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能让你记一生的美食原来在这里

 芍香书室 2023-11-23 发布于福建

说起中亚美食,你了解多少?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广人稀,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生活所需,还能为国家出口创汇,哈萨克斯坦即是世界重要的小麦和,而世居于此的各民族多信奉伊斯兰教,以“择善、择美而食”的美食文化展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中亚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传承了游牧民族的饮食习俗,面食与肉食、饮料与酒水……又受外来文明影响,发展出丰富多元又别具特色的珍馐美味。
Image
01

食:肉面香八方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亚饮食受地理与农业的影响,盛产小麦,面食品种丰富。
拉格曼(Laghman)是中亚地区最常见的面食,我国新疆称作拉条子或拌面。首先把面团拉成面条,经过反复拉扯摔打,面条极富韧性。接着,面条下锅煮熟,再以凉水降温,使其更加紧实爽滑,最后配上大块羊肉和蔬菜,淋上汤汁即可食用。拉格曼可做成汤面或拌面,面条柔软但有嚼劲、羊肉酥烂、汤汁鲜美,是中亚地区最为常见的餐食。

Image

美味的拉格曼在中亚美食中很常见

馕(Naan)是中亚地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主食,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馕含水少,耐储存,口感香脆,是在高温干燥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代表性食物。这种源于波斯的发酵面饼,如今是伊朗、中亚以及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基础主食。馕的制法是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等其发酵,后将面团压成面饼,盖上印花针,放进烤炉烤制而成。这种烤炉最初是源自巴基斯坦北部的陶土烤炉——坦都炉(Tandoor),新疆多称馕坑。不论大小、形状或使用地区,所有烤炉的运作原理都相同。早期的烤炉外层涂有泥土等材料隔热保温,圆桶状外形有助于集中热能,上方保留开口让气体流通以及置放食材。炉底点火后,炉壁和炉内热气可升至500℃,在食材入炉前,先将火调小,利用稳定的高温循环将食材烤熟。这样的馕坑不仅用来烤馕,还可以烤肉和烤包子。

Image

传统馕坑在炉子底部烧火,将打好的馕饼贴在炉子内壁上烘烤。馕坑还可以用来烤包子、烤肉等。

Image

各种花型的馕针,又叫馕戳,其作用是在做好的馕饼坯上扎孔排气,使馕饼在烤制过程中均匀受热,防止因不透气而凸起大小不一的面泡。

Image

手工做好的馕饼

Image

制作塔什干风格的馕饼

Image

乌兹别克斯坦妇女在市集卖馕,馕饼花纹、大小不一,种类繁多。

Image

烤肉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通常搭配新鲜洋葱、柠檬和面包食用。

说起烤包子,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木萨(Samsa)最为著名。这是一种三角形“烤包子”,常以羊肉、羊脂、土豆、洋葱等食材为馅,将黄油涂于包子外皮烤制,保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木萨馅料多,常用羊肉丁、羊尾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制成;其中最有趣的传统馅料为南瓜馅。沙木萨的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成方形,贴入馕坑,十几分钟即可出炉。烤熟的沙木萨皮色黄亮,馅料鲜美,入口皮脆肉嫩,满口留香。
Image

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木萨 

中亚地区美食中肉食比重非常大,这种饮食结构的成因,一方面受到传统游牧生活条件限制,另一方面是畜牧业的兴盛,有着丰富优质的食材。当地很多烹制技艺并不烦琐,或煮或炖,往往只辅以简单的香料,味道上较多保留了肉之鲜美。
Image

乌兹别克斯坦的饺子Chuchvara,是“大饺子”曼提(Manti)的较小版本,里面填满碎羊肉或牛肉,可以油炸或汤食,常与酸奶一起食用。撒上新鲜的莳萝,美味健康。

畜牧业除了牛羊,马和骆驼也是重要的品种。哈萨克人对马情有独钟,视其为最忠诚的朋友,但也毫不掩饰对马肉的喜爱。爱马的民族为什么爱吃马肉?哈萨克人被认为是最早驯化马的民族,游牧民族骑马放牧、迁徙——马背上的生活使得哈萨克人对马有特别的感情和依赖,但同时他们也将养马做出分类,有些用于骑乘,有些用于食用,并没有因为亲密而对马形成神性崇拜。
马肉微甜,肉质较嫩,脂肪少,口感上更接近牛肉。熏马肉、马肠肉、马肉干都是哈萨克斯坦的传统美食。而在盛大节日聚会时,马肉做成的食物都是待客上品。别什巴尔马克(беcбармак)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都是重要宴会菜品,在哈萨克斯坦更是国宴最后一道菜品。别什巴尔马克选用上等马肉或羊肉,与马肠和马铃薯配制,在炖马肉的时候,同时用鸡蛋和面,做成面片,最后将炖好的马肉汤汁浇在煮好的面片上。在哈萨克语中,别什巴尔马克意为五指,即用手抓着吃。别什巴尔马克这样的大菜进食也大有讲究。通常,主人会为客人先奉上一杯清茶。布餐时,主人将煮熟的羊头放在贵客面前,其余分给其他客人。作为游牧民族的传统美食,手抓的进食方式能更好适应放牧时相对简单的生活条件。如今很多中亚人已不再放牧,食用别什巴尔马克时也不再手抓,而改用餐叉。

Image

2018年,吉尔吉斯斯坦的50多名厨师制作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别什巴尔马克。该肉面重达1464公斤,使用了117米的马肉香肠作料,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Image

别什巴尔马克色泽鲜美,汤浓郁醇香。

与别什巴尔马克搭配的马肠(Chuchuk)也相当美味,是熏肉中的上品。通常宰杀膘肥体壮的马,将其肋骨连肉一起悬挂5~7小时,排出余血;并将马肠洗净,盐水浸泡1~2小时,再以胡椒、大蒜对肋骨肉调味,后以布捆扎用盐腌制2~3小时。然后,将肠子填满肉,吊起两端。准备完毕后,在50℃~60℃的温度下熏制12~18小时,或在户外阳光直射和通风处风干。
Image

别什巴尔马克通常会搭配马肠食用

马肠脂肪丰富,但油而不腻,肥瘦分明,营养价值颇高,在哈萨克斯坦尤其受欢迎。食用前,将马肠在水中煮沸2个小时,然后切成1厘米厚的肉块,与洋葱和时令蔬菜一起食用,常作冷盘菜品。在乌兹别克斯坦,马肠通常与抓饭一起食用;在哈萨克斯坦,则用于别什巴尔马克中的配菜。
Image
Image

抓饭约有200个品种,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抓饭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乌兹别克斯坦经常举办全国抓饭比赛,看谁能做出最好的抓饭,不少重大活动和仪式都有抓饭的身影。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全中亚最大的抓饭中心,2017年制作过分量最大(8吨)的抓饭,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乌国还将抓饭做成罐头销往国外。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菜舒尔巴(Shurpa)则是一道羊肉美食。选用鲜嫩羔羊肉、土豆和胡萝卜一起炖制,配上小葱和茴香。鲜香的羊肉佐以蔬菜的色香,这样一盆羊肉清汤不仅美味还能带来温暖和能量。
Image

舒尔巴羊肉汤

乌兹别克炖肉(Dimlama)是流行的一种慢炖肉菜,Dimlama源于乌兹别克语,意为蒸或炖。通常以羊肉为主料,先将肉和蔬菜切成大块,羊的尾部肉置于大铁锅底层,依次铺上羔羊肉块,撒入番红花(藏红花)、紫苏、胡萝卜、西红柿干、苦豆叶、土豆、茄子、甜椒等蔬菜,每铺一层菜都需要撒盐。最后放一层卷心菜叶,防止水分蒸发,整个过程不必加水,完全保留菜的原汁原味。炖肉通常在时蔬种类丰富的春夏烹饪。这是一道“懒人”菜肴,因为整个烹饪过程不需要搅动,只需耐心等待便可。
Image
Image


乌兹别克炖肉通常在大锅里炖煮

中亚地区的蔬菜种类繁多,继而发展出多种沙拉。其中塔什干沙拉较为传统简单,源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由洋葱、萝卜、蛋黄酱、鸡蛋、葱、油、香菜、莳萝、欧芹与牛羊肉等肉类搭配。传统的西红柿和洋葱沙拉最适合作为冷盘,搭配热抓饭或烧烤。该沙拉的特别之处在于使用了尤苏波夫(Yusupov)品种的西红柿,这种西红柿表皮呈粉红或红色,香甜多汁,重量可达800克。萝卜石榴沙拉也是乌兹别克斯坦受欢迎的沙拉之一。将萝卜切成细条加入石榴子,带有轻微的石榴酸涩味,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早春时节,乌兹别克人喜欢做萝卜鸡蛋沙拉。沙拉由小块萝卜和鸡蛋制成,撒上香草并用酸奶油调味,人们常喜欢选用保加利亚品种的粉红萝卜。

Image

塔什干沙拉源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通常由洋葱、萝卜、蛋黄酱、鸡蛋、葱、油、香菜、莳萝、欧芹和羊肉或牛肉等肉类组合而成。
Image
经典的西红柿沙拉(Achchik-Chuchuk)采用尤苏波夫西红柿
02

饮:奶香与茶香

“吉尔吉斯人的毡房有多大,餐布就有多大!”这句话形容了吉尔吉斯人食品之丰盛和待客之热情。而在中亚地区说起美食,肯定离不开奶制品,奶皮子、酥油、酸奶疙瘩都是最常见的。

奶制品对于吉尔吉斯人来说就是日常,奶皮子(Каймак)最受欢迎,鲜奶加热浓缩冷却后覆盖在表面的一层淡黄色凝固物质就是奶皮。如贵客到访,需把奶皮子、酥油和酸奶疙瘩摆在餐布上,若餐布上摆的食物不够多,会让人觉得待客不周,主人颜面尽失,因此要把家里最丰盛美味拿出来待客,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

Image

哈萨克斯坦的一位奶奶正在和孙女制作库鲁特奶酪。这种中亚传统奶制品由酸牛奶或羊奶、盐和香料,经脱水和发酵制成,口感干燥而坚硬。它不仅作为零食享用,还可作为食物的调味料,增添独特风味。
酥油(Сарымай)即黄油,用奶皮制成。将奶皮揉成圆形后入锅熬制,等奶皮成油时倒出冷藏,便得到了色泽金黄的酥油。酥油分3种原料,分别为羊奶、牛奶、牦牛奶。不同酥油有不同功效,牦牛奶酥油的营养价值高,有治疗气管炎的效果。酥油对喉咙和气管有润滑功能。吉尔吉斯斯坦著名歌者萨雅克巴依‧卡拉拉耶夫演唱“玛纳斯”(柯尔克孜的英雄史诗)时,面前就放着一碗酥油,他会在声音不好或嗓子不舒服时吃一口,然后继续演唱。我国著名“玛纳斯”大师居素甫‧玛玛依也喜爱酥油和羊尾油,有每天吃酥油的习惯。
Image
哈萨克猎人一家人在哈萨克毡房里休闲用餐
酸奶疙瘩(Курут)是吉尔吉斯人极为喜爱的干奶食品,为发酵乳产品。它被制成小干球的形状,可长期保存不变质,是中亚地区流行的奶酪食品。酸奶疙瘩又咸又酸,具有多种吃法,既可干吃,也可搭配饮料、汤等。吉尔吉斯人外出时常带着酸奶疙瘩,饥渴时泡水饮用。
Image
酸奶疙瘩
由于中亚饮食多食肉类,饭菜油量较大,因此,该地区的民众多喜饮茶,特别是红茶。中亚民众对茶叶的要求并不高,大多为浓茶,以解油腻。喝茶时,往往会加入柠檬和方糖。茶饮是乌兹别克人待客的常备饮品,作为当地夏季消暑“神器”的杜格酸奶也无法取代茶的重要地位。
Image
哈萨克斯坦宴请亲朋时都会准备丰盛的茶点美食待客
Image
吉尔吉斯斯坦人习惯倒半碗茶招待客人,在当地奉上一整碗茶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西式茶除外。
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游牧民族的奶制饮品不仅有常见的牛奶和酸奶,还有颇具民族特色的马奶和骆驼奶。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在吉尔吉斯语中意为“搅拌马乳的棒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马奶饮品在中亚文化的重要性。新鲜的马奶和骆驼奶经过发酵后形成醇厚、微酸的独特口感。发酵过的奶制品营养丰富,对于增强免疫力颇有裨益,不过发酵牛奶也有一定的度数,不善饮酒者慎饮。
中亚人饮酒并不普遍,但与其他伊斯兰国家相比,更为世俗化的中亚对含酒精饮料的限制不算多。一种名为博萨(Буза)的低酒精发酵饮料在中亚流传已久。这种谷物啤酒,由小米、大麦、小麦、荞麦、燕麦或玉米等发酵制成,口感酸甜,浓郁悠长。据检测,博萨中含有4%~6%的酒精,在克里米亚、高加索、鞑靼斯坦、巴尔干半岛、土耳其和中亚地区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Image
博萨是中亚地区一种由谷物或小麦制成的发酵饮品
法国传教士卢布鲁克(Rubruquis)在前往东方的旅程中,品尝并称赞了马奶酒,其游记详细描述了蒙古人制作与准备马奶酒的过程。在马奶里放入陈奶酒曲,经过发酵,就能制成草原“圣液”马奶酒。马奶酒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已千余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佳酿。
马奶酒兼具奶香和酒香,也因地区不同,在风味、品质等方面差异甚大。它是特殊的酒类饮品,因为它既不由果实也非使用谷物制成。从酿造技术来说,马奶酒的特性异于啤酒,近似葡萄酒,其发酵过程源于马奶乳糖成分的转化,和葡萄酒使用果类进行的发酵类似。但就传统消费方式与经验而言,马奶酒与啤酒更具可比性,马奶酒的酒精含量通常比啤酒更低。而与大多数乳制饮料相比,马奶酒的口感轻盈滑润,带有独特的微酸味,并含有温和的酒精含量。马奶酒通常以冷冻或冷藏的方法长期保鲜。马奶酒的传统饮用方式是先盛于较大容器中,再用勺子分别舀入小型的碗碟内畅饮。在吉尔吉斯斯坦,马奶酒是接待宾客时不可或缺的重要饮品。
Image
马奶酒、各类奶酪、馕和肉等吃食是中亚人民的日常美食。
马奶酒性温,具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在19世纪末期被当作治愈许多疾病的万灵丹,“马奶酒疗法”当时盛行于俄东南部的度假胜地与疗养院。病重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除每日照射适量的阳光并享受各种娱乐活动外,也会饮用大量马奶酒。马奶酒还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许多慢性病,如结核病、支气管炎、贫血等。除了常规饮品外,吉尔吉斯斯坦还有一种叫作马克瑟姆(Maksym)的饮料,堪称饮品中的“黑暗料理”。这种饮料以大麦、燕麦、玉米等多种谷物混合,与清水一同发酵而成。马克瑟姆虽然营养价值高,但看上去杯中满是渣滓,闻起来一股奇怪的酸味直冲鼻腔,令不少人初次品尝时直皱眉头,难以下咽。每年春季天气转暖后,比什凯克街头便会陆续有人摆摊出售,挑战者也会尝试一下。
Image
马奶酒常以木碗盛装
Image
盛装马奶酒的羊角皮囊
数世纪以来,中亚地区始终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商队沿着丝绸之路往来于中亚,为今天的珍馐美馔提供了丰富的食材、香料,也为中亚的民族美食带来融合的厨艺。中亚美食的特色融合是其魅力所在。

本文选自《世界知识画报》2023年第11期

Image

▲点击图片可立即购买11月新刊▲

Image
2024年《世界知识画报》
点击下图立即订阅

Image

Image

▲点击图片可立即订阅202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