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宜宾】“鲝粉”是个啥?

 新用户6212gUgS 2023-11-17 发布于四川

       从来没想过汉语字典里真的有“鲝”这个字。如果不知道它的读音,看完下面这两张图片大概就明白了。


      冬天最喜欢做热气腾腾的菜,除了各种各样的汤,粉蒸肉也可以计算入列。看着就很温暖,也莫名治愈。
     鲝(zhǎ)粉,就是蒸肉粉。
      听说宜宾有一家老字号鲝粉,在信义街,决定一探究竟。
      于是,趁今天难得的好天气,用午休时间换了一趟老街“随意行走”。
       之前听说工厂、门市,以为是个很大的空间。一路问过去,没想到最后是在一间不起眼的店铺内找到的“宝贝”。
      站在街对面,犹豫了几分钟,走进店内,扑鼻香味瞬间打开味蕾。两个中年大姐在娴熟地包装,一个中年男子在做饭菜。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在包装袋上抹猪油呢?”
        中年大姐笑呵呵回答道:“这是用面粉和明矾做的浆糊,不是猪油。好多人都说这是猪油。”
       所有鲝粉都是手工包装,6元一袋,10袋以上算批发价,5元一袋,每袋450克,可以鲝2斤半左右的肉,没加盐,但按比例配备好了香料。鲝粉很香,个人觉得适合做电商产品,网上搜索了一下,能与之匹敌的产品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交谈中,他们告诉我,在几十年前,鲝粉店是民政局下属一个福利企业,工作的多为盲人,当时主要是生产肥儿粉,鲝粉是后来的副业,没想到现在副业变主业了。后来改制,厂里的工人把工厂承包下来继续干,就这样由“公”到“私”了。

      店家还告诉我,以前的作坊在走马街,以前人们是在吃豌豆、胡豆的季节用鲝粉和肉类混合,后来才是用红薯替代豌豆、胡豆。“现在好像啥子都可以鲝,鲝牛羊肉都不稀奇,还有人鲝南瓜……”大概难得遇到我这个好奇的顾客,他们给我讲了好多有趣的故事。还告诉我隔壁和平街,早上有很多农民背着新鲜的菜去卖,但10点过之后基本上就只能买到菜贩的了。

        热衷于菜市场的我,岂能错过?
       走着走着,越来越熟悉,直到走到街口,我终于确认,这是我曾经走过的路。读书时代的快乐立刻浮现。还惊喜地发现了一家卖抄手皮、饺子皮的店铺,饺子皮已经卖完了,但根据抄手皮判断,这是目前在宜宾看到的最好的抄手皮,老板说附近可以送货上门。面粉香味很浓郁,面皮也劲道,添加了老板微信,方便以后请他送货。又一新发现。
        街道很老,很多管线没下地,菜市也比较随意,以街为市,但一点不觉得脏乱,反而觉得很亲切,有烟火味。
         接下来,打算重新去认识那些年走过的清华街、仁和街、打金街、文星街、童子街、走马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