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射肉毒毒素瘦脸,操作时注意这些才有效果!

 期茶 2023-11-20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面部外轮廓的体积感主要由肥大的颞肌和咬肌提供,利用肉毒素精细注射这两块肌肉能修饰面部轮廓,使脸部线条更光滑流畅。本文结合肌肉解剖和Sihler染色结果,对肉毒毒素注射点定位进行了评估,强调对肌肉内神经肌肉接头的注射更有效。本文由 杨晓华医师 编译整理。

图片
颞肌解剖

针对颞肌的肉毒素治疗主要用于上面部较宽、颞肌肥大的患者,颞肌是一块分两层的扇形肌肉,表面覆盖颞深筋膜。在决定肉毒素的剂量时除了考虑颞肌的厚度,也应注意避免注射到筋膜下。研究发现在亚临床剂量下,77%的肉毒素能穿过肌肉筋膜并扩散,导致不必要的肌肉麻痹,肌萎缩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注射位点应在肌肉内,最好应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根据尸体解剖的结果,颞肌肌腱远端通常在颧弓中点以上45 mm,Sihler染色表明神经末梢紧密且均匀地分散在颞肌的上部区域(图1),该研究建议颞肌肌内注射肉毒素至少距离颧弓中点45 mm

图片
图1  Sihler染色表明神经末梢紧密且均匀地分散在颞肌的上部区域
图片
注射技巧

① 注射到颧弓上方至少45 mm处,以避免注射到肌腱中;
② 注射针接触骨面后进行逆行注射,以避免肉毒神经毒素扩散至筋膜层;
③ 设置一条穿过眼眶上缘的假想横线,颞肌腹位于该线上方,再通过一条穿过耳屏的假想垂直线注射于肌肉的前部(图2);
④ 颞肌厚度平均为0.79 cm,剂量范围为20~50 U/1~5个部位。根据肌肉的解剖特征,建议在四到五个不同部位注射5 U/0.2 ml(图2)。

图片
图2  颞肌注射部位:过眶缘假想横线以上2 cm,过耳屏垂直线前部的4~5个注射位点

图片
咬肌解剖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升支和下颌角,分浅层、中层和深层,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咬肌的平均厚度为14.9±2.2 mm。咬肌注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面部表情不对称,可能是由于笑肌的受累,研究表明53.3%的人口有笑肌覆盖咬肌前部浅层区域(III和VI)(图3)。如果注射咬肌前部,肉毒素可能会扩散至笑肌导致医源性面部表情异常。此外,之前的文章报道了约0.49%至18.8%的蛙腮发生率,推测是由于咬肌深下肌腱的存在,导致肉毒素的扩散受限。Sihler染色法观察到咬肌肌内神经树突大多分布于咬肌中下部,由于腮腺、腮腺导管、咬肌神经的存在,应避免注射至咬肌上部和后部(图4)。

图片

图3  咬肌分区。笑肌覆盖咬肌前部浅层区域

图片

图4  咬肌改良Sihler染色。V区(蓝色)是咬肌神经树状分布集中的区域,避免III 区和VI区(与笑肌重叠)、VI区(紧邻面动脉)、I区和II区(咬肌神经干、腮腺导管和腺体)、IV区(腮腺导管)

图片
注射技巧

肉毒素可2~3点注射到肌肉下半部;
② 避开咬肌前部保护面动脉,即使注射前部也应避免浅表注射,以防扩散到笑肌;
③ 肉毒素的最小有效剂量是20 U,针头垂直于皮肤注入肌肉深层直至针尖接触骨膜,逆行逐层进行浅、中、深层注射避免深下肌腱的存在导致蛙腮。


目前,肉毒毒素治疗颞肌和咬肌尚无标准化注射点或最佳剂量,除了触诊肌肉的隆起部位,该研究将尸体解剖结果和Sihler染色结果结合研究肉毒素的注射位点。为了以较小的剂量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颞肌注射应在过眶缘的横线上方和过耳屏的垂直线之前进行,根据肌肉的解剖特征在五个不同部位注射5 U。咬肌注射应在咬肌中下部的三点,每点8 U,逆行逐层注射。

参考文献:

1. Kyu-Ho Yi, Hyung-Jin Lee, Hye-Won Hur, Kyle K. Seo, Hee-Jin Kim. Guidelines for Botulinum Neurotoxin Injection for Facial Contouring [J]. Plast Reconstr Surg2022 Sep 1.





编辑:CMT小米
助理编辑:CMT橙橙
商务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