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旧时光—小人书

 登记去 2023-11-13 发布于湖北

图.文/西风无语

下雨的时候,很容易怀旧,这大概说的就是我罢。


小学三年级,我迷上了小人书,每天放学经过供销社文具店的时候,就趴在玻璃橱窗上,看看有没有新来的小人书。

我第一次挨打就是因为供销社来了新的小人书《“小伞兵”和“小刺猬”》,鲜艳的彩色封面和可爱的动物图案深深吸引我。

我对售货员说,我想看看这本书。售货员说不行。我说帮忙看看价格。她说,一毛四分钱。看着我一刻没有离开小人书的眼睛,她又补充了一句说,就剩这一本了,你要是喜欢就赶快买走。

听她这样一说,我立即跑回家,可是母亲不在家,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地就在母亲放钱的地方—食品柜的报纸下面,拿了一角四分钱,迅速跑向供销社。

满心欢喜地从售货员手里接过小人书,看着封面鲜艳的动物图案,欣喜地从前至后快速翻看了一遍,里面的图案也是鲜艳无比,栩栩如生。

我拿着书,边走边看,等回到家,已经看完了里面的小故事。

我一遍遍从前到后一页一页地看着里面栩栩如生的图画,内心无比畅意:现在这本书我的了,永远!

晚饭的时候,母亲问家里的钱谁动了。起初,我并没有意识,觉得这不是偷,但是也觉得没有跟母亲说一声就拿了钱,不对。

尽管如此,当母亲严肃地问的时候,我还是犹豫了一下。哥哥看了我一眼,我看了一眼妹妹,妹妹还小,搭凳子估计也够不着,更何况她还搬不动凳子。

我红着脸,有些尴尬,也不是不承认,而是怕母亲的责骂和巴掌。

母亲拉着我的胳膊,把我扯到她跟前,两巴掌打在我的背上。

说真的,当时被羞耻感和恐惧感笼罩,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疼,可以说没有什么感觉。

父亲看看母亲,又看看我说,以后不要不做声就拿家里的钱,喜欢看书是好事,可以跟家里人说。

我的脸更红了,好在是围着一盆炭火,我想他们应该看不出来我的脸色。我没有说话,我非常不好意思,可以说是无地自容,觉得自己干了一件非常丢人的事。

第二天早上,我看见母亲依然从那个地方拿钱买菜,找的零钱还是放在那个位置,我的心里稍微好受一点了。

从此,我开始了自己挣钱买书之路。

星期天出去捡玻璃渣,酒瓶子,废纸壳子,虽然不能实现小人书自由,但是也能满足自己看小人书的欲望,更特别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再后来,母亲就领着我和妹妹去邮局订了月刊,上海版的《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就这样的两本书,让我的小学阶段过得无比充实,无比幸福。

只是经历了无数次搬家,它们竟然没有永远属于我。

依稀记得《少年文艺》1984年有一篇少儿故事《棉花姐姐》,我特别喜欢,只是将近四十年的时光,故事情节已经被日常琐事替代,渐渐支离,偶尔想起,心里总是会有隐隐的遗憾。

寻寻觅觅多年,终于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了1984版,也意外地收获了那本难忘的小人书。

此生无憾!

其实我知道,我遗憾的不是旧书的寻不见,而是一去不返的旧时光让我难以释怀。​

​这些旧书又将我带回那段美好的旧时光里,那里有父母,有兄妹,有无忧无虑的我,有我们快乐幸福的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