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永军草书书法作品《自作诗·龙门石窟》

 图书馆报刊员 2023-11-23 发布于广东

  

作者姓名:陈永军

作品名称:自作诗《龙门石窟》

作品书体:草书

作品尺寸:八尺(240cm x 96cm)

创作时间:2023年11月

作品释文:伊闕萬雕史存留,兩山石窟紫氣悠。承隸啓楷源流久,洞天詩詞韻染秋。唐匠獨具洛河碧,神工瑰寶曠世幽。百丈懸崖千年佛,拾階遊子寫風流。

作品钤印:永军私玺、道居、偶得

作者简介:陈永军,字道居,号朝阳阁,1974年生于浙江临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优秀基层书法家,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百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交通学院客座教授。


陈永军书法创作感悟:

2023年11月10日,假期尾声,我选择到洛阳龙门石窟研学,沉浸式感受北魏遗风,从雕刻到艺术,从造像到书法,从题记到诗词,想从这样的艺术形态和艺术美观中寻找通往历史美学的一扇门,这也是为了在书法创作中寻找情感素材。

一直以来,本人坚持学习关于“紧紧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拓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广度、密度、深度,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思想理论。所以这次龙门石窟研学既是一次书法艺术寻根之行,又是一次文化使命践行之旅。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文保单位,始建于北魏,南北走向长达1公里,现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佛塔60余座。白居易《修香山寺记》曰:“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意为洛阳城四周山水围绕,古迹众多,龙门石窟居首也。刻有“龍门”二字的龙门石拱桥横卧伊水之上,连接龙门东西两山,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龙门石窟造像更是蕴藏了北魏至唐朝400年间,整个中原上至皇家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对于尘世宁静生活的精神向往和美好愿望。

其中,古阳洞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南段,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中古阳洞占十九品,慈香窑占一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体的代表,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它基于隶、形于楷,为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清代学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点画峻厚、笔法跳跃、骨法洞达、血肉丰美等十美。”他所提魏碑十美成为近代以来对北魏时期碑铭书法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和赞誉,康有为称龙门北魏造像记为“龙门体”,他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学习魏碑书法应从“龙门二十品”入手。

我满怀激动的心情沿着石阶一路前行,来到古阳洞门口,却发现古阳洞正在装修,洞口立牌温馨提示:文保施工,请勿入内。我在古阳洞门口驻足良久,未见龙门二十品真容,委实遗憾。但当我站在东山香山寺上,环顾四周,放眼望去时,胸中块垒尽消:这一刻,龙门全貌尽收眼底,隔着伊河对望西山石窟整体石刻佛雕造像,其姿态栩栩如生、气势雄伟壮观,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正可谓:一朝入画卷,一日梦千年。

岁月有情,人心清简。次日人民空军成立74周年纪念日,我洛阳洛龙望老班长83岁母亲2008年,老班长因抢险光荣牺牲了答应把自作诗《龙门石窟》写成书法作品,敬赠老班长母亲,挂在她老人家老屋中堂,以作纪念。我与老人家的相识,还是在1995年冬天,老班长母亲来到空军部队看望儿子,送了她亲手做的一双手工布鞋和手工鞋垫给我,当时感动随着老班长一起喊她:妈妈。后,她经常给我寄手工鞋垫(因为我告诉过,我一直在穿我奶奶做的手工布鞋),我也一直保持着在重大节假日给老人家打电话的习惯,电话里她一直喊我:小军,我一直称她:妈妈。这次重逢,当见到老班长母亲喊她妈妈时,她抱着我哭了……

当晚,回到广州,身体虽已疲倦,情绪却很高昂。我快步走进自己的书法空间,即时研墨,进行自作诗《龙门石窟》书法创作。这件自作诗,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老班长和她的母亲,但在创作时,我是含着泪把它写完的,写得肆意、写得痛快

《龙门石窟》作品尺寸为8尺,由竖式两条屏组成,老班长母亲老屋中堂高宽度而定纸张为浙江富阳松花色元书纸,这种颜色与她居住场景及她的个人风骨比较协调搭配。书体为草书,更能体现作者的书写节奏和情感表达。

此次创作重点讲究节奏,须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把握整件书法作品的书写节奏。创作时注重时间节奏,尽力掌握好自然书写的时间程中形成的节奏,它需要创作中通过各个方面的比及这些比的有机组合进行表达,如作品中的“伊”、“雕”、“源”字左右结构,“留”、“紫”、“悬”字上下结构,字内之间时间间隙笔运动节奏的把握尤为重要。南宋姜夔《续书谱》有言,“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即为此理。把握好空间节奏的书写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凝固了的时间流动的象,笔墨的呈现蕴含着时间流动的迹,尽显作者的生命节奏与书写状态的互通性。笔简而形具的笔墨空间,是我们欣赏视觉艺术节奏表现的重要方式,为作品视觉感受产生了笔墨语言与情感力量。如“伊”与“阙”、“神”与“工”、“佛”与“拾”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就能在平稳中增添生动之精神。书写过程中时间节奏与空间节奏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赋予书法作品在延伸过程中呈现轻重缓急的丰富变化,时间、空间节奏也由此产生。

我始终认为,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是融时间节奏与空间节奏为一体的。因此,在创作时,把整件作品分成两块,每块都由四行组成,大小不一文大款小,作品点画、结体章法尽情体现时间节奏变化。作品中的“存”与“留”、“洞”与“天”、 “旷”与“世”、“游”与“子”尾首连笔,“唐匠独具”与“洛河碧”句内呼应,“源流久”与“洞天诗词”和,“神工瑰宝”与“千年佛”行间互盼等空间节奏关系。这件作品节奏表现的进程是通过势来主导,内心的生命律动而动,以这样一种基于节奏表现的同构关系,奏动生命、奏响生命。

龙门石窟研学行,一路上收获感动、收获幸福、收获美好。感谢焦作全会兄、洛阳亚楠兄、嘉宏兄结伴访学诗联应和,书途无垠,咱们下次再相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