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闫茂坦作品】一段往事,一段历程

 微湖尖尖荷 2023-12-16 发布于山东

文章作者:闫茂坦  图片音乐:网络

结识《济宁日报》,应该是在1991年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学校里读书,偶尔看到了我的语文老师在这个报纸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他们的组稿风格深深的吸引了我。从那几篇文章,进而结识了这样一份报纸,我才知道那个时候,《济宁日报》已经有已经有了周末版的文学板块。

或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因为老师发表了文学作品,所以想着,如果自己的文字也能够在这上面变成铅字,那该有多好啊,想想,都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因此,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份报纸就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那时候不像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用邮箱一点就发送过去了,以前的时候都是用邮寄的方式,把稿件写在方格稿纸上,然后寄给报社,当然寄给报社稿件的时候,不仅要寄给他们稿件,还要写一份热情洋溢的信件。总之,希望编辑老师能注重自己的稿件吧。

或许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也或者是我的文学作品的质量确确实实不是太高吧,总之,那两年,我并没有在这份报纸并没有发表,哪怕是简短的文章,尽管如此,我也没有停止投稿,我认为越是编辑老师不用我的稿件,说明我的稿件质量差距越大,进而说明这份报纸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愈发加重了我对这份报纸的热爱。

1993年,我当兵到了北京卫戍区,新兵连结束以后,分配到了警卫一师教导大队,从事军械仓库管理员工作,这个时候,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了书籍,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作和投稿。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收发员兴冲冲的跑来告诉我,说有我的汇款单。那个时候我的心中还是一愣,因为这期间我并没有向家里面要钱啊,尽管说在部队里津贴不是太高,但是仅仅是买生活用品还是够用的,因此我一般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向家里要钱,更不可能有别人给我汇款呀,所以说,当他说有汇款单的时候,我心中开始是一愣的,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收发员把汇款单递到我手里的时候,“《济宁日报》”几个大字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的心开始激动了起来,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再看看下面写的是“稿费”,高兴,那是不言而喻的,尽管仅仅是十元钱的稿费,但是这十块钱却是至关紧要,而且非常厚重的。那时候,我们每个月的津贴仅仅只有十六块钱,而我收到的稿费就有十元之多,所以说就相当于我快拿到了一个月的津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十块钱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是自己的稿件发表了,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在支撑着自己。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似的,智能手机普及了,随手可以拍照和录像,那个时候用的基本上用相机,当时,我还特意找人把那张汇款单拍了一张照片儿留作纪念,始终珍藏着,后来搬了几次家就不知道放到哪儿了,我想,如果仔细找的话,应该还能够找得到那一份汇款单的照片,那是一份手写的汇款单,不像现在打印得那么清晰。

直到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依然还能够记得那张报纸的中间位置,发表了我的一首散文诗叫做《今生有约》,报纸的样刊,当时报社并没有寄过来,当我知道了发表了这首散文诗以后,通过了我的一个朋友从一个单位里面找到了当期的样刊,而且给我寄了一份,并且复印了下来,直到多年以后,我申请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的时候,还想用一下那篇样刊的复印件,作为我发表作品的一个作证,但是遗憾的是,找到了那篇文章的复印件,但是那个原始的样刊却丢失的无影无踪了,如今想来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那也算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给自己增添了一点平凡的记忆吧,所以如今想来,依然能够记忆犹新。

无论如何,都应该感谢《济宁日报》副刊的编辑老师,能够发表我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作者的稿件,而不像一些文学杂志和刊物就发一些主编以及作家协会主席的稿件,关系稿比较多,从这一点来讲,我对于《济宁日报》是欣赏且心存感激的。

一件小事,一段心路历程,其实折射了《济宁日报》副刊编辑老师们付出的心血以及他们为人为文所具备的操守。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济宁,但是这件的事情却深深的影响着我,而且一直鼓舞着我前进,并且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济宁日报》在我文学起步的阶段,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感谢编辑老师们慧眼识珠,感谢美好的时代,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我定当努力前行,不负众望,不负遇见。

作者简介:闫茂坦,笔名闫晗,山东省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星光文学社编辑。作品见《济宁日报》《北京晚报》《客家文学》《齐鲁文学》《山东诗歌》《当代诗歌地理》《枣花》《微山湖》等刊物,并出版文集《春梦了无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