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兰州家长 2023-12-14 发布于甘肃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行政区划示意

前 言

作为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贝利亚等苏联时期大人物的故乡,格鲁吉亚总面积约6.97万平方公里,比我们宁夏(6.6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稍稍大一点。

格鲁吉亚的总人口只有约372万人,相当于我们一个普通地级市的人口规模。但作为黑海东岸的国家,格鲁吉亚的位置非常重要:北面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面与阿塞拜疆接壤、南面与亚美尼亚接壤、西南面又与土耳其相连。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位置示意

苏联时期的格鲁吉亚,虽然只是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一个,但却因为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位置特殊,曾经备受重视,后来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又遭受冷落。

曾经有相当的时间,格鲁吉亚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名气在我们这里很大,比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这篇曾经的初中课文,70后的朋友们肯定都学过。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周边国家示意

一:名人辈出但却没有特权

——全靠牺牲奉献和先天资源

1936年12月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4年半以后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格鲁吉亚民众在战争中的牺牲和奉献很大。格鲁吉亚作为前线和大后方的结合部,不仅为苏联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弹药、制服、粮食和营养品,而且前后共有超过70万人参战,占当时格鲁吉亚总人口的20-25%。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著名雕像:格鲁吉亚母亲

整个二战期间,约有35万格鲁吉亚民众在卫国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有137名格鲁吉亚士兵和军官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超过24万人被授予(追授)各类英雄奖章。这么高的牺牲和荣誉比例,在苏联众多地区中是非常少见的。

进入冷战时期后,格鲁吉亚由于靠近黑海,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在整体纬度偏高的苏联是不多见的。从此格鲁吉亚成为全苏联最重要的柑橘、茶叶、烟草等生产基地,为此苏联也将为数不多的轻工业生产基地放在了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相对于其他地区,格鲁吉亚的气候要好得多

作为那么多极为重要的领导人的故乡,格鲁吉亚有没有一些特权呢?比如更高的自治权、更多的财政补贴?这还真没有,比如斯大林就是格鲁吉亚人,但他始终在苏联推行大俄罗斯主义,从来没有给予家乡任何政治特权和经济援助。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黑海不仅带给格鲁吉亚温和的气候,还带给它丰富的资源

二:哈萨克斯坦都能分到核武器

——苏联解体时格鲁吉亚分到什么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宣布解体,在分家的过程中,位置相对更远的哈萨克斯坦却分到了不少,比如:

(1)分到了1410枚核弹(养护费用太主,后来又主动拉到俄罗斯销毁)。

(2)分到了一部分核材料的提炼技术(代价不小,长期作为核试验基地之一)。

(3)分到了一部分重工业设备、技术资料(围绕铀矿、稀土、石化等工业)。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的运气不太好,没有分到战略核武器、远程轰炸机,也没有分到当时先进的船舶制造工业,不过也算有收获:一个是正面收获,另一个则是非常负面的收获。

收获一:从1990年到1991年格鲁吉亚接收了境内原苏军的各式常规武器装备,比如坦克、装甲车、火炮和当量战机,当时总价值约为6亿美元。

收获二:一直谋求独立、问题复杂到苏联时期也无法彻底解决的阿布哈兹地区、南奥塞梯地区。这也为后面的俄罗斯多次“教育”格鲁吉亚埋下了祸根。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

三:反复且深刻被俄罗斯“教育”

——格鲁吉亚多次被打痛被分离

格鲁吉亚的西北部有一个名为阿布哈兹的地区、格鲁吉亚的北部有一个名为南奥塞梯的地区。这两个地区从80年代就开始谋求脱离格鲁吉亚,比如90年代要求独立,21世纪初又要求并入俄罗斯等等。

苏联时期,这两个地区就没消停过,60-70年代苏联曾经多次给予这两个地区特殊的自治权等等。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位置示意

1、阿布哈兹地区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后,阿布哈兹地区也不再拖延了,迅速完成全民公投和宣布独立,格鲁吉亚当然不能坐视领土和主权被分割,于是1992年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在阿布哈兹地区爆发。

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格罗兹尼的残酷巷战,格鲁吉亚倾全国之兵对阵阿布哈兹分离武装、南奥塞梯分离武装、部分车臣武装。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地区

开始格鲁吉亚略占上风,夺取了阿布哈兹地区的首府苏呼米,但好景不长,随着俄罗斯的武力介入,格鲁吉亚全面撤退,阿布哈兹地区宣布独立并成立“阿布哈兹共和国”,并驱逐当地20多万多年生活在此地的格鲁吉亚民众离开阿布哈兹。

阿布哈兹地区宣布独立,除了俄罗斯等极少数国家承认,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均不承认。但阿布哈兹地区的情况,让南奥塞梯等地区备受鼓舞,新的分离势力和动作一直在不断进行当中。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地区

2、南奥塞梯地区

南奥塞梯地区又称南奥塞提亚、南欧希夏,一直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仅为3900平方公里。

南奥塞梯地区的分离动作从1991年开始不断扩大,格鲁吉亚非常头疼,只好又进行武装平叛,结果造成10多万名南奥塞梯民众逃离家园,而进入了属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地区。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位置示意

留下的南奥塞梯民众仍然不肯罢手,他们在1992年1月举行全民公投,公开独立。暂时无力再战的格鲁吉亚只好与俄罗斯、南奥塞梯三方达成达戈梅斯停火协议,各均方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一直拖到2008年。

2008年初南奥塞梯地区再次掀起分离运动,这次不仅要求独立,而且要求独立后并入俄罗斯。当年8月格鲁吉亚向南奥塞梯地区调动军队,进行武力平叛。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地区

故事发展完全是按照阿布哈兹地区的剧本。

俄罗斯再次且迅速武力介入,格鲁吉亚再次被击败并全面撤退,南奥塞梯地区宣布独立并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除了俄罗斯、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瑙鲁等9个国家承认南奥塞梯独立外,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均不承认。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地区

3、暂时无解的难题

阿布哈兹地区、南奥塞梯地区其实就是格鲁吉亚的两个关键穴位:每当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欧盟的进程有进展、有突破时,这两个穴位大概率就会被拿捏。

要知道,2008年也是俄罗斯最后一次申请加入北约被拒绝,从此断了这个念想。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2008年的南奥塞梯武装冲突

四:格鲁吉亚的痛定思痛

——调整策略、沉下心思搞经济

1、一时分离只能爽一时

面对阿布哈兹地区、南奥塞梯地区的一次次分离、自己的一次次战败,格鲁吉亚倒也不是没办法了,痛定思痛,其实是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

那就是:在国际上取得联合国的声援和同情,让分离地区永远得不到承认;在国内经济上重点发展能源,引入国外资本发展基建。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黑海畔的格鲁吉亚

无论阿布哈兹地区,还是南奥塞梯地区,民众和武装力量都需要面临现实的经济问题:

(1)阿布哈兹地区和南奥塞梯地区都是传统的农业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

(2)在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其独立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换汇实际操作并不容易。

(3)全部卖给俄罗斯,或者由俄罗斯收购、补贴,短期可以、长期不行,俄罗斯受不了。

(4)陆地运输、港口、基础设施等全在格鲁吉亚手里,怎么运出去?仍然依靠俄罗斯?

(5)一时分离一时爽,但地区内民众要生活、武装力量要军饷和军费,俄罗斯可不管这些。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黑海沿岸的主要国家

2、十五年来埋头搞经济

从2009年开始,格鲁吉亚不再纠结阿布哈兹地区、南奥塞梯地区——反正它们也无法真正独立,更得不到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的承认。

2018年即南奥塞梯冲突后的第10年,格鲁吉亚的GDP增长率为7.2%,是高加索地区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其中服务业、旅游业和能源工业的增长速度较快,格鲁吉亚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壮大。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身穿传统服饰的格鲁吉亚武装部队

而且格鲁吉亚的对外贸易活跃,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能源、矿产,均以格鲁吉亚为中转枢纽。

原因很简单:俄乌冲突持续进行下,这些国家的原油、天然气、矿产等等,都是中东的以色列、土耳其,欧盟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最需要的,而且这些贸易通过格鲁吉亚转运,更安全、更快捷。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身穿传统服饰的格鲁吉亚民众

陆地上:格鲁吉亚有2条石油管道、1条天然气管道、6条高等级公路,而且还在扩建和新建能源管道。

海洋上:格鲁吉亚在黑海上有一个基本港,波季POTI,货运抵达土耳其、以色列、欧盟等非常方便。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其中一条石油管道

尤其是最近4年即2019年开始,格鲁吉亚加强了与东亚、欧洲的贸易往来,积极吸引外资,比如2019年格鲁吉亚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3.5亿美元,其中出口7.8亿美元、进口5.7亿美元,这是格鲁吉亚对外贸易的历史新高。

所以世界主要物流平台都已经在格鲁吉亚设立中转,比如DHL(敦豪速递)、EMS(邮政快递)、FedEx(联邦快递)、TNT快递、UPS(联合包裹)等等。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油气设施

五:格鲁吉亚的前景不错

——未来越来越好的概率很高

未来在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方面,格鲁吉亚的地理位置将会越来越重要,本土的能源和化工也会越来越好。

1、五个国家的能源、矿产等都需要通过格鲁吉亚才能更加安全、快捷地运输出去。

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5个中亚国家,尤其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它们的能源和矿产如果想要扩大对中东以色列、土耳其,欧盟广大国家的出口,就只能通过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的黑海港口之一:波季港

走亚美尼亚、伊朗可以吗?也不是不行,但安全性不一定有保障,还可能会欧盟及美国制裁,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更重要的是:走亚美尼亚、伊朗的物流成本更高、运输时间更长。

2、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中东地区原油的随时减产,欧盟对中亚的能源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即使俄乌战争结束,这种需求也会随着对俄罗斯长期制裁而更加持久。

根据已经探明的储量,格鲁吉亚的西部、东部和黑海地区都有大量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比如原油储量约为5.8亿吨,其中3.8亿吨在大陆上、2亿吨在黑海;天然气则超过1520亿立方米。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格鲁吉亚的黑海港口之一:巴统港

3、格鲁吉亚除了持续对欧盟的贸易,而且不断加强跟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合作发展。

从1993年到2022年,在中国与格鲁吉亚30年的贸易发展中,2022年两国的贸易总额增长了400多倍,再阶历史新高。

中国主要向格鲁吉亚出口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钢铁、钢铁制品、家具等。

格鲁吉亚主要向中国出口金矿、铜矿、葡萄(含葡萄酒)、玉米、其他贵金属矿产等。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从经贸角度看,格鲁吉亚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

4、格鲁吉亚的整体状态在变好

90年代格鲁吉亚的状态是:刚刚独立、民众生活贫苦、国家无所适从,想要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却经常被动挨打。

21世纪前10年格鲁吉亚的状态是:无论加入北约还是加入欧盟,不仅没有实现目标,反而遭到更加严厉的再教育。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农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格鲁吉亚的另一条发展道路

一直到2009-2010年以后,格鲁吉亚仿佛找到了感觉:充分利用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发挥境内管道和黑海港口的优势,围绕自己的能源、矿产和农产品发展工业、农业和旅游业。

  • 2022年格鲁吉亚人均GDP约为6628美元,同比增长超30%
  • 2021年格鲁吉亚人均GDP约为5023美元,同比增长近20%
  • 2020年格鲁吉亚人均GDP约为4256美元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农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格鲁吉亚的另一条发展道路

如果看绝对值,格鲁吉亚的经济水平当然不算高,更不能跟大部分中东石油国家、欧盟富裕国家相比。但格鲁吉亚自己跟自己比,已经非常了不起了:2008年时格鲁吉亚的人均GDP只有约3325美元。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能源、矿业、物流永远是格鲁吉亚发展的主线

结 语

曾经有个纪录片,讲得是2008年以前格鲁吉亚民众的生活非常清贫。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作为旅游景点之一,但不收门票,每当看门的老爷子看见中国游客就异常热情,先是大喊China,然后竖起大拇指。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学过或者听过这篇课文、慕名而来看这个印刷所的中国游客,大部分都会给这位老爷子10格鲁吉亚拉里(1 格鲁吉亚拉里≈2.66人民币),画外音说他曾经在苏联情报部门工作,晚年生活却没有任何保障。

格鲁吉亚:三十三年的时间应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关键穴位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