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了四年,它依然能是年度最佳国产片

 知易行难nev5ph 2023-11-1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开腔▻▻▻

终于等来了曹保平的《涉过愤怒的海》。

提前看过正片后,最直接的感受是:意料之外、预期之上。

纵然还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但也已经可以下判断:它就是今年为止最好的国产电影。

下面,我试着不剧透地来聊聊这部非典型的复仇片。

——锵稿主笔 子戈

为了能即时阅读最新文章,请星标本号

图片

曹保平可不会给你拍什么复仇爽片

文/子戈

作者介绍:影评人,锵稿主笔,一个不够温和的中间派。

图片

图片

先给《涉过愤怒的海》定个调。

这是一部久违的国产现实主义作品,不蹭话题,而是直愣愣地痛击现实这是一部难得的讲述复仇却又不泄愤的电影,它想要的,是比感官愉悦更深的追问;与此同时,这还是一部看似暴力,实则又对暴力冷感的电影,它要讲的是暴力的无效,是愤怒的无能。

几乎从执导筒开始,曹保平就对人类愤怒的情绪充满迷恋。

他的成名作《光荣的愤怒》(2006年),就以“愤怒”命名,而片中的怒火朝向村霸,它借一个“暴民起义”的叙事,讲的是权力的失控和正义的失衡;《狗十三》(2013年)的怒火朝向成人世界,它记录了一个女孩在被规训成人的道路上,发出的最后一声哀鸣;而《烈日灼心》(2015年)的怒火朝向自己,它是一次自我的道德审判,是把无处释放的自悔,聚变为漫长的自毁。

而这次《怒海》中的怒火,朝向的是仇人。它有着更彻骨的恨和更高压的怒,但最终,当命运的幕布揭下,所有的愤怒又都顷刻崩盘,成了朝向虚无的一记空拳。

图片

《涉过愤怒的海》改编自作家老晃的同名中篇小说,2019年开机,历经四年坎坷,终于要在2023年11月25日登陆大银幕。

愤怒之于曹保平,就像一个人性的闸口。他拍愤怒,不是为泄愤,而是为逼出愤怒围裹下的人性成色。

他的电影,从来都关于人在失控的边缘,最终亮出了或圣洁或卑鄙的底牌。

《怒海》正是如此。

图片

单纯从剧情看,很容易把《怒海》错认成一部复仇爽片。

它讲的是,黄渤饰演的老金,靠捕鱼为生,终日忙于海上。某个风平浪静的午后,越洋电话里,传来女儿身中17刀、客死他乡的噩耗。于是老金只身前往日本,踏上寻仇之路。

随即,影片进入到一种狩猎模式当中。为了找到女儿的男友、嫌疑人李苗苗的踪迹,老金使出浑身解数,千里追凶,誓要手刃仇人。

应该讲,这是一部盈满了动物性的电影。导演不断把镜头对准人物的脸,对准他们暴汗的额头、圆睁的眼和狰狞的面部,对准他们大口大口的吃喝或喘息,就是要凸显一种被愤怒和恐惧所激发的动物性。

同样,舐犊也是一种动物本能。从这个角度讲,这部电影实际在讲两头成年狮子的较量,一头是替女惩凶的父亲(黄渤),一头是护子心切的母亲(周迅),两人针锋相对,互不退让。

图片

片中,黄渤饰演的老金和周迅饰演的景岚,为了各自的目的,展开了一场厮杀。两位演员都贡献了极为生猛、有张力的表演。

这注定是一场毫无妥协可能的交锋,因为每个人都顶着“爱”的光环,而爱与爱之间,没有高低对错,只有奋不顾身。

但最耐人寻味的是,这部电影的最后,却是二人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和解”,他们全都从一种动物性的亢奋中醒来,回归了某种必要的人性。

也正于此处,影片跳脱出了复仇爽片的轨迹,成了另一种电影。

它与“爽”无关,或者说,与一切浅层的释放或愉悦无关,它实际有着更坚决的野心和更深邃的内核,它要探讨的是,人类的愤怒究竟从何而来?以及,言之凿凿的复仇,到底是为人,还是为己?

图片

因此上,《怒海》非但不是一部复仇爽片,毋宁说,它是一部解构复仇的电影。它给我们看的是复仇的无效,是爽感的虚假。

而这一切之所以奏效,也正是因为导演故意搭建起一个复仇叙事的框架,再用一种挑衅的姿态,顷刻摧毁了它。

相比其他的国产复仇题材作品,要么把故事设置在境外,好让复仇这一本身就带有“非法”特质的行为,得以成立,如《消失的她》《拯救嫌疑人》等;要么就是缩回到体制框架内,呼唤清官的降临,以完成一种体制内的翻盘,如今年的口碑国剧《九义人》。

图片

张宥浩饰演的李苗苗也是影片关键人物,作为案件唯一嫌疑人,他似乎很难摆脱干系,但结局告诉我们,事情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或者说,比我们想的要简单得多。

而《怒海》则真正实现了一桩发生在境内的法外复仇。

尽管碍于审查,不便明说,但导演曹保平还是通过只言片语,向我们隐隐透露了一种结构性的弊端。而这些只言片语,就隐藏在警官侧脸的刀疤上,隐藏在无所作为的虚度的时间里,隐藏在一些话里有话的台词中,比如李苗苗的父亲李烈(祖峰饰)指着警察的脸,质问他的话(大意):让他(指老金)开口就这么难吗?你就只会这点手段?

也正因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让我们明白了,权贵之子李苗苗为什么能一逃再逃。

至此,影片滑向了一个无解的困局。但就当一切看似已毫无转圜的余地时,导演突然话锋一转,向我们展现了故事隐藏的一面。

在这一面中,我们见到了比那17刀还要残忍的真相。原来,从一开始,大方向就搞错了,凶手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定的这个恶人。

图片

虽然被有关部门“建议”成18禁,但《怒海》的暴力血腥场面尺度其实并不大。比起拳拳到肉、枪枪见血的热暴力,它更在意描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暴力”。

而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为透彻的一笔。

它看似给我们看的是一次充满行动力的复仇,但实际只是一场无力又无能的狂怒;它看似在呈现父之威严的重塑,实际是在见证男性尊严的瓦解;它看似是两个家庭之间的战争,但实际上,它呈现的是家庭内部的撕裂,是原生创伤、遗传厄运,如何令每个人都沦为孤岛。

而这种反高潮、反爽文的处理,势必会对观众构成挑战。但其最可贵之处,也恰恰在于这种无畏,这种敢于戳破幻觉、袒露残酷的勇气。


图片

应该讲,《怒海》就是那种久违了的直面现实的国产电影。尤其放在这个普遍低幼化、糖水化的时代里,就更显珍贵。

巧合的是,它的同名原著小说写于2015年,仅仅一年后,江歌案就以“雷同”的方式发生了,直叫人感叹: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时常押韵。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现实主义电影的必要。它就是对于现实的一种凝练的再现,是对于生活中种种困境的极致搬演和细细推演,也是对命运无常的喟叹和接受。它总能使得世间不同的不幸,获得同等的注视和理解。

国产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越发呈现出另一种让我们陌生的样态。它们大多是悬浮的、拿来的、假惺惺的、伪正经的,它们直奔着社会情绪或家国情怀狂奔而去,期待碰撞出票房的火花,却极少有真正能触动人心的力作问世。

图片

在《涉过愤怒的海》一书的豆瓣页面下,作者老晃也现身说法,讲述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怒海》显然是冲着人心去的。

它并不血腥,却处处啼血;它的暴力毫不张扬,而是泛着寒光;它具有着真正的现实痛感,不止疼在身上,更疼在心里。

记得小说的结尾,是老金一人划着船,奔向怒海,他攥紧了桨,用力划,他想要逃离这个迷失了正义的绝地,他要带着他的信念,去一个可以兑现的远方。

而影片的结尾,则是另一个人划着桨,奋力回到陆地,而老金则把自己囚禁在了原地。经过这趟复仇之旅,经过马不停蹄的外在寻索,他最终回到了记忆之中,内心之中。他恍然明白,原来答案早已揭晓,只是自己一直问错了问题。

终于,老金涉过了那片愤怒的海,到达了彼岸。

相信,这也是每个看过《怒海》的人,都能够抵达的终点。

图片

编辑/子戈

排版/令令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