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创作于1606年,是莎翁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 基本剧情:麦克白将军是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他平叛和抵御外侵凯旋归国,路遇三个女巫,预言他将封爵,并将成为未来的国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 女巫的预言激发了麦克白内心潜藏的欲望,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篡夺了王位。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又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大将班柯和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儿。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整日心神不宁,甚至怀疑人生。成为王后的麦克白夫人也时时感到内疚和焦虑,最终精神失常而死。 麦克白众叛亲离,面对邓肯之子马尔康和英格兰援军的围攻,最终落得枭首的悲惨下场。而马尔康则被拥戴为苏格兰的国王(女巫的第三个预言并没有实现)。 近日,少数民族预科2023级3班学子们研读了这部颇有内涵的悲剧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讨论——话题涉及女巫预言、人物内心的冲突(与古希腊悲剧的冲突作比较)、作品内涵等。 女巫的预言只是预示着麦克白命运的可能性而非确定性,在前两个预言成真后,麦克白的野心和欲望变得无法抑制。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开始屠杀对他王位有威胁的重臣,彻底变成了一个暴君。麦克白的行动无疑阻止了第三个预言的实现,但他依然没有逃脱命运的惩罚,最终还是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关头我们便会坠入他的圈套。”贪心足以摧毁一个人,麦克白的悲剧就源于他的野心,当预言指向他内心的渴望时,他逐渐放下了自己的良知,沦为欲望的奴隶,犯下无可饶恕且无法挽回的致命错误。 这部悲剧看似是人与被预言命运间的悲剧,其实是人与内心欲望斗争的悲剧。命运并不直接作用于人,而是通过人类自身的欲望、罪恶、性格间接作用于人的,让麦克白在自身欲望的驱使下将可能性的命运变成确定性的命运,走向了自己既定的结局。 麦克白的悲剧令人警醒:要对命运保持敬畏和尊重,不能一味地为实现命运而肆意妄为,否则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悲剧。 相比于古希腊悲剧——更强调人与命运的冲突和对情欲的追求导致毁灭,《麦克白》这部悲剧则更强调人自身的内部冲突,对权力、地位的追求和贪欲导致人的悲剧。 我认为女巫的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说明命运不是绝对的。女巫预言的基础是麦克白当时的人生状况,由于女巫的预言给麦克白造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所以麦克白实现了前两个预言。但又因为他在实现前两个预言的过程中野心渐渐膨胀,导致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与女巫预言时的走向不再相近,所以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 读完这部悲剧,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可以有欲望,但决不能膨胀。一个人的野心会蒙蔽人性的双眼,终将导致一个人的灭亡。足够大的野心甚至可以毁灭世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欲望面前把握尺寸,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冲破黑暗的决心。贪欲是一根插在人心脏的毒刺,只有忍痛拔去,才能回归正常的人性。 《麦可白》的冲突体现在人自身的矛盾冲突,探究人自身着重在人的能力(善心)与欲望(野心)的冲突;而古希腊悲剧的冲突体现在人与其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的冲突,还在探究人与外物的关系,如《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冲突;《美狄亚》表现的是人与他人之爱的冲突,“爱而不能终其爱”;《俄狄浦斯王》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三者都体现了人对外物的无力感。同时,《麦克白》的冲突不仅体现在人与自身欲望的冲突,也体现在麦克白与命运的冲突,它冲突的展开是多个方面,始终没有离开“人”这个主题,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人应该认识自己。 我认为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中,仍然体现了希腊文学中的命运观念,但更强调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前两个预言的实现象征着人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各自的发展道路,这便是“命”;最后一个预言没有实现,则体现出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影响、改变自己的“运”。莎翁在此也许是想激励后人勇于挑战,去挖掘自己的无限可能;但同时,又警告人应该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中,不能像麦克白那样通过罪恶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导致自己走向毁灭。 女巫们的话激起了麦克白心中的欲望和野心,使他开始认为他本该是王,实施了违背伦理的谋杀,他内心的善良和道德又使他没办法如此坦然面对自己如此邪恶的一面,于是他越来越疯狂,最终酿成悲剧。但回头看,他的悲剧结局其实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命运还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女巫很有可能是事先知道麦克德夫是剖腹产,所以故意说被生产的人不能伤害他,这样在麦克白得知麦克德夫是“非生产”时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由此被伤害。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事在人为,其实预言并非命运,而是未来的一种可能,而麦克白在听到暗示后逐渐走向了弑君夺位的不归路。 预言1:麦克白会被授予考特爵士的头衔; 预言2:麦克白会成为未来的君王; 预言3:班柯的子孙也会成为君王,而且比麦克白更有地位,更富有。 第三个预言的设置可以被视为对命运和预言的讽刺。尽管女巫的前两个预言都成为现实,但第三个预言并没有实现,暗示着预言的不可靠性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这也暗示着人类的行动和选择对命运的影响。麦克白在剧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包括谋杀国王和其他无辜的人,这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悲剧的结局。 此外,女巫的预言也可以被视为对人类贪欲和野心的警示。麦克白听到女巫的预言后,被权力的诱惑所驱使,他的野心和欲望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女巫的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可以被视为对麦克白的惩罚。 总之,女巫的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可以被视为对命运和预言的讽刺,以及对人类贪欲和野心的警示。它强调了人类行动和选择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不要被虚假的预言和过度自信所蒙蔽。 《麦克白》一剧中,女巫的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增添了作品的戏剧性,最后是邓肯的儿子当上了国王,而班柯的儿子逃走了,这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争权夺利的黑暗现实。 麦克白对欲望的追求与践行,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人的力量,表明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欲望不加节制,就会酿成悲剧。 在古希腊的悲剧中,命运的力量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而《麦克白》所表现的悲剧是通过人的欲望间接作用人,体现了人文主义,反映社会现实。 预言的不完全实现可能是莎士比亚表达了命运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复杂关系。尽管有时候命运的线索似乎是明确的,但人们的选择和行动仍然可以改变结果。预言所带来的自满和傲慢可能使麦克白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局面,让他放松了警惕和谨慎。然后嘞,这也反映了莎士比亚对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他认识到预言并非完全可信,人类的选择和行动仍然能够改变或扭转自己的命运。这样的观点也使得剧中人物的命运更加具有戏剧性和复杂性。所以说撒,在《麦克白》中,第三个女巫的预言没有完全实现,反而成为了一种讽刺和警示,提醒我们权衡自身的选择和行动,不要过分依赖命运的指引。 根据命运的定义,《麦克白》中的第一、二个女巫的预言先后发生之时,原命运已经改变,我相信三个女巫的预言是根据原命运所做出的,自然第三个女巫的预言不会发生。 时兮运兮!不能掌握欲望的人终会被欲望摧毁。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多带有不可抗力,《麦克白》中的悲剧则带着一丝人文气息。 我认为,女巫们的预言并不是“真”的。尽管被封为考特爵士的预言实现了,但做出这个预言并不需要所谓魔法。第二个预言也不需要魔法。女巫知道,麦克白不满足于当一个将军,他已经把将军做到了极限。只要第一个预言实现,麦克白一定会对第二个预言深信不疑,再加上他妻子的极力怂恿,他最终会下定决心付诸实践,将其变为事实。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才是符合实际的,三位女巫只是想激发麦克白与他夫人贪婪的原欲。这也体现莎士比亚创作的意图。 我们理应理性地面对自己欲望和外界的“声音”。 在《麦克白》一剧中,麦克白选择深信女巫的预言,做出不义之举。可是班柯却没有向预言交出自己的欲望,为预言流下他人的鲜血。 莎翁这一情节设计是为了让读者们思考:究竟所有的人就是像玩偶一样听从着命运的摆布,还是人定胜天,万事皆有可能? 答案很明显——女巫并不是命运的化身,麦克白的所作所为是基于他内心的欲望,预言没有让他杀人,是贪婪指使他行凶,命运没有注定毁灭,是贪婪让他万劫不复。 莎翁使读者做出思考和判读,在麦克白和班柯的两相对比之下,我们理应理性地面对自己欲望和外界的评价。 女巫的预言仅仅只算是对未来的一种幻想,要想实现还是得靠人为。麦克白及其夫人选择信任邪术,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本来就有对权力无尽的欲望,只是借着这个点爆发出来。而班柯父子忠君爱民,脚踏实地地做自己的事,没有相信这种非自然的因素,反而在这种对比之下更体现了麦克白贪婪残忍的性格,而班柯忠诚,正也证实了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和正与恶就在一念之间,如果内心善良,那多少邪恶的力量也无法将你打败。 女巫的第一次出场是麦克白追求欲望的开始,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神奇之处在于每次预言都基于情理之上,使麦克白迷惑并听信于她们。如果说女巫们的预言是麦克白的命运,如何走自己人生的选择权又在于麦克白本人,人定胜于天,按着女巫“规划”好的路线来走完自己的一生,是麦克白本人的选择。 与其说麦克白的悲剧是女巫们的预言引诱所致,毋宁说是莎士比亚通过女巫的形象在揭示英雄悲剧的必然性,是剧作家利用这一手段向观众展开的人类对世界认识过程中的经验之花,使我们重新审判人性、欲望与命运。 相比于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麦克白》中所表现的命运观,更重视人的主观性,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内心的坚定决定了你所选择的道路。 看完《麦克白》,我注意到第三个女巫的预言并没有实现,我觉得这个戏剧有些不完整,但仔细思考后我觉得预言的失效是全剧最精彩的细节。 首先,在前两个预言都成真了之后,第三个预言的失效无疑给了读者很大的意外感。 其次,和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王》作一些比较,两部悲剧中的主人公都得到了一些预言。但俄狄浦斯王的预言是完全成真的,因而也突出了人与命运做斗争,人类的无力感,无助感,最后只能落身于神的安排之中。但如果《麦克白》中最后一个预言实现了,就会大大削减了麦克白的罪恶,和戏剧中人性的冲突。 《麦克白》这部悲剧从头到尾在不断地强调,是人在决定自己命运的走向,而不是单纯的命运安排人。这三个预言真假混杂,如此虚幻渺茫,从而也让人感到麦克白不过以预言为借口,实则在为自己的野心不择手段,用预言掩盖自己的罪恶,实在是太过滑稽和可悲。 我认为预言或许是有选择性的,麦克白有选择是否相信女巫的话,女巫的话里面是有蛊惑和引导成分在的,至于命运该如何发展下去,大部分是靠麦克白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结局是麦克白自己对权力的贪欲所导致的。 预言只是预言家对自己本身命运的推测,这与古希腊中“命运”的安排相似。预言只能预先知道,但是人作为一个主观能动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这样的预言。 命运分为命和运,命是注定而运是不定。所以是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自己的命。但在《麦克白》一剧中,并没提到第三个预言到底是否成真。不过,根据网上资料,还有一个说法是: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就是班柯的后代,所以他的子嗣也算称王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一段便和剧本没多大关系,更多是对詹姆斯一世的奉承(但这或许与这部剧本毫无关系)。 古希腊悲剧性情节通常是宿命式的,就是没有人蓄意给你造成苦难,自己又没有道德问题,纯粹是老天安排的。《麦克白》更多是因为主人公麦克白夫妇的内心挣扎。比如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就非常显著。 女巫的预言可能只是对可能性的一种展示,而不是对未来的确定预测。虽然女巫的第三个预言没有明确实现,但它们仍然对麦克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生活轨迹。女巫的预言具有欺骗性,因为它们是用来引诱麦克白的野心的工具。 女巫的预言是命运的指引,麦克白在第一个预言实现后,相信了预言的真实性,同时第二个预言太过于具有诱惑力,让麦克白的野心极度膨胀,他不择手段达到了成为国王的目的,但是他想要坐稳这个位置,伴随着极大的欲望和野心,他对昔日好友及其后代痛下杀手。我认为,莎翁故意让第三个预言的未能实现,正是为了向我们揭示野心和欲望无限膨胀的危害——它可能带来暂时的成功,但是贻害无穷。 我认为女巫的预言只是起到一个影响选择的作用。一旦选择改变 ,事情的结局也会发生改变。 欲望和野心是恐怖的力量!我们要三思而后行,注重发挥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地对待我们的欲望,不能让欲望牵着我们走。 女巫的第三个预言没有应验,是作者在告诉我们,预言只是对可能性的预测,并非决定命运的走向。但是预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它诱惑着麦克白向着预言靠近,所以实现预言的并不是命运而是麦克白的利欲熏心。这就更加突出主题——欲望与理性的斗争,当欲望斗不过理性时,人就陷入欲望的深渊而无力自拔,最终导致悲剧结局。 从《麦克白》一剧中,可以了解到麦克白的欲望是强烈的,在面对女巫那煽动欲望的预言下,麦克白还是没能控制好自己,弑君夺位,当上了国王,之后又杀了很多人,但他并不开心和喜悦,而是恐惧和胆怯,担心这一切罪恶都会暴露,失去国王的宝座,又去杀了他们的后代。 麦克白的悲剧令人警醒。它告诫我们应该正视自己欲望,去控制欲望,去分析自己欲望存在的意义。欲望很多,又很强烈,我们应该面对它,理性地对待它,让我们的目标不再迷茫,让我们对自身有肯定的价值,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使它成为我们的左膀右臂。把欲望从我们的敌人化为我们的朋友,在理性的引导下,一伴同行,携手共进。 因为女巫的第一个预言是在自然的条件下实现的,即无人为干预,命运使然;但是第二个预言却是因为麦克白的贪欲而出手杀死囯王,干预了命运而实现的,第二个预言在非自然条件下实现,使得原本的命运轨迹发生偏离,并且麦克白还提前杀死了班柯,进一步干预了命运的发展,从而导致命运的偏离与改变;第三个预言是在原命运基本上产生,原命运偏离,第三个预言自然也不会实现。 麦克白的悲剧引人深思: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企图掌控未来,因为未来充满变数,努力做好自己。 《麦克白》在展示矛盾冲突时,更注重人物自身的内在冲突,突出人物自己内心的矛盾,外部的多为描写对主人公内心欲望的引诱,但古希腊更注重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女巫的预言其实是对麦克白的一种心理暗示与牵引,如果麦克白认为女巫的预言并不可信或者内心坚存善念,这一切杀戮都不会发生,所以我认为根本上是女巫的预言激发起了麦克白内心深处的野心,在他夫人出场后他尚存的理智也消失了,野心魔性彻底被激发。 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也就没有给故事结局一个限定和交代,这可能就是莎士比亚想要达成的一种艺术效果,给故事开放式结局,也暗示权力的斗争可能才刚刚开始,有一定现实讽刺意味。 我觉得莎士比亚写女巫的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是对命运的一种反抗。相信命运力量的存在却又敢于反抗命运。 莎士比亚故意让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意在表明:人并非按照神谕去过完自己的一生,人并非靠“命运”,而是靠人自己。在文艺复兴背景下,作家更重视“人”本身,而非中世纪那样的上帝论,命运论。 女巫的预言引导了麦克白的命运。其第一预言的实现为事实一定成立,而第二个预言引导了麦克白内心的欲望使麦克白自己决立让其实现,而第三个预言并没有实现可能是麦克白破坏了命运又或者是莎翁用来讽刺命运之说,前两个预言都是欲望是人性自己而行是麦克白被欲望而迷惑才实现的。 麦克白由于女巫的预言,人物开始切换,女巫预言是人性欲望的一个代名词。如果没有女巫预言的指使,麦克白就不知道以后的命运,而且也不会出现杀国王后自己登基的场面。最后麦克白也在欲望中沉沦,在自己的欲望和命运的交织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我觉得女巫预言是一种留白。如果三个女巫预言都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实现,那这个故事就无法带给读者过多的新鲜感,会让读者有一种“这是肯定的”疲惫感。但文中麦克白在伏杀朋友时,朋友的儿子是逃脱了的,那第三个预言在将来是否会实现,就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悲剧《麦克白》第一幕中女巫给了麦克白三个预言,这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出了铺垫,也起到了以线索贯穿全文的作用。前两个预言都实现了,这也让观众会感到是预料之中,而第三个预言没有实现,会给观众一种预料之外的感觉,可是好友的儿子却逃掉了也还活着,没有人会知道他会不会再次回来当上国王,会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冲击力。 从作者的写作角度来看,女巫的预言是贯穿全剧的线索。而对三个预言的实现及实现方式是很具有戏剧性的。 第一个预言是真实实现的,而无人为原因,顺其自然;但由于麦克白对权力的贪欲,让第二个预言在他和他夫人的谋划下得以成功实现,可是这毕竟是人为的,且通过不正当手段,我们从这里就能看出预言成真掺杂人为因素;第三个预言也掺杂人为因素,但没能实现。其实我觉得推动该线索的发展,其实就是人性中的贪欲——对权力的强烈欲望,只是借女巫的预言激发潜藏的欲望,使欲望渐渐膨胀,最终酿成悲剧。 《麦克白》中三个女巫的预言值得关注:第一个是由于麦克白平叛获得功绩,自然而然使封爵的预言得以实现;第二个是麦克白因为女巫的第一个预言实现,激发了他的野心,狠心杀了邓肯王,所以成为国王——第二个预言也实现了;但第三个预言(班柯的子孙要成为国王)并没有实现,麦克白在得知对面的人不是自然生产时,觉得女巫的第三个预言要实现了,便没有再“反抗”,最后的预言可能实现,也可能并没有实现。 《麦克白》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杰作,被广泛认为是他最著名的戏剧之一。人们常说,《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黑暗、最哲学的作品之一。 《麦克白》是一个关于权力和野心的故事。它讲述了苏格兰王国里发生的一系列谋杀和背叛,以及主人公麦克白和他妻子的堕落之路。在故事中,麦克白通过谋杀国王达到了权力顶峰,但随之而来的是内疚和疯狂,最终导致他的覆灭。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以及充满戏剧性和深度。 《麦克白》是一部集戏剧、诗歌和哲学于一体的杰作。其文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莎士比亚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意象将戏剧推向了高峰,使作品充满了力量和美感。其次,作品通过展现人性的黑暗面和权力的腐败,触碰到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引发了对道德、凡人与命运的深入思考。此外,莎士比亚在剧中巧妙融入了多种戏剧元素,如悬疑、恐怖和幽默,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麦克白》中的角色塑造和心理描写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麦克白作为主人公,通过追逐权力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恶魔。他的疑虑、挣扎、痛苦和最终的崩溃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而他的妻子女魔头则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也是一个颇具复杂性和魅力的角色。两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互动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麦克白》所探讨的主题和深层意义丰富而深刻。作品让我们思考权力和野心对人性的影响,以及道德和命运对人们选择的制约。同时,它也对罪恶与良知、神秘与现实、命运与自由等课题进行了探讨。通过这些主题的探索,读者可以深入思考人性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预言成真是因为麦克白已经沦陷在女巫布下的诱惑漩涡里,他动摇了,因动摇而行动了,所以“预言”才会成为真实的命运。如果麦克白最初立场坚定,没有被“预言”蛊惑,整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麦克白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一步步地堕落,变得越来越阴邪,直到最后被正义之师所讨伐。《麦克表》揭示了人心的罪恶:一个看似心无邪念的人也可能会因种种外在因素而一步步堕落,直到自取灭亡,自我毁灭,就像麦克白一样。 《麦克白》主要从内在因素上展开冲突,注重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矛盾,在写人的冲突方面,它比古希腊悲剧更深入(古希腊悲剧主要从外部因素展开,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第三个女巫的预言讲到班柯儿子会成为新的国王,在剧本结尾中却并非如此。其实,预言的真实性本质上与人的欲望有着很大联系。但莎翁如此处理,其实也隐喻了在当时封建社会下对权力争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故未写明结局。既讽刺时局,又留下无限遐想…… 读《麦克白》最大的感受是人心鬼蜮,欲壑难填。麦克白由屡建奇功的英雄变成了杀人如麻的暴君,其中一直是他贪婪的欲望——人性罪恶的一面在支配他的身心。告诫人们要重视对人性复杂性的认知,不要让欲望淹没了理性。 第三个女巫的预言没有实现,或许作者莎士比亚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命运暗示下的权力争斗将会卷土重来,这场戏剧永没有落幕,对当时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探讨有一些隐喻的暗示,引发人的思考。 古希腊悲剧的冲突仿佛是与命运抗争的,更大的部分是对外在形态的描写,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麦克白》一剧不仅重视人与外在环境的冲突,更重视写个人内心的挣扎,悲剧外在与内在冲突在整部戏中体现,也能使情节结构显得紧凑。 前两个女巫的预言都已经一一实现,那似乎第三个预言不久也该实现了。这个预言,好像真的有种神秘力量,好似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是,在我看来,这三个预言并不是命运。第一个预言,麦克白建功封爵,顺理成章。第二个预言,麦克白弑君,自己成为国王。因此,我认为,这一切并非命运安排,而不过是巧合。实质上,一切都是麦克白的野心在作祟,他的无限膨胀的野心,让他一步错,步步错,最后,从一个英勇大将军,变成了一位暴君。 悲剧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美好的东西彻底毁掉。 读完《麦克白》之后,让我联想了我们小组研读的悲剧《奥赛罗》:一个忠诚善良的臣民,成了弑君的恶魔;一个战名显赫的将军,成了杀妻的魔鬼。他们在人性的黑暗下一点点走进深渊。引诱奥赛罗的是伊阿古,那么麦克白的引诱者便是女巫。 如果我们坚守自己内心的善,便不会让邪恶有机可趁。每一个人性的弱点若被无限放大,都会带来惨痛的悲剧,麦克白的这个弱点便是欲望与贪婪。我切实地体会到人的欲望是无底洞,会使自己走向灭亡,也会带来集体的伤害。 欲望的生发需要诱惑,女巫的预言便是现实生活中无数诱惑的折射。在诱惑下,人想保持理性,会更不容易,有可能变得愈发贪婪。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更应该理性,有自己的思想,不轻信女巫的预言。善恶终有报,奥赛罗在悔恨中死去;麦克白和她的妻子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些事情一旦做了便无法回头,其中惨痛的代价却是让人无法承受的。 “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 拥抱文学 认识社会 感悟人生 有温度有高度的公益平台, 能让你我在尘世的喧嚣之外, 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