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千万种活法,但每一种活法都离不开别人,因为你不可能活在世界之外。
总要学会与人打交道,借用社会的力量来成就自己。 强大的人,懂得抬人;弱小的人,只会抬杠;愚昧的人,就会抬己。 01 强者抬人,联手共赢。 社交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请高抬贵手。” 你把手抬高了,别人就不会受碾压了,反而会感激不尽。 让低处的人,或者和你旗鼓相当的人得到好处,这是施舍,更是价值互换。 就像渡河的时候,你使劲撑船,船就到了彼岸,顺理成章,你也到了彼岸。 宋代有个画家,叫宋迪,很有名气。 有一天,他到了小窑村,遇到了另一个画家陈用之。 两人相见,聊了很久,陈用之展示了自己的一些作品。 宋迪说:“你的画,少了天趣。” 一句话,戳中陈用之的软肋,于是回答说:“我担心的问题,就在这里。” 宋迪又说:“你去找一面墙壁,挂上白色的绢,并紧贴墙壁,早晚观察。隔着绢,能够看到墙壁上凹凸不平的图纹,闭上眼睛就能想到高山、流水、低谷了。” 很快,陈用之的画作,进步飞快。
很多人把同类的对手,当成要提防的人。而强者却不吝赐教,希望对手更加强大,还能为自己引路。 “不是冤家不聚头”,很多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很强的对手作为榜样,或者常常较量,找到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 你什么都藏着掖着,那么你顺理成章就藏住了自己的弱点,从而没有机会改变弱点。
我想,很多年之后,这位被点赞的歌手,还会记得毛宁,并且持续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会上,遇到贵人,但是你坐等贵人出现,肯定会失望的。多去帮助别人,鼓励别人,贵人自然就来了。 抬人一把,手有余香。手里的香味多了,你也会变成“芬芳馥郁”的人。 02 弱者抬杠,互相撕咬。 但凡你认可的,我都不认可;但凡你赚钱的,都像是从我身上抢走的......似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思维习惯。 习惯性反驳,这样的事情,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社交之中。 让别人难堪了,自己就偷着乐,赢了一局。 宋朝的王子韶,进士及第,做了县令。 因为工作需要,他去拜访当地的一位达官贵人,可是贵人却没有认真接待他。 贵人和家里的客人谈论《孟子》,声音很大。 被冷落的王子韶,心中很不悦。 忽然,贵人问:“王县令,你也读了《孟子》吗?” 王子韶回答:“读过,但是不明白。” 贵人追问:“哪里不明白?” 王子韶回答:“一开始就不明白,孟子不想做官,不见诸侯,但是有'孟子见梁惠王’的典故......” 客厅里,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大臣刘安世这样评价王子韶:“熙宁初,士大夫有'十钻’之目,子韶为'衙内钻’。” “衙内钻”的意思是说,专门交结权贵子弟,用心钻营谋利。这样的人,打交道是不容易的,只是盯着个人的利益看,而不是为了大家的利益着想。 事实上,抬杠的人,不是无缘无故就发火了,而是想尽办法谋利,当谋利不成的时候,就会冒出无名的大火,让对方难堪。 常见的抬杠,体现出“互相踩踏”。比方说,两个买烧饼的人,在某个路口,认为对方抢走了自己的生意,导致争夺某个位置。经过一番争斗,烧饼摊位都凉了,甚至被掀翻了。 穷人何苦为难穷人?真的搞不懂。 抬杠的人,要么真穷,要么心穷,特点很明显,也令人厌恶。 03 庸者抬己,自吹自擂。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句话,大家很熟悉。但是很多人克制不住自己的嘴,非得炫耀一番。 洋洋得意之中,就变成了讨嫌的人,从而失去了人脉关系。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热门人物,他一出场,言语诙谐幽默。 有一天,汉武帝赏赐大家吃肉,东方朔切了一块,藏在口袋里就走,此刻其他的人都在等待之中。 有人状告东方朔,太无礼了。 东方朔笑着回复汉武帝:“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带走一小块肉,而不是拼命索取,这是廉洁;自己不吃肉,却带回来给老婆,这是爱妻模范。 汉武帝一听就乐了,不予追究。 可历史却告诉我们,汉武帝始终视其主张,为俳优之言,不以采用。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东方朔为“滑稽之雄”。 阿谀奉承也好,自夸也好,明白的人都知道,其根本是“惺惺作态”,在关键的场面上,是没有用的。 你抬高了自己,就是变着方法,降低了别人,怎么会令人舒服呢? 真正有硬本事的人,保持一种“深水不语”的姿态,做事多,说话少。 04
人是需要社交的,社交状态也是不好把握的,克制自己,还得引导别人,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不管和谁交往,悟透一个“抬”字,很重要。 多抬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少抬杠,互相礼让天地宽。 不抬己,谦卑低调大境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