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白芍

 一葉一如来 2023-12-0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先生秉承仲景之旨,临床最善用白芍,认为芍药方中之转。芍药补益药能益扶正,养阴清热药能阴清热,补阳药使阳气外达舒畅,从而阴阳相调,寒热和,上下通,根据临床配伍不同而更显其妙。高上林先生在其和法思想中,对于白芍的应用可谓至灵至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01调和营卫

图片

芍药配伍桂枝,具有调卫和营的作用。如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的表虚证,阳浮而阴弱,出现汗自出等症。

02阴阳相补、阴阳相济

图片

芍药配伍附子,具有阴阳相补、调卫和营的作用。先生用附子温经扶阳益气,加芍药敛阴益阴,使阴阳相济,不致阳复而阴伤。真武汤中亦用芍药制约附子之辛燥,并能护阴,这亦是阴阳相济之妙。

03缓中补虚、温养心脾

图片

 芍药配伍饴糖,具有缓中补虚、温养心脾的作用。如小建中汤,主治里虚伤寒心悸而烦证。

04疏肝敛肝、促阳外达

图片

芍药佐柴胡,具有疏肝敛肝、促阳外达的作用。如四逆散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少阴病之四逆证属虚寒。

05益气养阴

图片

芍药配伍人参,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发汗后身疼痛,脉见沉迟,沉为在里,迟为血不足,身疼痛乃血少失其濡养,故重用芍药营阴血,人参益气,使之营气两充而血足,身痛得缓。

06清肺止咳喘

图片

白芍配伍桑白皮,具有清肺止咳喘的作用。白芍性寒,补肝之体,泻肝之用,养血敛阴,凉血和营,制肝木以清肺金,能治木火刑金之证。桑白皮可助白芍泻肺中伏火而清肺金。肺金清,则气机宣肃调畅,而咳、喘、痰等皆可除。

07健脾和胃消食

图片

白芍配伍神曲,具有健脾和胃消食的作用。白芍之酸苦泻肝,可安脾肺,收胃气,理中气;神曲性味苦温,可和胃消食,理气化湿,有理膈调胃健脾之功,因其性味有耗阴助火之偏,所以脾阴不足、胃火盛者慎用,而白芍伍之则无耗阴伤血之弊。二药相伍,相辅为用,共奏疏肝健脾、和胃消食之效。

08养阴清热止渴

图片

白芍配伍天花粉,具有养阴清热止渴的作用。白芍可平肝气,既养肝之阴血,又清肝热,以济生津液之源,脾胃健运,水道通调,津液上承,口渴可愈;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之功效,与滋阴之白芍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共奏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09缓急解痉

图片

白芍配伍甘草,具有缓急解痉的作用,主治两脚挛急不能伸,如芍药甘草汤。

10敛肺补阴

图片

 白芍佐五味子,具有敛肺补阴的作用,如小青龙汤。

11宣泄郁热

图片

白芍配伍银柴胡宣泄郁热。白芍苦酸微寒,平肝敛营,可治脏腑壅气、时疾骨热,强五脏,具有退热、除烦、益气之功;银柴胡性甘,微寒,归肝、胃经,具有甘寒益阴、清热凉血、清虚热、除疳热之功,与白芍配伍,以疏肝理气而宣泄郁热,标本兼治。

12活血补血

图片

白芍配伍川芎,具有活血补血的作用。血行则血生,血盈促血行,二药相伍,养血敛阴不致血滞,行血活血又不动血劫阴,补偏救弊,相反相成,共奏补血活血之效,可用于血虚致瘀之证。

13养心安神

图片

白芍配伍百合,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白芍泻肝木之火,敛阴养血,以绝郁火之源,心神有其所濡,伍以百合,以增清心肺之余热,而达养心安神之效。

14调胃护脾阴

图片

芍药配伍麻子仁、杏仁、蜂蜜,具有调胃护脾阴的作用。主治胃强而脾弱之脾约证,如麻子仁丸。

总之,先生活用仲景之法,应用芍药,配伍严谨,出神入化,同是一味芍药,与解表、温里、攻下、补益、清热、行气等药物配伍, 并通过剂量变化分别收到多种临床功效。

图片

白芍一般临床用量为10~30g,阳衰虚寒之证不宜使用。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