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腹痛 我去了不少医院 大约两年前,我上腹部隐痛,去一家三甲医院,导医让我看外科,外科医生让我做B超和尿常规。B超结果显示肾囊肿,尿常规结果显示:红细胞++。吃了一周的药并不见好转,医生便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一种药,让痛的时候吃一颗,但病情依然没有改善。 于是,我又换了一家医院看外科,做了CT。没想到这次查出有胆囊炎,但医生说腹痛也可能是肠痉挛引起的,又重新开了药。一周后,病情依然没有改善。 外科查不出毛病,于是我挂了消化内科的号,做了胃镜,报告显示有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医生判断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开了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并告诉我最少要吃20天。然而20天过去了,症状依旧没有好转。 之后,我开始失眠,腹痛似乎更频繁了。于是我又去看中医、吃中药,然而2个多月后,症状依旧没有缓解。我开始怀疑人生,吃了大半年的药,没有一点效果,甚至都没查出病因。 终于等到解封,我在一家三甲医院挂了一个专家号,专家说:"小肠水肿只能做胶囊胃镜,6000多块钱且不能走医保,全部自费,并且核酸、肺部CT、抽血检查确定没有新冠感染才能做。"还是命最重要,我一咬牙,自费就自费吧!结果出来了,无大碍,只是功能性病变,医生开了些胃药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吃了之后疼痛缓解。 但吃了2个多月,我就自己停药了。停药后,我突然出现恶心干呕,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后来腹痛症状消失了,但开始没有食欲、吃不下饭、浑身没劲,一下子暴瘦七八斤,这比腹痛更难受。之后,我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 02 看了精神心理科 才知道是焦虑症 终于有一天,一位消化内科教授听了我的诉说,看了我的所有检查结果,告诉我应该去看精神心理科,看消化内科不仅浪费精力,还浪费钱。我听从了教授的建议。 两年来,我不停地跑医院,来回折腾,药没断过,终于在精神心理科有了个结果:焦虑症! 在吃了医生开的抗焦虑药后,我能睡觉了,症状也有所减轻,但恶心反胃时常反复,医生说要有一个过程。好在,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恶心反胃慢慢消失了,病情开始好转,躯体症状逐渐减轻,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点击蓝色文字,查看完整患者故事:「往返」各个科室,我被判了焦虑症 03 肠道疾病的尽头是精神科 这话不假 上述的案例提醒我们,如果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病史较长,持续或间歇发作;经过多种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反复就医,久治不愈,这时要考虑心理因素。 临床中,许多焦虑症患者首诊的科室并不是精神科,而是由心内科、消化科或神经内科的医师转诊过来的。而且能由相关科室转诊的患者也是只占小部分,更多的患者在各医院各科室"打转",总是得不到一个明确的诊断,一直吃药,病却不见好转,最后在精神心理科被确诊为精神障碍。 04 大脑与肠道之间的"情绪专线" 肠道是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那么,肠道和情绪这二者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这要从"脑-肠轴"这条连接肠道和大脑的"情绪专线"说起。 简单地说,"脑-肠轴"中的“肠”指的是肠神经系统,“脑”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这两个神经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信息交流,它们共同组成的信息交流系统就叫"脑-肠轴"。 同时,肠神经系统出现异常时也会通过"肠-脑轴"反馈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的情绪反应,如肠道菌群失衡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研究,肠道菌群对精神障碍的作用和机制被不断揭示。众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和益生元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辅助治疗方法。 ——广告—— 想要针对性地补充调节情绪的益生菌,推荐使用专业的情绪益生菌产品——泛乐莱舒忧君。 舒忧君甄选拥有人体临床研究支持、对"肠-脑轴"有双向调节作用、确切能舒缓情绪的优质菌株,拥有丰富的临床医学证据支持,获得9个健康声称推荐,可单用,也可与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联用。 如果您感觉到自己情绪紧绷、压力山大、过度焦虑、甚至是情绪失控,不妨来试试专业的情绪益生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