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筋瘤(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狂奔的蜗牛6evg 2023-12-02 发布于重庆

一、引言

筋瘤,现代医学中特指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对于筋瘤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旨在充分利用中医经典古籍的病机、中医古籍经典进行详细辩证分析,结合现代临床实践,为筋瘤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提供指导,以期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经典古籍对筋瘤的病机分析

1.气血瘀滞型

《黄帝内经·素问》云:“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瘀滞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气血瘀滞导致脉络阻塞,气血不畅,久则形成筋瘤。此型症候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明显,伴有疼痛、肿胀、肤色暗红、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涩等症状。

2.肝肾不足型

《景岳全书·外科钤要》指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则生筋瘤。”肝肾同源,肝肾不足可导致筋骨失养,从而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此型症候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较轻,无明显疼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症状。

三、中医经典古籍对各型筋瘤的辩证分析

1.气血瘀滞型

辩证分析:气血瘀滞,脉络阻塞,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形成。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中药汤剂选择: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活血化瘀为君药;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和血止痛为臣药;柴胡(10g)枳壳(10g)行气宽中为佐药;炙甘草(5g)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药物用量及作用分析: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赤芍、川芎、当归和血止痛;柴胡、枳壳行气宽中;炙甘草调和诸药。若疼痛较重可加乳香(5g)、没药(5g)以增强止痛效果。

2.肝肾不足型

辩证分析: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形成。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中药汤剂选择: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0g)补肾益精为君药;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利湿消肿为臣药;杜仲(10g)牛膝(10g)强筋壮骨为佐药;炙甘草(5g)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功。若腰膝酸软较重可加枸杞子(10g)、菟丝子(10g)以增强补肾效果。

四、中医外治法选择

  1. 术前外治法:可选用中药贴敷如桃仁、红花等研末贴敷于下肢静脉曲张处可促进气血流通软化肿块缓解疼痛。针灸疗法可取穴阿是穴、阳陵泉等以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肿块消散减轻症状。

  2. 术后外治法:可选用中药熏洗如伸筋草、透骨草等煎汤熏洗术区可促进术区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推拿按摩术后适当进行推拿按摩可舒筋活络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术区康复。同时可选用艾灸疗法对阿是穴、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加速康复进程。

五、经典古籍中的其他治疗方法

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一种外治方法——“药浴法”,即将草药煎汤沐浴,有助于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可选用鸡血藤、艾叶等药物进行药浴,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同时,《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食疗”的概念,即通过调整饮食来辅助治疗疾病。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建议多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黑木耳、山楂等,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疗效。

六、总结与讨论

本方案充分利用中医经典古籍的病机分析及辩证论治为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提供了指导。术前诊治主要针对气血瘀滞型和肝肾不足型分别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和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则重视调理气血促进康复。中医外治法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