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后奇门-遁甲 二十四节气

 易玄91wavgkr75 2023-12-17 发布于河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记录时间历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按照前文,天文学范畴来说,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有一条确定的轨道,这条轨道呈椭圆形,把它二十四等分,给这二十四个等分点各取一个名称,这就是所谓二十四节气。

 分别是: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古人将节气细化,分为“节气”和“中气”,

  节气简称为“节”,中气简称为“气”。

以上二十四节依次顺数,逢单者为节,逢双者为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立的一套独特的表达农业气象条件的时令系统。

其含义是:

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分别标志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立:开始的意思。

  自立春至立夏,为春季;自立夏至立秋,为夏季;自立秋至立冬,为秋季;自立冬至立春,为冬季。

二分~春分、秋分:春分在公历三月二十或二十一日,这一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天的一半。

  秋分在公历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昼夜长短也平均。

二至~夏至、冬至:夏至在公历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至,极,顶点。

  冬至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


雨水:表示缺少雨露的冬季已经过去,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潜伏、隐藏的意思,冬季到来,生物人土冬眠叫人蛰。

  回春后出土活动,古人认为是被雷惊醒,所以叫“惊蛰”。惊蛰时节地温升高、土壤解冻,春耕开始。


清明:表示天气晴和,草木返青,大地清洁明净。


谷雨:雨量增加,越冬作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生根发芽。取农作物需要雨水灌溉,雨水生百谷之意。


小满:表示麦类夏熟作物籽粒日渐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又作“忙种”,表示夏收夏播时节农事繁忙。


小暑、大暑:小暑表示炎热开始,大暑表示最热时节已经到来。

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

  处,停止的意思。


白露:表示气温下降,夜晚温度已经可以使空中湿气结成露水。

寒露:表示气温更低,露水更重,有时成为冻露,所以称为寒露。

霜降:天气已渐寒冷,开始出现白霜。

小雪、大雪:表示逐渐进入寒冬。


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

  与小暑、大暑相对,间隔恰好半年。

奇门遁甲排局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

《烟波钓叟歌》中说的“次将八卦论八节”,

  八节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它们正好居于八卦的位置一分、二至居四正卦,四立居四隅卦;

  而阴阳二遁的划分,也是以夏至和冬至为界线的。

  所以学习奇门遁甲,必须掌握二十四节气方面的各种知识。

  另外,许多术数门类计年、计月,都是以节气日为起始点的,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例如计月,

以立春为正月节,

惊蛰为二月节,

清明为三月节,

立夏为四月节,

芒种为五月节,

小暑为六月节,

立秋为七月节,

白露为八月节,

寒露为九月节,

立冬为十月节,

大雪为十一月节,

小寒为十二月节,

也就是立春之后就是正月,惊蛰之后就是二月,以此类推,

而不以正月初一日或二月初一日等等为该月的起始之日。

  与计月一样,术数计年也是从立春节算起的。

有一首节气歌,讲的是节气与物象、气象的关系,值得一读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耕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雨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江封冻,冬至冰雪寒;

小寒过去了,大寒要过年。


这里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是,奇门遁甲中有“八节”之说,而且八节又很重要,

所以一定要记住,

八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和四立一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八个节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