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九旬老兵回忆,当年目睹战友牺牲,自己尾随敌军击毙十六名日寇

 青史如烟 2023-11-16 发布于山东

1937年10月27日,上午,北京西周口火车站南,东营要道口东二里外的山包之上,排长邵文学带着几名战士们,在附近巡逻。

临近晌午之时,东面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数十人的骑兵队伍,正朝他们这个方向奔来。

“排长,是鬼子兵!”陈玉琢指着队伍当中,那面分外刺目的膏药旗说道。

陈玉琢所部,当时所接受的命令便是阻止日军沿着东营要口南下,因此众人乍看日军骑兵队伍过来,登时紧张了起来。

这支骑兵队伍后面,会不会有敌人的大部队跟着过来?

邵文学见状,随即下令,由班长陈玉琢带领三名战士留在此处,继续潜伏隐蔽,侦查敌情。他则带领其他几名战士们,立即赶回部队驻地,向上级请示命令。

邵文学临走之时,再三叮嘱,大家一定要沉住气,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行踪。

邵文学原本以为,有班长陈玉琢这个老兵带领,大伙儿肯定不会暴露,因此,走的时候,还是比较放心的。

然而,他却万万没有料到,留下的这几个人,最终还是出事了。

倒不是这几个人沉不住气,而是接下来所发生的那一幕,实在是让人难以控制得住。

邵文学等人走后,陈玉琢带着剩下的三名新兵继续监视敌情,他瞥了眼那三个年轻士兵,最大的也才不过二十岁,这仨人看着山包下的日军骑兵,有些神情紧张。

“都趴在石头后面,只准看,不准打枪。”陈玉琢向着几人低声嘱咐道,他是个老兵,32年的时候就在小涧集应募加入了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随后便从步兵、上等兵,一直干到了副班长,自然比眼前这几个年轻人,见多识广一些。

多年征战下来,陈玉琢总结出来了一个“活命”经验,那就是谨慎再谨慎,战场上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丢了性命。因此,他对眼前的这三名新兵,嘱咐再三,一定要仔细隐蔽,千万不能暴露大伙儿的藏身之处。

不过,陈玉琢这边刚交代完,不一会儿,大伙儿可就忍不住了,而眼前的那一幕,即便是陈玉琢,也看得不由目眦俱裂。

只见那群日军骑兵们冲进了山包下的山沟之中,骑在马上,对着四下的山包上打了一阵枪,确认没有敌情之后,这些日本兵们便纷纷下马,扑到了山下的几户村民家中。

一时间,哭喊声顿起,随着几声杂乱的枪声过后,只见那群日本兵们从村户当中,拖出了四名女人。

这几名女人披头散发,手臂捆绑着,被日军强拖至马背之上。

其中一个女人哭喊着,死命地挣脱了绳子,滚落马下之后便想向家中逃去,然而,还没等她跑出几步远,便被后面的那名鬼子兵追上,一刀劈开了膛,更残忍的是对方竟然随后走上前去,将那名女子流出的肠子挑出戏弄。

其余三名女子见状,登时吓晕了过去,而此刻,不远处的山坡之上,陈玉琢咬紧了牙关,看着眼前悲惨的一幕,将手指攥得发白。

此时的他,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山下所发生的事情之上,浑然不觉身后的这三名年轻人,已然、决然地站起了身。

“天杀的鬼子们,打死你们!”其中一人大喝一声,冲出了藏身的石头后面,对着下面的日军队伍就是一枪。

身后的那两名士兵也紧跟着跳了出来,三人借着高坡的优势,不住地向着日军方面开枪。

“砰、砰、砰!”

陡逢突袭,下面的日军队伍一时间有些混乱,但随后,当他们发现山上的火力非常弱的情况之后,这帮日军士兵们便开始冲着那三人蜂拥而来。

陈玉琢跟在三人后面,趁乱射杀了几名日军士兵,但随着敌人的渐渐迫近,力量悬殊的劣势便使得战局向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而去。

枪林弹雨之中,陈玉琢身旁的三名年轻士兵相继阵亡,见势不妙的陈玉琢随即停止射击,快速转换位置,悄悄隐蔽了起来。

很快,日军便爬到了众人原先依托射击的大石头处,搜索了片刻之后,发现只有眼前这三具中国士兵的尸体之后,这帮日本人便认为袭击他们的便是这三个人。随后,为首的日军军官抽出军刀,又在三名牺牲的士兵身上乱捅了几刀。

荒草之间,看着战友尸身被日军再次损伤,陈玉琢的眼睛里不由充满了血色,必须要报仇!怒火中烧的他,在暗处将机枪装好了子弹,随后,悄无声息地跟在这群下山的鬼子兵身后,严密地监视着对方。

这群鬼子兵们下到山脚下之后,便将枪支在一处,随后便朝着那三名惊恐莫名的女人们迫去,前面的几名日军开始扒女人们的下衣,一时间,山脚之下,尖叫声、呼救声、狎笑声混合在一起,充满了绝望的情绪。

“花姑娘的干活!”

围在一旁的鬼子兵们狂笑地凑了上去,就在这个时候,众人耳畔突然传来了一阵凄厉的“哒哒哒”枪响。

还没等这帮鬼子们反应过来,已有七名鬼子中弹倒在地上,随后陈玉琢又是一个连发,又有五名鬼子倒在地上。

剩下的那帮日军士兵,反应过来之后,没命地向着支枪的枪堆奔去,陈玉琢简装立即端起机枪跳上高处,随后向着不远处的鬼子们猛烈延伸射击,跑在最前面的四名鬼子兵,登时倒地毙命。

剩下的那些日军见状,登时脚步一滞,也不知是谁发喊了一声,众人随后立马连滚带爬,再顾不上抢枪,迅速爬上了马背,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顺着原路狂奔而逃。

敌人走后,陈玉琢将那三名女子的绳索割断,放对方离去,随后跑回山坡之上,将先前牺牲的三名年轻战友,依次背到了一个土石坑内,然后推了些附近的土石进行掩埋。

干完这些之后,排长邵文学和连长带了一个连的人赶来了,众人得知了先前所发生的事情之后,无不唏嘘感叹。

连长让邵文学在烈士的坟前插了个木牌子,上面写下了烈士的姓名,随后便领着众人,火速撤离了此地。

第二天,团长开会表彰了陈玉琢,随后将之提拔为第三排排长,并将他录入了该团的抗日敢死队。

“多少年过去了,我有时候还是忘不了那三个年轻人,都很年轻,却走的那么早,太可惜了。”已经年近九旬的陈玉琢,再次回忆起当年的这件往事,依然唏嘘不已。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