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3/199|《素问》枕骨

 一元堂中医张 2023-12-12 发布于辽宁

《黄帝内经 · 素问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原文:

枕骨二穴。

试译:

枕骨(即头窍阴穴)有二穴。

图片

解释1:枕骨,穴位名,即头窍阴(出《经穴汇解》)

头窍阴为经穴名,《针灸甲乙经》载有此穴(“窍阴,在完骨上,枕骨下,摇动应手。”),《针灸甲乙经》名其为“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穴名,见于《针灸聚英》)。属足少阳胆经。头窍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头即头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均属阴脏,此穴在头部耳后,故名头窍阴。

相关古籍记载如下:

1、《针灸甲乙经》:头痛引颈,窍阴主之。痈疽,窍阴主之。脉风成为厉,管疽发厉,窍阴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
3、《针灸大成》: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舌本出血,骨劳,痈、疽、发、厉,手足烦热,汗不出,舌强胁痛,咳逆喉痹,口中恶苦。
4、《类经图翼》:主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痛,耳鸣,痈疽,发热,手足烦热,汗不出,咳逆,喉痹,舌强,胁痛,口苦。

另,参考近代《针灸穴名解》一书的解释:

窍,《说文》:“空也。”孔窍。阴,指五脏之阴。五脏属阴,皆开窍于头,开窍于开窍于开窍于开窍于开窍于,以穴能治五脏阴窍之病,如目疾,耳聋,舌强,鼻塞,咳逆,口中恶苦等。(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由此可知,《内经》此处所言“枕骨”,作为穴位,即是指头窍阴穴。

图片

《黄帝内经 · 素问 · 骨空论篇第六十》:

原文: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试译:

落枕,取穴在肩上横骨间(指巨骨穴)……辅骨之上,腰横骨之下,叫“楗”。在髋骨两侧叫“机”(指环跳穴位置)。膝部的骨缝叫“骸关”。在膝部两旁的高骨叫“连骸”。连骸下面叫“辅骨”。辅骨上面的膝弯叫“腘”。腘之上就是“骸关”。头后项部的横骨叫“枕骨”

图片

解释2:枕骨,部位名,枕外隆突

枕骨又名后山骨、玉枕骨、后枕骨,即枕外隆突。枕骨位于头顶部的后方,头颅骨的后下方(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图片

有些人挠着挠着头

图片

后脑勺上这个

就是

“枕外隆突”

图片

人人都有

只是程度不同

《医宗金鉴》:“后山即头后枕骨也。其骨形状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圆尖,或月牙形,或偃月形,或鸡子形,皆属枕骨。”

图片

图片

枕外隆突为脑后枕骨较为突出的标志(是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基本位于后正中线,枕外隆突主要是项韧带的起点,同时,斜方肌、帽状腱膜也与项韧带的延续部分汇合。刺激此处的穴位可以疏通三阳经经气,开窍醒脑,间接刺激椎基底动脉,改善大脑血供,但也要控制好度,不能因为好奇,就去一直摸这个位置,尤其不要用蛮力(或瞬时的、非适宜的暴力),枕外隆突所在的枕骨,是保护着小脑的重要组织,里面有错综复杂的神经、动静脉。此处万一受点外伤,很容易破坏重要的生命中枢。

图片

不少人觉得垫高枕头很舒服,认为这样才使颈椎放松,实际上怎么样?枕头过高时,人平躺,颈椎就相当于处在“直立位低头”时的状态,持续被动的低头姿势会让颈椎生理曲线变直,造成严重的颈椎问题;还有不少人喜欢低的枕头,或者直接平枕,这样会使颈椎处于“过度后仰”的状态。睡觉时,颈椎得不到有效的支撑,易产生颈椎不适,同时呼吸系统受到影响,出现张嘴呼吸、打鼾等问题。

那么究竟多高的枕头才是合理的呢?再有,我们在选用枕头时,是枕着“头(枕骨)”,还是枕“脖子”呢?

图片

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夏小迪医生在一次分享中曾提到,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拳头来选择,当人仰卧时,枕头在颈椎下的高度,与自己的拳头高度一样(实测数据:仰卧位时,床面与颈后空隙的距离再加上约3厘米左右这个高度使枕骨与床面微微离开,在颈椎处得到有效的支撑;侧卧位时,枕头的高度应为一侧肩膀的宽度,这使得颈椎与胸椎、腰椎在同一水平。这两种不同的高度可确保在仰卧及侧卧位时颈椎处于正常曲度,过高过低都不宜用,适宜的高度是枕头的基本要求,正常情况下我们只需选择好适合的高度,和适中的弹性即可。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推拿科薛育斌医生分享,从医学角度来讲,“枕头”应该叫“枕脖”更为恰当。因为枕头不应该是用来枕“头”的,而应用来枕“颈”。枕头放置的正确位置应当是脖子后面,而不是枕在后脑勺。只有以此为支点,才有可能使颈部处于轻度后仰位,有利于颈后部肌肉、韧带的放松,消除疲劳;如果错误地将枕头置于后脑勺,使睡觉时头部仍然很高的话,就和白天伏案的姿势类似了。不但不利于颈后部肌肉放松,反而会加剧疲劳,诱发颈椎病。

图片

那么枕头只能枕脖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枕头部(枕骨)吗?也不是这样。若平日的体态是仰头太过,很少收下巴,颈椎长期处在“向前塌”的状态,已经不知如何是直的状态,也无法后颈贴衣领。这种情况,可以试着通过矫正前塌的颈椎,可在相对轻松的体势下,将枕头(勿太软、外软、内硬)放在颈部枕骨,较靠头顶(枕靠头顶之枕骨,不枕颈椎),收下巴(下巴自然收),让颈椎放松。

此类情况,也可躺在(垫被、隔湿冷之后的)硬板床上,试着收下巴,让后颈尽量贴近床板,体会直的感觉。(胸椎~颈椎对直),注意上下牙也要松开些,如此可自然改善,也可于此体势,用轻柔和缓的手法徐徐作用之。

图片

利用杠杆力原理来施行手法,大概有两类,借助长杠杆的力的要求是,杠杆要长,力量要大,速度要快,在“咔”一下的瞬间,正骨到位;短杠杆力的要求是,杠杆要短,接触面积要大,手法力量要亲和(不只是轻轻碰触,也不只是为了轻而轻,轻是没有效果的,要亲和,就是有劲儿,但不是寸劲儿,也不是暴力,是完全贴合,对方不抵抗),缓慢、匀速,缓缓而行,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势,一个是借助先反方向推挤皮肤,皮肤往回恢复原位的势,另一个是借助呼吸,呼出气的过程中给用力,随着呼气的势顺势发力,这样就借了两个势,有助于缓缓而行。手法可刚可柔,在具体到临床实践上,考虑到基于安全,又要讲求效率,并减少患者的痛苦,可以在应用手法的时候“刚柔并济”。

由此,选用枕头的枕靠部位,一般是在枕后部及颈后部,没有绝对的禁忌或完全通用的建议,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平躺或侧卧,注意尽量保持颈椎段正常的生理曲度(正常颈椎的曲度在21-22度之间),若有“力”壅聚在局部,要及时用有效的方法(手法或针灸理疗等)进行撤力和疏通。

(2023.04.03)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