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公元 1912 年,我国书法界迎来了一件罕见的文化盛事。一件来自日本的唐代草书杰作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这部作品在我国书法史上有所记载,是一部佛教经文,在梁代传入我国,唐代时期盛行,高宗皇帝甚至下令当时的“草书圣手”孙过庭书写这部经文。孙过庭多次书写后,选出了其中最佳的一件呈献给皇帝,最后这部作品被内府收藏,刻制成石碑,并在全国各大寺院中供奉拓本。 这部作品就是孙过庭的《佛遗教经》。 孙过庭的书法技艺全面,正、行、草书均有深厚造诣,尤其以草书闻名于世。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赞誉:“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孙过庭的书法代表作是公元 687 年撰写的《书谱》。而《佛遗教经》则约为《书谱》之后所书,清代华廷黻在其跋文中赞道:“此帖笔意圆浑,纯从章草夺胎,较之《书谱》,有放敛之别。盖《书谱》乃是属稿,非经意作,虽同出一手而实不相逮也。”这无疑证明了孙过庭书《佛遗教经》的书法价值。 《佛遗教经》又名《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佛临般涅槃经》、《佛临般涅槃略说教诫经》。约为公元前 248 年,佛祖释迦牟尼在拘尸那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即将圆寂之际,遗嘱众徒。后来,经阿难、迦叶等弟子的整理,形成《佛遗教经》流传后世。这部经文短短的 2500 字,却言简意深,佛家精要尽在其中。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高僧鸠摩罗什(印度人,生于新疆,精通汉文)将其译成汉文。这部作品,《佛遗教经》,是佛陀临终前阐述的微言大义,凝聚了佛陀一生的智慧,字字珠玑,妙理无穷。它是佛学中国化后的经典之作,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智慧。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手书的《佛遗教经》,是历代王朝内府秘本,随后刻石传世。然而,历经沧桑变迁、战乱侵扰和多次灭佛运动,原刻石不知所踪,吊诡的是,诸多拓本也随之消失。从此,孙过庭书《佛遗教经》在国内消失无踪。 民国初年,我国佛教净土宗大师夏莲居居士赴日本讲学,意外发现日本佛教界有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唐朝大书家孙过庭手书的《佛遗教经》石刻本。该本不知何故流入日本,还被一位天皇毕生珍藏,后流入日本民间。细审“秘府”“缉熙殿宝”印鉴俱全,便出资购回。 这件作品在宋代被宋徽宗收藏,现今仍可见起首处的“宣和内府”大印。据说此作亦有宋徽宗的题跋,可惜在历史传承过程中遗失。 从书法角度来看,孙过庭的这件《佛遗教经》堪称无价之宝。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虽曾痛批颜真卿,戏谑“二王”,对“初唐四大家”不屑一顾,但对孙过庭的书法却推崇备至,他说:“唐草得'二王’法者,无人能出其右。” 唐代草书名家皆学“二王”,却无人能超越他们。由此可见,在米芾心中,孙过庭的书法地位之高。 这部《佛遗教经》共计 2650 字,不仅在唐代,便是纵观整个中国书法史,如此字数也属罕见,几乎是一部孙过庭草字大全。 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比孙过庭的《书谱》更为珍贵。通篇古雅之气,每一个字都中正平和,有堂庑之气,乃是千百年来学书之人可遇而不可得的一件典范。 我们将《孙过庭佛遗教经存世孤本》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 欲购专业级《孙过庭佛遗教经存世孤本》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