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25叶宁远:大学教育如何跟上社会

 高教课堂研讨 2023-11-24 发布于江苏

      当前,大学教育落后于社会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非议,下文将从“认知”“教学”“人文”和“实践”四个方面,探讨大学教育如何跟上社会。

知己知彼:察觉社会的先进与大学的落后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大学教育逐渐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从曾经高高在上的知识象牙塔,渐渐走向受社会反哺的境地。

      一方面是社会的知识先进。大学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科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迭代很快,尤其是一些前沿学科,在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学生进入到高校可能会发现,在互联网上能够找到各个专业的学习资源,它们的水平甚至比在大学中接受的教育更加新颖优秀。

      另一方面是大学的教育落后。由于中国的教育方式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主要是采用统考评分的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更多地在关注“如何获得高分”“如何提高绩点”等相对功利的目标,并没有希望在其中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潜在的综合素养。长此以往,大学教育逐渐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知识供给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同样无法支持社会未来的进步。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要如何解决大学教育落后的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改进教学:更新教与学的理念培养学习力

      大学教育跟上社会需要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大学教育在课堂中落后于社会,这背后其实是学生诉求与教学内容发生脱节的尴尬。因此,需要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与师资配置,提升教材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加强学生与新知识的联系。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创新,打造新颖生动的课堂风格,提高大学课堂的“效用率”。教师应追求科研与教学的统一,不仅仅关注自身学术生涯的发展,也要在授课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让高校学生注意到高校课堂授课的独特价值,让学生意识到大学授课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提升,由此转变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路径认知,推动大学教育跟上社会发展速度。

增强人文:克服唯功利并激活文科滋养力

      大学教育跟上社会需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浪潮即将到来,大学教育的各个部分都将卷入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不例外。而高校人文教育缺失现象数不胜数,功利性逐渐充满了大学教育,大学人文教育同样远远落后于社会。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的时代,人类文明归根到底是文化,高校应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大对人文社科学科的支持力度,增加研究经费和资源投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高校人文教育与研究。同时大学应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文社科与各领域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完成大学的培养计划,提升人文教育在大学的地位。

注重实践:融入社会以促进同步合作创新

      大学教育跟上社会需要加强大学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大学教育绝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如今社会已经逐渐走在大学前面,大学应成为更为开源的平台,打造多元的社会教育模式。大学教育拥有高层次的科研水平、科研人才,同时具备了产出科研成果以及将成果投入到社会实践的条件,因此,大学教育不能固步自封,要建立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高墙,产业可以与高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供实践机会,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高校也要积极与社会互动,两者同时发力推动科学的进步,探寻产业的前沿,推动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