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纪》的理想帝王与黄帝形象是一致的,因此它用很大篇幅来描述黄帝征蚩尤,当是一篇黄帝书。《五纪》中关于“五”的论述受到五行观念的影响且已有尚土的观念,但其反映的五行次序既不是相生也不是相胜的次序,而且《五纪》中虽出现阴阳思想,但其中阴阳五行并未合流形成成熟的阴阳五行思想,本篇应早于阴阳家的出现。《五纪》的体系最终落实到“五德”上,而“五德”中又以“忠”最为重要,“忠”包含君德与民德两方面,《五纪》的“忠”偏向于君德,要求君主为政公正、大公无私。
《五纪》是一篇黄帝书
《五纪》的“五”观念
《五纪》的“忠”(“中”)观念
结语
注释:
[1] 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十一)》,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第89页。
[2] 关于《五纪》文字考释的成果,主要见于简帛网、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等网站上,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清华简第十一辑整理报告补正》,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
https://www.ctwx./info/1081/2749.htm,2021.12.16.
[3] 贾连翔:《清华简〈五纪〉中的“行象”之则与“天人”关系》,《文物》2021年第9期。
[4] 程浩:《清华简〈五纪〉中的黄帝故事》,《文物》2021年第9期。
[5] 程浩:《清华简〈五纪〉思想发微》,《出土文献》2021年第4期。
[6] 程浩:《清华简〈五纪〉中的黄帝故事》,《文物》2021年第9期。
[7] 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十一)》,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第97页。以下涉及《五纪》原文,如无特殊说明,均引自此书,不另注。为书写方便,简文径直以通行字写出。
[8] 皇甫谧撰、宋翔凤、钱保塘辑:《帝王世纪》,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页。
[9] 皇甫谧撰、宋翔凤、钱保塘辑:《帝王世纪》,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8页。
[10] 程浩:《清华简〈五纪〉思想发微》,《出土文献》2021年第4期。
[1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03页。
[12] 宋衷注、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178页。
[13]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第1222页。
[14] 陈丽桂:《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第10页。
[15] 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8页。
[16] “称襄以图”,整理者读作“称攘以图”,此从“汗天山”读,“称襄以图”即举用襄助者以谋事。见简帛网论坛:《清华简〈五纪〉初读》,第181楼“汗天山”发言,2021-12-29。
[17] 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十一)》,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第127页。
[18] 叶林生:《炎帝考》,《河北学刊》1995年第1期。
[19] 豚(循),整理者读为“繇”,此从王宁读,乃“遵循”之义。见简帛网论坛:《清华简〈五纪〉初读》,第287楼“王宁”发言,2022-1-14。
[20] 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十一)》,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第 91页。
[21] 王先谦:《汉书补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76页。
[22] 程浩:《清华简〈五纪〉思想发微》,《出土文献》2021年第4期。
[23] 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十一)》,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第 91页。
[24] 饶宗颐:《马王堆〈刑德〉乙本九宫图诸神释——兼论出土文献中的颛顼与摄提》,《江汉考古》1993年第1期。
[25] 徐振韬主编:《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229页。
[26] 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33页。
[27] 魏启鹏:《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笺证》,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16页。
[28] 《论语·尧曰》说:“谨权量。”汉包氏注曰:“权,秤也。”(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762页。)“秤”、“称”通。“衡”、“准”均有“平”义。
[29] 刘彬:《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周易研究》2007年第2期。
[30]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628-629页。
[31] 刘彬:《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周易研究》2007年第2期。
[32] 白奚:《中国古代阴阳与五行说的合流——〈管子〉阴阳五行思想新探》,《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 5 期。
[33] 马楠:《清华简〈五纪〉篇初识》,《文物》2021年第9期。
[34] 程浩:《清华简〈五纪〉思想发微》,《出土文献》2021年第4期。
[35]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63页。
[36]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一种政治道德的文化源流与历史演变》,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 1-4页。
[37] 此断句从网友“不求甚解”,见简帛网论坛:《清华简〈五纪〉初读》,第230楼“不求甚解”发言,2022-1-4。
[38] 徐元诰:《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6页。
[39] 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90页。
[40] 分别见于简7、简23和简34。
[41] 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十一)》,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92 页。
[42] 袁青:《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与先秦儒道的公平公正思想》,载《哲学评论》第24辑,长沙:岳麓书社,2019年,第2-5页。
[43]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一种政治道德的文化源流与历史演变》,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年,35-36页。
[44] 曹峰教授指出,“帝师类”文献采取对话形式,一方为成功帝王,一方为帝师,他们往往是天道的代言人,深明天道又洞察世事,思想面貌驳杂多元,具有实用主义色彩。(参见曹峰:《道家“帝师”类文献初探》,《哲学论集》第49期,2018年。)清华简《五纪》虽没有两方对话,而多少是后帝自我陈述,更是体现其理论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后帝既是天道的代言人,而又深谙人事,与“帝师类”文献类似。
[45]曹峰:《清华简〈三寿〉〈汤在啻门〉二文中的鬼神观》,《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白奚:《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思想及其思想史地位》,《文史哲》2021年第2期。
*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最新黄老学出土文献研究”(18CZX02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原载《江淮论坛》2022年第3期,刊发时有删节。
原标题为:清华简《五纪》思想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