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测中风风险的易损颈动脉斑块

 素问镜听 2023-11-26 发布于河北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类型的颈动脉斑块——所谓的易损斑块——极有可能导致缺血性中风和血栓并发症,而与狭窄程度无关。即使没有中度或重度狭窄 (>50%),易损颈动脉斑块的存在也可能导致中风。那么从哪些角度去评估易损斑块呢?哪些是斑块中的超级大坏蛋呢?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特征

图片

斑块内出血

    斑块内出血是易损颈动脉斑块的主要特征之一,并导致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 (LRNC) 的扩大和斑块的快速进展。在一项对 9 项研究的荟萃分析中,通过 MRI 检测到颈动脉斑块内出血与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相关(风险比 [HR] 4·59,95% CI 2· 91–7·24)。斑块内出血在不明来源栓塞性卒中同侧的颈动脉中也更为普遍。斑块内出血被认为是与中风发生相关的最强影像标记物MRI 是检测斑块内出血的最佳手段。

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 和纤维帽

    在颈动脉斑块中,LRNC 是由胆固醇晶体、凋亡细胞碎片和钙颗粒组成的异质组织。纤维帽是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它将斑块的核心与动脉管腔分开。由于脂质组织衰减特性和信号特征,CT 和 MRI 都可以检测脂质成分。然而,MRI 在检测 LRNC 方面优于 CT,因为该技术可以区分 LRNC 和斑块内出血,而使用 CT,这两个特征显示的衰减值小于 60 H 单位,因此它们不能被区别开来。超声检测 LRNC 不可靠,因为很难将 LRNC 与斑块内出血区分开来,因为这两种特征都表现为低回声

    纤维帽的改变(薄的或破裂的帽)是斑块易损性的一个重要特征。MRI 是对该特征进行成像的首选技术。

斑块炎症和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

   斑块炎症通常与血管生成有关并被称为斑块活性。多项研究表明 PET 具有成像和量化斑块炎症的潜力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这与斑块活动有关对比增强超声是检测斑块内新血管形成的好技术微栓塞信号(即流入血液的小栓子)与有症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存在斑块内新血管形成之间存在正相关。CT 也可用于检测和量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因为 CT 上的对比度增强量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程度相关

颈动脉斑块厚度

    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可通过超声、CT 和 MRI 进行量化。曼海姆共识将斑块定义为厚度大于 1·5 毫米。最大斑块厚度(通过 MRI 量化)与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比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更强

表面形态

    颈动脉斑块的表面可分为光滑、不规则(表面从 0·3 毫米到 0·9 毫米波动)或溃疡(至少 1 毫米的空洞)。管腔表面的不规则形态——尤其是溃疡的存在——被认为是中风的一个危险特征。然而,溃疡可能是先前斑块破裂的标志,因此,其预测价值是不确定的。颈动脉斑块表面可以通过超声、CT 和 MRI 进行评估,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准确性。由于钙化成分的声影阴影,超声不被认为是检测不规则斑块表面或溃疡的最佳技术。然而,使用对比增强超声可以提高检测精度,因为微泡有助于区分内膜层和血流。

颈动脉斑块体积

    由于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根据体素的衰减值,可以准确计算出颈动脉斑块总体积和斑块亚成分(如脂肪、混合、钙化)的体积。与 CT 类似,MRI 对于量化颈动脉斑块成分体积非常有用。

斑块内钙化

    基于 CT 的钙含量评估可以使用钙评分77进行半定量或通过斑块成分的直接体积分析进行定量。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鉴定了两种钙盐——羟基磷灰石和草酸钙羟基磷灰石钙化与易损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关联,而草酸钙钙化主要在非易损颈动脉斑块中检测到。这一发现可以进一步增加多能 CT 扫描仪的使用,因为它们有可能进行光谱分析并区分羟基磷灰石和草酸钙钙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