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听花云上 2023-11-23 发布于重庆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姚鼐

课前交流:今天上课只提一个要求,就是每个人都要面带笑容,不要面无表情甚至愁眉苦脸,主要的原因是要录像。我知道我笑起来不好看,但还是尽量在大家面前不做出苦哈哈的样子。

导入 杨绛说:“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杨绛先生给了我们一把把钥匙,调动生活所感去读书。今天我们就试着用这个方法来读姚鼐的《登泰山记》。你们的生活所感有限,我们先来看一下姚鼐的人生经历。

登泰山前

1750

乡试中举

1750-1757

五次应礼部试,皆不第。

1763

殿试名列二甲,授庶吉士。

1766-1773

历任兵部、礼部、刑部,后受荐入馆充纂修官。

1744

正当壮年,借衰病养亲之名辞去刑部郎中及所任纂修官。

登泰山后

1776-1815

先后主持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徽州紫阳书院,江宁钟山书院。

简单概括一下,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作者获得功名不易,会试考了五次;中年辞官,选择回家乡著书立说,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抉择;辞官过后教书做学问,成绩斐然。课文的背景就是姚鼐刚辞官之后,此时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

当我们了解了姚鼐的重要的人生经历之后,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中的部分句子,你能否读出一些言外之意。给大家一段时间,修改一下答案,我请人起来回答。 我们来看第一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为之天门云。”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金文是这样写的:72742675_6

左边代表高山,右边是一个人,睁着一双眼睛看,然后回头走了,表示面对大山无可奈何,限字解释为“门槛”的意思,用的是它的比喻义。不过这里要翻译成像门槛似的山崖,门槛是需要跨越的,所以我这样写批注:山崖像一道高高的门槛,必须跨过门槛,才能继续迈进。我既然选择不走古人走过的路,哪怕历经艰险,也要坚持走下去。你看,结合生活所感,门槛是需要跨越的,一下子就可以悟到作者把山崖比作门槛的用意。

下面我们继续。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我的批注 不说雪覆苍山而言苍山负雪,除了赋予静态的苍山以人的动态,更有人生的负重前行之意,但是当自己猛然抬头,会看见天边的那束光,虽微弱,却能照进自己的生命里。辛苦的坚持,终将收获如画般的人生。

结合生活所感,由“负”字会想到“负重前行”,人生就是一场负重前行,但是当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看见明烛天南那束光,这个时候,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我的批注: 用樗蒱来比喻山峰,确实新奇,居然想到用一种赌具来作比,会不会是他也觉得,在四十四岁放弃辛苦奋斗得来的功名,而选择一条未知的路,也是一场生命的豪赌。

可以用来比喻山峰的事物很多,鲁迅在《社戏》里把连绵起伏的群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的脊背”。可姚鼐为什么会想到“樗蒱”这种赌具来比喻,仅仅是追求新奇吗?与他放弃已有的功名选择一条未知的路有没有关系?,结合生活所感来分析,他在人到中年时做出的这个选择,确实是一场赌注,而且是一场豪赌。

再来看一个句子。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我的批注:或许将来某一天,我相信我会登上人生的另一座高峰,到那时,那些孤立我的人会向我顶礼膜拜。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我本想选择前两者,无奈时不我与,那我就选择立言吧,一样可以达到人生的不朽。

群山为什么会向我拜倒,是因为我站在高处,联系生活所感,只有成功者才能接受别人的膜拜。姚鼐坚信自己有能力,有决心,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一定可以走向成功。

我们刚才做了一件事,用幼儿园小朋友唱的歌来形容就是“我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有评论家说,姚鼐的这篇《登泰山记》“用有限的露景(全文不到500字)写出了无限的藏景。”所以,我们要深挖掘。今后读文章也要做到深阅读,最好是能读出自己的见解。

基本读懂了文章,现在我们再来看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在万家团圆之际,姚鼐刚辞官就不远千里冒着风雪去登泰山,你认为有何深意?

注意分析题干 ,抓住刚辞官来分析,可以得出作者心情可能不好,所以登山是为了排忧散心。姚鼐自己也说余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惜抱轩文集.晴雪楼记》;抓住冒着风雪分析,登山是为了考验自己的意志,因为自己要想走与古人不一样的路,这条路的难走程度可能比登山还难;抓住泰山分析,泰山是天下名山,作者想体验一下孔子所说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让自己的胸怀气魄变得更加阔大。张岱曾这样评价泰山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中国文人有很深的泰山情节,像前面我们讲过的文人的悲秋一样,都是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抓住选择在除夕登泰山来分析,可能是为了告别过去,开启新的生活,因为除夕除了是团圆的节日还有除旧迎新的寓意。还有可能是证明自己“肝肺皆冰雪,表里俱澄澈”的高洁人格,绝不同流合污,绝不妥协。

你看,当你抓住关键词去分析问题,同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

接下来的这个问题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同样是遭遇人生的困境,苏轼最终选择了与自己和解,而姚鼐却选择了大道独行,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

大家还是先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答案,然后举手回答。要提醒的是,调动自己的生活所感,因为这个问题问的就是“你”的观点。

示例:我赞同苏轼的与自己和解是,苏轼深得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髓,展示的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不为外物左右,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洒脱豪迈;不搞精神内耗,打开心结,走出迷惘,摆脱抑郁,在当下紧张的生活里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赞同姚鼐的大道直行,不与权威妥协,坚持走自己的路,而且一旦作出决定,就勇敢去追求,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他有泰山的浑厚高大,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他就是张岱笔下的那个人,特立独行,高洁傲岸。

最后我们再来读杨绛先生的这句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今天这节课,我们实践了一个读书的方法,用生活所感去读书,怎么样,很有用,是吧。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一定不要忘了后面这句话: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在迷茫时,试一下苏轼的“与自己和解”;在徘徊时,想一下姚鼐的“大道独行”。我们的生活或许会很快变得好起来。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