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督学进学校是一件并不轻松的差事,要查看很多档案资料,要填许多表册,还要依据评价标准打出分数,分出甲乙丙丁不同的等级来。这不得不让人提高警惕,带着猎鹰般的眼光,时时“吹毛求疵”。比如校园环境,比如作业教案,比如课堂教学。虽然有时面对空白的问题列表发愁,但在不经意中也有暖暖的收获。 天色阴沉,空中飞舞着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在地上瞬间化成了水。进得学校,第一节课刚下,督导组要来课表,成员们选择各自要听的课。我选了六年级的语文。趁学生玩的功夫,悄悄钻进教室。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分成两块,一块写着国家领导人的寄语,一块写着鼓励学生用功学习的格言,字体端正大方,遒劲有力。 上课铃还没响,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坐好。在老师的示意下,学生边吟咏歌谣,边做起熟练的手指操。 上课了,老师以“喜欢夏天吗”为题,引发学生回忆夏天的好处,然后板书《夏天里的成长》。出示教学目标时,拉开黑板,以电子白板呈现。随着教学环节的展开,我也跟着学生进入了学习角色…… 不知不觉,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我也沉醉其中。没有想到,在农村学校有这样好的老师,粉笔字写得漂亮,普通话说得流利。更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紧凑,一环套一环。提出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要求学生有依据地回答问题,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听说读写练,班上40个学生,谁的坐姿不对了,思想开小差了,她都能注意到,或用眼光提醒,或一个学生能够意会的动作,就连板书的那点间隙,学生也要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以我前几年评“一师一优课”“省优课”和“部优课”的经验,她的这节课完全能达到“部优课”的标准。因为语文课是一门很难上的课,一不小心就会被课堂的热闹所遮蔽,或者滑到主题班会课或思想政治课上去,但是她在这方面拿捏得非常有分寸,粉笔板书强调和电子白板呈现也非常融洽。课后交谈时,她说到一个细节,这个年级原来只有27个学生,是她一手带上来的,基础比较好。另外13个是本学期从教学点上转来的,基础差,欠账多,有的学生字写不好,笔画不正确的也不少。为此,她重拾教低年级的书空手段。 下午查阅档案资料,要这要那,一个青年女老师跑前跑后。校长介绍说,这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早上我听课的,是她的姐姐。原来姐姐在小学,妹妹在中学,这学期两个学校整合在一起,她们也走到一起了。主任告诉我,她们的家在教学楼上能看见。我不好问这个家是她们的娘家,还是她的婆家,但一个家庭能考出来两个学生,十几年二十年成长为当地的优秀教师,不仅是她们家的福气,也是这个地方孩子们的福气。 好一对美丽的姐妹花! 去中心小学前,同行知情者说,这所学校办得好,有一个办学理念很超前的校长。在校门口,迎接的几个青年人一律穿校服,有的佩戴党徽,精明干练,其中一个介绍学校的情况,也没听清多少,记住多少。只是觉得校园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厚,学生阳光可爱,教师精气神饱满。听几节课,谈不上最好,但也找不出什么毛病。令人想不到的是,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师居然使用白板纯熟,在白板上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圈点勾画,红色的符号与黑色的字迹形成鲜明的对照,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学生把作文放在展台上,也能在白板上勾画,扩大了展示面,提高了课堂效率。 最令人振奋的是大课间、课外活动和课后服务。音乐类有舞蹈、口风琴、合唱,体育类有独轮车、空竹、球类,美术类有沙画、素描、国画,特别是口风琴,已成全校最大的亮点。看学校的档案资料,也是分类整理,专人负责。 离开校园时,我终于能认出校长了,高个子,短头发,沉稳朴实,不多言语。正是靠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凭着实干精神,带出了优秀的班子,带出了优秀的教师队伍,也办好了一所好学校。 大雪纷飞中,来到了幼儿园门口。下了车,冷得直打哆嗦,本想赶紧进去,但按防疫规定,需扫码,登记。这些做了,几个老师并没有立即领督导组人员走向房间的意思,而是在雨雪中介绍起了学校。进了楼门,看了两面墙上的办园理念,也没有上楼进房间,而是穿过另一个门,到了后院里。后院和前院一样,绿色的人工草坪,只是南墙根一带用帘子隔着,有人拉开帘子,放满了尺把见方的包装箱,塑料桶,方便面桶,各种玩具。介绍的女老师说,她们正在学做安吉游戏,这都是就地修旧利废收集来的游戏材料。后院看完,贴着楼有一个向南通道,用木板、木条搭起了上去、平过、下去再上去再平过再下去的桥,解说者说这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能锻炼幼儿的胆量和冒险精神。接着是一个东向的通道,分两排,一排是秋千,一排是橡胶沙袋。东面墙也挂着帘子,里面摆满了各种玩具,有的是购买的,有的是收集来的大小不一的油漆桶,有的是切割成大小不一的PVC管子,有的是自制的木块。有一段地方摆着黄色蓝色的塑料独轮车。这一通转完,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前后两院、东西向南北向两栋楼是因为需要这样布置而建设的,还是依据这样的建筑而匠心布置的。 进南楼,楼道、楼梯、楼角,都装扮得如童话世界。功能室有沙画、敲琴、舞蹈练功房、图书阅览室,另有会议室、资料室。印象最深刻的是随处可见的绘本,有的是购买的,有的是有文化的家长绘制编写的,特别是后者,经年积累,摆满了一书架。 西楼是各年级教室,一楼一个主题,但都紧扣农村主题,彰显农耕文化。不论走进哪一个教室,孩子们或搭积木,或玩游戏,丰富多样的玩具,做出了“摩天大楼”,拱形桥、立交桥或“高速公路”,让老师和观摩者惊艳不已,赞叹不绝。 我在县城的几所幼儿园搞过培训,只要有办学经费,有家长的帮忙,把学校武装得“琳琅满目”并不难,难的是联系农村实际把工程搞得如此之大,难的是想尽一切办法的修旧利废,更难的是在西北乡镇幼儿园引进绘本的胆识。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长呢?学区陪同干事说,解说的那一个正是。她不是科班出身,只读了普师。已当园长十多年,是一个老园长了。她的独特之处是肯动脑筋,不断学,不断积累。和她的丈夫一样,她也带出了一套班子,一支幼儿队伍,办好了一所学校。 好一对和谐的夫妻花! 水库大坝下面下着雨,上到水库坝沿,再沿着盘山公路往里走,陡然就变成雪片了。学校依山而建,每一排教室,占一块平地,再上几个台阶,就是另一排教室。每到一个乡村小规模教学点,心里不是个滋味。消除了危房,建好了学校,然而学生越来越少了。推开传出乐曲教室的门,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一体机播放着欢快的乐曲,一个瘸腿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拿着教鞭打着拍子,两排学生跳着极其舒展优美的舞蹈。两排加起来也不过7个人,前面3个,后面4个。我的眼眶里热乎乎的,弄不清是教室里热,还是老师的瘸腿或者学生这样超出想象的舞姿。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问我,是那样的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姓甚名谁。我们示意不要停,学生跳的瞬间,我拍了几张照片。 我做着手头的其他工作,脑海中闪过一幅幅画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师班里有那么一个身影,上下楼抓着扶手,迈着一只瘸腿。早操跑步时,他从队伍里走出来,沿操场边走一走。周六下午急匆匆地回家,周日下午风尘仆仆地返校。印象中骑一辆破旧自行车,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是在水池旁擦洗车上的泥泞。那是比较困难的时期,公办教师常常拖欠工资,民办教师更艰难,40元的津贴,要交学费,要自己生活,还要补贴家里。学校虽然办了灶,但民办教师为了节省,还是从家里带一些洋芋、米面和馍馍,自己用煤油炉子将就做饭。作为年青的班主任,只重视抓考勤,抓纪律,不知道他们离家有多远,家里有多困难。五六十华里的路,一周两次的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两年。 可能学区考虑到他的腿脚不灵便,他就一直呆在家门口的学校,这一呆,就是四十多年。学校是讲故事的地方,老师是讲故事的人。在偏僻乡村,人们不奢望有多好的学校,也不奢望有多好的老师,只希望那个简陋的地方有人坚守,于是,村子里就有了琅琅的书声,欢快的歌声,孩子们的笑声。瘸腿老师就是无数乡村学校坚定的守望者之中最平凡最普通的那一个。 离开学校时,我先去跟他打招呼,怕他下台阶不方便。招呼虽然打了,但他还是一瘸一拐地走下台阶,把我们送到大门口。 学校的对面,灰白色的雾霭慢慢移动,经霜的树叶闪耀着即将掉落的最后一片色彩。 好迷人的霜叶花呀! 2022.1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