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我的一点写作经验

 假装在革命 2023-11-15 发布于广东
我不知道自己这些年在公众号上写下的一千、两千字的短文算散文还是杂文。比较明确的是,我写作的主要方向是读书笔记及日常感悟。
我很多年前写过时评,一不小心将一个近万粉丝的公众号给整没了,被系统认定为严重违规,直接“永久封禁”——写了数千字申诉都没有用。比较遗憾的是,这个公众号上的大量文稿,我都没有存档。
我现在偶尔也对社会现状发表点“意见”(可能说是“感慨”更合适),但写十篇基本上有九篇发不出去;最可恨的是,发不出去的文章,竟然在草稿箱里都待不了——被系统直接一道横线给划掉了。
现在这个大环境呀,只能闷着声,然而,闷声不就是“内耗”吗?内耗久了,不就要得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吗?
这些都不说。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写作经验,同时也算是对自己敲字多年进行一下简单的“回顾”。
我是有东西写才写,没东西写就去干别的——主要是阅读各种名著(不仅限于文史哲)。所谓的“东西”,大体来源于生活实践,鲁迅先生所说的“多留心身边之事”,确实可以产生宝贵的写作素材。
“身边之事”,有些很寻常,有些不寻常;不寻常之事,要么有趣,要么引人深思,要么二者兼备。我要写的便是这些不寻常事。
有了素材,接着得消化素材,拎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这便是打腹稿。
打腹稿的方式,因人而异,我的方式是将脑子里规整得差不多的素材分为三个、四个小模块(一般都是三个模块),“速记”到稿纸上,——哪怕是一张小纸片也无妨。
如此下来,我的腹稿便成了“三段式”的草稿,每一段稍微组织一下语言,千八百字便出来了。
打腹稿的过程中,如果想到一些好词或者好典故,我也会记在纸上。(矫情点讲,灵感是存在的:它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你不抓紧记下来,它就跑了!可能怎样都不会再折返!)
草稿当然不等于正稿,更不是终稿,这里还得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落通通删掉!
“删”很考验一个人的审美水平,第一,不能将重点内容给删了;第二,不重要的内容一定要果断删,哪怕文字再多再舍不得也得狠下心来;第三,在重要的内容中,还要注意去掉一些重复的词句,令文章不啰嗦。
几乎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过多的“的”“了”“啊”之类,此外,“因为”“所以”“然而”“但是”等词也不宜使用太多,看看是否可以用更“丝滑”(这个词很好)的短句来替代生硬的单词,令起承转合巧妙自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读者一眼就明白这儿表达的是“因为”“所以”“然而”“但是”的意思。
我写文章,一开始颇有文白结合的倾向(这个“颇”便是文言文;那么,“便”字呢?),后来渐渐努力改掉了,尽管如此,我现在还难免想用“之”来替代“的”,看来,还得继续改正才行。
我承认文言有文言之美(这里的“之”用“的”,音韵明显差了些);好的文言文,布局、气势、韵律都很好,——一般只有文章大家才能写成。
我们当然可以试着写写文言文,对锻炼行文简洁很有帮助。
普通作者写文章,尽量不要文白夹杂,读起来坑坑洼洼,不流畅,影响读者的心情。(哪怕有妙词妙句,也不足以补整体行文“坑洼”的缺陷)
我们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定被他的简洁、生动、深刻所打动。他的杂文,很多标题都很随意,取名《偶感》的尤其多,但是,他的文章主体汪洋恣意,重点分明,很有力量,辨识度极高。
这是强大天赋加非同一般的后期努力共同造就的!
多读名家名作,对写作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急不来!
我要分享的就这么多,欢迎大家多多留言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