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你需要警惕这几个资金盘套路

 繁星1 2023-12-15 发布于山东

一个很久不联系我的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马斯克的项目找到他要投资,每年收益在20%以上,问我靠谱吗。

我听完一脸懵逼,这个朋友肯定是中产靠上的,也很有资金实力,但要说马斯克去找他投资,这个就扯的远了,我问清了拉他进项目的人,是一个阶层比他还略高的人,因此他也比较信任。

图片

这种项目我见过很多了,一种是真实可靠的,但经过了层层嵌套,到他这里,可能已经经历了五个中间人转接,每过一层都要留下很多利润,每过一层风险又增大很多,中间任何一层跑路,他的资金肯定都回不来了,这还是真实有效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完全是一个资金盘,就为了圈一笔钱跑路,不要觉得曾经自己仰望的行业大佬就靠谱,这些大佬如果资金难以为继,有时候最后一招就是把自己能骗到的钱全圈走然后跑路。

两种情况不管哪种,对他其实都很不利,所以我果断建议他别碰。

其实这几年国内这种资金盘有很多,这篇文章给大家讲一下。

在国内只有两种投资公司,一种是明确告诉你不保本,盈亏自负的各种基金公司。一种是告诉你保本,保收益的投资公司。

第一种很好理解,各种私募公募都属于这个类型,帐目很透明,拿了多少钱,拿去干什么了,投了哪些公司,都一清二楚的,每个季度还可以看到季报,虽然也有很多亏的,但你知道自己亏哪了,它们投的大多是二级市场上的公司,具体情况一目了然。

图片

这种公司也有很多亏损的,但往往有底线,很少会让你的本金亏一半以上,赚的时候赚钱效应也是很好的。缺点就是比较考验认知水平,什么时候买,买哪些行业都需要自己斟酌,不会择时买了好基金一样亏的一塌糊涂,朱少醒的基金十多年涨了八倍,但80%的持有人还是亏损的。

基金公司体现了一种比较真实的投资世界,价格会来回波动,没有人会为你的波动负责,你亏了50%也只能怪自己没眼光。

大部分人不愿选择这种模式的理财,因为有水平的就自己去投资了,没水平的又承担不了风险,不愿意自己的钱去打水漂,因此就有了很多第二种模式的公司。

第二种模式的公司,保本,保收益,而且有些收益高的可怕,前几年投资担保公司和p2p公司流行的时候,很多公司给出的年化利率超过了20%,对投资不了解的人可能对这个收益没概念,这么说把,全世界最厉害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常年的年化收益也只有15%。

这种公司的市场更大,因为不用你做任何思考,只要给它钱它就给你承诺收益,而且不用担心亏损和波动,这击中了大部分人的软肋,但这是违反投资规律的,没有任何人能避免投资中的波动。

图片

在如今这个低利率的时代,只要对方承诺的收益超过5%,崩盘的概率就是100%,如今真正保本的收益只有在银行,普遍只有2%左右的回报,承诺高的不合理的收益,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压根就没想过给你本金。

投资公司承诺高收益,其实只是为了拿到钱,先把钱入账了再说,他们拿到这个钱,也只能去投一些回报率很低的项目,一般是低于5%的,问题是他们许诺出去的收益,可能超过了10%,除了承诺的收益,还有销售的提成和公司高昂的运营成本,这样的公司不可能良好的运转,他们能运营下去就是靠的不断吸引新的钱进来,给前面的人发利息,一旦拉不来新钱,或者面临挤兑,马上就崩盘了。

所以相当一部分设计的就是杀猪盘,就等着有一天圈钱跑,以前最早进去的人如果跑得快还能赚到点钱,因为监管越来越严,现在很多杀猪盘连流程都不走了,上来就直接收割然后跑路。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真想好好干投资,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赚钱,它们既然承诺了这么高的收益,一般就不会去二级市场炒股了,因为能上市的公司都是成熟公司了,投资收益相比没那么高,它们主要就是各个行业寻找机会,债券,房地产,基建,文旅,商场,一级市场,到处投。

它们的客户大部分也不知道他们拿钱干嘛去了,反正承诺了收益,干啥你就别管了,这些项目都是高风险的,比如一级市场,都是些初创公司,五年以后90%以上的要死掉,一般投了就指望着上市或者后面的投资人接盘,最终其实都是指望IPO然后圈钱走人,关键是这两年,很多行业被IPO画了红线,不能再上会了,还有一些行业因为打击也没人接盘了,以前很火的教培互联网医药等,现在一级市场也没人敢碰了。IPO弄不了,接盘的也没有了,曾经最好的那些公司也撑不住了。

投资公司的本质在于它几乎没有方法良好的运营,因为当初许诺的收益太高了,到最后都成了庞氏骗局,前面的人的利息来自于新人的本金,而不是投资赚到的钱,投资的世界从来没有省心又保本又保证高收益的好事。基金公司基本上不会崩掉就是因为亏损的时候大家均摊,并且都接受这种规则,不存在拿后面人的钱给前面人发利息,这钱只是随着股票波动而波动。

比如暴雷的中植,中植有一部分业务在二级市场,但它不怎么研究企业好坏,做的是庞氏资金盘,买入一些低价的垃圾股,靠自己源源不断的吸储能力再把垃圾股的价格炒上去,然后把它卖给散户。

图片

它的商业模式就是把垃圾高价卖给傻瓜,一方面把手上的垃圾理财产品卖给那些不想自己动脑的高净值客户,一方面把手里的垃圾股票高价卖给散户,它赚的就是那些高价接盘的散户未来亏掉的钱,当然,如果它这套模式运转不好,那赚的就是把钱交给他们的客户。

2018年监管严格之前,这种商业模式还真的是可行的,这几年资本市场监管越来越严,垃圾公司刚炒几天就被监管发函,它的商业模式也运转不下去了,只能靠拉新的资金来暂时填补窟窿,直到爆雷。

中植还留下了一个隐患,它后期必然是清算,卖出全部股票尽可能兑付给客户,它重仓的那些公司,都要面临严重的抛压了。

资本市场充满了掠夺博弈和绞杀,你没法借助任何人来帮自己完成盈利,这些年想省心交给别人投资自己坐拿高收益的,本金基本上都拿不回来了,对于有投资常识的人来说,对波动进行兜底是无法想象的,今年它投资亏了30%,还要给你20%的收益,中间差的谁来补?真的想高收益,就别想懒省事自己好好研究,要么就老实放银行。

对于现在的中产来说,要么就好好研究自己要把大钱放进去的东西到底是干嘛的,要么就老老实实放银行接受低收益,又不愿投入精力好好研究,又想要高收益,肯定是要被收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