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大山情怀

 山东刘福新 2023-11-15 发布于山东

【散文】大山情怀

大山情怀

 

或许是出生在山里的缘故,我对大山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怀,说不上是爱还是恨,反而是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有着一份复杂的情感。

小时候生活在山里,到山上挖野菜、打猪草、砍柴、摘山果那是经常的事;稍长,便跟着父母去地里锄草、施肥、打农药;逢麦秋两季,更是干不完的农活:三夏割麦、收麦、打麦、晒麦、刨麦茬、点棒子;三秋掰棒子、扒棒子、晒棒子、脱棒子粒、刨棒子秸、耕地、种麦子等等,更有摘花椒、打核桃、采山韭……等一些琐碎活儿。因为那时学校还是放麦秋假的,让孩子们回家帮着父母忙麦收秋种,每每这时倒能激发出一份好好学习、发奋读书的决心和豪气,发誓一定要走出大山、摘掉草帽子、混个非农户口、吃上国库粮。

谁知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眨眼间,山野乡村竟一下成了“香饽饽”,城里那些混了大钱的款爷纷纷进山圈地、下乡买房,据说过去曾经兔子都不拉屎的偏僻荒野,把几幢农居田舍经过一番改造、包装后美其名曰“五彩山村”,竟招引了无数城里人纷至沓来,三伏天高峰季每晚数千元的价格还订不到房,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就是当年我们这些通过发奋读书摘掉了草帽子、混了个非农户口的人,也有一些向往着“非转农”,甚至为了再把户口迁回原籍村居而不择手段,通过“假离婚”的方式净身出户,回老家投奔父母。其实说穿了也无非是为了一个“利”字,都是冲着这几年农村圈地热、开发热、拆迁热去的,不起眼的一处旧农居,一拆迁就能换几套大楼房,怎不叫人眼红心热呢?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概也唯有“利”字才能让人泯灭了最初的心性吧!

前段时间,陪几位朋友去三王峪景区游玩,就颇有些感慨。这里曾经是最偏颇、最穷困的山野,年轻人几乎没有愿意留在村里的,不是通过考学就是通过当兵纷纷走出大山,最不济也是外出务工。这个景区就是当年一个去省城劈铁的年轻人,后来靠承包工程赚了大钱后回来投资开发的,现在留在村里的中老年人和妇女,也大都靠这个景区生活。或开农家乐、或干保安门卫、或搞围猎漂流、或摆小摊卖山货等,不一而足。我们吃午饭的“农家乐”就是一家夫妻店,房子是自家盖的二层小楼,男主人四十多岁,是店小二,负责点菜、端菜、收款、打杂、招呼客人;女主人是厨师,负责炒菜,还有一个老婆婆,在院子里的土灶上烧柴炖草鸡,询问后方知,老人是这对夫妻的母亲。菜肴也非常简单,都是典型的农家特产:炖草鸡、煮草鸡蛋、热豆腐沾山韭花、凉拌马齿菜或蓬蓬菜等。虽然忙活些,但收入却是很可观的,倘没有这个景区,恐怕那对夫妇也要走上外出打工之路吧?!

经过路旁一家看上去比较高档的农家别墅时,陪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他的一位战友在自家宅基上翻建的。并由此说起当年他们在沈阳当兵时的一段趣事:他的这位战友是一名初中生,当兵的初心就是要借军营这个“跳板”实现“跳龙门”的夙愿,所以在连队始终不忘学习、发奋苦读,一门心思要报考军校。考试前夕,这位战友发下宏誓:如果考不上军校,就是在沈阳城打工,也决不再回那个穷山村!现实却是,军校考上了当了军官,部队转业在县城当了干部,有房有车,但仍然回村投资修建了农家别墅。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他违背了当初的诺言?是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还是沉淀在心底的那份挥之不去的大山情怀、乡野情结?对此,我们暂不作结论。

三王峪的山和水正如我家乡的山水一样是美的,但却不是我记忆中的山水了,山不再是那座原始的山,水也不再是那方纯净的水,这山山水水烙上了更多人为的、功利的印记。是的,再走进这片承载着我们成长阵痛和记忆的热土,还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但那乡愁却已不是记忆中的乡愁了。纵然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能让我们修古如古,但逝去的就是逝去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返程的路上,车载CD里飘出崔健历尽沧桑、嘶哑依旧的歌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2018,7,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