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载者。称呼上是对黄河流域下游包羲、太昊、蚩尤、伏羲氏后裔,风夷、畎夷、阳夷和少昊后裔,鸟夷、白夷等夷人方国的总称或是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早期东夷是华夏族的族源之一。考古上,东夷文化发源于泰沂山区,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古时谓东夷有九种,《论语·子罕》云:“子欲居九夷。”疏:“东有九夷: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更、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后汉书·东夷传》云: “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夷有九种,曰畎夷、於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论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书中也均提及九夷。“九”并非具体数目,只表示众多之义,如《尔雅·释地》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东部夷人 郭璞《尔雅注》云:“九夷在东”,泛指中国东部夷人。东夷为多义词大致有三种意思:1.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中原对东部各部落的统称。有淮夷、莱夷、鸟夷、岛夷、湡夷等。分布在今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一带。2.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说文解字》),与华是同位语。 词义性质从地理名词转变成对中国文化起源领域意义上的文化渊源性质的名词。3.“东”和“夷”字在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至3300年)的骨刻文字中已经出现。4.“夷”字后来指汉族以外的各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