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史丨为什么唐朝对于吐蕃吞并吐谷浑处于袖手旁观状态?

 人文之光 2023-12-08 发布于辽宁

在唐朝历史上,唐朝最大的边患莫过于吐蕃。甚至吐蕃还曾有过攻入长安的记录。吐蕃能够做大的原因之一莫过于吐蕃吞并吐谷浑。那么,为什么吐蕃人吞并吐谷浑期间,大唐朝廷处于袖手旁观的状态?

1、吐谷浑与九层妖塔

说起吐谷浑,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九层妖塔,相信很多人就会产生印象。事实上九层妖塔就是吐谷浑族群的墓葬。因为在唐朝初年,吐蕃吞并吐谷浑,并对吐谷浑族群进行疯狂杀戮。因此对于吐谷浑人的墓葬,吐蕃人也将其妖魔化,这才有了九层妖塔说法的来历。

吐谷浑属于鲜卑的一个分支。鲜卑人是东胡的一支。鲜卑人祖先本来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之后因为中原区域的战乱等因素,鲜卑人也开始了迁移。其中一支鲜卑人大约在中原的西晋初年,从辽东区域迁移,最终辗转抵达青海一带,并在青海一带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吐谷浑部族。

2、吐蕃的崛起

就在中原处于隋唐王朝更迭期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实现崛起,在松赞干布担任吐蕃大赞普期间,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并开始考虑对外进行扩张。

当时青海很大一部分区域处于吐谷浑控制之下。吐谷浑成了吐蕃人的扩张目标。而当时吐谷浑的可汗已经得到了唐廷的册封:唐朝皇帝册封吐谷浑的可汗为郡王爵位,并赐婚公主给吐谷浑的可汗。

唐朝贞观十二年,西元638年,松赞干布对吐谷浑发动战争:理由则是吐蕃向唐廷请婚公主,遭到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拒绝,而吐谷浑既然是唐朝的附庸,那么吐蕃当然就要对吐谷浑发动进攻,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吐谷浑被吐蕃进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长安。但是唐太宗对于这一事件选择观望。这一态度让后世感到诟病:因为唐太宗的这个态度在之后的历史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因为唐太宗的坐视不管,所以导致吐蕃在若干年后吞并吐谷浑,唐朝的国防压力也随之高涨。吐蕃人成了唐朝之后历史上最可怕的边患之一。甚至河湟区域还在中唐时期被吐蕃军队占领,这一区域直到宋神宗时代才被北宋朝廷光复。

当然,因为吐蕃的崛起,安史之乱后,吐蕃利用唐朝的内乱,趁机占领了唐朝的安西四镇(西域地区)。当时正值阿拉伯帝国向东扩张。吐蕃对安西四镇的占领,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阿拉伯人继续东进。吐蕃的崛起对西域的文化生态保护,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所以说,唐太宗的态度,对后来的历史影响很大。

3、唐太宗的无奈

那么,为什么吐蕃对吐谷浑的进攻,唐朝选择观望态度?

因为当时唐朝也处于力有不逮的状态。

对于唐朝来说,东北亚区域的高句丽,是唐朝需要解决的边患。唐朝的前朝隋朝对高句丽发动了若干轮的讨伐,虽然这些讨伐给予了高句丽沉重打击,但是直到隋朝灭亡,隋朝都没能完成灭掉高句丽的战略目的。因此唐朝想要轻易解决高句丽,需要集中战争资源才可以。

而唐太宗觉得吐谷浑的体量不弱,吐蕃打算一战灭掉吐谷浑也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吐谷浑没灭亡已经是唐高宗时代的事情了),因此唐朝没必要因为吐谷浑而陷入两线作战的状态。

其实如果唐朝不及时解决高句丽问题,后患是很大的。因为东北亚区域的乱象,也长期困扰唐朝:高句丽没能做大,尚且能让隋朝蒙受巨大的战争损耗。如果高句丽继续整合东北亚区域的部族,甚至勾连突厥各部,到时候对唐朝来说,必然是危及自身安全的存在。所以得利用高句丽实力尚且处于可控状态,及时消灭高句丽。

唐高宗时代,唐朝灭亡高句丽。这算是为唐朝铲除了一块心病。但是随后不久,突厥和契丹又让唐朝不得不去处理这些力量对唐朝的困扰。到了唐玄宗时代,辽西出身的安禄山又纠结当地的部族造唐朝的反,并结束了盛唐的历史阶段。从这些不难看出,东北亚局势对唐朝的影响。

换句话说,唐朝压根无力去介入吐谷浑的问题。

假设在另一个时空里,唐朝放任高句丽做大,而去介入吐谷浑问题,或许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到时候后世的历史会认为,唐朝不优先解决高句丽,而是介入吐谷浑的事情,实在是失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