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渡乌江功臣,对上级不满逃离八路军将被枪毙,毛主席:不能杀

 雨夜听荷yu 2023-11-19 发布于四川

在红军长征之中,有一位来自江西的英雄连长,在整个长征过程之中,他一直担任着连长的职务,参加了许许多多非常重要的战斗——强渡乌江天险、血战娄山关、突破腊子口……

这样英勇无畏的英雄,没想到在抗战爆发之后,竟然选择脱离八路军的队伍,气得彭德怀差点拿枪毙了他。

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何在关键时刻做了逃兵?最后结局如何呢?

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为了促进全民族抗战,中共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3个师。后来红军番号被取消,改为了国民革命军。

这是中共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做出的重大让步,因为部队的编制减少,很多中共部队的高级军官都被降级了,甚至是连降几级。

图片

比如林彪后来当了师长,贺龙当上了师长,徐海东当上了旅长,不少红军营长和连长,都变成了战士。

有些战士后来在抗日的战场上牺牲了,可惜牺牲时没有恢复将领的身份。

对于这次降级,中共并没有什么不满,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是时局所需,也知道当前最大的敌人是日军。

但是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参谋长杨上堃开始有了不满。

杨上堃是江西兴国人,出生于1914年。

他念过私塾,因为父亲早逝而不得不辍学。1931年,年仅17岁的杨上堃毅然决然参加了红军,杨上堃的哥哥也是一名红军战士。

杨上堃有文化,组织重点培养,很快就被任命为红1军某部的青年干事,还送他去了彭杨步兵学校学习。

从学校毕业之后,杨上堃很快就升任连长,当时的他还不到20岁。而就在这个时候,杨上堃的哥哥牺牲在了第五次反围剿之中,让杨上堃十分悲痛。

战争形势一日一变,杨上堃无法为哥哥好好处理后事,就不得不立刻率部离开了中央苏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杨上堃的连队是先锋团红4团的先头连,在艰难的条件之下,他率部屡次顺利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1935年元旦拂晓,杨上堃带着16名战士乘坐着一艘小木船,在工兵、炮火的强攻掩护之下强渡乌江成功。

他骁勇善战,出奇制胜,抢占了敌人的前沿阵地,为后来部队打下坚实的登陆基础,随后整个二连全部过江,直奔敌人的阵地,一连拿下了好几个山头。

当时二师政委刘亚楼在《渡乌江》之中这样描述杨上堃的二连:一个猛追敌人三个团,一直追到了猪场,敌人受创之后朝着猪场逃窜,而杨上堃连一点喘气休整的时间都不给他们。敌人三个团鸡飞狗跳,什么装备行李公文通通不要了,拼命往遵义逃窜。

图片

在后来的腊子口战斗之中,红四团面对险峻的地形很是犯难,前进的路只有一条,两边好几个碉堡,站在路上可以清晰看见碉堡射口的枪管,每一个碉堡都是重兵把守。

杨上堃的二连接到任务,配合兄弟部队一起渡过腊子河,从侧面的悬崖峭壁上走出一条路来。兄弟部队从正面对敌人展开猛烈进攻,麻痹敌人,杨上堃则带着勇士们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悬崖顶,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敌人全部溃散。

这一场战斗之后,杨上堃连出尽了风头。

因为杨上堃的表现太过突出,林彪、聂荣臻、刘亚楼等人都记得他,对她赞不绝口。甚至是毛主席、彭老总都很快记住了这个骁勇善战的“小老虎”。

杨上堃一直就是个直性子,在渡湘江的时候,因为博古和李德脱离实际的指挥,战士们伤亡惨重。杨上堃是这场战争的幸存者,眼睁睁看着战友们白白送死,他的心中对博古充满了怨气。

一直到后俩毛泽东去的了红军的指挥权,杨上堃才从这种负面情绪之中走出来。杨上堃年轻,血气方刚,有时候确实容易冲动,缺乏深思熟虑。

图片

抗战开始之后,杨上堃调任八路军115独立团一营营长,并且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大捷。

1939年3月中旬,上级调杨上堃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参谋长。不久,上级又调任他为晋察冀一分区一支队参谋长。

1939年11月,杨上堃所部的一团将日军“山地战之花”名将阿部规秀中将击毙。日本《朝日新闻》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区日军阵亡的最高将领。

打了胜仗,杨上堃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

杨成武是杨上堃的老领导,杨上堃总觉得杨成武对他明升暗降,对杨成武充满了怨言。侦察科长袁彪和察股股长的罗昭辉也对杨成武有意见。1942年春,袁彪和罗昭辉蒙骗杨上堃,利用杨上堃对他的信任,想要带着杨上堃一同当逃兵。

图片

而杨上堃当时还想着带队去打个漂亮的战来证明自己,让自己的部队能够重新回到一线部队,丝毫没有意识到不对劲。

幸好组织经过了严密的审查,最后查清楚策划逃跑的是袁彪,他自己想要脱离共产党,妄想在保定附近搞一支独立武装。

他知道杨上堃等人心中有不满情绪,就煽动他带着武器跟他走。

杨上堃等人一直到了保定之后才发现是上了袁彪的当,后悔莫及,吵着想要回分区。

知道消息的杨成武也是头皮发麻,马上派人去拦住他们。袁彪见势不妙,为了撇清自己,反而将骗走的几人绑送分区。

杨成武没有敢将这件事隐瞒下来,还是上报给了聂荣臻,聂荣臻上报给八路军总部。

杨上堃非常后悔,他后知后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深刻检讨了自己离开队伍的错误行为。

袁彪事件被上报给晋察冀军区,军区政治部认为,几人逃亡都属于叛变行为,应该处决

脱离队伍是极其严重的错误,杨成武在自己的回忆录惋惜地说:在艰苦的长征路上,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等绝境,他们没有逃跑,也没有中弹倒下,而是和我们一起冲杀过来了。可是今天,他们却被个人主义思想胀昏了头,堕落到这个地步,以至于将要倒在我们自己的枪口下。

图片

彭德怀和朱德老总一同就此事来找毛主席商议,一进门就愤怒地说出这件事的详情

彭德怀格外激动,拍着桌子怒道:“不枪决他们,以后人人都学着他们,我还怎么指挥部队打鬼子?”

朱德连连点头:“确实该杀,不能带坏了军中的风气。”

毛泽东听完之后并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沉默了片刻:从严肃军纪出发,你们说的对。但是在长征路上,杨上堃的功劳,你们也清楚。再加上他主动认错,可以给他一个机会的嘛!”

因为事件已经调查清楚,杨上堃确实并不知晓袁彪的真实目的,知错便改,毛主席出后相救,保下了他。

军区政治部最终同意不处决杨上堃,不过,为了严肃党纪和军纪,仍对袁彪进行了审判和处决。

这一次大错酿成,对杨上堃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组织将他送去了抗大干部班学习了五年,毕业之后,杨上堃继续带兵打仗。

解放战争时期,杨上堃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解放长春的战役,屡建奇功。

图片

新中国成立前后,杨上堃率部追歼残敌,和入赣野战军一同解放了江西全境,开始了剿匪作战。

1949年8月,杨上堃调往赣州军事指挥部,迅速消灭了赣南地区的三股土匪:崇义 的周文山匪部、上犹的方业奎匪部和南康的张南洋匪部。

此后,他担任了任赣南专区军分区司令员,在赣南奉献了15年,是当地人民有口皆碑的好司令员。

1965年,杨上堃调任江西省军区参谋长,从此以后,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的时间,不辞辛苦,带着同志们加班加点工作。

图片

因为常年劳累和战场上落下来的老毛病,他患上了头痛病,即便如此,还要坚持工作,好几次晕倒在了办公桌上。

1970年之后,杨上堃调任福建副司令员,一直到他1974年调任,基本都是在兵团本部,很少在家中陪伴家人,走遍了福建的大山。

1981年,杨上堃以正军职顾问离休,他想要在生命的最后给我军留下最真实的一手文字资料,写了近十万字的战争回忆录。

1984年,因为太过劳累,他猝然倒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他的身边还放着那本还没有写完的回忆录。

图片

1955年授勋时,杨上堃被授予上校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没有代表抗战功勋荣誉的独立自由勋章。

对于杨上堃的资历和战功而言,确实不太符合,但杨上堃已经十分满足。

杨上堃的革命道路之中确实有过过错,但毛主席以宽容和敏锐的洞悉力拯救了他,瑕不掩瑜,杨上堃将军依旧是一位军功赫赫,久经考验的军事指导员!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