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肠耳穴(42)

 道鑫_崭桐 2023-11-21 发布于内蒙古
  标准定位:小肠耳穴,位于耳甲艇,在耳轮脚上缘内侧1/3,与口穴相对。即耳甲7区。
  穴位释义:大肠耳穴,耳穴名。别名结肠、血基点。
  本穴和阑尾都有通腑下气,解毒止痛之功,但本穴穴性属平,偏于除满利腑,调理胃肠,可以治疗大肠气机不畅,胃肠功能紊乱、呕吐、腹泻等症;二阑尾穴穴性属阴,偏于清热活血,通畅瘀滞,可以治疗奇穴瘀滞,肉腐化脓的肠痈。两穴一同,当予分清,临证不可混淆。
  本穴是诊断大肠疾病和肺部疾患的参考穴。若大肠穴阳性,阑尾穴强阳性则应考虑阑尾炎;若大肠穴与荨麻疹区同时出现阳性,应想到过敏性结肠炎。
  功能作用:清热洁腑、通便止泻。
  主治疾病:
  1.痢疾、肠炎、腹泻、便秘、阑尾炎、肠粘连、大便失禁、肠结核、消化不良、腹胀等。
  2.感冒、肺炎、肺气肿、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穴位配伍:
  大肠耳穴配直肠、便秘点、皮质下和腹,治疗便秘。
  相关论述:
  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化道的下段,成人大肠全长约1.5m,起自回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六部分。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
  大肠是消化管最后的一段,长约1.5米,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大肠指六腑之一。与肺相表里。《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功能是主传导消化物的糟粕,排出体外。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手太阴肺经络大肠。其背俞为大肠俞,募穴为天枢,下合穴为上巨虚。
  大肠指六腑之一,上接阑门,与小肠相通,下连肛门(包括结肠与直肠)。大肠具有接纳小肠下注的消化物,吸收剩余的水分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传送至肛门排出体外。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有“传导之腑”、“传导之官”之称。手阳明大肠经络于肺,与肺互为表里。
  详细操作:
  耳穴压丸法:体质较弱者或慢性肠炎宜使用本法,主穴取大肠、直肠、脾、交感,发热加耳尖、屏尖,脾肾阳虚加肾,肝郁气滞加肝,呕吐加皮质下,用王不留行子贴压单侧耳穴2~3日,除去后换另一侧,每日自行按压耳穴 3 ~ 4次,每次 10分钟, 10次为一疗程。
  耳穴按摩法:双手由上至下轻揉耳郭 5 ~ 6次。点按小肠、直肠各 10次,双耳交替进行。点按胃、脾、肝、胰胆、十二指肠各 2 ~ 3分钟,双耳交替进行。缓慢用力点按神门,至局部红润。用拇指和示(食)指按由上至下顺序,先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有渗透力地按摩上述穴区 5 ~ 6次,双耳交替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