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名著雪心赋直解(1-4)

 三泰书斋 2023-12-16 发布于甘肃

.章贡.应天.卜则巍著

图片

第一章地理之宗

盖闻天开地辟,山峙川流,二气妙运于其间,一理并行而不悖,

解:太极未分,天地山川止一气耳。及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于是二气始分避。阳府为天,重浊为地,静峙者为山,流动者为水。遍宇间毕,阴阳二气之运行也。然阴阳虽分二气,其实本于一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谓一理并行而不相拂戾焉。故地理家谓山虽静妙在动里,水虽运妙在静中。此正得二气,一理运行之义也。

气当观其融结,理必达于精微。

解:上文言山水既禀于一气,则凡结穴之处,必须真气融结,方可立穴。蔡氏谓:山之所交,水之所会,风气之隈藏,此即融结之说也。然此理最是玄微,非采此者,未易造此也。

由智士之讲求,岂愚夫之臆度

解:承上言,观气察理,必智者能讲明,非愚味无知者所能察识也。

体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著于地者,有万水千山。自本自根,或隐或显。

解:人禀天地之气,以为性,受父母遗体,以为形。虽百骸九窍之同,而贤愚贵贱则异。譬之山川行度,支陇虽同而形状巧拙,千百变化,各自分宗分祖。干同枝世,或显露而易见,或隐微而难见。但观其后龙,穷其起止出没之因,则虽根本异同,隐显明晦,总不能逃人耳目矣。

胎息孕育,神变化以无穷。

解:凡山自始分脉曰始,降伏曰息,入首成形曰孕,隔结早育。徐试可曰:大凡山自离神出脉之际,便如人受胎之初一般。及其顿伏而行,结咽过峡便是曰息,尽龙脉至此而自养成气局,前去结穴,方有力量。譬如人十月怀胎滋息一也。至于入首结成星峰,真气于斯收敛,譬如人将临盆之月,正当产孕之基,一到入穴或结窝钳,或结乳突。乳突者,即如人生育男子。窝钳者,即如人生育女子是也。

生旺休囚,机运行而不息。


解:此承上言胎息孕育,然后成形。变化则为五星,木星生于北旺于东休于南囚于西。火星生于东旺于南休于西囚于北。水星生于西旺于北休于东囚于南。金星生于南旺于西休于北囚于东。其形气运行不已,庸者止息耶?

地灵人杰,气化形生。

解:山川灵秀而挺竹人物,人物名世而光照简编。非地灵无以钟人杰,非人杰无以显地灵。尽由山川之理,有气斯有形,有化斯有生。由是随其气化而生人物,凡富贵贫贱寿夭贤愚喜怒之类,皆随其气而形生也。

孰云微妙而难明,谁谓茫昧而不信。

解:阴阳之理虽云微妙,然因开以察气,因气以观理亦可测而知,勿谓难明也。茫昧谓地理之渺茫暗昧而不足信也。或谓人死魂升魄降,神气离体,遗骸死如槁木等,尔葬之黄土一堆,纲明异路为能受阴而致祸福环境生人乎?于是莫不以为惑世诬民之事。然而古今葬理福芷子孙,应验不爽,在在有之。且如婺源家夫子祖地,土名乾坑岭。地仙遗记云:富不过陶朱,贵这致五府,当出一贤人,聪明如孔子。后果出朱夫子为太宗,子孙亦且富盛。与遗记分毫不爽,谁谓茫昧而这信之乎?

古人卜宅,有其义而无其词。后哲著书,传于家而行于世。

解:此言古人因卜宅之义,故后哲渐著之书,发明地理之蕴以开来学,使后世遂得其传也。

葬乘生气,脉认来龙。

解:朱子曰:葬之为言藏也,生气者,即一无运化之气也,行乎地中,人不可见。必源其脉络之所从,来审其形势之所止。聚有水以界之,无风以散之,则生气聚也。葬者苟知其聚处,使亲体得以乘之,则地理之能事毕矣。大凡看地以龙这先,龙有变化,脉有隐显。或中出或从傍,或偏行而归正。审形万状,莫可具陈。但随龙认脉,因脉求气之聚处,方可以适葬也。

穴总三停。

解:三停者,天地人三才之分也。以人身喻之,天穴在人心,地穴在人阴,人穴在人脐。诀曰:而山之俯者,必顶高而尖圆,上聚而下散,多在山之巅,所以作天穴。凡山之仰者,必顶低而乎洞,下聚而上散,多大山之鹿,所以作地穴也。山之不俯不仰者,必顶不尖而不平,则中聚而上下具散,多在山之腰,所以作人穴。随其气脉之聚处而适之,不可执一而论也。徐试可曰:三停云者,非谓一山可作三穴,当上则上,其中与下俱非。当中则中,其上与下俱非。当下则下,其上与中俱非。在人裁定而取之矣。

山分八卦。

解:八卦者,文王作后天易以八卦,布八方示人。知东南西北四正四维之位。如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也。分言以一卦管三山,如乾管戌乾亥,坎管壬子癸,艮管丑艮寅,震管甲卯乙,巽管辰巽巳,离管丙午丁,坤管未坤申,兑管庚酉辛合之为二十四山也。易曰:帝出乎震。正春,震东方也,卦气阳木;齐乎巽。春夏之交,巽东南也,卦气阴木;相见乎离。正夏,离正南也,卦气属火;致役乎坤。夏秋,坤西南也,卦气阳土;说言乎兑。正秋,兑正西也,卦气阴金;战乎乾,冬秋之交,乾西北也,卦气阳金;劳乎坎,正冬,坎正北也,卦气属水;成言乎艮,冬春之交,艮东北也,卦气阳土。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眛于理者,孰造于玄微。

解:人为万物之灵,而一身之精华在于目。故察地理者,莫善于目力。然而风水之理更玄微。苟心不灵而昧于此,则茫无定见,必不知生气之所止至,理之所存形势,尚莫能喻。安能造于玄微也耶?取相地者目力重,心力尤重也。

惟阴阳顺逆之难明,抑鬼神情状之莫察。

解:徐式可曰:阴阳顺逆四字,其义多般。自山体言之,廖氏以高陇为阳,平支为阴。结穴乳突为阳,窝钳为阴。高而俯者为阳,低而仰者为阴。以山水配对言之,山静为阴,水动为阳。山随水而下名曰顺,山挽水而上名曰逆。以葬法言之,阳龙阴穴,阴龙阳穴。顺来逆受,逆来顺受。此皆为峦头中之阴阳顺逆也。至于理气之阴阳尤多说焉,以静阴静阳言,则乾甲坤乙离壬寅戌坎癸申辰为阳,其艮丙巽辛震庚亥未,兑丁巳丑为阴,古人所谓阴阳不杂,以之立向,如阴龙阴向,阳龙阳向之说是也。以卦气之阴阳言之,如乾属阳而纳甲阴,坤属阳而纳乙阴,离属阳而纳壬阴,寅为阳而纳戌阴,坎为阳而纳癸阴,申为阴而纳辰阴,艮为阳而纳申阴,巽为阳而纳辛阴,震为阳而纳艮阴,亥为阳而纳未阴,兑为阳而纳丁阴,巳为阳而纳丑阴,此之一夫一妇纳气配对,古人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育,彼此谐和以之立向,如阴龙配阳向,阳龙配阴向,此出于吴景銮之呈表是也。以行龙之执言之,自子而丑,自寅而卯顺生左旋者为阳,由子转亥由亥转戌,逆而右通者为阴。以五行生旺之序言之,甲为阳木,生于亥而顺行,乙为阴木生于午而逆行。丙为阳火生于寅,戊土同之,丁为阴火生于丑,巳土同之。庚为阳金生巳,辛为阴金生于子,壬为阳水生于申,癸为阴水生于卯。顺逆次序并与木例相同。以正阴阳言之,乾艮甲丙戊庚壬申子辰寅午戌为阳,其数奇,其序优先故也。坤巽乙丁己辛癸亥卯未巳酉丑为阴,其数偶,其序居后故也。此皆为理气中阴阳顺逆也,体用各殊,取义多端,故曰难明。旧注略而未备,兹补而详之。山川奇秀,吉气合局者为神。山川丑恶,凶气破局者为鬼。神可迎鬼可避。经曰:迎神避鬼,此之谓也。详载玉尺经。

布八方之八卦,审四势之四维,有去有来有动有静。

解:布,分也。伏羲氏作先天易,文王作后天易,以八卦布于八方。相地者欲知阴阳顺逆鬼神情状,须于八方分布八卦,则休囚生旺,阴阳顺逆之理,鬼煞官贵之别,皆不外八卦二十四山中矣。八卦何以分布?盖八方中有四正者,子午卯酉即为坎离震兑,谓之四势。以其居天地之中,据八方之正势也。有四显者,乾坤艮巽谓之四维,以其居四隅之界,经维八方而相联也。知此四势四维,而山之起祖入局,行止多端,恕不出八卦之内云。八方有四维四势,则凡行龙起止,去来动静不隐越乎八方之外。故自山发出泉支有回来而作我让从,有分去而另结堂垣者,是谓或去或来,各有结作也。山本静物,其势起伏踊跃而来是静中有动也。水本动物,其体渚蓄济澄而凝是动中有静也。

第二章论山水本源

迢迢山发迹,由祖宗而生子生孙。

解:《撼龙经》云: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中天如巨物。如人背脊如项梁,生出四支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脉。西北崆洞数万里,东入三戟隔杳暗,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分奇特,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分枝劈脉纵横去,气血勾连逢水信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居公候。其次偏方并镇市,亦有富贵居其地。大凡一穴之地,各有祖宗,发出支脉,迢迢而来,遇水而止,自然成其形穴。

汩汩水长流,自本根而分支分派。

解:汩汩水大貌自源而流,分支分脉,两山之中必有水,两水之中必有山。山本同而未异,则水随之而分。水本异而未同,则山随水之而会。故水之根本随山而见也。

入山寻水口,登局看明堂。

解:凡入山乡,先观水口,若左右有两三重,交牙重重,叠叠峰峦,其内必有大地,罗星镇水口亦然。若一重开者,只小地而已。若无开关,足不结地。纵有结地,亦不耐久。杨公到处先要看水口,水口关拦气脉足,缠龙缠到龙虎前,三重五重福延绵是也。明堂者,象五者之有明堂,所以来天下之朝贡。地最嫌逼狭斜峻,欲其方正宽平,始象水之朝也。刘氏曰:内堂不宜太阔,太阔近乎广场,则不藏风。外堂不宜太狭,太狭则气局促,气局促则无厚福凝。登局必先看明堂为急。

岳渎钟星宿之灵,宾主尽东南之美。

解:岳者,山也。渎者,水也。阴阳化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故岳渎在地而实钟天象之灵秀。所以杨公云,山川在下星在上,同此一气无两体。体魄在地光在天,识得真光真精艺。宾主指朝山与来龙言,宾主贵乎有情。

立向贵迎官而就禄,作穴须趋吉以避凶。

解:山为官水为禄,立向者山水两佳,须知迎官就禄。不然山秀则弃水迎山,或水吉则弃山就水,须知临局变通为妙。前面山水有美有恶。恶者避之,美者向之。来龙之气有清有浊,清多浊少则宜用,浊多清少则宜弃。穴中之气有生有死,法当避其死以俟其生。穴中土色,以鲜明光润坚实为生,昏暗枯燥松散为死。又以红黄为生,青黑为死。脉来边厚边薄,以薄为生厚为死。变脉以短者为生,长者为死。大小脉在小者为生,大者为死。行度则以秀嫩光净圆厚涌动为生,枯老臃肿破碎直硬为死,此皆当知所趋避焉。

必援古以证今。

解:援,引也。后学者当究前贤作法,是何龙脉作何取用,亦可触类而推。必须多著脚头,精用眼力,则古人之格式,绋可以引之而证今也。杨公云:但把古人模节试,较量轻重自然积是矣。

贵升高而望远。

解:寻龙之法,贵乎登高而望远。看祖山何处起,分龙何处止,即于此处而寻之。杨公云:大凡捉龙上山顶,四畔峰峦千万倾,奇毛异骨发雌雄,不辨雌雄不缚影是也。

辞楼下殿,不远千里,问祖寻宗,岂可半途而止。

解:龙有祖宗顿起大峰,高尖曰楼,高平曰殿。及其来也,踊跃起伏,分枝布局,百千万里,龙尽气钟,来易得知。相地者须加脚力,或自祖而穷至入穴,或自穴而穷自起祖。详水分合,详山起止,或正落或分腰落,或未落或分落,莫不各有定局。总之必究来龙起止而始知结穴之真伪也。若惜脚力而废于半途则非矣。

祖宗耸拔者,子孙必贵。宾主趋迎者,情意相孚。

解:祖宗之山耸拔发出,子孙枝脉必秀,枝枝而茂,理固然矣。主山,玄武也,宾对,朱雀也。若玄武垂头,朱雀翔舞,则宾主越迎拱揖,自然情意交孚而成吉地。

右必伏,左必降,精神百倍。前者呼,后者应,气象万千。

解:左青龙右白虎,皆欲恬软柔顺,宽容俯伏。犹正官之升堂,需百吏之拱和,精神自然百倍。气紫森森,呈秀于前,峦嶂层层,待从于后,犹主帅之登堂,而三军之听命,则气象自然有万千之雄也。

辩山脉者,则有同干异枝。

解:如木之生枝,大干大枝,小干小枝。干长力盛,枝短力微。董氏曰:身干虽同而分枝则异。有结于初龙者,有结于中龙者,有结于羽龙者。

有干龙结局而枝龙护送者,有支龙结局而干龙为护关者。或本身发出为龙虎,为朝案者,或外枝发出为昭应为维城者。异同百端,观者宜详之

论水法者,则有三叉九曲。

解:爻者,交爻也。曲者,屈曲也。三爻者,言穴前左右有三合水会于明堂也。九曲者,言之玄水流入明堂也。杨公云:三爻九曲来对面,子息朝入殿。

第三章论气脉分吉

卜云其吉,终焉元藏。吉地乃神之所司,善人必天之克相。将相公侯,胥此焉出。荣华富贵,何莫不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毋忽斯言。得于斯,必深造于斯,盖有妙理。

解:卜地虽在于人,而得地是鬼神之所主,所关甚大。人当积善为本,而吉地自来凑合。虽公候将相荣华富贵,皆从积善得地而来,所以知之者,必当先好善而造于妙理也。此条于地理显明易知,旧注太顺,故今消之。

要明分合之势。

解:龙脉之来则有分水以道之,龙脉之止则有合水以界之。故山自祖分一龙来,吉地两边必分枝龙缠送到堂。其分水随龙而来,合会大明堂者,此龙脉之大分合也。大分合者,起祖入首一节分自项后,合于龙处首是也。小分合者,穴中证应之玄微也。

须审向背之宜。

解:蔡氏曰:山水之向背,犹人之情性。其向我者,必有周旋相顾之义。背我者,必有厌弃不顾之情,既明吉凶之机,向背之理自见耳。上如毯之圆,下如檐之滴。故曰毯檐。后倚龙山,上分名送龙水,又名随龙水。穴前左右合之曰下合,又名三爻水,穴前微茫蛤水合者,名虾须水,又名蟹眼水,又名鱼腮水,第一切要也。本身龙虎所水合,名曰小八子水,又外壤水合名曰大八字水是也。

散则乱,合则从,群以分,类以聚。

解:散者,山水之分离也。合者,山水之聚会也。大势若聚,则奇形惟穴而愈真正。大势若散,则巧穴天然而反虚假。大抵取众山聚合而从者真也。众山皆走而散者假也。山水之势,始虽同乎一。本中则分枝别脉,或之南或之北。群分而不相顾,终则为从送,或为护缠,或作龙虎,或儿朝案而相聚迎会于堂局之中。

是以潜藏须细察,来止要详明。

解:太凡真龙行度,多是藏踪闭迹,潜而不露,不论平地与高山皆然。而平地潜藏为尤其,其体段若汤中之酥,云中之雁,压中线路,草里蛇踪,气脉隐乎其间。微妙陷伏而虽见也。若非目力之细察,莫能知之。源其远势之来,察其近形之止。驻马摇鞭,如豺赶鹿,似虎驱羊,此龙势上来也。《玉髓经》云:草上露笔偏在尾,花中得味总归心,此形势之止也。

山聚处,水或倾斜,谓之不善。水曲处,山或散乱,谓之无情。

解:山贵乎团聚,水贵乎环绕。或山聚处而水斜泻倾流,就是不吉之地。水虽屈曲而山散乱,终属无情。敬曰:山凶水吉,年年哭泣。

收小淳,而遗大疵,是用管而窥豹。就众凶,而寻一吉,殆犹缘木以求鱼。

解:众山粗恶而散乱,众水反背以倾流,其中欲得一山一水之吉,犹以管窥豹,止见一斑,缘木求鱼,势不可得矣。

诀以言传,妙由心悟。

解:地理大略传之在人,其中玄妙悟之在心。心不灵通,虽明师不能使之悟。孟子所谓大芹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是也。

既明倒杖之法,方知卦例之非。

解:倒杖者,地理之正法也。先认落头星辰俯仰正反,气脉生死缓急,强弱顺逆。次看入首放送,绕减合用,如何迎接,正脉取之,曲脉取正,粗脉取嫩,散脉取中,阳脉聚绕,缓脉取陡,急脉取缓,双脉取短,单脉取突,直脉取湾,曲脉取直,高不露风,低不失脉,阴来阳受,阳来阴作。或入檐来而斗毯,或避毯而凑檐,或弃死而从生,或弃粗而取嫩,或枕暗而闪明,或枕明而弃暗。内乘生气,外接堂气,内外符合,是为真的。一有不顺即成花假,此诚生气倒杖之至秘法也。而有顺杖、逆杖、缩杖、缀杖、开杖、没杖、对杖、截杖、头杖、犯杖之分,其法至玄,杨公曰:翻卦思来是梦中,只观来历有无踪,仍将两字钳龙脉,莫把天星乱指空。曾公云:时师爱把九星论,羽说贪狼武曲尊。不识土牛真妙决,十坟不得一坟真。廖公云:巧目神机添造化,透辙玄微贵无价,古传龙法及砂图,岂见神仙先论卦。假如龙法不贞奇,岂得偏将卦例推?但要真龙并正穴,阴阳二路自相宜。又云:卦为杀者误人多,无龙无穴事如何?任你装成天上卦,自然家计落倾波。夫卦例之非,前贤言之悉矣,其不足信也,明矣。今之庸术,不察龙之生列,穴之有无,砂之向背,水之去留,惟以罗经遍格,曰某山来龙合得卦例,水来合得某天星,遂为吉地。其有不合者,则移东就西,挪前就后,务欲牵合,往往福未至而祸先生,误人多矣。 


辩真伪于造次之间,度顺逆于性情之外,未知真诀枉误世人。

解:真伪顺逆解见前。未知真诀者,言不明倒杖乘生气之法,辩真伪顺逆之情。凡迁穴立向,专以卦例为凭,则当缓而急,当逆而顺。甚至不能避杀挨生,使生气变为杀气。其葬之者,大则灭宗绝祠,小则荡产倾财。误人甚矣,可不戒哉?

第四章论五星转换

细看八国之周流,详察五星之变化。

解:八国即八方,五星者,金木水火土也。山之圆曰金,方曰土,曲曰水,头圆而身耸曰木,头尖而身阔曰火。五星行龙,千变万化,总之周流运行于八方之内。或得地或受制或相生克,须加细看详察,而取制化为是。否则不知生旺休囚也。

五星歌云:木直金弯土宿横,火星尖秀向南生。水星一似生蛇走,说与时师论五行。八国八门图:八国八门八般说,人人尽向明师诀,三门常开家大富,五户常闭大兴发。

星以换形为贵,形以特达为尊。

解:星者,乃龙身之星峰也,贵剥换变化也。刘氏曰:欲择地,先辨来龙。辨龙之法,见一山秀丽,似乎有情,便当以后龙察之。或先起高峰,而后结咽墩过脉,或已结咽墩过脉而起高峰。或秀拨插入云霄,或平冈行如波流,或脱卸如藕断丝连,或如铺毛垫席,或幽峡如鹤膝蜂腰,或起伏如禽飞兽伏,行度虽万变,本不离乎五星,五星一变即为九星。五星剥换见于龙髓经,九星剥换见于撼龙经,其为化至多,且如金星发祖转出水星,又木星,木生火,火生土之类,迢迢起峰,节节生旺,是为富贵之地。凡遇相克,所贵有救星耳。如金星行龙,木星作穴,金克木,木受克凶,左右得火以制之,或得水以助之变为地。以类相推,当自得之。虽以剥换为贵,其形尤要特达为尊。特达者,超群异众,星形端正,气象尊严之谓。

土不土而金不金,参杂形势。火不火而木不木,眩目惑心。盖土之小巧者类金,木之尖乱者似火。

解:此言星不特达,形体杂乱,便非吉龙,所可弃也。

金清土浊火燥水柔。

解:金以明正为清,其性刚,其形清正高耸则为太阳,低小则为太阴。金星行龙,多结风舞鸾飞之类。金星结穴,多生窝,宜扦水窝。或似娥眉,则扦金争,或结尾凸。或是蛮肥,法当开金取水,以没扦之。土以方平为浊。夫土者万物之根,五星之本。其性纯,其形方正。土星行龙,多结冕旒玉屏金书诰轴之类。土星结穴,若是土腹藏金,取其中正,否则只取角尖类火。土得火而温烁,生意在其中,欲和而养万物者也。火以尖斜为燥,其性上炎好动,其形尖秀。多作祖宗之山耸,龙楼宝殿之气谓之冲天。火星结穴,或尖斜软摆如锴镰之类,欲于摆动处开宗剪火求之。《立锥赋》云:燥火锴镰就动中而作用。水以屈曲为柔,其性多偏少正,其形曲而多动。水星行龙结穴,龙蛇之类。水星结穴,多在曲池流珠。但以水倾地,观其动,曲池流珠自可见矣。《堪舆经》云:水宿元来号曲池,通嘈作穴有玄微。到头认取压中线,恰似露珠草尾垂。

木之妙无过于东方,北受生而西受克。

解: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土旺于四维,寄于坤宫,坤乃厚土之位,西南之界,火胜生土,土寄于坤宫。五星喜居本垣,及受生之地甚美。故木星宜居东、北,而怨于西也。如在休囚输送之地,若两傍有救,则无不吉矣。

火之炎独尊于南位,北受克而东受生。

解:南方火星入垣,东方受生之位,北方受制之方。然火乃秀丽之精,龙与砂见之多主显贵。若带石欹斜只作寺庙道观,拖脚尖斜主出军伍。《玉髓经》云:行如卓笔火神行,秀而一举便成名,头斜身侧为军伍,带石欹斜神庙灵。

先破后成,多是水来生木,始荣终滞,只因火去克金。

解:木星体势雄强,气脉急硬带杀,宜用逆杖之法,饶归一边,令其杀去而脉注,如此柔刚相济,乘得生气。稍失其法,则为杀气,主初年破败,转到后龙见木星方见吉。金星结穴,初生发福,转到后龙遇火星,金被火克生灾滞,若两边有土星从之,则无滞矣。或是金星带火,法当剪火挨金。

木为祖,火为孙,富而好礼。

解:木火土星,节节相生而来,必结富贵之地,产忠孝礼义之人。《龙髓经》云:木火生土穴,富贵无休歇。

金是母,木是子,后必有灾。

解:金星行龙,木星到头结穴,木被金克,故凶。且木星急硬有杀,又遇金制,岂得不为凶乎?若其中微茫有摆动处,似乎是水亦可取之。

水在坎宫,凤池身贵。金居兑位,乌府名高。

解:凤池,中书省也。坎为北方之正位,水之本垣也,其名有涨天水,生蛇水,凡水星行龙,从此方而来,受其气而主有凤池之贵也。《堪舆孟兴篇》云:五行最妙是水星,西北之方生复生,屈曲如蛇真欢喜,凤凰池上有声名。乌府,即御吏台也。金星在于西方,为肃杀之气,有断制之才,则主出纠察之任也。

土旺牛田,木生文士。

解:土星低小,只主牛田富室而已。土星高耸,亦出清贵。《龙经》云:土星三四徊逸起,家富多田地。横天土星如一字,举子例峰华。土星高大出明贵,低小村民住。有肃经须为五行,纳木土富官。木星清秀而高耸者,名早文星,又谓之通天木。龙身有之,必主大贵。前砂有之,亦出文章俊杰之士。《五行篇》云:木星高起侵云汉,便作文昌看。

水星多出平地,妙处难言。火星多出高山,贵而无敌。

解:水性曲运,在山为烟花三袅,出平地若水之波。其地隐而不见,其妙处难言。以平洋之地形,虽隐而杀没,其气吉又无以加焉。火星高秀多作祖宗。《撼龙经》云:好龙若非廉作祖,为官也不到三公。廉贞者,火星也。凡火星高山,于上文水星平地,皆出极品之贵,故曰无敌也。

木须有节,金贵连珠。

解:木星须有节,则于中有节处取穴为吉,无节则下倚穴。金星行龙如串珠,此秀气所钟,必结大贵之地。

所贵者活龙活蛇,所贱者死鳅死鳝。

解:活者,山之动也。势大有足为龙形,形小无足为蛇。山势不拘大小,但要起伏活动而来,是龙之有生气,故曰活也。死者,山之静也。山来无势,如死鳅死鳝,盖借以为喻也。又或如竹稿芒槌,急硬僵直,是龙之无势,故曰死也。

形低小不宜瘦削,势屈曲不要欹斜。

解:来龙低小,不宜两边剥削,但看圆肥则吉,瘦削则凶。龙虽屈曲,最忌倚斜尖窜,名曰杀气。经云:势如惊蛇,屈曲倚斜,灭国亡家。

德不孤,必有邻,看他侍从。眼不明,徒费力,到底模糊。

解:此引圣言,亦断章取义也。真龙结作,真气凝聚,自然左拱右揖后从前迎。如大官之出入,侍从不少也。故地理术从多则成大地,从少则成小地,与贵人出入何异。龙经云:读尽龙经无眼力,万卷珍藏也是空。又云:若还眼力无明识,山水如何决吉凶。又云:诀法在人心眼上,心眼不明尽虚讹。

五星依此类推,万变难于枚举。

解:五星转换,穴法,非一旦触类而推,则吉凶自有真验。若论千变万化,难以具述,在人心目中斟酌以通变,乌可泥于纸上文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