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墩人家》56

 岁月凉烟 2023-11-16 发布于浙江

《三墩人家》56

三墩附近的其他几个村子,因为没有人借出粮食,村里的那些佃户们没有办法活命,只能全部外出逃荒。一个一个的村子都空了,只有三墩没有一个人逃荒。

转眼就到了来年二月,这一天,邓德柱去城里的朋友家做客。刚进县城,就见许多人都向一个方向跑去。

“大哥,这些人急匆匆地是要干什么去呀。”好奇的邓德柱拦下一个路人询问道。那人指着人群的方向说道:“今天县太爷要处死三十多个土匪,大家都是去看热闹的。”

一次斩杀三十多人,这事可不多见。邓德柱听后也是来了兴趣,于是也跟随着人流,向着法场方向走去。来到法场,只见台上跪着四排汉子,这些人一定就是刚才那人说的土匪。

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这些土匪,就听见有人说道“你知道吗?这些土匪可是咱们这一片唯一的一伙土匪,他们去年可没少抢劫那些大户人家。听说他们是因为抢劫了一位大官家的亲戚,惹怒官府。这前不久,来了一队官兵攻上山寨,杀死了大部分的强盗,还生擒了三十多名土匪。”    

这些话就如一声闷雷在邓德柱的脑袋里炸响,他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就连那些土匪多会被砍了头,他都不知道。

他心里别提多后悔了,回到家中邓德柱的媳妇见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问道:“你进了一趟城怎么跟丢了魂似的呀,是不是有什么事呀?”

“你快别提了,咱们亏死了。”邓德柱哭丧的脸和媳妇说起了,白天在县城见到的事情。他媳妇有些不解“那伙土匪死了不是挺好的吗?以后咱们也不用再担惊受怕了,亏什么呀?”

邓德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他老婆说:“你呀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土匪都已经死了,不会再来抢咱们家的粮食了。早知道我就不该把粮食借出去了,凭白无故地还白白送出去那么多粮食,你说我是不是亏死了呀。”

话音刚落,他突然跑到院子里喊道:“管家,管家。”没一会就见管家急匆匆地跑了出来“老爷,找我什么事呀?”、

“你现在快点去那些佃户家一趟,看看我借出去的粮食他们家中还剩下多少?现在就去,要快去快回。”邓德柱想着如果那些佃户家里的粮食剩得还多,他打算都要回来。    

约摸过了一个多时辰,管家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回来,来到他的面前,禀告道:“东家,那些借过咱们家粮食的佃户家我都去了一趟,那些粮食已经吃了大半,剩下的不多了。”

邓德柱听后急忙说:“你现在就去让他们还粮,把那些粮食都要回来。”

管家有些为难地说:“老爷,现在让他们还粮,他们拿什么换呀。再说了,他们手中可是有借据的,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还粮时间是庄稼有了收成之后,要是现在去要怕是不妥吧。”

邓德柱听完管家的话后,只能无奈地摆了摆手:“算了,算了。看来只能等到庄家有了收成之后,再让他们还粮食了。”

转眼就到了来年三月的时候,三墩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一场大雨,大雨过后,三墩的村民便纷纷出来开始播种起来。

但是三墩周边的几个村子却是很安静,大片的田地无人打理,由于佃户们都外出逃荒了,到现在那些佃户还没有回来,所以那些村里的大户们的田地无人耕种,整个村子冷冷清清,十里八村只有岭山村的村民在忙着播种,犁地,一片繁忙景象。

其他村的那些地主,当然是不愿意看到自家田地荒废,因为没有人种,他们就收不到地租。    

于是,这些地主们就瞄上了三墩的村民了,他们纷纷来请三墩的村民去租他们的田地,但是三墩的村民谁也不愿意去,就算那些地主将地租一降再降,他们也只乐意耕种邓德柱家的田地。

好在这一年风调雨顺,三墩的庄稼收成特别好,佃户们不光交了地租,还将借来粮食和邓德柱白送的粮食,如数全部还给了他。

邓德柱卖掉了大部分粮食后,剩下的粮食仍然堆满了粮仓。而其他村里的那些大户们,这一年却一点地租都没有收到,因为他们的田地整整地荒废了一年。

邓德柱数着白花花的银子,看着黄灿灿的粮食,心里简直乐开了花,不过他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那些佃户只愿意种他家的田地,毕竟邻村的地租可要比自己的便宜不少呀。

直到有一天邓德柱在村里闲逛他才知道了真相。

这天,他无意间听到王二狗正在和一群人在闲扯。只听王二狗说道:“去年多亏刘老爷借给我粮食,不然我那可怜的孩子和老婆可能都得饿死。”“谁说不是呀。邓老爷不光借粮食给我们,还白送我们好多粮食,要不是邓老爷帮忙,估计咱们这些人现在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要饭呢。”    

“对呀,就冲着邓老爷这份恩情,我二狗只种邓家的田地。”其他人也是纷纷表示同意。躲在一旁的邓德柱听完他们的对话后,这才知道那些佃户只愿意种自家地的原因。

知道了真相的邓德柱感慨万千:自己借出粮食为的是避免被土匪抢劫,白送那些粮食也是怕佃户们不同意。没想到自己的这些无奈之举,竟然让村民们这样帮衬自己。邓德柱不禁感慨,看来一个人只要做了好事,一定会有好报。

从此以后,邓德柱再也不作威作福了,村里不管谁家遇到麻烦他都会帮衬一手,他还将地租降了很多,慢慢地三墩的人们日子变得越来越好,成为了十里八村最富裕的村子,而邓德柱也成为了十里八村最富有的人家。

村民都说邓德柱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最后他也被选为了三墩的村长。邓德柱晚年的时候,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不能心里只有自己,邓家能有今天是离不开这些三墩的村民们,没有他们就没有邓家,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

三墩有个村民的祖辈,大概是清末民初逃荒来到三墩本地落脚。据说,他们家一直口口相传着一段“祖辈血泪扎根史”。    

当年他祖辈一路讨饭来到三墩这儿,从给地主当佃户、扛长工开始,父子俩用了三十年才开出一片荒地。他们三十年总共开了多少亩地?十七亩。这些土地所付出的代价是老汉不到五十,咳血而死。

三墩这里本来多水道河汊,人多地少,但凡平整一点的,离水源一里之内,犄角旮旯,沟沟坎坎几乎都被人占了,因为大家都懂得,多一分地,子孙就多一口饭吃。

所以过去讲究“以地看人”,只要你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哪怕只有半亩,别人也会平等待你,因为你掌握了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可你如果要连半分地都没有,属于流民,盲流子,别人都懒得搭理你。因为大家觉得跟你打交道没意义,没准哪天你们全家就饿死了。

从中就知道了过去的农民对地的重视到了什么程度?

曾经有一户茶商在三墩住了几十年,儿子孙子都在这儿出生,到孙子娶妻生子那会儿,老茶商都没能在村里买下哪怕一亩地。有人会问,几十年就没人卖地?肯定有,但轮不到他。

过去卖房子讲究先问四邻,邻居都不要才能卖其他人,而买房人的人品和名声也要得到四邻认可,这笔买卖才算能成。如果这个人的人品和名声不好,四邻有权联合起来告到县衙,搅黄了你这笔买卖。原因很简单,你卖了房子,拍拍屁股走了,他们还得跟恶邻打一辈子交道呢。    

谁不想有个好邻居呢?那么,卖地也一样有规矩。得先问亲族,再问本家,也就是宗族,再问地邻,一块地只有亲戚不要,本家不要,你那块地挨着的张三李四也不要,外地老茶商这个“伪同村”才有一线机会。所以他有钱也没用,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绝不是一句话可以形容,那是祖祖孙孙的饭碗。

邻居的祖辈两代人三十年才开了十七亩地,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才不被视为外姓人欺负,正式算为本地人,不然子孙连老婆都娶不上。你家连地都没有,就算嫁过去一天三顿喝玉米糊糊,喝的都是别人家种出来的粮食,这跟嫁给要饭的有啥区别?一旦遇上个风灾旱灾,粮食减产,作为亲戚,帮你不帮,救你不救?怎么帮?怎么救?

地主家都没余粮,普通人家更别提,与其到时候左右为难,陷入道德困境,不如一开始就不跟你家打交道,多省事。

土地,就是外来人纳的投名状。遇上灾害年景,你无牵无挂,带着老婆孩子撒丫子跑了,跟你建立人际关系的意义何在?浪费感情。有土地拴着你,你才能跟我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才能得到认可。这种微妙的心理习惯现在也有。    

比如现在,一个人在城里上班,是租房还是买房,本地同事跟你相处时的态度截然不同。你要一直租房,同事们跟你客客气气,公事公办,下了班基本上不跟你有生活往来。万一哪天你就退了房,辞了职,回了老家或浪到别的地方去了,跟你处的再好又有什么用?

买了房就不一样了,至少证明你愿意扎根本地,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同事们才愿意跟你深入交往,主动邀请你上门做客,也愿意来你家,两家人经常凑一起吃个饭。一来二去,从同事变成朋友,从单纯的工作交往变成更紧密的家庭之间的生活交往。有房没房,和古代有地没地,本质上大概一个意思。一直租房住,你永远是一个现代流民。

当然,如果你不打算成家立业,不考虑子女入托上学及未来养老这些东西,你大可以一直流民,反正现在条件好,总归饿不死。

但古代就不一样,无地流民等同贱民,境遇非常惨,从国家层面遭到体制性歧视,被本地人集体鄙视和抵制,动辄羞辱驱赶。现代流民找工作多简单,只看你的教育背景和能力,不会审查你的身份,养活自己很简单。而古代流民,连找个活计想吃饱肚子都需要找个当地人为你提供信用担保,可谁会大发善心替你这个来路不明的外乡人背书?怎么办,要么当贼,要么做匪,要么饿死。这样说来,地对于农民有多重要,知道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