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八)不为也非不能也

 业余圣学会馆 2023-12-02 发布于天津

原文: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解文:

    孟子道:“您这里没有什么坏处。这种不忍、怜悯之心正是所说的仁的学术。其实是因为王上看见了在眼前的牛,而羊未在眼前,才会用羊换牛。有道德智慧的君子在面对飞禽走兽这件事上,一般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啼叫,便心生感应而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会远离厨房,这也是人之常情啊。”

    宣王听到此话,面露喜色的说道:“《诗经·小雅·巧言》中说道:'别人内心有什么想法,我能通过思考而掌握它。’所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虽然这件事是我自己做出来,而我反思、自省为什么会这样做时,却并不能理解到自己的内心。先生您于此处一番言语,我的内心就像遇到了知己一样,引起了真切的共鸣。但我内心的这种心性正和于王道之德,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孟子道:“假如有个人向王上回禀说:'我的力量足以举起三千斤的重物,却不足以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睛明澈足以细察鸟儿秋羽的末端,却不足以看到满车的木柴。’他这样回禀您,您会允许吗?”

宣王道:“不会。”

    孟子接着道:“那如今,王上的恩德足以关照道所养的禽兽(牛羊),而诚心的治理却不能恩泽到百姓,这为什么唯独被允许发生呢?之前所讲的例子其道理就在,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他没有用力气;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是因为没有用眼睛看;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只是没有给予百姓以王德的治理。所以,王上没有实行王道,是还没有这么做,而不是不能做到。”

   宣王道:“对于'不这么做的人和不能做到的人'这两种情形,是靠什么来分辨的?”

   孟子道:“对于'抱着泰山来越过北海'这种事,对人说:'我没有能力做到。’是确实没有能力做到。对于'替老年长者折一根树上的细枝'这种事,对人说:''我没有能力做到。’这只是没有这么做,而并非不能做到。所以我们说回王没有实行王道的治理,不是属于'抱着泰山来越过北海'一类的事。王没有实行王道的治理,是'替老年长者折一根树上的细枝'一类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