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建筑 | 从三山会馆的11对楹联,看妈祖的文化外延

 黄之中 2023-11-13 发布于上海

“天与厥福遍梯航同沾雨露,后来其苏抱忠信稳涉波涛”,这对“天后”藏头楹联你可以在上海三山会馆古建筑大殿前看到,如果仔细找一找,还能发现另外10对楹联。天后就是妈祖,是福建商人集资兴建的三山会馆里的神明。这11对楹联内容都和妈祖有关,富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妈祖恩德浩荡,普施人间,造福百姓的杰出功绩,表达了百姓祈求妈祖赐福保安、和谐康宁的美好愿望。

图片

三山会馆大殿前 石柱楹联图

妈祖不仅仅只是神明和信仰的一种存在。这千年来,妈祖信仰所产生的诸多学术与文化课题,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与学习。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做个知识扩展,以我们平时较为少见的一些角度,谈谈妈祖的文化外延。

妈祖文化与中外关系史

图片

在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借助妈祖的精神力量来克服海上的劫难,并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例如,宋代出使高丽、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亚非40多个国家,以及明清两朝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庇护和册封等等。

图片

为了报答妈祖的神功,外交使节们写了大量颂圣的文章,这些原始资料对于澄清一些历史上的争议非常有帮助。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了七次下西洋的过程,纠正和补充了史书中存在的错误和遗漏。据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使琉球杂录》记载,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等地,进入琉球国境的姑米山、马齿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由此,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在记载中得到证明。

妈祖文化与反侵略战争史

在反侵略战争史上,中国水师将领曾多次依靠妈祖庇佑,将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这些历史被均被记载在了古籍当中。现在澎湖妈祖庙仍然保留着一块石碣,上面刻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这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第32年(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占领澎湖时,沈有容率领船队从厦门来到澎湖,并要求荷兰人无条件撤离后所刻下的。1624年的明天启四年,中国水师成功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敌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而妈祖借潮水之力,使郑成功船队顺利抵达台湾鹿耳门港口的故事,更成为家喻户晓的传说。

图片

妈祖文化与海上交通贸易

及沿海港口开发史

历史上海上交通贸易和沿海港口开发,与妈祖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妈祖庙与我国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息息相关,这些城市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至华南地区。

“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说明天津港口的起源。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城市的发展也与妈祖庙的建造密切相关,它们依靠这一标志性建筑,逐渐从荒凉的渔村变成了繁荣的港口城市。宋朝时期,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和广州这四个大市舶司都与妈祖庙建在同一个地方。

图片

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都记载了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香港的历史,因此成为香港历史文献中第一笔相关记载。澳门这个地名在葡萄牙语中被称为MACAU,这个名称是对粤语中“妈阁”的音译。早期的分灵妈祖在台湾被称作“开台妈祖”,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的开发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由信仰本身出发的妈祖文化,却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可见,妈祖文化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史上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妈祖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史

大家应该不会想到,妈祖庙在科学技术史上竟然具有独特的地位!古代有一项航海习俗,即在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制作一只模型,并将其奉到妈祖庙内,以便妈祖能够一直关注并保佑此船的安全。因此,许多妈祖庙内保存了许多古代船模。

山东长岛庙岛和妈祖庙内展示了超过350只古船模型,其中包括福船、沙船以及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威远号军舰。各地的妈祖庙还保留着一些特别的科技文物。莆田涵江天后宫所保存的明代星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利用星图定位航海的珍贵物品。

由此,妈祖庙在无形之中成了一个天然的航海、船模博物馆,这些模型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极为珍贵的精品。

图片

图片

纵观整个系列,你了解了妈祖和三山会馆的渊源,妈祖的生平、妈祖的神话传说、妈祖信俗的地位、妈祖文化的外延。如果你还想近距离感受妈祖文化,那不妨到三山会馆实地看看,期待与你相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