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论药 一、木家药概说 1、东方色青,入通于肝,故色青之品,木家药也,青黛、茵陈色皆青。 2、其味酸,先走肝,故味酸之品,木家药也,山楂、山萸肉皆酸也。 3、肝、胆属木,于时合春,故春生、春采之物,木家药也,麦芽、茵陈是也。或谓:草木之类,多生于春,当作何解?曰:草木之品,故多木药也;金石之品,故多金药也,此何疑焉?然草木之品亦非独生、独采于春,白菜生于秋,荞麦生于秋,菊花采于霜降,是此等草木,入金之品也。 二、火家药概说 1、南方色赤,入通于心,故色赤之品,心家药也,桂枝、丹参、朱砂色皆赤。 2、其味苦,先走心,故味苦之品,火家药也,黄连、桃仁味皆苦。 3、心、小肠属火,火性蓬勃开张,于时合夏,故夏开之花属火,红花之类是也。 三、土家药概说 1、中央色黄,入通于脾,故色黄之品,土家药也,藿香、白术、大黄色皆黄。 2、其味甘,先走脾,故味甘之品,土家药也,甘草、大枣味皆甘。 3、脾胃属土,时合长夏,故长夏生、采、制之品,土家药也,神曲、砂仁是也。 四、金家药概说 1、西方色白,入通于肺,故色白之品,金家药也,石膏、银杏皆白。 2、其味辛,先走肺,故味辛之品,金家药也,葱白、苏叶皆辛。 3、肺、大肠属金,时合于秋,故秋生、秋采之品,金家药也,菊花、大白菜是也。 五、水家药概说 1、北方色黑,入通于肾,故色黑之品,水家药也,补骨脂、干地黄皆黑。 2、其味咸,先走肾,故味咸之品,水家药也,玄参、龟板皆咸。 3、肾、膀胱属水,时合于冬,水性下潜闭藏,故闭藏沉潜之品属水,牡蛎、籽类多为水药。 六、药多兼行概说 哲人有言:“人得五行之全,物得五行之偏,故以物之偏,纠人之偏,乃能已病。”此理诚确。人难五行平均,物鲜单禀一行,故人人皆有五行失常之疾,而物多为数行皆具,但五行不均,气有偏胜耳。是故紫苏不单入脾,亦可入肺;干地黄不独入肾,亦可滋脾。学者苟能格物之性,尽知物之优劣短长,则临床妙用,效如桴鼓者必矣。 关节肿胀变形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蛇床子15克 地肤子15克 苦参15克 黄柏15克 透骨草15克 大黄10克 白鲜皮10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苏木10克 红花10克 大枫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熏洗四肢关节。 【功效】清热除湿。 【主治】关节肿胀变形。 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桂枝节15克 松枝节15克 杉枝节15克 竹枝节15克 桑枝节10克 苏枝节15克 甘草节15克 黄芪20克 当归18克 白芍16克 川芎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各温服1次。 【功效】通利关节,益气和血。 【主治】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血管堵没堵,一个检查,既简单又便宜,通血管的最佳方法 血管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管疾病越来越高发,包括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什么检查能够了解血管的健康程度,哪些方法能够使血管更加通畅? 造成血管堵塞的原因: 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抽烟、喝酒、运动量过少,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减慢,血液中的垃圾增多,容易造成血管堵塞。 长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的食物, 主食吃得过多,蔬菜、水果摄入过少, 这种不良的饮食结构,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导致血管堵塞。 各种基础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控制不好造成血管损伤,导致动脉硬化形成,患者就容易出现血管堵塞。 血管堵没堵,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检查 在我们颈部两侧,用手可以触摸到一个表浅的动脉就是颈动脉,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判断血管堵不堵的基本的筛查措施,因为简单方便又无创,而且安全费用低。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双侧的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颈动脉,以及颈部的双侧椎动脉,了解这些血管是否有硬化,是否有斑块,斑块稳定程度,是否有狭窄的情况。 如果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有血管狭窄,为了明确血管堵塞的程度,可以进一步做血管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 如果要了解血管堵塞的部位、长度,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可以采用血管造影检查。 但是初期了解血管堵塞的情况,简单的可以做一下血管超声检查,也可以作为我们每年体检,了解血管情况的检查项目之一。 怕血管堵塞,保持血管通畅,做好2点 1、做好五件事 健康合理饮食,坚持有氧运动,控制好体重,戒烟戒酒,不要熬夜, 这5件事是预防血管堵塞的基础。 2、四项指标要达标 四个指标分别指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血压高于140 /90mmHg属于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而且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室肥大,心衰, 所以,首先血压要达标,控制在120 /80mmHg以下。 长期血糖高,也是导致血管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达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都要达标。 血脂异常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堵塞。 血脂检查主要关注4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要控制在1.7mmol/L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分为三个标准,低中危人群控制在3.4mmol/L以下,高危人群控制在2.6mmol/L以下,极高危人群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同型半胱氨酸,是我们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正常值是5~10umol/L, 当同型半胱氨酸大于10umol/L,就会对我们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所以要将同型半胱氨酸控制在10以下是比较安全的。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补救措施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原因 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首先想到的是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也是大部分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原因。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如果不注意同样会徒劳无益。 1、未严格规范用药 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要求连续服用14天(至少10天)、每天两次用药(一般),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是饭前服用,两种抗生素是饭后服用,如果服药过程中随意停药或者不按时不按剂量服药,就会影响结果; 2、口腔残留 幽门螺杆菌不只在胃里,口腔也是幽门螺杆菌藏身之地,也是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或者复发的重要原因,常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口腔隐匿的幽门螺杆菌效果甚微。所以为了消除可能的因素,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幽门螺杆菌多次根除失败者在治疗的同时可同步进行口腔清洁治疗。 3、烟酒影响 两者都会刺激胃酸分泌,而抗生素对酸敏感,这也是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的原因,相当于削弱了质子泵抑制剂作用而降低了抗生素疗效。除此之外,饮酒可能引起双硫仑反应的副作用 4、服药结束复查前二次感染 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后需要4周后再确定是否根除,这四周的等待期间如果不注意就会有再次被感染的风险,毕竟,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是人——人,并且呈现家族聚集性,一旦家庭中有一人感染,增殖对抗菌株,抑制和清除。 5、其他原因 宿主疾病、胃内PH影响(PH过低抑制抗生素抗菌活性)、性别和年龄差异,等都会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补救措施 对于第一次杀菌没有成功的患者,要调整治疗方案进行二次根除。 医生应尽量选择两种敏感的抗生素组合,这是提高首次根除率的一个关键。因此,一旦首次根除失败,调整抗生素组合是关键 幽门螺杆菌二次治疗注意事项 1. 要间隔二次根除,距上次治疗半年后再进行下次根除治疗; 2. 胃镜检查取胃粘膜培养做幽门螺杆菌药敏实验,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3. 洗牙,口腔清除 6. 家庭成员互查,如有感染者及时根除,避免传染。 胆结石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二金排石汤。 【处方组成】柴胡30克 赤芍50克 小茴香15克 南沙参60克 白术30克 大枣30克 鸡内金15克 金钱草150克 海金沙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适用人群】胆结石,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 【方剂解析】柴胡、赤芍、小茴香: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白术、大枣、沙参:健脾助运,益气生津;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草:利胆排石。 【临床应用】胆结石常因肝之疏泄失常,脾之运化减弱,湿热秽浊积聚而成,故治宜疏肝健脾;本方可疏肝理气,健脾除湿,使气机升降及运化功能恢复如常,则积聚消散,而结石可排。 甲状腺肿瘤之肝气郁结、痰瘀交阻证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疏肝畅阻汤。 【处方组成】柴胡9克 当归12克 赤芍30克 山慈菇15克 桃仁15克 丹参30克 象贝母15克 三棱30克 莪术30克 制半夏9克 黄药子12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痰。 【主治】甲状腺肿瘤之肝气郁结、痰瘀交阻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注意事项】本方仅供参考,因个人体质不同,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适用。 虚实补泻,慎重用针 机体运行,六邪入侵,八纲辨证,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务须明察。 虚实相间,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呈象变幻,纷繁多样,把握根本。 阴阳为根,把握虚实,真虚假实,假实真虚,变通阴阳,为其根本。 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生形成,针刺之时,营卫经脉,入微深思。 四时之气,多有高下,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辨明虚实。 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之机,巧妙衡定,趁势抓机。 泻其实者,气盛内针,针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打通枢纽。 针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出而迅疾,驱散邪疾。 摇大阔道,如利通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务必慎重。 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去从。 方至实处,疾而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 精气乃存,动气时候,近气不失,远气乃来,远近呼应,是谓追之。 警惕恨病吃药引起的副作用 放开不到半个月,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已经显现,乱吃药造成的伤害,远大于疫情对人的影响。网上吃神药后肝肾功能损伤一搜一堆,不再赘述。由于常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严重不足,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钠片、安乃近等不用于退热的药物纷纷披挂上阵,出现在发烧患者的手中。有时候喝了药却退不了烧,让人不由得就慌了神,于是有的人加量服,有的人隔四个小时再服,有的人喝药不行就打针,药物在体内蓄积,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第一、低温。最近三天,最少十几个人出现低温现象,体温始终徘徊在三十五度左右,稍微活动一下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这是伤了心阳,必须静养,以免造成心肌炎等疾病。 第二、胃疼。所有解热镇痛药都有一个副作用,刺激胃,超量使用会刺激胃粘膜出血,出现胃胀、胃痛。这种情况下,必须马上停止刺激胃黏膜,以免造成胃出血。 第三、伤肾。今天有两个人反映,不论吃饭喝水,嘴里都是咸的,然后胃里空落落的,像是饥饿的感觉,但又不饿,也不想吃东西,喝吗叮啉、奥美拉唑等胃药不能缓解症状。站在中医的角度,这是伤了肾气。心主苦,肾主咸,口中有咸味是肾气不藏的表现。《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虽然表现是胃中饥饿,但实际上是肾阳不足。 第四、恶心、呕吐、腹泻。这些症状不是解热止痛药的副作用,大多数是口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或预防方、治疗方后出现的,使病毒直接陷入太阴,这也是最近三天出现最多的症状。《伤寒论》中有三种排病的方法,汗、吐、下,就本次疫情而言,对人体伤害最小的排病渠道就是发汗,而不是引入肠胃系统后再通过呕吐、腹泻排出体外。 第五、咽喉痛、干咳。这要辨证的看,没有服任何药就出现的,是病毒直入少阴。服中药汤剂,尤其是服伤寒方的,由于药性温热,加上气候干燥,不下雪,如果不是中病即止,但凡抱着再喝一两副药巩固一下的,极容易化燥。这也是最近几天出现最多的症状。 最后想说,不论中药西药都是药,是药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随意更改医嘱,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即使最差的医生,也比外行懂的全面。其次,任何药起作用都要有个过程,加上每个人体质不同,不可能都是药到病除,起效需要过程。 病与排病的区别 最近味觉消失的人很多,吃了这个药以后,有人出现腹泻的症状,就不敢吃了,以为是副作用。 昨天有人打电话问我吃这个药腹泻,能不能吃诺氟沙星胶囊止泻?我说不要吃,这是排病,吃诺氟沙星胶囊反而影响排病。 患者是个直爽的人,问我,你怎么知道是排毒而不是药物的毒性所致?我问过其他医生,附子有毒,万一是药物中毒呢? 我说:你这个问题很好!如果是生病腹泻或药物中毒腹泻,越泻人越没精神,严重的还会恶心。如果是排病,中医认为新冠病毒是寒湿,附子性热,遇到病毒,如同热空气遇到干冰变成雨水,这种腹泻不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不会出现倦怠无力。你自己对照一下,如果吃了药没精神,我认账,如果吃了药以后除了腹泻,没有任何不适,那就是排病。 专治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 1.心动悸与心悸有何区别? 2.炙甘草汤治疗的是伤寒表证还是内伤杂证? 3.炙甘草汤以何药为君? 4.小建中汤与炙甘草汤都是桂枝汤的加减方,都治疗心悸,为什么小建中汤加芍药,炙甘草汤去芍药? 第71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脉结代”,伤寒应该脉浮紧,脉数急为传也,“脉结代”是脉病,心主血脉,心动则脉动,心停则脉停,起停无规律则结代,西医叫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属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心室率非常慢,对心脏的射血功能影响很大,就会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突然晕厥。 成无己曰:“脉之动而中止,能自还者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由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成无己先生讲了结脉和代脉的特点,虽然都是跳跳停停,但结脉是节奏乱了,但该跳几下跳几下,不会少跳。代脉是节奏不对,跳的次数也不对,停的一次就没了。后面有专门的条文详细解读,在这里只需要知道它是跳跳停停即可,代表气机的阻遏和气血的衰弱。 “心动悸”,吴谦注:“心动悸者,谓心下筑筑,惕惕然动而不自安也。若因汗下者多虚,不因汗下者多热,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属饮,厥而下利者属寒。今病伤寒,不因汗下而心动悸,又无饮热寒虚之证,但据结代不足之阴脉,即主以炙甘草汤者,以其人日血气衰微,不任寒邪,故脉不能续行也”。吴谦先生认为,心动悸就是心下突突突的跳动,心里有恐惧感,心神不安。心悸主要有四种病因:一、误用汗下之法,第69条就是误用攻下而身重心悸。二、没有经过汗下误治的大多属于热证,比如发烧的时候心率加快,实证的脉促。三、心悸伴随小便不利,渴而欲饮的是内有水饮,五苓散或茯苓甘草汤治之。四、厥阴病出现严重的水泻,因为脱水而手足厥逆,这是里寒证,用四逆汤或理中汤治之。现在外感风寒,没有汗下,没有水饮,没有热证或寒证,排除了上面四种病因的心动悸,是因为患者素体气血衰微,一旦感受寒邪,寒主收引,气血无力连续运行,就会出现跳跳停停的现象,称为脉结代,可以用炙甘草汤治疗。“此时虽有伤寒之表未罢,亦在所不顾,总以补中生血复脉为急,通行荣卫为主也”。很久以来,中医人大多用炙甘草汤治疗内伤杂病,很少有人用于外感,但炙甘草汤的制方本意,就是对治伤寒,因为患者气血素亏,虽有表证也不能急于解表,而是“以补中生血复脉为急,通行荣卫为主”,以人参、地黄、阿胶、麦门冬补血复脉之后,桂枝汤自然可以通行荣卫。 “心动悸”不等于心下悸、心中悸、惊悸,惊悸惊恐在伤寒论中属于神志方面的问题,用龙骨牡蛎治疗。这个“动”是搏动、跳动的意思,《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心率跳动太快的时候,不但自己感觉扑通、扑通的心跳,别人还可以看到“其动应衣”,这个“动”是客观存在,有真实的外在表现,“悸”是主观感受,是自己心里的感觉。有些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心动悸,感觉心都能跳出来,《汉方诊疗实际》中就是用炙甘草汤加桔梗治之,有显著疗效。台湾经方大师张步桃也是以炙甘草汤配伍软坚散结,化痰祛湿的药物治疗。 本条“心动悸”与上条“心中悸而烦”最能体现太阳与少阴相表里,伤寒首伤太阳,如果少阴心气不足或心血不足,轻则心慌心悸心烦,重则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汤主之”,严格说,炙甘草汤与小建中汤都属于桂枝汤的加减方。在《伤寒论》中,腹部以下症状明显,比如腹痛、腹满时痛、脚挛急,必重用芍药。胸中症状明显,必定不用芍药,比如“脉促胸满”的桂枝去芍药汤证,“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桂枝甘草汤证,本条心动悸也是胸中的症状,故去掉苦寒收敛的芍药。根据《素问·病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的原则,本条为“先寒而后生病者”,当治其本虚,故在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上,加了大量补阴药,人参、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后世有一张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生脉散,本方相当于加了一张去五味子的生脉散,又名复脉汤。 但是,小建中汤证的“心中悸而烦”也是胸中的症状,为什么不去芍药,反而加芍药呢?芍药、五味子都是味酸收敛之品,人体阴液生成没有障碍,只是流失的情况下,用敛阴药收敛阴液,使其不再继续流失,疾病自然向愈。小建中汤证就是如此,只要收敛体内现有的阴液就足以,不需要外源性补充。炙甘草汤证不是流失的问题,而是生产力不足,中焦化生的气血不足以供心脏运行,收敛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既不用芍药,也不用五味子,在生地大补阴液的基础上,还要加上血肉有情之品阿胶。体内突然之间增加大量的阴液,就可能有滋腻的副作用,所以加麻子仁润燥。 柯琴曰:“用生地黄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者,是已开后学滋阴之路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仲师既然以炙甘草汤命名,显然是以炙甘草为君,虽然炙甘草仅用四两,生地却用了一斤,剂量远远超过了炙甘草,但是,一国之中,人君为之主,一方之中,君药为之主,搞清楚方中诸药的权重与功效,才能知道诸药在方中所起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炙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本经别录》:“炙甘草:通经脉,利血气”,在炙甘草汤中,炙甘草既可以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以治伤寒之标,还可以“通经脉,利血气”,推动血脉运行以治“脉结代”之本,是方中灵魂用药。《伤寒论》一百一十四方,用到炙甘草的有七十方,本方用量最大,用到四两。与桂枝辛甘化阳,既可以推动补阴药物运行,又可以解表散寒。炙甘草味甘平,“甘以缓之”,可以使动悸变缓,堪当方中君药。温病大师叶天士以本方化裁,“甘温生津可以除热”,发展了甘温除热法。 《神农本草经》“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在本方中,“逐血痹”就是逐血中的寒和瘀。刘若金在《本草述》中讲到,治女子崩漏,用鲜生地汁一碗灌下,血止脉复,说明生地补血复脉之功非常强大。 《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人参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之功,《灵枢·邪客》:“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补心血不足必用人参。如新加汤,扩张血脉,脉起沉迟。通脉四逆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严重到脉不出时,加人参则脉出,可见人参是复脉之主力。 《神农本草经》:“麦冬: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麦冬可以治“心腹结气”,就可以治结代脉。麦冬可以治“胃络脉绝”,说明有复脉之功。后世名方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也用到麦冬,说明生脉也好、复脉也好,麦冬的作用都不容小觑。 《神农本草经》:“阿胶: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阿胶主“劳极”,虚劳至极,属于以形补形之法,用血肉有情之物来温补血脉。《伤寒论》补血方中,大多会用阿胶,如黄连阿胶汤、猪苓汤,血虚则心烦不得眠,阿胶主之。 《神农本草经》:“火麻仁:味甘平,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火麻仁如果只是补中益气,在方中作用不大。《本经别录》:“火麻仁: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陶弘景真人认为,火麻仁有“破积血,复血脉”之功,并非后世医家所说的润肠通便。但是,如果服炙甘草汤后出现腹泻,可以参柯琴之意见,去掉麻子仁,换成酸枣仁或者柏子仁。 《神农本草经》:“大枣:补少气,生津液”,《伤寒论》中大枣一般用十二枚,地二生火之数,心主血脉,心为火象,所以桂枝汤类方中一般都是十二枚。当归四逆汤用大枣二十五枚,炙甘草汤用大枣三十枚,《易经·系辞传》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天数指一、三、五、七、九阳数,此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数指二、四、六、八、十阴数,此五数相加为三十,二十五是阳和数,三十是阴和数。当归四逆汤证手足厥寒,二十五枚,就有欲使阳盛之意。炙甘草汤证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用大枣三十枚,虽然是补少气之用,也有欲使阴盛之意。 将息法:“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以清酒之酒气温通血脉,流行血气,滋补之品虽多而不会滋腻。血气属于精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薄煎取气,久煎取味,十五升熬成三升,煎煮时间相当长,这个“取浓汁”的过程,就是取味的过程,长时间的煎煮,使地黄、麦冬、人参、阿胶、麻子仁的性味尽皆溶出,补益之力俱足。 后世医家,尤其是温病大家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发展出大量补阴之方,如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救逆汤等。现在,本方广泛应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等病变所致的心律失常,在心衰的治疗中,也取得良好的疗效。日本人今西一郎家传经验,对于眼科的青盲、内障、视惑、瞳神干缺、目妄见、云雾移睛等也有良效,临床中可供借鉴。附岳美中医案一则:刘某某,男,41岁,患脉结代心动悸之证,他医投炙甘草汤三剂未效,求治于岳老,诊其脉结代,问其证,心动悸。曰:“的确是炙甘草汤证,因何不效”?察其药量不符合炙甘草汤比例,改其量予之,将三次服量改作一次服量,一剂知,三剂病若失。从岳老的医案来看,即使辨证准确,剂量配比不合适也不行。有人可能会说不传之秘在于量,其实仲师把剂量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谓的“不传之秘”只是为自己不理解或不敢用找的借口而已。 肝胃出了问题,有一个效果好的中成药。 这个中成药,不但经济实惠,而且效果还好,以前时候用的多,那时候是小袋子,白色丸,相当便宜,效果很不错,现在同类药品多,很多医生用的就没有以前多了,一般我还会用这个。 这个药具有舒肝理气解郁、和胃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胃不和、两胁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呕吐、大便失调等。 胃痛:肝胃不和,气机不利所致,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窜及两胁,嗳气呕恶,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苔腻,脉沉弦;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见上述证候者。 胁痛: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阻于胁所致,症见两胁胀痛,走窜不定,胸闷气短,纳食减少,苔薄黄,脉弦者;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 这个中成药配伍非常精妙,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君药。佛手和郁金可助君药疏肝解郁、理气活血、和胃止痛;木香、乌药、陈皮行气燥湿,调中止痛;槟榔、莱菔子理气和胃、消食化积,合为臣药。白芍养血柔肝,配甘草缓急止痛;白术健脾益气,利水祛湿;广藿香化湿醒脾、和胃止呕,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共奏疏肝理气解郁,和胃消积止痛之功。屡用屡效。 总结具体以下症状或疾病可以使用: 1,经常生气,生气后胃胀不想吃饭。 2,情绪不稳定,两肋时常胀痛,肚脐周围也感觉隐隐痛。 3,经西医检查没有具体炎症,浑身感觉不舒服,身上有气来回游动窜痛。 4,有甲状腺结节病史,大便不通畅,容易便秘。 5,吃饭没有规律,经常胃痛,容易烦躁,睡觉不踏实。 6,生气后头痛,小肚子痛,痛经加重的,也可以使用。 7,精神异常,睡眠异常也可以使用。 用好中成药,也顶半个郎中了,用好了,受益无穷,减轻痛苦,如果可以帮到他人,也算是善事。 万病不离一个“寒”字 中医有一部经典著作,名字叫《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伤寒论》),单看书名很多人就盲目的认为《伤寒论》只是一部治疗伤寒的书,只能治疗感冒发烧,而真正深入研读《伤寒论》之后会发现,万病不离一个“寒”字,书中详细记录了人从感染伤寒之后不同发展阶段及经失治误治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变证、坏证的症状表现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很多症状反应和现在的很多慢性疾病、疑难杂症的症状表现如出一辙,可见临床上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症都是由伤寒发展而来,所以感冒无小病,失治误治同样会转变为大病! 万病不离一个“寒”字,大多数慢性病的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热,这表现在容易上火,特别是牙齿会痛,口红,头发白黄,口臭,脚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四肢无力,特别握拳没有放射的力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萎靡不振,这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阳虚,整个人没有活力,气短声低。 先看目前的这个情况,人们都是看到了外热的情况,认为要降火清热,其实仅仅看到了外热的表面现象。其实外热是因为内脏的寒气太重,把热的元气逼到外面,元气本来深藏在肾中,元气越充足的人,越收藏的很深,很牢固。不充足,自然被寒气逼,放散到身体的外层。即所谓元阳外越。 如何治疗,首先去寒,寒去元气自回,元气被比喻为龙,龙要回巢是身体自然的现象,去寒当用热, 四逆汤去肾寒, 附子理中汤去脾之寒, 小青龙汤去肺寒, 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去肝脏之寒, 桂枝干姜汤,白通汤,去心肾之寒, 这些寒气被热化,变成什么呢,水,好像冰化为水一样。如何去水,刚开始用十枣汤,这个药比较狠,叫做决堤行水,还有温柔一点的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青龙汤都是温阳化水配合,一边温阳,一边行水,一般都是后期要做的事情。 寒气一方面化成水,一方面夺路而逃,逃跑的路线是从内到外,从肾到脾到肺到胃再到最外太阳, 逃到脾用附子理中, 逃到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逃到阳明胃用葛根汤, 逃到太阳,用麻黄汤,桂枝汤。 越往外,身体的感觉越明显,也最难受,这个是身体自然的机理。 但是吃药的时间反而成反比,去肾寒至少3个月,脾也要1个月,后面就快了,太阳只要几副药就够了。好了,寒气去了,水也化干净了,身体就会有变化了,你会发现,牙龈重新长出来了,口不红了,舌体灵活了,耳朵灵敏了,眼睛亮了,头发黑了,手有力气了,耐力加强了,声音洪亮了,喜欢唱歌了,能喝酒了,不晕车了,获得了速度、力量和耐力。身体机能全面提升。 寒,身体之敌人,正气之虚,邪气必然盘踞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表现为肿瘤,癌变,膨胀,疼痛(正气冲击寒气)。 寒气就是邪气,可能是外邪盘踞在身体的正气虚弱之处,也可能是西药,比如点滴把寒邪之气从身体的外层太阳压到太阴肺脾,导致咳嗽,食欲不振,进一步压到肾经,导致失眠,尿毒症,再压,就会到骨髓,奇经八脉,比如白血病就是如此得的,到达于此,已经病入膏肓,非重灸不可排除深层寒气,寒气如同敌人入侵,到达肾脏,基本上身体国土沦陷,正气不能对敌,只能往外跑,表现为身体外层的热,此热乃易位的正气,如果再清热,最后的一点正气无存,身体如同鬼体,阴寒如同冰窟,将不日而亡。 寒邪出逃大致路线 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寒在厥阴,上热下寒,精气血虚,恶梦连连,治也缓之,去寒补血,乌梅丸,当归四逆所属,治后寒退至太少二阴。 寒在少阴,睡眠质量不好,想睡睡不着,起来仍疲惫,元气外散,阴盛格阳,外强中干,治凭脉象,四逆汤,白通汤,回阳饮。治后寒退太阴。 寒在太阴,运化不力,肥胖,腹泻(因为阳明大肠有寒气,而阳明太阴相表里,葛根汤所主),咳吐清痰(手太阴肺有寒,小青龙汤之所主),太阴统用附子理中,兼少阳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水邪湿邪,上面用苓桂术甘汤,下面用真武汤(少阴太阴合症),可见太阴症变化多端,土火,土水,土金,土木合症随意治之。治后,寒邪基本从少阳阳明撤退。 寒在少阳,初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降少阳火兼治太阴,纯热象不多,治后寒出阳明太阳。 寒在阳明,阳明多气多血,寒邪在此化为热邪,但是阳明太阴表里,通常不会太热,多是寒热交替,表现为大便前硬后软,严重的经年腹泻,葛根汤之所主,几付就可,实在爽,阳明太阳合病,多肌肉酸痛,高热,葛根麻黄汤主之,一副就行,阳明寒不容易退,因为阳明为土,土不容易变迁,阳明寒退,九五之尊,全身寒邪十去,只待太阳关口。 寒在太阳,气化不利,小便不畅,感冒发烧,温度越高,寒邪出的越多,桂枝汤,麻黄汤所属,一付就行,以防亢龙有悔。太阳寒出,痛苦不堪,然而是黎明之黑暗,如果没有此步,说明体内寒邪还没有排出,行百里半九十,打击寒邪必要全歼,不能姑息养奸。 最后说一下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很简单,少阴太阳表里,阳明太阴表里,如果服用四逆理中之类排少阴太阴寒邪者,必然里寒出表,从少阴到太阳则表被闭住,水不能外排,从太阴到阳明,则阳明寒气重,阳明乃大肠,这样,寒气夹水气从大便而出,必然下利,治疗很简单,麻黄附子细辛少阴太阳表里双解或者桂枝加葛根汤几付解太阳阳明,下利必除。 此过程有可能有反复,循环,总之随症而治,三阴基础打好,三阳就容易多了。 此文给出治疗所有慢性病的纲要,学人自当亲身实践,则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指日可待。发烧要挂水,现在一听挂水就想笑,三阳病虽然又快又猛,但是其实并不重,毕竟寒气在身体的外层,没有在内层三阴。 挂水其实就是盐水加抗生素,消炎的目的就是把寒气从身体的外层逼到身体的内层,好了以后必然表现出,咳嗽,乏力,食欲减退,睡眠变差的三阴症状,三阴症状虽然体察不出来,但却是非常严重的,所谓家贼难防,人的身体本来对外层的东西感觉比较敏锐,但是对内脏的感觉就弱了,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挂水其实是加重了病情,白血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都是感冒发烧吃西药,挂水的结果,长此以往,身体根本就不会发烧,不会御敌了,因为自身的内脏器官全是寒气,怎么能抵抗外来的寒气呢? 养肝先看体质,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内附养肝秘方,建议收藏)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体质也不同,认清自己的体质,才能对症下药。 养肝先看体质,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 1 肝郁气滞 症状:常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或见咽部易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脉弦。 舌象特点:舌色淡红,舌苔薄白。 法治:疏肝解郁。 方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芍药、炙甘草、枳壳。 2 肝郁脾虚 症状:常见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则胀闷疼痛可减,精神抑郁,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溏结不调,脉弦或缓。 舌象特点:舌色淡红,舌苔薄白。 法治: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烧生姜。 3肝肾阴虚 症状:常见自觉胁肋部隐隐不舒、绵绵作痛,两眼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劳累加重,可有低热颧红,心中烦闷,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脉细数。 舌象特点:舌质红偏干,舌体瘦小,舌苔薄少。 法治:滋补肝肾。 方药:熟地黄、山药、泽泻、山茱萸、牡丹皮、茯苓。 4瘀血内阻 症状:常见胁肋部刺痛,痛处固定,或胁下可扪及积块,时有肢体麻木,女性会出现月经量少,颜色暗或夹血块,面色晦暗,或皮肤干涩,肌肤甲错,可见朱砂掌、蜘蛛痣或胸前毛细血管扩张,脉沉涩。 舌象特点: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紫斑。 法治:活血通络。 方药:川芎、牡丹皮、五灵脂、赤芍、延胡索、桃仁、当归、红花、枳壳、香附、甘草、红花。 5寒湿困脾 症状:常见脘腹痞闷或腹胀腹痛,纳呆,便溏,口中黏腻,泛恶欲呕,或身目黄染,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舌象特点:舌色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 法治:温阳健脾。 方药:菌陈、干姜、白术、附子、肉桂。 如果你有相应症状,可以结合自己的这个症状特点,通过辨证后针对性来进行相应治疗,切忌不可盲目用药,以免损伤到肝脏。 关于鸡蛋的三个“传言”,第二个骗倒最多人!真相是…… 鸡蛋含有丰富的必需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生物活性成分,能够为人体提供均衡营养素。但是关于鸡蛋的各种传言,一直以来都没有少过—— 比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往往因为胆固醇而“谈鸡蛋色变”,有些人觉得煮久了的鸡蛋“绿色是变质了”,这些传言是否可信呢?鸡蛋究竟如何吃才健康? 传言一 鸡蛋的胆固醇高,所以不能吃? 辟谣 每天一个,完全不用担心。 而对于鸡蛋的诸多谣言,流传最广的肯定是——胆固醇。其实,2015年美国发布的膳食指南中就已经取消了每日胆固醇摄入的限量。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研究均发现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和血胆固醇的含量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膳食胆固醇对人体的危害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所以每天一个鸡蛋,非常安全,不用担心。 而且,人体自身是可以合成胆固醇的。对于每个人而言,食物中的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含量的影响仅仅占到25%~30%,人体自身的调节才是影响血胆固醇含量的主要因素。 当然,高血脂人群实在担心,可以减半蛋黄的摄入,但是不要谈鸡蛋色变。 传言二 鸡蛋煮过头变绿了,就有毒甚至致癌? 辟谣 完全是无稽之谈。 这是短视频等平台上流传很广泛的“谣言”,有“某某专家”表示,煮鸡蛋时如果鸡蛋黄外面发绿,就可能使人贫血、影响智力发育,使人抵抗力下降,甚至致癌……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鸡蛋中的蛋白质富含半胱氨酸,这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加热后会产生硫化氢。同时,蛋黄中还含有矿物质铁,硫化氢产生后会与铁发生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而硫化亚铁的颜色就是绿色,而且硫化亚铁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化合物,并不会诱发癌症。 鸡蛋变绿只能说明你煮太久了,和有毒甚至致癌毫无关联。 传言三 熟鸡蛋不如生鸡蛋,洋鸡蛋不如土鸡蛋? 辟谣 都是蛋,并无高下低劣之分,但是蛋还是要吃熟的。 很多人有种迷信,觉得鸡蛋带点生会营养更好,比如“生鸡蛋冲白酒保护胃黏膜”“开水冲生鸡蛋壮阳等等”……有些人直接用生鸡蛋泡在啤酒里一起喝,而有些人直接用肉片蘸生鸡蛋浆吃。 其实直接吃生鸡蛋是非常不安全的,鸡蛋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比如沙门氏菌,吃了受污染的鸡蛋,就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情况。而且生鸡蛋中蛋白质结构相对致密,会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利用,影响消化吸收。 煮熟后的鸡蛋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相比之下,生鸡蛋的消化吸收率在 50% 左右,而熟鸡蛋的消化吸收率高于97%。 同时,并不是土鸡蛋更有营养,这两种鸡蛋的营养价值几乎差不多。一般土鸡蛋的胆固醇含量更高,与蛋黄的占比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普通的鸡蛋里面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含量会高。 说了这么多,鸡蛋到底该怎么吃? 1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我国成人平均每天蛋类的推荐摄入量是40~50克。换算下来,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每周吃鸡蛋不超过7个。 2 害怕胆固醇对身体的影响的话,可以考虑将鸡蛋进行一些搭配—— 鸡蛋+豆腐:豆腐含有抑制胆固醇吸收利用的植物固醇,还有膳食纤维和大豆异黄酮,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鸡蛋+菌类:菌类蔬菜包括口蘑、金针菇、香菇等各种蘑菇,也包括木耳、银耳等。它们都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和皂甙类物质,对降低胆固醇的利用率很有帮助。 鸡蛋+杂豆谷物:在吃鸡蛋的时候,搭配燕麦、荞麦、鹰嘴豆、绿豆等全谷杂豆食物,利用其中的膳食纤维、低聚糖和其他植物化学物来降低鸡蛋中胆固醇可能带来的风险。 我国是鸡蛋生产和消费大国,自1985年以来,我国鸡蛋生产总量一直雄居世界第一位,每天早上一个煮鸡蛋,是很多家庭的营养早餐之一,鸡蛋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便宜,经济,实惠,健康,多吃肉蛋奶,强壮中国人,千万别因噎废食! 阳康后胸闷气逆、头晕头痛、身骨痛、咳白痰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木香15克 砂仁10克 香附10克 川朴15克 枳壳10克 元胡10克 乌药10克 半夏10克 白芍10克 桔梗10克 杜仲10克 巴戟10克 茯苓10克 甘草5克 苏梗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午晚饭后各温服1次,连服2~3剂为一个疗程。 腰疼 主治: 腰疼 这个秘方从1951年冬天得到,一直沿用到现在,医好病人无数。随便举一例,90年代,本地北山,一个姓王的妇女,30多岁,腰疼,老公和他弟弟用架子车把她拉来的,20多里山路,那时还没有村村通水泥路。 我开出用了一辈子的治腰痛的方, 杜仲,小茴香,花椒,当归,补骨脂,知母,青盐,共研为面,回去炒鸡蛋,这是原方,但见这痛的起不来,走不了路了,我就机动灵活地,把炒鸡蛋改为炒猪腰子。三天后,她又来了,自己骑自行 车来了,还带着她爸爸一起来,让也看看她爸爸的病。 (青盐又名寒盐、胡盐、冰石、阴土盐、大青盐等。归心经、肾经,肝经,肺经、膀胱经。具有补肾,清热、凉血、消积聚的功效。对脏腑瘕结、目痛、吐血、溺血、心腹痛等病症有治疗的作用。另外还有明目润燥的功效。对大便秘结也有治疗的作用。如用青盐热敷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新陈代谢等作用。还可以有效的缓解风寒痹湿引起的疼痛等症状。)胡兵老师分享。 感冒发烧吃这个—天见效,太棒了!只发 1 次! 萝卜、生姜、盐须、冰糖,生姜切片、萝卜切块,延须切断,同放杯子加满水,放入冰糖,隔水蒸片刻即可饮用! 一味能“穿”的中药,能通脉,宣肺,利关节腰腿 有一种生长在东三省及河北、内蒙古等地的草药,有一定副作用,但采用它的中成药不少,且这些中成药可用于治疗多类病症如肺病,冠心病,风湿筋骨病。 这就是薯蓣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名叫穿山龙。其外皮有时可见刺状残根。断面平坦,白色或黄白色。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性味是甘补温通又苦燥除湿。 穿之名,表示其通利的特色。穿山,表示山都能穿过,很坚硬,所以还有金刚骨,鸡骨头的别称。龙,则表示其根茎如龙一样长。 1穿通通利的特色,不仅能利腰腿,还能利心肺,活血止痛,止咳平喘。 其一,心脑血管的活血止痛。 代表作:中成药金槐冠心片 由穿山龙、槐米、雪胆组成。 有活血散结通脉之功。 用于治疗瘀血阻络、心脉不畅引起的胸痹。缓解心前区出现的胸闷、胸痛、痛处固定、绞痛、胸闷、心悸不安等症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也可服用。 方中槐米凉血的功效很突出,能降低血脂含量,让心血管通畅。 雪胆属葫芦科,又称曲莲、苦金盆等。味苦性寒,能扩张动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等。 而穿山龙的功效,则集中在活血通络,打通痹阻。 其二,肺部疾病的止咳平喘。 代表作:中成药龙香平喘胶囊 由穿山龙、芸香草、厚朴、麻黄组成。 具有活血祛痰,宣肺平喘的功效。 芸香草又称诸葛草,辛苦温,能解表。厚朴除了益中焦,还能治痰饮咳喘。麻黄宣肺解表。厚朴配麻黄,能使肺气得以宣肃,特别适用于痰饮喘咳。 加上穿山龙的穿通作用,本方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属痰瘀阻肺证,表现为:胸憋、喘息、咳嗽、咯痰,脘腹胀满,面色晦暗等。 2坚硬能穿的特色则主要表现在强筋健骨利腰腿,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治风湿骨病。 代表作:中成药双藤筋骨片。 用于治疗寒湿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痹证,缓解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痛减等症状。骨性关节炎患者,也可以服用。以舌苔白滑为辨证。 由扶芳藤、忍冬藤、淫羊藿、独活、穿山龙组成,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 扶芳藤苦甘而温,有除脾湿的作用,且能益肝肾而舒筋健骨,活络消瘀。常用于治风湿痹痛等。 忍冬藤通利经络,能且它药通利关节,且以清热特性,与它药的温性形成反佐调和。 淫羊藿常用于关节性疾病中,有去杖草之称,这当然是腰腿利索了才能丢掉拐杖。且淫羊藿还有补肾阳助益身体的作用。 独活也是常用于治寒湿痹痛的草药了,能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强腰健膝利关节。独活胜在散风寒湿,穿山龙也能散风寒湿,且还有活血之功。 由以上中成药所治看来,穿山龙所治确实突出在一个“穿”字,身体的阻滞被穿通通利,病症当然容易好转。 除了以上几种中成药,另有治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成药风湿圣药胶囊,由 土茯苓、桃仁、玉竹、五味子、黄柏、防风、羌活、独活、防己、威灵仙、蚕沙、绵萆薢、桂枝、当归、红花、人参、青风藤、穿山龙,组成。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中成药穿龙骨刺片,用于治疗肾虚血瘀所致的骨性关节炎,缓解关节疼痛。由 穿山龙、淫羊藿、狗脊、熟地黄、川牛膝、枸杞子,组成。具有健骨补肾、活血止痛的功效。 中成药骨刺丸,用于治疗骨质增生、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由 制川乌、制草乌、穿山龙、薏苡仁、红花、秦艽、白芷、绵萆薢、制天南星、当归、徐长卿、甘草,组成,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 那么穿山龙有什么副作用呢? 可见轻度腹泻或便秘、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口腔炎、头晕、视物模糊,丙氨酸转氨酶暂时升高,牙齿酸麻、感觉迟钝,牙龈苍白,皮肤疾病等。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2月起 上热下寒的越来越多, 教你如何把火气变元气! 来 打个赌! 过了立春后,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比较容易上火,睡的也开始不安稳。原因下回说。 今天主要说说上热下寒怎么办 。经过各路大V的传播,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什么是上热下寒简单归纳如下 上火,火是在上面的。比如反复口腔溃疡、牙疼、流鼻血、冒痘、头晕耳鸣…… 下寒,寒在下面,肚子冷、脚冷、腰冷、嘘嘘比较频繁等。这里我们要清楚自然界所有热性的物质都是向上,寒凉的都是向下。简单打个比方家里的空调都是装在上面的,而地暖都是在地面的。从来没有空调装地下,地暖装天花板的。这个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身体也一样 上热下寒的原因 1.肾的力量亏虚。水不足,阳气过于虚弱,没有足够的力量鼓动向上升腾,心火得不到滋养。心阳偏亢 虚火内扰 2.中焦堵住了。脾胃是心肾相交的中点枢纽、中焦受阻,水火无法相济。 中医认为,肾主水、心主火。正常情况下,心火往下引,可以温暖下半身,肾水往上走,可以制约上焦的火、滋润上半身,这样一来,身体才有了阴阳循环。 下面的肾水没升上来,导致上面的火越烧越旺;上面的火没走下去温煦肾水,导致下半身越来越凉,人就会形成上热下寒体质。 大概的原理就是这样,因为首先是虚火就不能灭火,只能引火下行,做的好的可以引火归元把坏处变好处。 怎么做?简单三步走! 1. 稳固下盘 培补肾经的力量 ,可以艾灸脚底的涌泉 太溪 三阴交 阴陵泉 当然有坐灸直接灸脚更好。另外可以泡脚,提锺、踮脚、60岁以下的还可以一周三次小跑。动生阳,只有动起来,脚底的阳气才能充足升发,蒸腾气化那一滩寒水和死水。 2. 引火下行 调节中焦 艾灸 中脘 、气海、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艾灸把浮越在上的阳气向下引导,入里散寒,阴阳融合,同时温补下焦,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这里的穴位中大家对 中脘、足三里、气海应该没有异议。加上天枢和上巨虚是因为天枢是胃经穴位的同时还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和心相表里,艾灸天枢可以直接振心阳同时还能调节睡眠。上巨虚则是大肠经的下合穴。 3.升降气机 肺主肃降 助心行血,通调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畅通肺经能把通过艾灸,泡脚、运动 脚下升腾的热和呼吸进去的冷空气混合成冷凝水通过肌肉筋膜来灭上焦的火。如果不明白看看家里煮汤锅盖上的水蒸气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此外还可以喝乌梅三豆汤 准备乌梅、黑豆、黄豆、绿豆各30g,冰糖适量。 将三种豆类和乌梅清洗干净,提前浸泡2~4小时;将泡好的豆子和乌梅放进锅内,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至豆子开花; 放入适量冰糖,放至温热即可食用,不可隔夜。乌梅三豆汤是在三豆饮的基础上增加乌梅,用黑豆代替赤小豆的改良汤方,黄豆补脾胃,黑豆补肾、绿豆清热,乌梅能生津液、收敛相火,可以帮助身体达到平衡。 感冒后嗓子哑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 杏仁10克 桔梗6克 黄芩10克 麦冬10克 胖大海10克 杭白菊10克 蝉衣6克 凤凰衣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溃疡2号 处方:海螵蛸25g,贝母25g,白芨60g,延胡索60g,黄连30g。 功效:制酸平溃,清胆止痛。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上腹痛,吐酸。 用法:共为细末,米汤糊为丸,每丸5g,早晚各服2丸。 附注:本方为孟维礼先生七十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临床不断总结的验方,为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恢复期常用散剂。 妇人腰腿痛方 处方:当归4.5g,川芎4.5g,白芍3g,生地3g,枳实4.5g,大黄4.5g,白芷3g,菊花3g,山豆根6g,牛膝6g,木耳240g,黄酒冲服。 功效:养血补肾,通透表里。 主治:妇人血痹症。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分20剂温水冲服,服后出汗。 催乳方 处方:当归身9g,川芎6g,白芍15g,芦漏15g,黄芪15g,穿山甲4.5g,王不留行4.5g,通草3g,白芷6g,甘草3g,木通3g,炒棉籽15g,黄酒为引。 功效:养血益气,散瘀通乳。 主治:妇人产后,血气虚,缺乳,乳汁不行。 用法:水煎服。 附注:“保安堂”妇科治缺乳经验方。方中黄芪、归身为当归补血汤,生血养血。加川芎、白芍疏肝解血郁,血充则乳汁有源。王不留行、穿山甲加通草、漏芦,破滞开窍通乳,白芷散结,木通利气,更加黄酒助其力。孟维礼先生又加炒棉籽为引,其效更雄。临床上再配以猪蹄、醪糟食疗,更为护理之必需。 产后恶露方 处方:当归4.5g,川芎4.5g,白芍4.5g,熟地4.5g,香附12g,延胡索4.5g,干姜6g,泽泻4.5g,白芥子4.5g,木香6g,黄酒为引。 功效:养血调肝,散寒化瘀。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色黑淋漓超过一月。 用法:水煎服。 附注:《医学心悟》云:产后恶露不绝……若瘀血停积,阻碍新血,不得归经者。其证腹痛拒按,宜用川芎汤,送下失笑丸。先去其瘀,而后补其新,则经血归经矣。“保安堂”产后恶露方将清瘀之佛手散,加白芍、熟地补血虚,更加舒肝、温经、利湿诸药,综合各法为一方,则体虚可复,恶露自除。 哪些中药易虫蛀 中药大多数是以植物类、动物类为主,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等,这些成分都是仓虫生长、繁殖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目前,已进入盛夏季节,这是仓虫生长、繁殖最活跃的季节,也是中药遭受仓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中药保管养护工作进入全年最关键的时期。那么,哪些中药易被虫蛀呢? 粉性足的中药:如山药、贝母类(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白芷、板蓝根、川乌、天南星、薏苡仁、莲子、芡实等。 肉质、糖性大及油性大的中药:如当归、防风、党参、黄芪、甘草、枸杞子、瓜蒌、苦杏仁、桃仁、郁李仁、酸枣仁、大枣、肉苁蓉、乌梢蛇、蕲蛇等。 质地疏松的中药:羌活、泽泻、南沙参、藕节、灵芝、桑螵蛸、蜂房、款冬花、金银花、凌霄花、洋金花、莲子心等;质地坚硬的则不易虫蛀如三七、郁金、莪术、山慈姑、降香、苏木、紫河车等。 水分多的中药:仓虫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分,仓虫获取水分的主要途径是从食物中获取的。如果中药含水分低,即使其含有仓虫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不易虫蛀。《中国药典》对中药及饮片水分有明确的指标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情况下中药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为宜。水分过高则易虫蛀。 表面组织结构被破坏的中药:中药表面组织完整,对防止仓虫的危害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根及根茎类中药,往往易从其缝隙、分杈、切面处及表面组织破坏处虫蛀,如人参、防风、党参、桔梗、北沙参等。果实、种子类中药,果皮、种皮被破坏或去除的易虫蛀。反之,完整者不易虫蛀,如桃核、砂仁、益智仁等。 如何贮藏养护中药饮片 由于中药饮片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品种繁多,性质各异,有的怕热,有的怕光,有的怕冻,有的易吸湿,应根据各种饮片特性妥善养护。如养护不当将会发生虫蛀、发霉、变色、泛油、腐烂等变质现象。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必须熟悉各种饮片的性能,摸清饮片贮藏养护规律,并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常用的饮片养护方法有石灰干燥法、酒精防虫法、化学药品灭虫法(硫磺熏蒸法)、气调法、对抗贮藏法和冷藏法等。中药饮片库房一般要求干燥通风,避免日光直射,室内温度不超过20℃,相对温度45%~75%,饮片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特殊饮片除外)。 现分述如下: 1.对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山药、葛根、黄芪等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贮存在通风、干燥、凉处,防虫蛀、防潮。 2.对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等切成饮片后,干燥温度小于30℃,如大于30℃则损失有效成分,贮藏时环境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散失香气或泛油,温度太高易吸湿霉变和虫蛀,应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3.对含糖分及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等,炮制后不易干燥,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极易变软发粘,易被污染,应防霉、防虫蛀,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4.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柏子仁、莱菔子、薏苡仁等,应贮藏缸、罐中封闭保管,防虫害及鼠咬。 5.凡酒制饮片,如当归、常山、大黄等,醋制饮片,如芜花、大戟、香附、甘遂等均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处。 6.凡盐炙的饮片,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等,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易受潮变软,若温度高,其中水分散失则盐折出,贮于密闭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以防受潮。 7.经蜜炙的饮片,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等,炮制后糖分大,较难干燥,特别容易受潮变软或粘连成团且易被污染,虫蛀、霉变及鼠咬,应贮于缸、罐内,尽量密闭以免吸潮,置通风干燥处保存养护。 8.某些矿物类饮片,如硼砂、芒硝等在干燥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而风化,故应贮于密封的缸罐中,置于阴凉处养护。 泛油中药的筛选与养护: 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季节、养护、储存方式不当经常会有中药材“泛油”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走油”。某些含植物油脂较多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如柏子仁、桃仁、杏仁、火麻仁、郁李仁、白果等,常出现果仁内外色泽暗淡,油脂渗透表皮,并时常产生“哈喇”气味;某些动物类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如九香虫、鸡内金、蕲蛇、蛤蚧等,常出现肢体残缺,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油脂样物质,“哈喇”气味较为强烈;某些糖分含量较多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如当归、枸杞子、党参、牛膝等,常出现药品质地变软,表面发粘,表皮内外色泽加深等现象。我们一般把这种中药材及其饮片所含的油脂成分在一些自然因素作用下溢出表面,在表面出现油润状态或者质地发生变化及内外色泽加深暗淡,或者产生“哈喇”味的现象称之为“泛油”。 在零售药店的实际工作中,如果不注意各种易“泛油”中药饮片的养护与处理就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所以,零售仓库及门店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储存条件和销售状况合理处理易“泛油”中药饮片的品种和数量,并进行分类筛选储存及科学调理。 筛选检查“泛油”药的方法 1、眼观:一般是通过目测来发现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内外色泽的细微变化,表面是否有油质物溢出,有无干枯、粘连等现象。如枸杞子,如果枸杞子表面色泽发暗、发黑,互相粘连,糖分溢出,基本上就可以从目测中得知已经“泛油”了。 2、手摸:一般是用手来直接检查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的疲软程度,表面有无油腻感及发粘等现象。如党参,如果表皮内外色泽暗淡,断面有油溢且手感疲软粘乎,即为“泛油”现象;如乌梢蛇,如果蛇体呈灰暗色或者色泽暗淡,折之疲软不易断开,即是“泛油”的特征。 3、鼻闻:通过鼻闻如果闻到中药材及其饮片发出“哈喇”味或者其它异常的刺激性气味时,也可以此判断此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已经“泛油”。如刺猬皮,其发出的气味应是特有的腥香味,如果产生其它异常气味,就可能已经“泛油”了。 储存“泛油”药的条件及方法 “泛油”的产生不仅会导致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内部组织破坏、糖分和蛋白质流失、脂肪酸败,而且更会严重地影响药物应有的疗效,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消失。所以,我们的零售仓库及门店应在仓储工作中合理储备、定期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对易于“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应当采取分库、分类储藏。储藏条件应为干燥、阴凉处,并有温、湿度控制及调节设备,以保证易“泛油”中药符合干燥、阴凉的储存条件。所采用的器皿应为干燥卫生和密闭性能较好的容器。 对“泛油”药的调理 对于已经“泛油”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应当根据具体的“泛油”程度和中药材及其饮片自身所具有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理。一般使用: 1、晾晒法:常用于植物类药材,易“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受潮时,一般都采用晾晒的方法。如当归、防风、党参、黄芪、牛膝、麦门冬、柏子仁、枸杞、太子参等。如柏子仁,当“泛油”程度不严重时,可以晾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果程度较为严重则可采用冷藏处理。 2、烘干法:烘干法的使用应分别对待,对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下;对于昆虫类、动物类药材应控制温度,防止出现烘焦、肢体断裂等。 3、炒炙法:九香虫如出现“泛油”,可以使用炒炙法。把九香虫放入铁锅内加热轻炒,出锅后放入绵纸上待其吸附部分油脂后,密闭保存。 4、酒润回色:此法常用于不能用水而又易“泛油”走色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如枸杞子等,枸杞子疲软变黑色后,可用适量的酒喷淋表面,待枸杞子回润后,再合理以硫磺火闭薰,取出后枸杞子表面即鲜红亮堂。 注意事项: “泛油”多发生于夏季高温、潮湿季节,或者因某些中药材及其饮片储藏过久引起。所以说,零售仓库与门店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一定要根据具体销售情况进货,对库存量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以减少因货物积压而产生的“泛油”。 药品入库验收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在鉴别中药饮片为真品的前提下,对其净度、片型、色泽、气味、水分、包装等都应进行严格检查。 1 净度 即中药饮片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净度不符合要求的中药饮片会减少病人的用药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而药库人员在验收中药饮片时必须按标准检查其净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的通知规定:根、根茎、藤木类、叶类、花类、皮类、菌澡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含药屑杂质不超过3%;动物类、矿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2%;树脂类含杂质不得超过3%;炒黄品、米制品等含药屑不得超过1%;炒焦品、煅制品等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炭品、土制品、煨制品等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 2 片型 中药饮片要求片型应均匀、整齐、表面光洁、无连刀片等,饮片的厚度也有一定要求,片型合格的饮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 色泽 中药饮片的色泽常作为判定其炮制程度及内在质量变异的标志之一,在生甘草片面黄白色、经蜜炙后应是老黄色。黄芩发绿、白芍变红均说明其内在成分已发生变化。 4 气味 中药饮片经切制或炮炙,应具有原有的气和味,不应带异味或气味散失,如薄荷辛凉气、檀香清香气等。 5 水分 水分对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现购进的袋装中药饮片控制其水分尤为重要,合理的水分在贮藏保管中可防止生虫、霉变,避免有效成份分解、酶解变质等。 《饮片标准通则〈试行〉》规定:一般的饮片含水量宜控制在7%~13%;蜜炙品类含水分不得超过15%;酒炙、醋炙及盐炙品类等含水分不得超过13%;烫制醋淬制品含水量不超过10%。 6 包装 现用的中药饮片已实行分剂量袋装,入库验收时对其包装也应进行严格检查,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核对所标品名数量是否与内装实物相符,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产地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标明批准文号,并及时做好验收记录。药库入员要根据每种中药饮片的质地、轻重、销售量的多少购进不同规格的包装药品,一般为每袋1kg的包装,但销售量大且质重的党参、黄芪、茯苓、白芍等可购进每袋2kg的包装;不常用又易生虫、霉变的中药应购进每袋0.5kg的小剂量包装,例如:桑螵蛸、北沙参、佛手等。合理的分剂量包装有利于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包装的验收已成为药库人员保证中药质量的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此外对合格的中药饮片入库后贮藏是否得当,将直接对药物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与否。因此,做好中药饮片贮藏保管工作是药库人员保证饮片质量的第二关卡。 中药饮片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现象主要与空气、温度、湿度、日光及霉变、虫害等有关。中药饮片库应保持卫生清洁,经常采用通风、除湿、降温来控制和调节库内温、湿度,达到抑霉防虫的目的。枸杞、熟地等含糖类、粘液质较多的中药饮片应放置阴凉处贮藏;人参、三七等贵重药与一般药品分开放置冰柜冷藏。药库人员要经常检查中药饮片的包装和质量,如发现霉变虫蛀等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应及时将其分开另放,停止使用。药库人员还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对每种中药饮片进行合理的季节性管理,并做好检查、养护等记录。按照“先进先出”、“批号早先用”、“不合格药不出”的原则把好出库药品的质量关。 金液丹 处方硫黄(净拣去砂石,十两,研细飞过,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干,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安盒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候足,加顶火一斤煅,候冷取出,研为细末) 上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固真气,暖丹田,坚筋骨,壮阳道,除久寒痼冷,补劳伤虚损。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癖,腹中诸虫,失精遗溺,形羸力劣,脚膝疼弱,冷风顽痹,上气衄血,咳逆寒热,霍乱转筋,虚滑不利。又治痔俈湿傆縓生疮,下血不止。及妇人血结寒热,阴蚀疽痔。 又治伤寒阴证,身冷脉微,手足厥逆,或吐或利,或自汗自止,或小便不禁,不拘圆数,宜并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多至百圆,温米饮下,空心服之。得身热脉出为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诚书》卷八:金液丹 处方僵蚕(制)1钱,防风1钱,牛黄1钱,羌活1钱,川芎1钱,茯神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全蝎1钱,附子(炮)1钱,胆星1钱,天麻(煨)1钱,甘草(炙)1钱,麦冬(去心)2钱,贝母(去心)5分,薄荷5分。 制法上加水3碗,煎百沸,炼蜜成珠收膏。 功能主治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灯心调送下。 摘录《诚书》卷八 《普济方》卷二○一:金液丹 处方硫黄1两,胡椒5钱,黄蜡1两。 制法上为末,熔黄腊为丸,如白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凉水送下。不止,再服1丸。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 《百一》卷一引范忠宣公方:金液丹 处方透明硫黄4两,猪肪脂半斤。 制法上先将硫黄碎为小块子,以沙石铫子炼肪脂成汁,去却筋膜,后下硫黄在内,急以柳枝子搅,才候消,不可炼过,却便下火,先用汤1盏,以新绵罩其上,将所熬硫黄并服倾在绵上,硫黄沉,脂浮,候冷,拨去脂,将凝住硫黄以皂角汤洗10余遍,候不粘腻,以柳木捶研3-5日,细如粉,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气养真。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饮送下。 摘录《百一》卷一引范忠宣公方 《普济方》卷二○九引《指南方》:金液丹 处方好硫黄一斤(研)。 制法用一瓷瓶内盛令7分满,以瓦子盖口,通用盐泥固济,晒干。用砖砌作炉,中心掘地安一罐子,合口与瓶底相当,满盛水,去口一指许,坐药瓶在上,将热炭火下在炉内,盖药罐子,可厚3-5寸,每日用炭1斤,簇着瓶,却以热炭连大盖子更用砖盖炉子,如此七伏时,拨去候打开色赤黄为上,其滓石尽澄在下,刮去,细研为末。以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固真气,暖丹田,坚筋骨,壮阳道,除久寒痼冷,补劳伤虚损。健胃气,除冷癖,杀诸虫。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癖,腹中诸虫,失精遗尿,形羸力劣,脚膝疼弱,冷风顽痹,上气衄血,咳逆寒热,霍乱转筋,虚滑下痢;又治痔瘘湿(匿虫)生疮,下血不止;及妇人血结寒热,阴蚀疽痔。吐利日久,脾胃虚损,手足厥逆,精神昏睡,寒多,睡露睛,口鼻气凉,欲成慢惊风者。又治大人阳虚阴盛,身冷脉细,自汗吐泻,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引《指南方》 《圣惠》卷九十五:金液丹 处方磁石半斤,硫黄。 制法上以童子小便1斗,烧磁石赤,于小便中淬,以尽为度,候干,入硫黄同研令细,却入瓶子中,以六一泥固济,阴干,坐于灰池中,常以火半斤,养7日,满即更。常以灰5斤,烧7日,日足,放冷出之,以熟绢包裹,纳于井底一伏时,出火毒,候干,研为末,用蒸饼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积冷,腰脚疼痛,四时虚羸,下气衰惫。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中药生硫磺治癌妙法 (转载自正人饶医师) 治癌妙法选用药用黄而亮、纯一色的,而且没有一点杂质的“生硫磺”研成细末,每日一次,每次1~2分(约高粱粒大小),千万不能超过2分。在早饭前,用白开水服。 生硫磺是热药,它能坚筋骨、除恶血、振食欲,常服用可预防癌细胞的滋生。 我1982年身体由135斤降到110斤,到北京几家医院找专家检查,发现有癌变。我从东北一家刊物巧得此方,用方一年身体发生了奇迹。去年上泰山,爬十八盘,比我年龄小20多岁的小伙子还没赛过我。一上午时间的上上下下的路,他们直叫累,我没什么累的感觉,身体一切如常。我现在干些体力活,从未感觉累,就是感冒,几年也没有得过,至今我一直坚持用此方有益无害,无副作用。《奥阳生硫磺 中医之奥硫磺之阳》 硫黄 【出处】《本经》 【品名】 奥阳生硫磺 【拼音名】 Liú Huánɡ 【来源】为生硫磺 【炮制】生硫磺:去净杂质,砸成小块。制硫黄:取拣净的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现黑绿色为度,取出,漂去豆腐,阴干。(每硫黄10斤,用豆腐20斤) 《纲目》:'凡用硫黄,入丸散用须以萝卜剜空,入硫在内,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同煮过,消其火毒;以皂荚汤淘之,去其黑浆。一法:打碎以绢袋盛,用无灰酒煮三伏时用。又消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硫埋马粪中一月,亦成水,名硫黄液。' 【性味】酸,热。 ①《本经》:'味酸,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无毒。' ③《别录》;'大热,有毒。' ④《药性论》:'味甘。' 【归经】入肾、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经。' ③《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 ①《本经》:'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 ②《别录》:'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癣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 ③《药性论》:'除冷风,顽痹。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 ④《海药本草》:'主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 ⑤《日华子本草》:'杀腹脏虫。' ⑥《纲目》:'主虚寒久痢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毒伤寒,小儿慢惊。' ⑦《纲目拾遗》:'天生磺,治膈症。''舶上硫黄,灭斑,杀虫,治疮通血,止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磨汁涂。 【注意】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①《药对》:'曾青为之使。畏细辛、飞廉、朴硝、铁、醋。' ②《本经逢原》:'久服伤阴,大肠受伤,多致便血;湿热瘙痹,良非所宜。' 【附方】 ①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癣,腹中诸虫,失精遗溺,形羸力劣,脚膝疼弱,冷风顽痹,霍乱转筋,虚滑下利;又治妇人血结寒热,阴蚀疽痔:硫黄十两。净拣去沙石,研细飞过,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干,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侯足,加顶火一斤煅,侯冷取出,研为细末,以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温米饮下,空心服之。(《局方》金液丹) ②治阴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硫黄末,新汲水调下二钱,良久,或寒一起,或热一起,更看紧慢,再服,汗出差。 (《本事方》还阳散) ③治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滞气,凝成白涕下出:舶上硫黄一两(研末),炒面一分。同研,滴冷热水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五十丸。 (《杨氏护命方》) ④治水泻不止,伤冷虚极:硫黄一两。研细,先熔黄蜡,入硫黄末打匀,丸如梧桐子大,每履五丸,新汲水下, (《圣济总录》黄蜡丸) ⑤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讲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廿丸,妇人醋汤下。 (《局方》半硫丸) ⑥治胃气,冷痛尤效:元胡索、胡椒、五灵脂、白豆蔻各五钱,硫黄一两,木香(切片、晒干)二钱五分。研细末,拌匀收贮,体壮者服一分,弱者八厘,老人幼童五厘,取温烧酒半小盅调服,待次日,吃稀米汤,至五日后方可吃干饭。孕妇忌服。 (《经验广集》剪根丸) ⑦治卒得疥疮:麻油摩硫黄涂之。 (《肘后方》) ⑧治一切干湿癣:石硫黄半钱,风化石灰半两,铅丹二钱,腻粉一钱。同研如粉,用生油调,先以布揩破癣涂之。未涂药间,煎葱白、甘草汤淋洗,如换时亦依此。 (《圣济总录》如圣散) ⑨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硫黄一两,银珠一钱,陈醋半斤。将硫黄放在铁勺内熔化后,放入银珠拌匀,在地上挖个二至三寸深的坑,将醋和溶化的硫黄液先后倒在坑内,等凝固后取出再熔化,如此处理三次,捣细粉,用植物油调匀,以布包药搽患处,一日两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疠风:硫黄末,酒调少许,饮汁,或加大枫子油更好。 (《仁斋直指方》) ⑾治疬疡风病,白色成片:以布拭醋,磨硫黄、附子涂之,或硫黄、白矾擦之。(《姚僧坦集验方》) ⑿治阴生湿疱疮:石硫黄,研如粉,敷疮上,日三度。 (《梅师集验方》) ⒀治小儿聤耳:末石碱黄,以粉耳中,日一夜一。 (《千金方》) ⑾治咳逆打呃:硫黄,烧烟熏之。 (《医方摘要》) ⑿治酒皶赤鼻:舶上硫黄、鸡心槟榔等分,片脑少许。为末,绢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瑞竹堂经验方》) ⒀治耳聋:硫黄、雄黄各等分。为末,绵裹纳耳中。(《千金方》) ⒁治烫伤,烧伤,能止痛,抗感染,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硫黄,烧酒。将硫黄粉碎放入磁器内(不可用金属容器),兑入烧酒,以没过硫黄为度。把酒点着烧成炭灰色。因酒含有水分,如烧后还余水分,可用慢火将硫磺烤干,然后研面,用时撒于患部。如有水泡,将水泡挑破再上药粉。(辽宁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硫黄1斤,绿豆(磨碎,布包)1斤,加水煮2~3小时,至硫黄成松泡状时,取出绿豆,使硫黄干燥,研粉。每次1克,日服1~2次,20天为一疗程。治疗213例,临床治愈40例(18.7%),显效95例(44.6%)。部分病例做了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改变。 ②治疗蛲虫 取硫黄粉内服,2~5岁每次0.3克,6~7岁0.5克,每天3次,进餐时服;同时每天洗涤肛门1次,并用硫黄粉扑于肛门及其周围。治疗57例,用药2周后,51例连续3天做虫卵和成虫检查,结果转阴者26例,治愈率为60.98%。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出现。 ③治疗红皮病 采用硫黄发热疗法,治疗原发性红皮病,即威-勃氏红皮病及续发性红皮病(续发于寻常性干癣、脂溢性湿疹、毛发红糠疹等)共7例,病期自40~150天不等,均治愈或好转。治法:以2露硫黄油悬液行肌肉注射,开始用0.2毫升注射于臀部,以后视机体反应情况每次增加0.2毫升,最大可增至2毫升。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2周,视病情需要可注射3~5个疗程。治疗时间最短者28天,最长者80天。为了防止疼痛,宜先在臀部肌注1~2%普鲁卡因溶液后再注射本药。 禁忌症: ㈠全身衰弱或营养不良; ㈡活动性肺结核及糖尿病; ㈢心脏病及高血压;㈣肝肾功能障碍; ㈤血液病; ㈥孕妇及50岁以上的病人。硫黄发热疗法治疗红皮病所需的发热次数和剂量应视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剂量应以维持最高热度为宜,不宜迅速增至最高量。此法较其它发热疗法热度高,热型规则,持续时间长。发热潜伏期平均为6~8小时,其后体温即直线上升,最高热度可达39.5~41℃,平均高热持续时间8~12小时。高热前后可出现寒战、头痛、头晕、口渴、不思饮食、四肢困倦及关节疼痛等副作用,须加强护理,调整饮食,充分饮水,亦可静注50%葡萄糖液20~40毫升。 ④治疗阴囊、阴唇湿痒 采用硫黄烟熏疗法。取硫黄1钱左右,放入磁杯内,用棉花搓成捻子,蘸油少许插入硫黄中,点燃捻子。直接烟熏阴阜部分(用被单围住下身,以免烟气外泄),每次1小时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4次即见效。治疗5例,皆愈。熏后阴囊或两腿内侧起紫红色瘢痕,不必用药,几天后即可消失。 【备注】此外,尚有天生碘和舶上硫黄二种商品: ①天生磺(《纲目拾遗》) 系含硫温泉处升华凝结于岩石上者,收集后,先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热水烫7~10余次,然后放在香油内,捞取浮于表面者。本品为浅黄色粉末,少有呈碎片状,闪烁发光,有臭气。 ②舶上硫黄 (《博济方》) 又名:舶硫(《遵生八笺》),白硫黄(《百草镜》)。系将硫黄提炼而成。商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全体鲜黄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体轻而脆,易碎,断面不平坦。有臭气,味淡。 【摘录】《*辞典》 张仲景的“绝活”,简单四味药,专治手脚冰凉,怕冷,尿频 夜尿多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张仲景的补阳妙方,简单四味药,专治怕冷,手脚凉,晚上夜尿多。 很多人在发现自己出现怕冷,手脚发凉,或者是憋不住尿,稍微喝一点水就老往厕所跑的情况后,就认为自己是阳气虚了,但用了些补阳的药也没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医上,还有另外一种原因也会导致的手脚冰凉,那就是肝气郁滞! 肝是主管着全身的气机流动的,举个例子,我们把肝气想象成水管,阳气就是热水,那当我们冬天,发现屋里暖气不热的时候,除了热水不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是水管堵住不通了,热水供不上来,所以才会觉得冷,这放在人体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肝气郁滞,气堵在一个地方不通了,那即使你阳气充足,也依旧会出现怕冷,手脚冰凉等情况,那这时该做的就是疏通气机,而不是补阳,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阳气虚,还是肝郁,所以今天沈医生来告诉大家。 如果你是肝郁导致的,那除了上述症状外,平时还会觉得心情不好,可能心里烦躁,总想发火,又或者是心里不高兴,另外还会时常觉得胸闷,胸胁发胀,有的人,还会感觉胃里不舒服,好像有股气在乱窜,不是总打嗝,就是放屁多,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手脚冰凉,小便时很费劲的同时,还总发脾气,那你就不是阳虚了,而是肝郁了。 对此,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专治肝气郁滞所导致的手脚冰凉,那就是四逆散,这个方子,主要由柴胡,白芍,枳实和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其中柴胡和枳实负责理气,把堵住的气机给通开,同时升发阳气温暖五脏四肢; 白芍和甘草调和气血,使气血充足,滋养脏腑;这四味药配伍,通畅气机,顺畅心情,使气血调畅,阳气可以顺利运行,那一些怕冷的症状自然也就消失了。 最后,如果你一直咳嗽,咳痰,那可以再加入五味子跟干姜调理;如果你总是心慌,心跳很快,心中不安稳,那你可以加点桂枝;一些排尿费劲,小便不通畅的人可以再加个茯苓利水渗湿; 总之具体怎么用药,可根据自己状况进行调整,但如果你拿不准自己情况,可以寻求正规医生的帮助,另外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情况,大家讨论一下。 古朴随笔 | 阴囊潮湿,男人之隐,柴胡胜湿,效如桴鼓 男人的难言之隐,阴囊潮湿大概算是一种吧。总是湿漉漉的,有的还痒,甚者骚臭,真不亚于女人那点事。 以前遇到这样的患者,多用柴胡剂,或者龙胆泻肝,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后来翻检方剂,在《兰室秘藏》中发现柴胡胜湿汤,也叫清魂汤。主治“两外肾冷,两髀骨枢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 前面的症状,倒是没注意观察,但是因为“阴囊湿痒臊气”,我没有治好的案例,所以特别留心此方剂。 后来遇到数例面诊和网诊患者,直接抄录原方,均获奇效。不敢私藏,特与同道分享。 原方: 柴胡、生甘草、酒黄柏各二钱,升麻、泽泻各一钱五分,当归梢、羌活、麻黄根、汉防己、草龙胆、茯苓各一钱,红花少许,五味子20个。 阴汗施治五则 阴汗,是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包括腹股沟处)部位经常有汗或多汗的症状。且气味多臊臭、有热感,或腥冷异味,有冷感,时感潮湿的病症。轻者自觉阴部湿润,或阴茎下侧与阴囊有粘连感;重者整个外阴部(龟头除外)乃至两髀枢处汗出淋漓。虽无疼痛,但极感不适,难以忍受。在阳痿、早泄、遗精、性淡漠、不育症等诸多病症中,也有出现阴湿、阴汗的症状。而且本病诊治亦非易,往往病程迁延,甚至终年不愈由于患病部位在阴部,在诊断中多靠患者陈述,医者参照其它症状,舌脉才能确诊如果患者不以阴汗一症就诊,又不讲明有阴汗的症状,医者疏忽问诊,即会有本病的症状,医者亦很难发现还有一些患者,虽阴汗带来不适,但不懂是病症,采取克服忍耐的态度,长期不予诊治,导致病情加深所以这些病的患者不能及时求医问药,结果延误了病期,导致患者身体每况愈下阴汗病,往往是虚劳,阳痿,早泄,遗精等病的先兆。 阴汗属祖国传统医学“汗证”范畴,本病在祖国历代医学的名著中多有论述《金匮要略·水气痛脉证并治》云:“阴下湿,如牛鼻出汗……”《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上云:“肾劳者……阴囊湿生疮”又云:“七伤者:一日阴寒……五日精少,阴下湿”再云:“肾气虚,不削精液,则汗湿”《诸病源候论·虚劳下瘁湿候》云:“大气劳损,肾气不足,故阴冷,液自泄,风邪乘(则痒)”《素女方》云:“一日阴汗……七日阴痿,行事不遂,病形如是,此谓七伤”。以上充分阐明,阴汗病摆在肾劳,七伤之一的位置。阴汗  病名,出自《兰室秘藏·阴痿汗门》。《景岳全书·杂证汇》称为冷汗肾主一身之气,肾阳虚则一身阳气皆虚,肾阴偏盛,盖汗为阴液,阳虚则内寒生湿。《景岳全书·杂证汇》称:“汗症有阴阳,阳汗者热也,阴汗者冷也,人但知热能致汗,不知寒亦致汗,所谓寒者,非日外寒,正以阳气内虚剜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而阳无所主,而汗随之泄”。阴汗一病的病因病机,是以肾阳虚,肝经湿无所主,而汗随之泄。但也有是肾气虚,肾阴虚和寒滞肝脉的病因病机所致。 1.肾阳虚症 外阴汗出过多,湿冷,有腥臭,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健忘乏力,腰酸膝软,甚至阳事不兴,早泄,遗精等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本症系元阳不足,气化失司,温煦失职,寒湿内生所致。其治则:宜温补肾阳,利湿止汗,常用方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安肾丸:肉桂9g(后入煎或研末冲服),巴戟天12g,肉苁蓉15g,补骨脂15g,白术12g,淮山药20g,川乌9g(或熟附片12g,均先入煎后,再入余药同煎),萆薢15g,白蒺藜20g,桃仁12g(冲破),煎汤内服,1剂/d,日三服。《普济方·下部疮门·阴汗》:牡蛎散,治男女阴汗湿冷痒疾:牡蛎灰,蛇床子,川芎,菟丝子,良姜各半两(15g)上为细末,用药三钱(9g),白面一钱(3g),酒醋热调匀,沐浴之或涂肾,浸泡尤妙。又方:蛇床汤,洗阴湿:蛇床子,吴茱萸,荆芥,细辛少许,煎汤洗。 2.肝经湿热证 外阴部汗出过多,臊热臭,湿痒,胁肋胀痛,口苦,目赤,阴茎萎软,小便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此属湿热之邪蕴郁肝经,流住下焦,足厥阴肝经荣绕前阴,肝经湿热下注阴器,故阴汗出。其治则清热利湿,疏肝养血。常用方剂:《兰室秘藏·卷下》之固真汤(又名正元汤):升麻10g,羌活10g,柴胡10g,炙甘草10g,泽泻10g,知母10g,黄柏10g,煎汤内服。又方:清魂汤(又名柴胡胜湿汤):柴胡12g,生甘草10g,酒炒黄柏10g,升麻12g,泽泻12g,当归梢10g,羌活10g,麻黄根15g,汉防已10g,龙胆草10g,茯苓12g,红花6g,五味子10g。煎汤内服。《普济方·下部疮门·阴汗》云:“青红汤,治两髀阴汗,前阴痿,阴囊湿瘁臊气:柴胡,甘草梢,酒黄柏,升麻,当归梢,红花,羌活梢,泽泻,麻黄根,龙胆草,茯苓,五倍子,煎剂,稍热服,食前,忌酒湿面房事”。 3.肾气虚型证 外阴汗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耳聋,短气自汗等症舌质淡脉虚而弱治则:补益肾气,填补肾精常用方:《医学正传》之鹿角丸:鹿角胶10g(烊化兑服),鹿角霜10g,牛膝12g,菟丝子15g,白术12g,熟地20g,杜仲10g(酒炒断丝),当归10g,龟板10g,人参6g。煎汤内服。《病机沙篆前阴诸疾》:“阴汗不止,青娥丸:杜仲4两(120g)补骨脂4两(120g),胡桃肉30枚研膏,入炼蜜和煎药末,丸梧桐子大,每服5钱(15g),砂仁汤送下。外用蛇床子末同密陀僧末扑之良。 4.肾阴虚证 苓、白术各1钱(3g),加灯芯二枚,水煎服。 5.寒滞肝脉证 蚌粉半分,为粉扑敷”。 阴汗一证,笔者长期临床所见,肾阳不足,肝经湿热较为多见,偶尔也属肾气不足,肾阴不足和寒滞肝脉的证型,只要辩证准确,方药得当,均能收到预定的效果。除上述五种论型辩证施治外,还有点体会:肾阳不足,肾气不足,腰酸腿软之症,用简便方青娥丸:杜仲100g(切小块用酒或盐水炒断丝),补骨脂100g(盐水炒),胡桃200g(水泡去皮,晒干),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g,疗效颇佳,往往一二剂即愈。还有头昏,腰酸虚实夹杂所致的一般阴汗,用黄柏10g,苍术12g,川椒30粒,煎水内服,一二剂也能奏效。 是否脾虚,通过3个部位进行判断 脾胃比较虚的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都会出现问题,时间长了体内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人更容易衰老,抵抗力也会下降,因此平时注意脾胃的保养是很重要的,当人脾胃比较虚的时候,可以通过身体的3个地方看出来 1、看气色 脾虚的人,脸色一般都是比较暗黄的,而且往往头发也会干枯毛躁,通常在阳光底下会变成明显的黄色,就像染过一样。 其实健康的发色应该是比较乌黑亮丽的。 如果你有脸色枯黄,头发干枯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脾胃虚了 【建议】 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适当通过饮食来调理,可以多吃含有黑芝麻成分的食物,比如黑芝麻糊、黑芝麻糕等,黑芝麻有促进头发变得乌黑的功效,经常食用黑芝麻可以很好的改善头发枯黄的情况,同时黑芝麻还能够健脾胃,长期食用,能够帮助改善人体脾胃虚的情况。 2、看手指 一般来说食指是通肠胃系统的,如果一个人食指变形并且在食指底部的那一节,经常会有酸痛的感觉,这可能是身体在暗示你脾胃虚了,其实除了通过食指,还可以将手指并拢后观察手指间缝隙的大小,如果缝隙过大了说明【胃部可能有轻微的炎症】,需要好好抗炎修复,补充健脾养胃的泰渭散,肠胃型益生菌进行调理,抗炎修复保养调理。 【建议】 对于食指情况出现异常的人,可以在平时适当多吃一些养胃食物,比如山药小米粥,山药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比较好的促进胃部消化,粥类的食物非常适合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食用。 3、看肌肉 脾胃虚的人身体没什么力气,肌肉比较松垮,这是由于脾能够保持人体肌肉的舒张和活力,因此正常脾胃健康的人,身上的肉看起来都是比较紧致的,相反脾胃虚的人,身上各处的肉都比较松垮,柔软。 通常表现在人体的腿部、脸部、腹部等地方,大家可以试着掐一下自己身上肉比较多的地方,自测一下身上的肉是比较紧致还是松垮的。 如果发现肉比较松垮,那说明你该调理脾胃了。 【建议】 出现肌肉松垮的这种情况,建议多补充体内的蛋白质,肌肉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因此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补脾健胃的食材,比如鸡蛋白、鸡胸肉、牛肉等,同时可以适当的进行锻炼,帮助身体的肌肉更加紧致。 关于幽门螺杆菌12个常识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也在不断增多,很多人对于这个细菌,并不当回事,一定要引起警惕,一旦忽视了,促使问题加重就麻烦了 1已经被证实,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速度加快的途径,包括粪口传播,例如上完卫生间不洗手,紧接着吃东西或摸嘴巴等,会引起细菌传播。 2也存在口口传播,最常见的方式无疑还是共餐,我们喜欢聚餐,在吃饭的时候,相互夹菜过程中,会带来口水传播,引起细菌,使得幽门螺杆菌变得更多。 3甚至一些幼儿也感染上这个细菌,是因为父母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在这过程中传播速度加快。 4饮食不洁需要注意,最常见的就是喝生水,水源受到污染,会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带来的隐患也非常大 5幽门螺杆菌的活力很强,很难彻底杀死,传染程度高,甚至有一人感染,全家都会得的说法,最严重的莫过于感染这个细菌后,会给身体带来危害,更需要大家提前关注,更需要日常多补充对抗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 6一旦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会促使人们有反酸感觉,同时,伴随着烧心,这样的异常,对于本身得了胃溃疡的人,更加明显,日常多补充养胃粉的泰渭散进行调理。 7胃部的异常,会表现在口腔中,促使人们的口腔有异味,例如出现口臭,口中散发出臭味,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会认为是刷牙不及时导致,事实上,是肠胃中的细菌,在肆虐人们的身体,在细菌的作用下,肠胃产生臭味 8出现这个病症,会影响到人们的胃部,其中以胃炎最显著,常常表现出上腹不适、隐隐作痛,更不用说在按压的时候,疼痛感更加明显,希望你能特别注意。 9在这种细菌影响下,还会导致人们的肠道出现异常,肠道黏膜受到损伤,出现破溃,这样的异常,对身体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也是不利于健康的。 10定期体检的时候,可以做一下幽门螺杆菌检查,从而判断身体潜藏的危险 11应该在平时做好预防保健多补充益生菌,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公筷,尤其是给别人夹菜的时候,使用公筷最安全 12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特别是在给孩子喂食过程中,一定要杜绝口口喂食,不卫生、不清洁,而且会带来细菌,非常糟糕。 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原来和这些原因有关,希望能提高警惕,科学进行改善,才是最好的措施,一旦感染上,后果不堪设想,早点进行改善,把幽门螺杆菌杀死,能够远离很多大麻烦! 糖尿病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川石解5克 制首乌15克 制黄精15克 生地黄15克 生黄芪30克 怀山药30克 枸杞子子10克 金樱子10克 紫丹参10克 桃仁泥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糖尿病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熟地黄12克 生地黄12克 怀山药60~90克 黄芪30~60克 山茱萸15克 泽泻10克 茯苓15克 牡丹皮10克 玉米须30克 仙鹤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
|
来自: 随缘522 > 《5...秘方、偏方、验方\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