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内涵价值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律,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重大战略布局,匹配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标准,盘活集团化办学的教育、人才、技术和市场等合作资源,各方合作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均衡,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合作主体互助共赢、集团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对增强职业教育人才适应性、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举措。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及发展趋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聚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充分对接市场经济动态与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院校专业集群架构,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知识、岗位实践技能、技术创新应用等职场综合能力,系统促进教育理论和技术实践应用于企业生产和科技创新,有效推进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同步匹配,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链接,构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专业性和适应性。 2.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 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是指通过整合政校行企等多元合作主体的力量和资源,深化协同发展合作形式,形成多元协同治理组织体系,实现自主运营、收支均衡、分配合理、互惠多赢的紧密型市场化运行模式。多元合作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应始终遵循政府统筹设计、行政机构分级管理、地方部门规划组织、行业协会指导推进、校企优势互补共生、社会团体引导协同的思路和原则,以实体性项目落地见效为运行核心,优化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架构,强化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细化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学校单位、行业组织等合作主体的“责、权、利”,推进职业教育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集团化办学实体化运行机制,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与共同发展格局,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和协同育人成效。 3.服务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依托地方政府、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协会组织等主体联合办学,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共同目标,以多元合作主体互惠共赢为组建根基,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人才培养、资源优化、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平台功能,聚集和盘活合作主体的各类资源,不断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实践平台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确保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技术创新研发成果适应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集团整体和成员个体的协同发力、同向同行,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互促共建、互惠共赢的常态化、可持续合作办学机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的内容模式 遵循“精准对接、靶向施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多元主体合作办学将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开展分段式、学徒制、项目化等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形成具有集团化办学特色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 1.实施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供给紧密对接 依据产业转型发展及职业能力需求构建“2+1”(在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2+0.5+0.5”和“1.5+1+0.5”(校内学习+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分段式混合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时段、不同内容、不同场域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地开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学习,全面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和核心素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产销对路,供需匹配”。 2.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深化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实践育人、岗位成才的作用,形成“协议管理,合同就业;双重主体,共同培养;弹性学制,生产主导;探索学习,行动导向;多个证书,质量保障”为特色的现代学徒培养模式,实现“学校课程”与“企业实践”的结合,“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的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融合,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3.采取项目化梯队人才培养,服务学生全面成才成长 以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为载体,坚持“按需施教、共同培养”原则,联合合作企业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三定”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就业实习等合作,为企业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联合集团成员中的中职、高职与本科院校开设中高职衔接班、高本衔接班等学历教育培养,构建中、高、本衔接的“立交桥”,打通学生就业、升学成长成才通道,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是一项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人才供需平衡的有效举措。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集团整体、成员个体、项目实体三个维度创新协同育人的新路径,营造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良性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形成“点-线-面”立体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架构图 1.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制度体系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共同体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合各合作主体参与合作的目标与需求,明确集团化办学方向和服务面向,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共同描绘职业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的美好蓝图。 (1)建立合作办学激励制度 从国家法律层面,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支持法律体系,在经费投入、资源保障、税收优惠、土地配置等方面明确扶持细则,落实奖励条款和激励举措,激发各合作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2)制定集团利益驱动办法 集团化办学应了解各主体的合作目标和利益诉求,找准目标切入点和利益共同点,树立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理念;厘清集团化办学的产权归属问题,明晰合作主体的“责、权、利”,合理分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资源和生产效益。 (3)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集团化办学通过建立专业教学委员会,促进政府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主持或参与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设置、教学形式、课程设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层面规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发展机制。 (4)完善集团办学保障制度 集团化办学应健全负面清单机制、容错创新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体系,在资产、人事、项目、经费等方面完善管理制度,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的顺利开展。 2.反哺个体建设健全协同育人共同体的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个体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体,是一个多方协同、联动互促的合作办学过程。合作办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集团化办学的效益最大化,赋能合作成员共同发展。 (1)政府层面 政府职能部门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是政策制定的规范者、是资源调配的引导者、是办学成效的评价者。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措施有力调节合作各方的参与兴趣与合作激情,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机制作用,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规范集团化办学的有序开展;集团化办学管理机构可利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的监督、测评、考核功能,对各类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成效进行客观评价,提升合作办学质量。 (2)产业领域 产业领域是指涵盖全产业链条的行业企业单位,是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的核心成员。产业领域既要着眼于全产业链条中的高质量发展,又要领悟合作办学的价值意义,明确集团化办学中的参与主体与合作职责,树立反哺成员和服务集团发展的意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质资源,共同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肩负起协同育人、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院校主体 职业院校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关键主体,是推动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力量。面向区域产业集群及生产技术创新要求,职业院校应主动对接成员单位的合作要求,围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和资源优化共享,构建集“实训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企业生产”于一体的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共享优质资源、共育优秀人才、共研核心技术、共培大国工匠的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和合作成效。 3.赋能实体运作构筑协同育人共同体发展生态圈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实质化合作项目为依托,遵循多方合作、协同共赢的原则,优化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文化融合育人平台,以项目式、平台化、开放型的合作方式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构筑共建共享、互惠共赢的共同体发展生态圈。 (1)共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 职业教育集团秉承开放协同、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市场主导+政府扶持+成员投入+内生性发展”为运行准则,以智能型重点实验室、开发型协同创新中心、智库型产业技术学院等实体项目为依托,建立“1+1+1+N”产学研创合作体系,即“1所学校+1个行业龙头企业+1个技术骨干企业+N家成员合作单位”的“1+1+1+N”合作平台,加速技术要素的聚集、研发、创新、转化,为技术迭代更新、产业转型升级、成果转化应用构建具有学术性、应用性、开放性、发展性的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智库支持、人力支撑与技术保障。 (2)建立多元主体文化融合平台 职业教育集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文化人,以协同育人的共同愿景感召合作个体,推动形成多元主体思想共识、行动自觉、互融共生、和谐发展。通过成立集团专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全面规划集团化办学的文化建设。集团内院校单位可邀请企业劳动模范、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先进人物进校宣传“劳动、技能、创造”的内涵价值和重要意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注重引入企业的组织模式、制度举措、管理形式、服务体系,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并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学习与认知实践,充分接触和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核心价值观。 (3)搭建国际合作办学交流平台 伴随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跨境开展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集团立足鲁班工坊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协同“一带一路”国家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符合当地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满足企业发展和国际合作需求,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中非职教合作联合会”“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等国际合作平台,搭建起产教融合的国际合作桥梁,在世界级技能大赛、教师互派互访学习、国际技能培训鉴定等国际合作形式下,推动世界各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惠及世界更多人民。 转自高职观察,文章节选自《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3年第5期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