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76期《菜根谈苦中求甜,甜向苦中求,富向贫中求,贵向贱中求,成向败中求,能吃苦,善吃苦,能吃苦中苦,方得甜上甜》

 红心社团 2023-12-03 发布于河南

76期《菜根谈苦中求甜,甜向苦中求,富向贫中求,贵向贱中求,成向败中求,能吃苦,善吃苦,能吃苦中苦,方得甜上甜》

《菜根谭》以菜根为名,也就是由宋人汪信民所说的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朱熹所说的某观今日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它在儒家的中庸思想基础上糅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大一统为众妙之门。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把本领收起来放入怀里,指退隐)。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末世)当方圆并用。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才是智者的做派。君子忧道不忧贫,菜根事小,求道事大。能否啃下菜根是检验一个人可否成就大业的基本气候。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之气;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聪明的人生性与别人并无不同,只不过他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欲具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里比喻经过危险境地。要想追求那种金玉般纯洁的品德,必定要到艰难困苦中去磨炼;要想创立惊天动地的功绩,必须到难关险隘中去拼搏。

文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博大,包含各方面内容,如心地宽宏,胸襟开阔,识见广博,学问深厚。

孟子说:百姓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百姓所需要的,就给予他们,百姓所厌恶的,则不要强加到他们头上,只要如此去做,便可获得民心。君子不以威行天下,而以德服天下。依靠道德,实行仁义而使天下归服,则不必以国力的强大为基础。商汤就仅凭纵横七十里的土地,文王也仅凭纵横百里的土地而使天下归服。以德服天下,人家才能心悦诚服,那才是真服,就好像归服于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一样。脚踏实地去实践人生、圆满人生。只有志向远大之士,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猛兽易伏,人心难降;谷壑易填,人心难满。放弃学问而一味苦思,就像放弃庭院里明亮的日光,而借助屋子里阴暗的火光,可以见到一些东西,但看得深远看得清晰则是不可能的。

就母亲来说生孩子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积蓄金钱却又容易引起盗匪的窥视,可见任何一种值得高兴的事都附带有危险。贫穷虽然可悲,但可以迫使人勤俭,疾病虽然很痛苦,但可使人学会保养身体的方法,可见任何令人忧虑的事也都伴随着欢乐。所以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总能对顺境和逆境一视同仁,因此也就自然忘掉高兴和忧伤了。家长带着孩子上大街,孩子跌倒了,家长做何反应?如果是一位日本孩子的家长,肯定是视若无睹,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当然孩子也不会哭闹、耍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著落,得道者一任天机。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能形成一道河流。陶宗仪虽耕田种地,但从未放弃著书立说,将其整理编撰成册,取名《南村轻耕录》。

《后出师表》说:不兴师伐魏,汉朝必亡;兴师伐魏,敌强我弱,也难救其不亡。但是,与其坐等汉朝灭亡,不如尽力伐魏?六出祁山,一生鞠躬尽瘁。内圣外王,也就是说先成已而后才能成物。一个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从自我修养做起。

以德御才 德才兼备: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智者知人,仁者爱人;智者自知,仁者自爱。最高境界是知人爱人,其次是使人知己爱己,再其次是自知自爱;如果从人性的内在涵养上讲,最高境界是自知自爱,其次是使人知使人爱,再其次是知人爱人。知人爱人是德,使人知已爱己是才,自知自爱则是本能。有德之才,方称得天才,德才兼备者,人之本能方能充分发挥。

行道中庸方是懿德,不矫枉过正。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清廉纯洁而有容忍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又不失之于苛求,性情刚直而又不矫枉过正。这种道理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的甜,海产的鱼虾虽然腌在缸里却不过分的咸,个人要能把持住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为人处事的美德。

本心即佛 何待观心。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心中假如没有任何忧虑和杂念,又何必要下内省观察工夫呢?佛教所说的反观内省,实际上却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万物本来都是一体,又何必等待人来划一平等呢?庄子所说的消除物我界限,就等于是分割了本来属于一体的物性。君子知错必改,小人犯了错误,总是想办法掩饰。但人犯错误,就像日月之蚀,错的时候,人人看得见,改的时候,人人仰望着。

祥和之气 人生真谛。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就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会成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看成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了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遇见凶残的石虎一类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把聒噪的蛙声当作悦耳的乐曲来听,结果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从中可以看到人生中的真谛。

损之又损 忘无可忘。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过满则溢过刚则折。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掇。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气节和正义足可傲视任何达官贵人,而情真生动感人的文章足以胜过白雪名曲,然而如果不用高尚的道德来陶冶它们,所谓气节和正义不过是出于一时意气用事或感情冲动,那么生动的文章也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孤高和雕虫小技。

去混心清,去苦乐存: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反已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夫唯不争,故无尤。一个经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他日常不论接触任何事物,都会变成修身戒恶的良药;一个经常怨天尤人的人,只要思想观念一动就像是戈矛一样带来杀气指向别人。可见自我反省是使一个人通往行善的途径,而怨天尤人却是走向各种奸邪罪恶的源泉,两者之间真是有天壤之别。

当我们夜间睡觉时,精神与肉体相对进入安宁状态,此刻没有善恶苦乐之分,像开天辟地之初的混沌时期。从梦中睡醒,身心到现实,不再空虚,又有了实际行动,是非善恶观念便又开始发生。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一个人的品德会随着气度的宽宏而增进,气度也会由于丰富的人生经验而更为宽宏。因此要想增长深厚自己的品德,就不能不使自己的气度宽宏,要宽宏自己的气度,就不能不增长自己的生活经验,历练丰富的人生知识。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人间一切横逆困难是磨炼英雄豪杰心性的熔炉,只要能够接受这种锻炼,对人的形体与精神都会有益处;反之,如果承受不了这种恶劣环境的煎熬,那么将来他的肉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损伤。

不形于言不动于色。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当发觉被人家欺骗时,不要在言谈举止中立刻表露出来,当遭受人家侮辱时,也不要立刻怒形于色。一个人能够有吃亏忍辱的胸怀,在人生旅途上自然会觉得妙趣无穷,对前途事业也会一生受用不尽。就是有人把口水唾到我脸上,我也自己擦掉算了。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弟弟又说,那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娄师德说,这才对了。

置之浊水,水即清净,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此照魔明珠之谓也。慧剑:佛家语是用智慧比喻利剑,认为利剑能斩断俗世万缘,烦恼与魔障。

李园的妹妹就封为皇后,李园因此身价高贵,专权用事想杀春申君灭口。等楚烈王死后,李园就杀死春申君,灭掉春申君全家,立棹为楚幽王。春申君贪权亡身应该给世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所犯下的轻微过失,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以对他人过去的过失或旧仇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彻底避免遭受意外的灾祸。对人不要求全责备,做人应该眼睛明亮但又有所不见,耳朵聪敏而又有所不闻,看重别人的大功德原谅别人的小过错,不要求一个人尽善尽美。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一个人写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时,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和普通平凡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

玉,是君子用来比喻道德品德的。玉柔润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慈;坚实而有纹理,好比君子的智慧;坚固则刚毅而不弯曲,好比君子的道义;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德行;能被折断却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敢:玉上的斑点和美丽同时表现出来,好比君子坦荡的情怀;敲击它,声音清脆响亮,远方也听得见,不敲击了,声音便断然停止,好比君子的言辞干净利落,所以,即使像玉的美石雕上花纹,还是比不上玉的晶莹生光。

《太公兵法》张良得兵书的过程证明了至诚感天的道理。

接到钟会的密报,他对钟会真正用意就了如指掌了。钟会也不是呆子,他见司马昭信便知是司马昭对自己起了疑心,便仓促行事,拥兵而反,最后被杀身亡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人的欲望好比是烈火,理智好比是凉水,凉水可以控制烈火,理智可以控制欲望。当火势与欲望达到一定程度时,物就会枯焦,人就会粉身碎骨,所以人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缓和自己的强烈欲望,使自己健康地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痛苦,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

告发、逮捕共犯的盗匪,解除他的罪责,赏金与一般人相同。这么一来境内盗匪彼此起了疑心,就各自逃到别处去了。

能给他人以快乐叫慈,消除他人的痛苦叫悲,这是佛家语。《观无量寿经》有佛心是大慈悲,指佛菩萨广大之慈悲。全句意:人人都具有成佛的佛性。

汉武帝有若得阿姣当以作金屋藏之的典故。心伏魔退气平无侵。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种匹夫之勇,坏就坏在不能忍。大丈夫、大英雄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韩信为杀猪的所辱,他盯着看了一番也就爬出其胯下。

如果不揣度基点的高低是否一致,而只比较他们的顶端,那么在高处的一寸厚的木板,也会比高楼的尖顶还高。我们说,金子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三钱金子比一大车羽毛还重吗?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何止于吃重要?拿婚姻的重要方面和礼节相比,何止于婚姻重要?你这样答复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便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他是不是会去扭呢?爬过邻居的墙去搂抱邻家的女子便可以得到妻室,不去爬墙搂抱,便得不到妻室,他是不是也会去爬墙搂抱呢?孟子的意思,清楚地告诉我们:不能被事物的细枝末节所迷惑,不能让事物的表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这里有本有末,有轻有重,只有分清了本末轻重,才能准确地权衡度量,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譬如礼为本,食物、婚娶为末,那任国人把两者混为一谈,所以使本来很清楚的问题成了一盆糊浆,屋庐子入了圈套,分不清本末因而不能对答。同时也说明在人的修养中,必须注意克服主观盲动,切不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扫除了这些心理上的障碍,方能修悟出真道德,真境界。

磨炼身心要像炼钢一般反复陶冶,急着希望成功的人就不会有高深修养;做事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般,假如随便发射就不会收到好的功效。行政之道。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只顾小利。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小利是妨害大利的劲敌,不放弃小利,就无法获得大利。贪小利,求速成,常常坏事。春秋时代,晋献公送给虞公很多玉壁车马作贿赂,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爱小利,不听宫之奇劝谏,晋军消灭虢国后,班师顺便把虞国给吞并了。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遭受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励,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计谋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有修养的君子宁肯沉默寡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话不随便乱说;表情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一些,绝对不能自作聪明显得高人一等。孔子说:把聪明都显示在脸上,现出能干的样子,这是小人。所以,君子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言谈的要领。能够就说能够,不能就说不能,这是行为的准则。说话有要领,就是智。行为有准则,就是仁。言行既智又仁,哪里还有不足的地方呢?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尤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虚即是恶根。人之性有四端,这四端便是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有一次李景让的母亲房子的后墙塌陷,从墙破处找到了许多钱,她向天神祈祷说:我听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如果天神怜悯我贤穷,那就希望让几个儿的学问有成就吧,这些钱就不敢拿了。说着就赶快把那些钱掩埋上,把墙修好夯实了。天子托付你重任,你却把国家的刑法当成喜怒哀乐的工具,胡乱杀死无辜的人,万一造成地方动乱,你有何面目见皇上?说完,让他左右的人脱下景让的衣服,鞭打他的脊背。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黄金是从矿山中挖出来的,美玉是从石头中产生的,可见不经过幻变就不能得到真悟;道理是杯酒中悟出来的,神仙也许能在声色场上或繁花从中遇见,可见即使是高雅之士也摆脱不了世俗情欲。

水回旋,我跟着回旋进入水中;水涌出,我跟着涌出水面。顺从水的活动,不自作主张,这就是我能游水的缘故。所以,随机应变,与物迁移,不因守一端,不因执一辞,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这就是真正的通达之士了。

贤人是有足够智慧和力量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小孩是大人的前身,学生是官吏的前身,假如在这个阶段磨炼不够,教养学习不多,那将来踏人社会,就很难成为一个有用人才。我国古代特别重视幼教蒙训。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种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孔子说:小时候培养的品格就像是生来就有的天性,长期形成的习惯就像是完全出自自然。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信乎!浓天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广闻博见而守不住自己的志向,则会一事无成。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当事业顺利进展时,就应该早有一个抽身隐退的准备,以免将来像山羊角夹在篱笆里一般,把自己弄得进退两难;当刚开始做某一件事时,就要预先策划好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罢手,不至于以后像骑在老虎身上一般,无法控制形成的危险局面。

既然不能号令别人,那就不如听从了吧。不能施以号令,那是因为未得其时势;既然未得其时势,也就只好退而听令,这正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名位声乐 不可贪图。声色不可沉缅。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只有经得起痛苦煎熬的人才能创造大事业,要耐困苦,耐空寂,还得耐辛酸,耐污辱。

位盛危至,德高谤兴。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一般光明磊落的人格和节操,可说都是在暗室漏屋的艰苦环境中磨炼出来的,凡是一种足可治国经邦的伟大政治韬略,都是从小心谨慎的做事态度中磨炼出来的。

盆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一个贫穷的家庭要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贫穷人家的女子要经常把头梳得干干净净,摆设和穿着虽然算不上豪华艳丽,但是却能保持一种高雅脱俗的风范。一个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遭遇不佳,处于穷困寂寞不得志,绝对不应该萎靡不振自暴自弃。对于各种横逆之事能很巧妙地应付过去,谈笑中拨云见月,还心灵以一片宁静、一片仁和、一片慈悯,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浑涵博大。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成败均非一己之力所能定,所以成功与失败,在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都没有什么好介怀的,应能够宽容宁静甚至愉快地接受。

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对人的命运的支配很难预料。有时先使人陷入窘境然后又让人春风得意,有时让人先得意一番之后又让人遭受挫折,这些都是上天有意捉弄自命为英雄豪杰的人。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当不如意时要适应环境,遇到横逆磨难应能忍耐,在平安无事时要想到危难的来临,假如人们确实能够做到这种程度,这样就连上天也无法施展他捉弄人的伎俩了。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不论言行举止总是镇定安详,即使在睡梦中的神情也都洋溢着一团祥和之气,一个性情凶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手段残忍狠毒,甚至在谈笑之间也充满了恐怖的杀气。孔子说:要做个仁者,就要具备以下五种品德:恭敬、宽厚、诚信、敏捷、慈惠。恭敬不易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拥护,诚信才好被人重用,敏捷工作效率才高,慈惠才真正可以领导人。

人生在世能减少一些麻烦,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如交际应酬减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困扰,闲言乱语减少就能避免很多错误和懊悔,思考忧虑减少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聪明睿智减少就可保持纯真本性。假如不设法慢慢减少以上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而千方百计去增加这方面的活动,那就等于是用枷锁把自己的手脚锁住。我听说,做官久了的人,士人嫉妒他,俸禄多了的人,百姓怨恨他。官位高的人,君主憎恨他。如今你孙相国居官久,俸禄厚,职位尊三者都具备,却没有得罪楚国的士人和民众,这是什么原因呢?孙叔敖说:我三次做楚国的相国,思想上更加谦卑,每当俸禄增加,施舍就更加广泛,地位越高,礼貌就越恭敬。因此,才不得罪楚国士人和民众。

一个心胸阔达的人,即使是一万钟的丰厚俸禄也会看成像瓦罐那样没价值;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即使是像发丝一般细小的利益也会看成像车轮那么大。孔子说:一个人,经营安乐窝,而又留恋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是做不成什么大事的。《礼记·射义》上说:只有小人、俗人一辈子离不开乡土家园,男子汉应该像射向远处的箭一样,志在天地四方。贪恋于在自己喜欢的人身边享受家室之乐,就会损害大丈夫一世功名。一个心胸旷达的人能视黄金如粪土,而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则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看成天那么大。心胸开阔的人必须具有豁达的人生观,以义作为取舍,仗义而疏财。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生之事业,千秋之功名。

当歌舞盛宴达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广阔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时候猛然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深人静仍然在忙着应酬的人,目光如豆者已经坠人无边痛苦中而不能自觉,说来真是可笑。立身行事,要知序循序。

夸张自己的丰功伟业,炫耀自己的美妙文章,这都是靠外物来增加自身光彩博取他人赞美。却不知人人内心都有一块洁白晶莹的美玉,所以一个人只要不丧失人类原有的淳朴善良的本性,即使在一生之中没留下半点功勋伟业,也没留下片纸只字的著作文章,也算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不自贱,重之若千钧。

元代诗人王冕题《墨梅》的诗句曾写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东汉时王密任昌邑令,夜间怀巨金贿赂杨震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震畏四知。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人的资质秉性,知识和能力,君子与小人一样。爱好荣誉、厌恶耻辱;爱好利欲,厌恶祸害,君子与小人一样。但是求得荣誉和利欲,避免耻辱和祸害,君子与小人所采取的方法就不同了。小人拼命做荒诞不经的事,还想要别人相信自己;拼命干欺诈的事还想要别人亲近自己;行为如禽兽,还想别人用善意对待自己:心术叵测、行动诡诈,所持的论点难以站住脚,结果必然得不到荣誉与利益,也必然遭受耻辱与祸害。至于君子对别人诚实,也想别人对自己诚实;自己忠厚待人,也想别人用善意对待自己!襟怀坦白,行为安稳,所持的论点易于成立,结果必然得到荣誉和利益,也必然不会遭耻辱和祸害。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一个人的高尚品德是他一生事业的基础,就如同兴建高楼大厦一样,假如不事先把地基打得稳固,就绝对不能建筑坚固而耐久的房屋。

人生的可贵在于能够适情适性罢了。怎么能被羁留在离故乡数千里外的地方,为的只是虚名爵?这两人不依附权贵,所以临祸不遭殃,保持清白的人格。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人的一生应修德养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田看收成,人重晚情。声妓晚景从良,一世在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良言也。论事不能光看动机,还应看效果。

当你心中的邪念刚一浮起时,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邪路的可能,你就应该立刻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只要坏的念头一产生就立刻有所警觉,有所警觉就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才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紧要关头,所以绝对不可以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过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反省的习惯、反省的勇气和反省的智慧,一个人没有过失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每天都能反省并且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他将是过失最少的人,也可以相信他是天下最完美的人。反省是一面镜子,反省是一剂良药,反省是所有美德中最值得珍视的美德,拥有反省也就意味着拥有完美。

每个人的际遇各有不同,机运好的可施展抱负干一番事业,机运坏的虽有才华却一事无成。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中,自己又如何能要求机运的特别待遇呢?自己的情绪有好有坏,有稳定的情绪,也有浮躁的时候,又如何能要求别人事事都顺从你的意愿呢?假如自己能心平气和来对照观察,也就是设身处地反躬自问来想一想,这也是领悟人生的一个最好的修养途径。

欲路不染,理路当先。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切;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却不懂得君子的大道。这样,小聪明也就只是以伤害他自身了。小聪明不能称为智充其量只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小道末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只有大智才可使人伸展自如,只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凭。

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就轻视事业,轻视事业的人,就不求贤人帮助,没有贤人帮助,怎么能胜任国家大事呢?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一个人独立静思省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皓月当空,心旷神怡,精神十分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细微境界。假如这种真心能够常在,然而已经感到真心偏偏难以全消妄念,于是心灵上会感到惭愧不安,在此中感到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孟轲生怕败坏了自己的名誉,竟休了他的妻子,这可算作自强了,但不能说思考得周致。没有得道的人如火光一样,只有光明,转瞬即逝,而真正得道的人,如火一样,本身发光发热,因此整个身体也透彻明亮。

拿到誓约者可以得天下。但是,如果他用右手去拿,便砍掉他的右手,用左手去拿,便砍控他的左手,你是不是仍然要去拿它呢?保全自己比拥有天下更重要。其实避祸就是求安;避祸之法就是保平安之法。不做非分之想,便无无妄之灾。

急处站稳,险处回首。孔子在《论语·伯泰》篇中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过俭则吝,过让则卑。人多弊端,一一警惕。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荀子《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积水成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善成德,就自然聪明睿智,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境界。每一种角色,一不是天生地就的,二不是立马可取得的,三不是一成不变的。

世态炎凉、人情高低、冷暖、厚薄的变化,在富贵之家比贫穷人家显得更鲜明;嫉恨、猜忌的心理,在骨肉至亲之间比跟陌生人显得更厉害。一个人处在这种场合假如不能用冷静态度来应付这种人情上的变化,不能用理智来压抑自己不平的情绪,那就很少有人不陷入有如日坐愁城中的烦恼状态。有了妻子,对父母的孝敬就差了,嗜好欲望达到了,对朋友的信赖就差了,高官厚禄的愿望满足了,对君主的忠诚就差了,这就是人情呀!他嫉妒你是因为他需要嫉妒你。有时是因为他的才能不如你,有时是因为你的才能居然和他相差无几。人世间的事情,有美好的就有丑陋的来对比,假如我不自夸其德说自己美好,又有谁会讽刺我丑陋呢?世上的东西,有洁净就有肮脏来作对比,假如我不自好洁净、又有谁会脏污我呢?

孔子说过:能近取警,可谓仁之方也,就是说,能以眼前的事为例一步步做去,就是最好的实现仁道的方法。

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去博取他人的欢心,还不如以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一个人根本没有善行而无缘无故接受他人的赞美,还不如没有恶行劣迹而遭受小人的诽谤。

一个有着深才高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到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而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的小人的忌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遭受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绝对不可锋芒太露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却不同他谈,是失人;不可以同他谈的同他谈了,是失言。聪明人能努力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战国策》上记范雎见秦昭王,一次、两次,秦昭王向他请教他都不说话,因为他发现秦昭王与他谈话时心不在焉,而他要讲的又是一套使秦国富强称霸的大道理,别人不重视,讲出来无益。直到第三次,秦昭王单独会见他,专心致志,虚心向他求教,他的一席话,就打动了秦昭王,封他当了宰相,像范雎这样,才真正是既不失人、又不失言的智者。

人间的幸福不可强求,只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算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人间的灾祸有时是难以避免,只有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才算是远离灾祸的良策。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其间实在道出了人世吉凶祸福难料的辩证。忧喜本是一家,吉凶本同一根。乱生于治,危生于安,井以其甘冽清纯而易竭,李以其苦涩难尝而可存。

立身要高,处世须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处富思贫,居安思危。

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情感无比复杂,人心的变化也是微妙无穷。

无过是功,无怨即德。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不邀功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功利所迷惑,才会把奉献、给予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来追求。孔子认为德的极致是仁。仁德就是一种人类的爱,所谓仁即爱人,意即博爱,是一个爱万物的情怀!

身处顺境被当政者恩宠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在名利、权位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要有急流勇退的明哲保身态度,尽早觉悟;不过遭受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遭受打击不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

权利和财势使人眼花缭乱,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那就更高明了。鲁国大夫柳下惠并不拒绝在恶浊的国君手下做官,立于朝廷也不隐藏自己的才能,自己遭遗弃也不怨恨,穷困也不忧愁,同小人相处,也不一定要离开。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身边赤身露体,又哪能沾染我呢?

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只会活到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在天地来说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有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地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无所作为。

司马迁回答说:我并不怕死,每个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我现在死了,无异于死了一只蝼蚁。我之所以忍辱苟活,是因为撰写史书的夙愿还没有实现啊。从前,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才推演出《周易》,孔子被困于陈蔡才作出《春秋》,屈原被放逐于江南才写下《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完成《国语》孙膑被削掉膝盖骨才编著出《兵法》,吕不韦被贬于蜀地才作出《吕氏春秋》,韩非子被拘禁于秦才写出《说难》、《孤愤》,我要效法这些仁人志士,完成我的书啊!到那时,就可以抵偿我的屈辱,即使碎尸万段我也没有什么悔恨啊!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一极乐法。

和气热心,其福亦厚。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冷清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亦长。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春夏气候温暖,万物就获得生长,秋冬气候寒冷,万物就失去了生机。做人的道理也一样。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像秋冬的天气那样冷漠无情无人敢接近,因而他所能得到的福分自然就淡薄;只有那些个性温和而又热情帮助他人的人,他所获得的福分不但丰厚,而且官位也会久长。水的去取用度,全由水本身的质量决定,人的得福与招祸,取誉与遭辱,也全都由人自己的处世为人所决定。从人的立身行事来看,积善成德也许并不一定大福大贵,但不义行恶,却没有不招致祸患的。

人生祸福,皆由心造。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只要有一丝纯洁清净的观念就能像火坑变为清凉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使火海变成幸福乐园。可见意识观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全面改变,因此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人情世态,不宜太真。凡事不能不认真,一件事情是否该认真,这要视场合而定。钻研学问讲究认真,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讲究认真。而对于一些无关大局的琐事,不必太认真。不看对象,不分地点刻板地认真,往往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处处被动受阻。每当在这种时候,如果能理智地后退一步,结局却能化险为夷。在人群里,理解和宽容比什么都重要,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人山人海里有了它,大家心情舒畅,事业兴旺发达,道路顺畅。

看见别人的优点,必定要努力学习把它变成自己的;看见别人的缺点,必定要态度严肃地反省自己是否有相同的过失。人与超过自己的人相比,用高标准要求,就能提高德行。《诗经》上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一个隐居的人,内心清净而俗事又少,一切只求适应自己本性。因此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以各尽酒量为乐;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以不为一棋之争伤和气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性情不一定要讲求旋律节奏;弹琴只是为了消遣休闲,以不求弦律为高雅;和朋友约会是为了联谊,以不受时间限制为真挚;客人来访要宾主尽欢,以不送往迎来为最自然。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俗人情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个饱经人世风霜的人,任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反复变化,都懒得再睁开眼睛去过问其中的是非;一个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人,对于世间的一切毁谤赞誉都无动于衷,不论人们随意对他呼牛唤马一般地吆喝,都会若无其事点点头。

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为什么要觉得比他低而非要去趋奉不可呢?

做事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一个人如能洞悉此中道理,凡事就不必太积极于求得成功;生命有生就必然有死,一个人如能明白这种道理,对于自己的养生之道就不必费尽苦心过于强求。只有知命才真正是人生智慧,而且是很高境界的人生智慧。在尽了一切努力之后,平静安然地接受那必然到来的最后结果和事后事实,不一味患得患失,耿耿于怀。

荀子说,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就屈,需要伸就伸,可以屈就屈,可以伸就伸。屈于当屈之时,智慧;伸于可伸之机,亦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峰巅。有低谷,有峰巅,犬牙交错,波浪行进,这才构成完满而丰富的人生。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别人争名夺利与我无关,我也不必因为别人的醉心名利就嫌弃他;恬静淡泊是为了适应自己的个性,因此也不必向别人夸耀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佛祖所说既不被物欲尚所蒙蔽,也不被空虚寂寞所困扰,能做到这些就是能使身自在而心悠然的人。

厚德积福,逸心补劳。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迂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只有中峡缓急相半。此水煮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王安石对东坡这次做错了事,而且开始还想混过去,没有斥责他,而是一方面中肯地指出东坡过于聪明,反而不能寻根究底,容易犯自以为是的毛病。

做诗的秘诀是:多多运用眼前景致和俗言谚语。因为世间极高深的哲理,往往是产生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极美的诗是出于无心的真情流露,可见有意者远于理,而无心者近于真。

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说:你读过诗吗?一个人不学习诗,就像正面对着墙壁站立,一点意思都没有。孔子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为什么不研究诗呢?读诗,可以兴发情感可以认识民情风俗可以帮助你进行社交活动,可以让你排遣心中怨愤。学诗,最重要的一点是,诗的审美价值可以培养人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真正通诗性的人不可能没有善良的品性,而人灵魂深处的过失也可以因受诗的陶冶而得到净化。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精神从哪里来?诗是人的美好高尚精神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鸟的语言和虫的鸣声我们虽然听不懂,就像它们听不懂我们的语言,但都是表达它们之间感情的方式;花的艳丽和草的青葱我们固然都能看到,但其中还蕴藏着大自然的奥妙文章。所以我们读书研究学问的人,必须使灵智清明透彻,必须使胸怀光明磊落,这样跟事物接触时,才能有豁然领悟的地步。世事洞明皆学问。善于读书的人,世间一切都是书:山水是书,鱼虫是书,花月也是书。一般人只会读有字之书,却看不见世上这些无字之书;一般人只听见琴弦之声,却听不见天地弥漫着无弦之声。韩干奏道:我自然有老师,陛下马厩里的马,都是我的老师。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敞开心灵,用耳朵去观察,用眼睛去倾听,人就会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风云变幻,神出鬼没,充满喧哗与骚动。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闲生别念,忙隐真性。一个人整天游手好闲,一切杂念就会在暗中悄悄出现;反过来整天奔波忙碌不堪,又会使人丧失纯真的本性。所以大凡一个有才德的君子既不愿使身心过度疲劳,也不愿整天沉迷在声色犬马的享乐中。

做人贵在自然和自明,对人对事不可强求,孔子说过:不要只怪别人不赏识自己,更要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又说:不愁没有人知道我,该愁我有什么可值得为人知道的。曾子说:与人同游而不被人所爱,必是自己仁心不厚,与人相交而不被人所敬,必是自己长者之风不足,自己有不足而怨别人不好,不是很无道理吗!希望被人肯定,希望得人赏识,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孔子说,人一辈子名声得不到别人称述,是很遗憾的。虽然和氏璧几次献上去都得不到承认,可它一旦被雕琢出来,那连城价值却是谁也掩盖不了的。

得体便体,了时无了。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人们别以为和尚道士好当,其实他们的七情六欲也未必全除。古人说得好,现在能罢休就赶紧罢休,如果说找个机会罢休,恐怕就永远没了罢休的机会。

范蠡移民:范蠢深知勾践为人,可同患难,不可共安乐,于是急流勇退,携妻将子,扬帆过海,秘密离开了越国。范蠡辗转到了齐国,改名换姓,自称为鸱夷子皮在海边定居下来。要打仗就要备战,备战就要与货物打交道。只有知道货物的生产季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才算是知道货物。又辞了卿相,把大部财产分给亲朋好友和邻里乡党,只随身藏着些珍贵的珠宝,秘密离开齐国,到达宋国的都城陶。便在陶定居下来,自称陶朱公。在贩进卖出之中,获取十分之一的利润。

智愚可教,中才难处。智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如。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唯中才之人,多一番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与下手。智慧道德都超越一般人的人,他们心胸开朗,对任何事物都无忧无虑,天赋愚鲁的人,想得少知道的不多,脑中糊里糊涂一片空白,因此遇事也就不懂得勾心斗角;这两种人既可以和他们研究学问也可以和他们建功立业。唯独那些天赋中等的人,智慧不高,却什么都懂一点,这种人遇事考虑最多,猜疑心也极重,所以什么事都难以和他们合作完成。孔子说: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交正直的朋友、讲信义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有益;交虚伪的朋友、谄媚的朋友、夸夸其谈的朋友,有害。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是他身边的人,特别是朋友,所以交友需要慎重,需要有选择。孔子打过一个比喻!与好人交朋友,就像进到花房里,久而不闻其香,因为你全身都充满了花气;与坏人交朋友,就像进到卖咸鱼的铺子,久而不闻其臭,因为你自己满身都是臭鱼味了。

用人不刻,交友不滥。一个人做事为人,严肃认真,不出差错,与人相交恭谨有礼,这样,天下之大,到处都不缺朋友,何必为没有好兄弟而伤心呢?这实际上是说,在恭敬礼义这些共同原则的基础上,大家可以和谐相处,像兄弟一样,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天下一体,人皆兄弟。

信人已诚,疑人己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已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已则先诈矣。一个肯信任别人的人,虽然别人未必都是诚实的,但是自己却先做到了诚实;一个常怀疑别人的人,别人虽然未必都是虚诈,但是自己已经先成为虚诈别人的人。诚实就是彻底地卸掉所有的伪装或技巧,把自己像一朵花那样打开,自然、朴实、亲切。诚实的力量是一种敞开的力量。

陶渊明回家后,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在劳动之余,他除了把田园生活的切身体会写成诗词之外,还和村里农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在诗中,他写自己与农民们谈论农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很有共同语言。世道坏就隐居,世道好就出去做官。现在你生活在光明的时代里,为什么非要隐居不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陶渊明回答说:我哪里能够照贤人的样子去做呢?我的志向赶不上他们。婉转地拒绝了檀道济的劝说。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适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荀子说:相信应该相信的,是诚实;怀疑应该怀疑的,也是诚实。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应当有与人共同承担过失的雅量,不可有跟人共享功劳的念头,因为共享功劳彼此就会互相猜忌;可以有与人共患难的胸怀,不要有跟人共安乐的贪心,因为共享安乐之中彼此之间容易互相仇视。

天机不可泄,以密成,以泄败。天机的奥妙是不可思议的,不要说未来的事不可逆料,就连目前的事也很难推断。有时让人先饱受磨难后再春风得意,有时让人先得意一番后又陷入困苦挫折之中。有高深修养的人对此看得很清楚,并有一套最佳的对付之方:逆来顺受,居安思危。他们也很清楚,祸福、得失、苦乐在人自取,人能求福,也能避祸。居安要思危。为答谢晋国调停之恩,郑送给晋许多兵车、兵器、乐师及歌女。晋君主为犒赏调停的有功人员,将财物美女分一半给大臣魏绛。我愿以不受恩赐来劝谏您吧。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运!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变恩为惨:恩,惠爱。惨:狠毒。一个人只要心中刹那间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就容易把原本刚直的性格变得很懦弱,原本聪明的性格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就会变得很污浊,结果是毁灭了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贤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二字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越他人、战胜物欲、度过一生。

杨坚知道宇文赞是个酒色之徒,就选了几个漂亮的姑娘送给宇文赞,宇文赞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权力欲望从此减退了,搬回了王府,天天与美女娱乐玩耍,不问政事。这样杨坚于公元581714日称帝,建立了隋朝。酒色之徒必毁于酒色,∴不可沉湎。

少事为福,多心招祸。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变糊涂更难。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多事又源于多心,多心是招致灾祸的最大根源,疑心生暗鬼,很多人由于疑心而把事情弄坏,其道理就在于此。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人定胜天:指人如果能艰苦奋斗,必然能战胜命运而成功。陶铸:陶是范土制器,铸是熔金为器。你以得宝为宝,我以无宝为宝。无宝则无牵无挂,气定神闲。别人有财富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高风亮节的君子绝对不会被君主的高官厚禄所束缚或收买。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大自然,理想意志可以转变自己的感情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理志的君子绝对不受命运的摆布。

伊尹是商汤时期的一个贤人。起先他居住在莘国郊外的荒野中自耕自食,以尧、舜之道为乐,专心于修养身心,如果不合道义的,纵使以天下的财富为他的俸禄,都不能使他动心,不合道义,他一点也不施予人,一点也不取于人。商汤曾几次派人带着礼物去聘请他,他都平静地拒绝了。不久,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他说:我居住在这荒野之中,以尧舜之道作为我个人的快乐,为什么我不可以使现在的君子做尧、舜一样的君子呢?为什么我不可以使现在的百姓成为尧、舜时代一样的百姓呢?为什么不可以凭我的努力使尧、舜盛世在今天再现呢?上天生育了人民,就是要使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而我,正是百姓中的先知先觉者,我就得用尧舜之道去使现在的百姓有所觉悟。我是天下百姓中的先知先觉者,我有责任以自己的努力去匡正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孟子认为食和色是人的天性。功名利禄,权势富贵,都是这一天性的具体表现。人有欲望,但又不能被欲望所左右。而修身养性正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以能控制自己的物欲情欲,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静,环境在其次。

人到老年,头发掉落牙齿稀疏,这都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伤;从小鸟唱歌和鲜花盛开中,来认识人类本性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才是最豁达的人生观。知命,使人不斤斤于现实的贫富穷达。穷达、贫富,就是现时人们所说的红道(从政)和黄道(经商)两条道上的结果,在这两条道上,依仗人,依仗时势的成分较多,而自己所努力的成分相对少一些,所以命在人生中的比重成分就相对较大。你自己不错,但无人抬举,无人帮助不行,或者对手比你更强,也不行,这是你的遭遇,也就是你的命;相反,你自己一般,但有得力的依靠,或者对手比你还不如,因而一帆风顺,这也是你的遭遇,也是你的命。既然是外在的东西的作用大,你又何必自以为是或者自怨自艾呢?

处患不忧,遇权不惧。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君子虽然生活在患难恶劣的环境中不忧愁,可是当他参加宴饮安乐悠游时却能知道警惕,以免无意中误入堕落迷途;君子即使遇到有权有势蛮不讲理的人也绝不畏惧,但是遇到孤苦无依的人却具有同情救助之心。

孔子说:反躬自责很严格,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多少怨恨。孟子则说:要求别人很多,而自己做得很少,就像自己田里的草不锄,跑去挑别人田里的草,这种人是很讨人厌的。从自己做起,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人家做到,自己费好多努力才终于做到的,也要求人家做到,这首先就使人家不佩服。

说话慢则气质生,声音低则有磁性。

山峻无木,水湍无鱼。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讲话力求忠诚老实,不自以为是,具备仁义道德但表情上从不显出骄傲神色,思虑谋划明白通达但言辞上从不争强好胜,所以举止从容不迫,好像什么目的都可以达到,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君子了。君子,就是谦谦之人,一个有涵养的人。他尽可能不与人争执、论辩,他把锋芒和力量深深隐藏起来,他是一个深谙韬略之术的人。他说每一句话,力求有根有据,他做每一件事,力求有理有节。随和、宽容谦逊、自信、以静制动,以守为攻,以不变应万变,从外表上看,没有比他更笨拙,更怯弱的人,他朴实得像泥土一样,他没有豪言壮语,不标新立异,不惊天动地,不叱咤风云,他把最美好的品德和才干用最不起眼的言行包裹起来,他就是块用泥包裹起来的金子。就这么看上去,他时时处处都是一个失败者,但他时时处处又是一个成功者,他总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立身处世不可太自命清高。对于一切羞辱、委屈、脏污都要适应并能容忍得下;与人相处不可善恶分得太清,不管是好人坏人聪明人、愚笨的人都要习惯以至包容。

人之心体,雨过天晴。霁日晴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塞?人之心体,亦当如是。天体的运行不会发生丝毫的阻碍。所以人类的心理也要像大自然一样使喜怒哀乐的变化合乎理智准则。

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这是正常的礼制,而嫂嫂掉进水里,用手去拉,这是变通的办法。万物有度,诸事有理,行事须适度。此一时彼一时,大千世界,种种色色物无定常,事亦多变,理、度一定,我们每天所遇的情境却绝不相同,以不变之理,对百变之事,不知依具体情况加以变通,这样的人不被看作傻瓜,至少也是迂腐。

苏轼晚年,曾独居绝欲,戒行男女之乐。他说:绝欲真天下至难事,就像要一个人素食断肉一样,一天两天尚可,难就难在长期坚持。但是,年龄一年年增加,身体跟着一年年衰弱,不能像少壮时那样血气旺盛,所以守气自养,有利于健康长寿,更多地享受生命的快乐。他的清净独居,有所禁绝即有所选择,目的是舍短时之乐而求健康长乐。

黄宪的气质才学,如同千顷碧波一样深广,平静安定时不会清亮透彻;搅乱鼓荡时又不浑浊,真是深不可测。

一个心地光明磊落的人,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一样,一个人的欲念邪恶不端,即使生活在青天白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胆战心惊。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而且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以至他凡事都要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念淡薄的人,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对待别人就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生活的爱好,既不过分讲究气派太奢侈豪华,也不能过分吝啬刻薄。

小儒大儒,孔子七十二弟子,一群游手好闲之徒。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宜才不失人生的节度。

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去管在那个职位上的人应做的事。君子各专一职,兢兢业业做好自己岗位上的工作。韩非子更强调严惩那些侵官越职管闲事的人。韩非子认为:办事不力的应该受罚,越职管事的应该处死。一个管主祭的人不能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

好利害显、好名患隐。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一个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择手段,而且超越出道义范围之外,逐利的祸害很明显,容易使人防范,后患也就不会太大;反之一个好名的人,经常混迹仁义道德中,沽名钓誉,他所做的坏事人们就不易发觉,结果所造成的后果就非常深远。

孙膑派一个刑徒偷偷地去见齐使,陈述他被害的经过并请求营救。齐使用计策把孙膑用柴车运到齐国。孙膑到齐国后,重用于大将田忌,拜为齐威王的国师。指挥了军事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真正的朋友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慎交,养德之基。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孔子对弟子们说:我死之后,子夏将日益长进,子贡将日益后退。曾参问其故,孔子说:子夏好与胜过自己的人交往,子贡只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方圆并用,宽严互存。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叔季之世:古时少长顺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是兄弟中排行最后,比喻末世将乱的时代。《左传》云:政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刚直严正,爱憎分明;处在政治黑暗天下分争混乱的时代,待人处世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国家将要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同时施展。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孔子说: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退避隐居。因天下太平而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把本领收起来揣在怀里,指退隐)。这是一种识时务的行为,同时也是一个谋道谋国兼谋身,全身自保的策略。

退即是进,与就是得。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已的根基。为人处世都要有让人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人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好了准备;待人接物以抱宽厚真诚的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宣父明白了狄人的意图,便召集邻地长老,对他们说:狄人所要的是我们的土地,土地本是养人之物,我不能因为它而使人遭害。我们只好离开,放弃它了。于是宣父将自己的部落迁到岐山,最终不仅保存下来,而且发展了强大的基业。孟子认为,宣父在不得已时采取的暂时规避,正是智者成事必为。

事来心现,事去心空。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曾经给王郎写信的人,则提心吊胆,心里十分害怕,刘秀知道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又叫人把那些信件取过来,连看也不看,就叫人当众把它们扔到火盆中烧掉了。刘秀对大家说:有人过去私通王郎做了错事,但事已经过去了,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过去做错事的人从此定下心来,努力供职。刘秀这种处理方法,使那些私通王郎的人松了一口气。他们从心底里感激刘秀,甘为他效劳。刘秀以德报怨,安抚吏民。他在见到私通王郎的信后表现出仁德之心,使事情过后很快就立刻恢复平时状态。

一切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心里老是记着自己的功劳,就会滋生骄狂,不时时反思自己的过错,就会铸成大错。天地父母,敦睦气象。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 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我们自己的身心就等于一个小世界,不论高兴与愤怒都不可以犯错误,尤其对于喜欢的和厌恶的东西也要有一定标准,这就是做人的谐和调理的功夫;大自然就像人类的父母,负责养育人要让每个人都没有牢骚怨尤,使万物都没有灾害而顺利成长,这也是造物者一番恩德,天地间一片祥和的景象。

山林情趣,治世胸怀。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身居显位高官的人,要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隐居在田园山林之中的人,必须要有胸怀天下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襄阳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片田产,建了几间房子,姐弟三人一起定居下来。荀子《性恶》中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善是后天人为的。

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没有音乐来调剂生活也会感到舒适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满室散着清香。只要能使心中有真实感受,而且思想纯洁意境空灵,就会忘掉一切烦恼超脱形骸困扰,如此才能使自己逍遥游乐在生活中。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够享受这一种快乐,没有道德的人,即使有这种快乐,他也享受不了。有德者方能有乐。人生的快乐有多种,但归根到底,真正的能使人感到充实的快乐,应该是那种无所挂碍的精神的舒展,是那种了无愧作的心灵的轻松,是那种胸怀坦荡的乐天知命。精神的快乐是最高的快乐,它值得人们忍受物质生活的贫穷来获取。

哀公说:请问,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孔子说:所谓圣人,他的智慧通晓大道,顺应事物的变化而不会受到困窘,对各种事物的性情分辨得清清楚楚。所谓大道,就是一切事物变化形成的根本道理;所谓性情,就是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内在根据。所以,圣人做事像天地那样广大,了解事物像日月那样明亮,他统率万物像风雨滋润万物一样美好而精纯;他办事普通人不能模仿,如同上天主宰万物一样;他办事普通人不能理悟,如同百姓浅薄无知对自己身边的事也不能认识一样。如果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圣人了。圣人,行为多么从容啊,是那样井井有条。多么威严啊,是那样严于律已。多么坚定啊,是那样始终如一。多么安然啊,是那样长久不息。多么稳当啊,是那样循道不移。多么光明啊,是那样睿智清晰。多么端正啊,是那样行有纲纪。多么从容啊,是那样文采洋溢。多么和乐啊,别人善美他乐意。多么忧虑啊,别人有错他焦急。如果这样,就至善至美、就可以称之为圣人了。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一个字不识的人说起话来却充满诗意,这种人才算得到诗人真正情趣;一个一偈也不研究的人说起话来却充满禅机,这种人才算是真正领悟了禅宗高深的佛理。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行中才能真正表现出来,也只在实行中才能真正弄懂事物的道理。

操自己的心,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天上地下,那是国家总理操的心。

学者有兢兢业业的心理,又要有潇潇洒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一个做学问的人,既要有细密的思考、谨慎的行为、刻苦敬业的精神,又要有潇洒脱俗的高超胸怀,这样才能保持生活的情趣。假如只知一味克制约束自己,使自己过着极端清苦的生活就只会感到生活如秋天的凛冽而毫无春天的生机,这又怎能培育万物的成长而至开花结果呢?如果只知读书,不会做事,就会成为一个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书呆子。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所学何以致用?

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只知研究学问却不注重身体力行,那就像一个不懂得佛理只会诵经的和尚;事业成功以后却不想为后人做些好事积一些阴德,那就像一朵眼前很艳丽却很快就要凋谢的花儿。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名,除得物累便入圣境。做人并不是非要懂得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一定要干大事业才行,只要能摆脱世俗的利欲意念就可以跻身名流;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学问,并不需要特别的秘诀,只要能排除外界的干扰,清心寡欲,就可以超凡人圣。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人不得矣。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顺其自然发展,一切都不可勉强;儒家主张凡事都要按照本分去作,不可安贪其他身外之事。这随缘和素位四个字是为人处事的秘诀,就像是渡过大海的浮囊。因为人生的路途是那么遥远渺茫,假如任何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必然会引起许多忧愁烦恼;反之假如凡事都能安于现实环境,到处都会产生悠然自得的乐趣。任凭自己的主观努力一意孤行,不论怎样也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凡事强求而不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就难行得通。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天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毛便生缠缚。能以我为中心来操纵支配一切事物的人,成功了固然不觉得高兴,失败了也不至于忧愁,因为广阔无边的天地到处都可逍遥自在;以物为中心而受物欲所奴役的人,遭遇逆境时心中固然产生怨恨,处于顺境时却又产生爱恋不舍之心,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便会使身心受到束缚困扰。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可以从政就做官从政,不可以从政就马上退下来;在一个地方能久呆就久呆,不能久呆就马上换个地方再呆。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就是说他一切根据客观实际而定,为坚持和贯彻自己的理想,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道德高深的人,奉行大道,因而不以一时一事得失为重:得道乐天,因而不以功名利禄为务,勘破世情,悟彻事理,因而持性任重,知足常乐。这样的人,得乐能乐,苦中也能乐。

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一个人与其为收买人心而施恩惠给别人,那还不如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去争取社会大众的舆论;一个人与其结交很多不能劝善规过的新朋友,倒不如加深一下跟老朋友之间的情谊;一个人与其沽名钓誉、想法提高知名度,倒不如悄悄在暗中积一些阴德;一个人与其标新立异去显示名节,倒不如平日谨言慎行多做此平凡无奇的好事。

郑国一旦有事,子产便用车子把裨谌送到郊外,让他静心策划,然后由冯简子做决断,再让公孙挥拟定文辞,最后交给子太叔去执行,以应付诸侯宾客。如此集中众人的聪明才智,很少有办不成的事情。所以荀子说,人才是掌握政治原则和法制的总管,片刻也不能缺少。得到了人才,国家就能治理好,就安定,就发展,失去了人才,国家就混乱,就危险,就灭亡。

宣王说:未见小马驹载重而行,同样,人也须成熟以后方能为国所用。同丘邓说:你说得不对。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骅骝骐骥,天下骏马,让它们与狸鼬在炉灶间比跑,骏马的速度未必能超过狸鼬。黄鹄白鹤,一举千里,让他们与燕子、蝙幅在堂屋间比飞,鹄鹤的灵便未必能超过燕子、蝙幅。

一个性情急躁的人,他的言行如烈火一般炽热,仿佛所有跟他接触的人物都会被焚烧;一个刻薄寡恩无情无义的人,他的言行就好像冰雪一般冷酷,仿佛不论任何人物碰到他都会遭到残害;一个头脑顽固而呆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又像一棵朽木,已经完全断绝了生机,这都不是建大功立大业能为社会人类造福的人。

要得社稷,必须先得民心。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不想为后世子孙撰写下几部不朽名著,做一些有益于世人的事,那他即便活到一百岁的高寿也如同一天都没活过。

城府深,为人审谨。居安思危,处乱思治。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先站在低处然后才知道攀登高处的危险;先待在昏暗处然后才知道置身光亮的地方刺眼;先保持宁静心情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先保持沉默心情然后才知道话说得多了很烦琐。举旗帜,喊口号,而自己又做不到,这是可耻的,到仁者境界的人不说自己无法躬行的话。木讷近仁。这种混沌境界,是儒家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荀子说,一个凡人,积累善行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就叫圣。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行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地提高。

假如能明白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么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怡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谁还记得大禹瘸腿,汤王跛足,尧和舜的眼睛里重叠着两个瞳仁呢?再美的花也会凋谢,再美的容貌也会消逝,只有灵魂不朽!只有精神长存!心体之念,天体所现。心里想的,是外部世界的反映,身体做的,是心里世界的反映。思想超越一般人又不沾染俗气的人就是奇人,可是那种故意标新立异的人并非奇人而是怪异;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算是清高,可是为了表示自己清高而与世人断绝来往,那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富贵也不足以再增加什么,卑贱也不足以再损失什么,如果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士人了。为了一个目标,他会执著地追求下去。他投入了很多不一定有预期的收获,但他还会不断地投入。

一个常常做好事的人虽然表面上看不到什么好处,但行善的人就像一个长在草从里的冬瓜,自然会在暗中一天天长大;一个常常做坏事的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坏处,但作恶的人就像春天院子里的积雪,只要阳光一照射自然就会融化消失。平时多行善事,便是仁的体现。做一件善事算不得仁者,行一件坏事也未必成了坏人,但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变化。

走大道,行正事!正气路广,欲情道狭。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土。天道就像一条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略为用心探讨,心灵深处就会广阔无边豁然开朗;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路,刚一把脚踏上就觉得眼前全是一片坎坷难行崎岖不平的泥路,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潭寸步难行。凡是能合乎天理的大道,随时随地都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行走,假如世人都能顺着这条光明的坦途前进,那么他们的前途自然是光明远大的。不能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相国仁慈。贤明的人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私欲的道路是非常狭隘的,根本就谈不上个人的前途事业。

勿逞已长,应诲众愚:勿恃所有,应济众困。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上有老,下有小,中间事业未了,尚不可宴饮游乐,可诗,不可远方。

管仲说:君主,应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就能安宁;百姓辅佐,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如果百姓聚在一起埋怨国君而国家不亡,那是没有的事。

平凡德行,和平之基。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祸胎。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对凡是想向他建议阴谋诡计的人,羊枯都赏给美酒,使其大醉不醒,口不能言。由于羊枯以诚对吴,保持了晋吴边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矣。

孔子说:犯罪的人绝难逃脱,必须抓起来绳之以法,这是今世执法者的才干,是法治的末枝;能够移风易俗使人重德贵义不去犯罪,因而有刑法而很少使用,这是古代执法者的才干,是法治的根本。审理诉讼,我的本事和别人差不多,我所追求的是使诉讼之事完全消灭,法庭冷落无事可干呀!他的自责感动了打官司的兄弟俩,于是自动和解。

一个胸怀宽宏忠厚的人好比温暖的春风化育万物,能给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生机;一个胸襟狭隘斤斤计较的人,好比寒冷凝固的冰雪,能给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杀气。

秦穆公叹一口气说:吃骏马肉不喝酒是不好的。于是给每个吃马肉的人一大碗酒。一年之后,秦晋大战于韩原,穆公被枪刺投中,战马已被晋军抓住,眼看就要成为俘虏。这时那曾经吃了马肉的三百多人冲了出来,个个舍生尽力,在穆公车下与晋人作殊死搏斗,终于大败晋军并俘虏了晋惠公。可以说,秦穆公转危为安,反败为胜,靠的是宽大容物有德行。

警世济人,功德无量。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荀子说,君子一定要善于言谈。一句话,退三军;一句话,抵九鼎;一句话,救人命。语言的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就是情感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就是智慧的力量。晏子便把烛邹叫到面前,当着景公数落他:烛邹,你为国君喂养老鹰而让它失掉,罪之一也;使我们的国君竟然为一只鸟的缘故而杀人,罪之二也;使天下的诸侯,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才,罪之三也。说完,便请杀掉烛邹。景公说:别杀了,我已经受到教育了。

种德施惠,无位公相。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孟子说: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他急于知道的是当前必须做的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尧舜的智慧也不能知道一切事务,因为他急于知道当前的首要任务;尧舜的仁德也不能普遍施爱于所有的人,因为他急于爱亲人和贤者。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发现别人有缺点过失要很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假如在很多人面前揭发传扬,这不仅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也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缺德,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发现某人个性比较愚蠢固执时,就要很有耐心地慢慢诱导启发他,假如厌恶他,不仅无法改变他的愚蠢固执,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愚蠢固执,就像是用愚蠢救助愚蠢。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做人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不可锋芒太露,这才是明智之举,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不可太积极前进,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中流失船,一壶(葫芦)千金。范蠡审时度势,及时离开,不求一时之福,也远避了杀身之祸;文种不知,最终虽事业有成却性命不保。

人们只懂得读有文字的书,却不懂得研究大自然这本无字的书;人们只知道弹奏普通有弦琴,却不知道欣赏大自然界无弦琴的美妙声音。也就是只知道运用有形迹的事物,而不懂得领悟无形的神韵,这种庸俗的人又如何能理解音乐和学问的真正乐趣呢?

以孔子爱好音乐,爱好唱歌的侧面,我们看到他爱美的本性,以及他见善就学,从善如流的品性。一个真正懂得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理解书中的乐趣、精髓,才不会陷人只背诵文章词句,而受语言的拘泥,局限于窠臼之中,不去求知求真;一个真正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注人到事物当中跟事物结合成一体,才不至于只是被事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王戎是钱财的奴隶,有些人却是知识的奴隶,他们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论经一环一套,讲道一板一眼,可是,一到实践中,就四处碰壁,头破血流。伯乐以相马闻名于世,他根据自己切身体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他儿子看过此书,乐不可支,以为自己也会相马了。于是,出门寻马,结果他相回来的是一只大蛤蟆。

自然生育各种飞禽走兽,昆虫鱼虾,只有人最尊贵。我能够做人,这是天下第一快乐事。把生命看得如此重要,同时又能把生与死的道理看破,把成与败的因果看清,才算得超越凡人的真知灼见。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不论写文章或做学问都要用质拙的方法才有进步,尤其是修养品德必须抱着朴实的态度才有成就,可见字含有无穷奥义,恰如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间的鸡鸣,这该是一种多么淳朴充实的风俗。至于寒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古树上所落的乌鸦,表面看来充满诗情画意,然而实际上却显示出萧瑟凄凉的景象。孔子说,质实多于文采,就难免粗陋;文采多于质实,就难免虚浮;文采和质实配合得恰到好处,才可以称作君子。所以一个人要广泛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文化水平和语言修养,又要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孔子主张文质彬彬,彬彬就是斑斑,两方面掺杂配合,就像色彩斑斓的图画,既有生趣、精明,又有真气、厚道,这样的人才可爱。

听说人家有过错或做了坏事,不可马上信以为真起厌恶之心,必须经过自己一番冷静的观察,这样就可以判断进谗的人是否有诬陷泄愤的意图;听到某人有善行做了好事,也不要立刻就相信他去交往亲近他,必须经过自已一番冷静观察,以免那些奸人谋官求职的手段得逞,免得引狼人室。圣人选拔官吏,就如同木匠选用木材,应当取其长,弃其短。每个人都有自己可尊贵的东西。

机里藏机,变外生变。玄机中还藏有另外的玄机,变幻中又会发生另外的变幻,人的智慧计谋又有什么可仗恃的呢?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已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思过其行,诸葛亮因为他的言、思之长而错用了他,致有街亭之失,破坏了整个军事行动计划,初出祁山便惨遭败绩,这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班婕妤说:臣妾听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自己的德性修养端正,都无法蒙受上天所赐的福分;去做一些邪恶不正的事,又能指望得到什么?假使鬼神有知觉,它们一定不会接受奸邪谗佞的诉讼:如果没知觉,告诉它们又有何用呢?所以我是不会做这种事的。班婕妤不与君王同车,以致后来到长信宫去陪太后,这说明她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所以不一定有廉洁的名声,那些到处树立名誉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一个真正聪明绝顶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看上去反而觉得很笨拙,那些卖弄自己聪明智慧的人,实际上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在困苦的环境中能坚持原则把握方向不断奋斗,常常可以感受得到内心奋斗的喜悦,只有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的真正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有过分狂妄的言行,往往会因此种下日后祸患的根苗,导致痛苦的悲哀。

洁净的东西常常是从污秽中产生,光明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产生。放纵情欲的毛病还有医治矫正的可能,但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毛病就很难医治;事理和物理上遇到的障碍还可以解除,但是正义真理和思想品德上的障碍却难以排除。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已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囚 已之拙而忌人之能。一个人不要误信他人的片面之词,以免被一些奸诈之徒所欺骗;不要过分自信自己的才干,以免受到一时意气的驱使,不要仰仗自己的长处去对比人家的短处;尤其不要因为自己的笨拙,就嫉妒他人的聪明才能。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认识并不难,难在付诸行动。

一个志节坚贞的君子,虽然不想祈求自己的福祉,可是上天偏要在他无意之间来诱导他完成衷心要完成的事业;一个行为邪恶不正的小人,虽然用尽心机妄想逃避灾祸,可是上天却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夺走他的灵魂。由此观之,上天对于权力的运用真是神奇无比、变化莫测、极具玄机,人类平凡无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实在无计可施。

做人有过失并没什么可耻的,只有一生一点错都没有才最值得忧心。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古代君子有了过错,便随即改正。古代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般,老百姓个个都能看到,当他改正错误的时候,老百姓也个个抬头仰望。

有时,他自己在大庭广众中被人辱骂,连在座的人都惊愕不己。程皓却不动声色,起身避开,说:彼人醉耳、何可与言,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一枝蜡烛。君子见大心广,心地坦然,从容舒泰而不骄矜做作;小人略有所见,即自以为是,意气飞扬,把一世界人都不放在眼里,没有一点安祥舒泰的气象。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要建立大功业,方法就在这中间。要与贤人亲近,使贤人发挥作用。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多吃了便伤害肠胃因此绝对不可多吃,只要控制住吃个半饱,就不会伤害身体;世间有些称心如意令人得意洋洋的好事,其实都是一些引诱人们走向身败名裂的媒介,所以凡事不可只要求一切都心满意足,只要保持在差强人意的限度上就不致懊悔。按照正确的原则行事,在可能的条件下,就尽量使欲望得到满足,在条件不允许时,就要节制欲求,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原则了。

一个当领导的人对于功劳和过失,不可有一点模糊不清,如果功过不明就会使人心灰意懒而不肯努力上进,对于恩惠和仇恨,不可表现得太鲜明,假如对恩仇太鲜明就容易使人产生疑心而发生背叛事件。

孟子说:杨子专求一己之利益,虽拔身上一根毫毛那么微细的一点,以利天下的,他也不肯为之。墨子主张兼爱即将自我之一身,从头顶到脚跟,都奉献给天下,他都肯做。子莫却主张执中主义,既不太注重自己,又不太关心他人所以执中尚算近情。但是也要有权衡。

孔子说:君子的心胸平坦宽阔,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君子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在修养心志中感到快乐;得到职位后,在办好政事中得到快乐。因此君子终身快乐,没有一天忧愁。相反,小人在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就忧虑自己得不到:得到职位后,又生怕失去它,因此小人终身忧愁,没有一天快乐。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涛。有味哉!其言之也。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虽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

口是心灵的大门,假如大门防守不严,内中机密全部泄露;意志是心的双脚,假如意志不坚定,就会像跛脚一般走入不正当的小路。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能潜心深刻地思考,还愁没有收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其位要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要谋其政。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世间很多事情越是急着想弄明白越难弄清楚,倒不如暂时放缓一下,也许头脑冷静之后事情自然就弄明白了,千万不要太急躁,以免增加情绪上的紧张气氛;世上有很多人,你指挥他,他根本不愿服从,这时倒不如放手不管他,让他自由发展,这样他自己也许会慢慢觉悟,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增加他的专横和固执。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人做事即使是细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有所疏漏,要处处小心谨慎;即使在没人听见、没人看见的地方,也绝对不可以做见不得人的坏事;尤其当你于穷困潦倒不得意的时候,仍旧不能忘掉奋发上进的雄心壮志。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一次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他担心自己形貌短小,不足以给人威严的印象,于是让崔琐做替身,自己则握刀立于座旁充当侍卫。会见之后曹操派人去问匈奴使臣:魏王如何?使臣答道:魏王丰采高雅,无可比拟,但那坐旁的握刀人,才是英雄。可见,名望、地位可以代替,而一个人的举止气质则不可代替。

与其谋划没有绝对把握完成的功业,倒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好好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有成事的愿望远远不够,还应实实在在地按成事之道去做,才会有实效。

悔悟痴除,性定行正。善操身心,收放自如。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白居易的诗说:凡事不如都放心大胆去做,至于成功失败一切听凭天意。晁补之的诗说:凡事不如小心谨慎去做,以期望能达到坚定不移的境界。主张放任身心容易使人流于狂妄自大,主张约束身心容易使人流于枯槁死寂。只有善于操纵自己身心的人,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对一切事做到收放自如的境界。孔子说:对待一份工作、一个职务,应该先认真负责地把事情做好,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自己的报酬。如果不把事情做好、斤斤计较自己的物质待遇,就会引起矛盾,造出乱子。你在季氏那里做辅臣,不能劝止他做坏事,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还要你干什么?

中庸,宁少一村,不少一家。不表不扬,不批不评。德怨两忘,恩仇俱泯。一切怨恨都会由于行善而更加明显,可见行善并不一定使人都赞美,了解的人会发出赞美,不了解的人难免有所责难,所以行善与其要人感恩怀德,不如让人把赞美和埋怨都忘掉;仇恨会由于恩惠产生,恩惠不能普遍施给他人,得到恩惠的人会心生感激之情,得不到的人会发出怨恨之声,可见与其施恩而希望人家感恩图报,还不如恩惠与仇恨两者都消除。

假如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需要做自我牺牲,就不应存有计较利害得失的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就会对自己要做的这种牺牲感到犹疑不决,那就会使你的牺牲气节蒙羞。一个人想要施恩惠给他人,绝对不要希望得到人家的回报,假如你一定要求对方感恩回报,那连你原来帮助人的一番好心也就会变质而面目全非了。

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谦虚圆滑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灵活权变。《公羊传》记载:祭仲为鲁国宰相,鲁桓公十一年,他到留国去吊丧,途径宋国,宋国把他拘留起来,要他废掉勿而立突为鲁君,他答应了。这是出卖国君的大事,他为什么答应呢?一,他不答应,不仅鲁君保不住,连鲁国也保不住,君轻国重,权衡轻重,不得不答应;二,自己没有私心私念,不是受人迫胁贪生怕死,所以敢于承担废除国君的罪恶来保存国家社稷。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王这种不忍看牛被杀的心,正是能使百姓生活安定的仁爱之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就在于,王亲眼看见了那头牛,而没看见那只羊。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孔子坐车,总是很好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左顾右盼,不大声讲话,不指指划划。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汉成帝刘鳌登基后,王曼(皇太后王政君的二弟)的寡妻带着儿子王莽住在宫中。王莽城府极深,深不可测。他态度谦恭,生活俭朴,读书好学。王莽在显露自己优点的后面深隐一种险恶的用心,一旦得志后,其恶便开始显露了。

戒疏于虑,警觉善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是用来劝诫在与人交往时警觉性不够、思考不细的人;宁可忍受他人的欺骗也不愿事先拆穿人家的骗局,这是用来劝诫那些警觉性过于精细的人;如果一个人在和人相处时能牢记上面两句话并存警诫,那才算是警觉性高又不失淳朴宽厚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为人为事都要讲究不偏不倚,过与不及都会于人于事不利。

君子诈善非真君子,小人自新非真小人。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人有五种罪恶,而且盗窃还不算在其内:一是内心明明晓得,却邪恶不正;二是行为邪僻而又顽固;三是说话虚伪而能说会道;四是专门记诵一些丑恶的东西,所知又十分广博;五是赞成错误的言行又加以粉饰润色。这五种罪行,只要有了其中之一,便逃不脱君主的诛杀。少正卯这五种罪行全都具有,所以,在他居住的地方,门徒集合成群,他的言论足以掩饰邪说,迷惑众人,他的刚强完全与正道对立,而独树一帜,这是小人中杰出和勇敢的人,不能不杀。因此,商汤王杀了尹谐,周文王杀了潘止,周公旦杀了管叔鲜,姜太公杀了华仁,管仲杀了付里乙,子产杀了邓析、史付。这七个被杀的人,都与时代相违背,他们传播着有害的思想,不可不杀。如果小人成群结党,那就足以令人担忧了。诚然,少正卯利用时机巧言惑众,这样的人怎能与之共事于朝廷?孔子之所以要杀他,不仅因为少正卯兴风作浪并且也是为了提醒后人提高警惕,将小人拒之于门外。

责毋太严,教毋过高。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当责备别人的缺点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他人是否能承受。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要求太高,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做到。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和过失。与朋友、同事相交时,不仅要在他们有了过失时批评并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防患于未然。

圣人示欹器,稍满还复倾。花未全开月末圆。天道忌盈,业不求满。不论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说话留三分,做事留余地,中庸之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三分侠气,一点素心。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别人,这样的人是雅儒。长江从崛山流出来,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等到了下游才表现出拍岸吞舟的气势。你现在就这样衣着尊贵、洋洋得意,有谁愿意收你做学生?仲由马上回去换了衣服再来,孔子说:仲由,你记住,说话负责的人不随便说话,行为周到的人不自夸,把才能都显在脸上,那是小人做派。君子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能干就是能干,不能干就是不能干,从不拉架子抬名声!

父母对子女的慈祥,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兄姐对弟妹的爱护,弟妹对兄姐的尊敬,即使做到最完美的境界,都是骨肉至亲之间应该这样做的,因为这完全都是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彼此之间不可以存在有一点感激的想法。如果施行的人以为是一种德,接受的人也都怀有感恩图报的心理,那就等于把骨肉至亲变成了路上的陌生人,而且把真诚的骨肉之情变成了一种市场交易。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悔,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一念之差而办错了事,就会使你觉得所有行为都有过失,所以谨防差错就像渡海携带的气囊一样,容不得针尖大的一点裂缝。勿以善小而不为,∵什么样的好事都做,才能使人一生无愧无悔,所以修身就像西方佛地的凌云宝树要靠众多的林木扶持一样,要多多积累善事。

巨鹿交战,楚国上将军宋义按兵不动,被次将军项羽斩杀。当头脑感到昏沉迷乱时,应该平静下来让头脑清醒;当工作烦琐情绪紧张时,要懂得把工作暂停一下,以便使情绪恢复镇定轻松,否则恐怕刚刚治好的昏沉纷乱的毛病,便又在脑海里浮现,陷人左石为难心意摇摆不定的困扰中。

原著:洪应明。儒解:英晗。由32万字浓缩为3万多字再浓缩为几千字再加上自己的见解。

下载c8ea15ce36d3d539240c141a5a95d357342ab0c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