉阳都县城故址在今沂南县沂河西岸。四川成都武侯祠考察组因此前往调查,《调查报告》说,在阳都故城遗址问众多当地人,“这一带有没关于诸葛亮的遗迹传说,回答说没有。”所以沂南有文化名人忽听说诸葛亮是本县人时,也惊奇地说闻所未闻。后又有陕西勉县相关专家到沂南作调查,也说沂南“什么也没有”,据说曾建议当地可建诸葛亮纪念馆。沂南县后来真的新建了座诸葛亮纪念馆。因不知诸葛亮故里究竟在何处,就只好建在了阳都故城遗址。须知,不要说古代,便是提倡城市化的如今,也绝不会全县人都住在县城里的,何况古时的县城都很小。 诸葛亮这样辉耀古今的历史名人,阳都故城一带竟然不知诸葛亮故里在何处,并且连与诸葛亮有关的历史遗存和民间传说也没有,显然太不合情理了。《三国志》所云“阳都人”,自然难以使人信服。可知,即使诸葛亮真的为诸葛丰之后,琅琊阳都人,那也只是就其祖籍而言。 那么,诸葛亮故里,即其“实籍”,究竟是哪里呢?显然,我们只能关注和综合其他有关信息,而尽量寻找相对可靠的史料,探寻历史真相。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公报》《南方周末》《新华每日电讯》及《山西日报》等多家报纸,包括古琅邪之地的《青岛日报》,先后刊发过诸葛亮生于河东天兴村的文章。说河东一带不但自古相传诸葛亮生于天兴,而且该村有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武侯庙。山门前左右两株三人方可合抱的古柏,应为晋唐故物。武侯庙虽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毁,但当地人们至今仍年年于遗址祭祀乡先贤诸葛亮。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探究诸葛亮故里的重要线索。明朝嘉靖年间蒲州知府边像纂修的《蒲州志》卷三《祠庙》〔荣河〕载:“武侯庙,在县东南三十里天兴村东北。”现藏于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的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荣河县志》记载:“诸葛武侯庙,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天兴村。世传武侯生于天兴。”这是现今所见最早记载诸葛亮具体生地的历史资料。在明成化十年(1474年)及嘉靖《山西通志》基础上修撰的清雍正《山西通志》,不但载天兴武侯庙,而且还记载,庙中有砖塔,塔内石碣“字迹苍古”。又清初编纂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亦载:“武侯庙,在(荣河)县东南三十里天兴村。”所录自然为前代文献。又乾隆《荣河县志》亦载:“武侯庙,在城东三十里天兴村”。诸如此类记载甚多,不胜枚举。《山西金石记》亦记天兴武侯庙之塔。《山西通志》和《山西金石记》所述塔内石碣所纪,皆与当地至今流传的故事完全相合。并且皆云“有墓”,或为衣冠冢。可知诸葛亮生于天兴的历史传说非常悠久,从三国时期传到明代,又从明代传至今。并且,不但有切实的武侯庙为证,而且该村至今仍有诸葛家地、诸葛家坟的地名。此外,天兴村人称为南山的中条山中,现存清乾隆五十五年《重修斗母殿暨真武宫诸葛庵碑铭记》,记有更早的重要信息:太乙峰盘龙岗古有“诸葛关圣茅庵”。《河东五老峰大观》一书亦载:诸葛庵又称“孔明庵,位于太乙峰北端”。其地至今有“诸葛沟”地名。全国各地有关诸葛亮的遗迹和建筑,除特一的“南阳诸葛庐”外,一般皆为“武侯庙”或“武侯祠”,“诸葛庵”“孔明庵”则极罕见。同样,各地多有“关帝庙”,“关圣庵”也极罕见。而河东名山中条山却有诸葛庵、关圣庵,并且两庵相邻。显然因二人皆为当地人之故。关于诸葛亮后来离开天兴村,流传至今的说法是少年诸葛亮放羊时同伙伴玩打仗游戏,失火烧了邻村的大片麦田,闯了祸而外逃。所以有人推测,如果中条山诸葛庵、诸葛沟确与诸葛亮有关的话,很可能是诸葛亮当时并未远去,而避地南山。稍长以后,才离开家乡过河而南去,“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支持上述历史传说和史料史迹、可以进一步证明诸葛亮为天兴村人的,是诸葛亮之孙诸葛京从蜀地徙其家于河东的史实及具体记载。蜀汉亡后,后主刘禅举家东迁至洛阳,受封为安乐公。许多官员也被内移洛阳、关中一带。同时又以供给二年食粮、免除二十年赋税的优待条件,劝说招募蜀人能内移者亦内移。尚未成年而非蜀汉官员的诸葛京,因此亦北返而徙居河东。对于诸葛京徙河东,史书多有记载。《三国志》云“内移河东”,《通志》云“内徙河东”,《续后汉书》云“徙河东”。地方志所记人物事迹往往较正史为详,诸葛京曾任广州刺史,明万历《广东通志》《粤大记》皆云“徙其家河东”。相对更为可靠的是诸葛氏宗谱。世传多种宗谱中编纂较为详备的江苏金坛谨慎堂《诸葛氏宗谱》,虽亦依《三国志》所云而以诸葛丰为远祖,但也只是从已成名门贵族的诸葛亮记起。因已不知诸葛亮身世,显然又不能从阳都记起,所以只好从有确切记载的南阳记起,而以诸葛亮为南阳始祖。所以其后所记当可据。《宗谱》载:“至忠武公发迹南阳,遂成鼎族。自是,晋中书舍人刺史公讳京由南阳还河东。”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生有三子,长子诸葛尚刚成年即随父战死,小儿子因战乱不知所踪,唯馀次子诸葛京。把诸葛京由蜀地还河东说成由南阳还河东,是古人不以寄寓地和宦居地为家,所以只能以南阳为家(其实南阳也非诸葛亮家之所在,不过隐逸躬耕地而已,所以《资治通鉴》《河南通志》等多种文献皆称作“寓居”)。《宗谱》明白无误地以诸葛京徙居河东为“还河东”。一个“还”字,已无可辩驳地说明,河东才是其祖诸葛亮躬耕南阳前家之所在。诸葛家族后代,虽然皆系诸葛京所传,但当时因诸葛尚无后,诸葛京让长子嗣诸葛尚,而诸葛尚战死时为“南阳”人,所以《宗谱》于诸葛亮之后,不但有南阳支派和河东支派之分,“嗣伯尚为南阳派”,“承本生父为河东派”,且云:“源流条晣,支派详明。旧谱井然,不容忽也。”强调其可靠性。金坛诸葛氏属诸葛尚之后,为南阳派。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浙江兰溪诸葛镇诸葛村,为现今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据编纂也较为详备的兰溪《诸葛氏宗谱》,当地诸葛氏属诸葛京之后,则为河东派。两较佳《宗谱》合观,知诸葛京“还河东”而居,确凿无疑。还河东后,因其才而被选用,先在邻近的陕西为官,后擢升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古人重祖宗重族望。蜀汉亡后,诸葛亮所留唯一嫡孙诸葛京未同其他许多内移者一样徙居于较近的洛阳、关中地区,也不徙于诸葛亮曾寓居的南阳,更不徙于据传为其祖籍的诸县或被后世认为是诸葛亮故里的阳都,而“还河东”,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除其祖父诸葛亮的缘故外,再找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了。综合上述多种资料判断,可知诸葛亮寓居南阳之前的居住地在河东。而在河东一带,关于诸葛亮的历史传说、文献记载、史迹及地名,除上文所述外,他处尚无任何发现。所以,就目前史料和推论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诸葛亮实籍河东,天兴村(古属汾阴、唐改宝鼎、宋改荣河、今属临猗县)为其故里。行文至此,本当结束,因有人对诸葛亮生于天兴之说持怀疑态度,如诸葛亮研究专家郭清华教授即表反对,故再费点笔墨,略为一谈。郭先生除引陈寿“琅邪阳都人”五字外,未能提供任何资料证据。综合其理由,大体有二:一是宣称:天兴武侯庙被当成诸葛亮庙,是有关史志编纂者忽视“亮子瞻嗣爵武乡侯”的记载,而“误认为武侯就必然是诸葛亮”。此是郭教授尚未弄清诸葛亮的爵谥是怎么回事,而将“武乡侯”爵位和“忠武侯”谥号混为一谈,错把武侯之子也当作了“武侯”,殊未当;二是推想:天兴武侯庙并不一定就是诸葛亮庙,也可能是因为诸葛京移居天兴村后,其后人所建家族祠堂。无任何依据而发此论,亦甚欠当。如果说诸葛亮与天兴村并无关系,那么其孙诸葛京“还河东”便无法解释,说诸葛京居于该村,也就没有任何依据而无从谈起。河东地面很广,佳地甚多,诸葛京为何要来黄河边这个小村庄定居?更无法解释该庙何以会名“武侯庙”。诸多史志所记和民间所传,均为“武侯庙”或“诸葛亮庙”。诸葛家族祠堂之说,则闻所未闻。何况当地对家族祠堂历来称作“家庙”,如天兴村的“马家家庙”“樊家家庙”等。再者就产权而言,家庙属家族私产,须知天兴武侯庙不但不是家族私产,也非天兴村公产,而一直为天兴村与周围的蔡高、蔡村、程村、南周等村庄所共有共管。则该庙之性质,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如果是诸葛家庙,则庙中所祀便应该是诸葛家族列祖列宗,至少应该是诸葛亮及子孙后代,而绝不会是居中塑像为诸葛亮一人,两旁乃为杨仪、姜维。再者,如果是诸葛家庙,诸葛京后人绝不会弃家庙于此而尽皆移居他处。即使身不由己被迫南迁,祭祀日也一定会回来祭祖的。而事实是,以至武侯庙被毁,从无诸葛京后人来庙中祭祖,而只是由远近人们于此祭祀诸葛亮。并且,这一带方圆数百里人们纪念和祭祀的,是已奉为神明的伟人诸葛亮,而决不会是其后人,乃为常识。自古以来年复一年的隆重祭祀活动,是对诸葛亮生于天兴之说的有力支撑。不言而喻,以为是诸葛家族祠堂之臆测,断不能成立。此外,老家,即故乡的家,往往用以指原籍、故里。又有论者既否定诸葛亮生于天兴说,又云天兴村是诸葛京的“老家”“家乡”,难免自相矛盾。反对理由不能服人,正好从反面证明:天兴村为诸葛亮故里之说,有理有据,未可轻易否定。(说明:本文原刊2021年3月4日《社会科学报》文史版。本公号有所增改。此后若无重要资料发现,不再修改。凡欲转载者,请以此为准。欢迎批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