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生活处处是道场,人生就是一次完善自我的修行。 谁都渴望做命运的舵手,丰富生活的体验,无限趋近成熟,其中关键在于如何抉择。 《淮南子》里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比仰望别人更有意义的,是懂得专注自己,打好手中的牌,去充实饱满内心,挖掘属于自己的幸福。 勤以养财 《后汉书》有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世人殷切盼望的命运垂青,不过是经年累月的勤奋埋下的伏笔。 好的生活,闲不出来,懒不出来,勤才能出来。 清朝年间,在湖南的一个偏僻乡村里,有一还算殷实的地主人家。 家中的父亲一生勤奋努力,才有了贫民翻身的宽裕日子,但生下的儿子却是个纨绔子弟,整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一日,他照常去城中游乐时,无意听见一位老人在拿自己当反面教材教育儿孙,深受刺激。 他当天就卖掉用来骑玩的马儿,徒步走上几十里山路回家,从此痛改前非,拼命苦干,勤以治家。 在他的努力下,家道渐渐兴起,儿孙也都有了条件读书考取功名,其中一个孙子还成为高官,名扬后世。 这位高官名叫曾国藩,乡村里的“纨绔子弟”就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 韩愈在《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年轻时,你或许可以透支身体,靠老天不时施舍的运气取巧过活; 到了一定年纪后,真正能让你走远的,从来都是自律踏实、积极勤奋。 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所有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循,万事都落在一个“勤”字。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以勤养财,永远都不会有太难过的一天。 书以养气 《格言联璧》中说:“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书中,藏着一个人走过的路,看过的景。读多即是见多,见多才能识广,见多方能养气。 不管是外人看得到的气质,还是内里所收藏的气度,读书都能给你想要的答案。 南宋大儒吕祖谦自幼天资聪颖,也好学多才,但唯有身上躁怒的脾气难为人忍,许多同龄孩童也因此不常与他亲近。 一次,他又与一位朋友发生争执,正要开口责骂时,就看了看手里的书,稍平怒火拿起书读了起来。 他惊觉,自己的怒火随着读得深入越来越小。 在读到《论语》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句时,怒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此后,他将书里的“薄责于人”当作修身警句,每逢动怒时就读书平心,待人也愈加宽厚平和。 读书让他修成了温和谦卑的气度,结交了众多同道挚友,也让他终成一代大儒,成就一生。 三毛说: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 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甚至在自己的精神里。” 读书给人带来的,不是吹糠见米的改变,而是潜移默化的丰盈。 它会给深陷低谷,苦苦挣扎的人以自救的缰绳;会给登上顶端,风光正好的人以自省的机会。 把生命浸在书中,你会发现自己宁静也强大,在浮躁的世间也能自在轻松。 动以养身 长寿医家孙思邈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不生病,人年轻,无痛苦,自然老。” 一个人,能了无牵挂来到这世上,无痛无灾离开这人间,就是最好的得偿所愿。 健康的身体,是行于世间的根本所在,是人无论何时都能引以为荣的最大底牌。 而投资健康最好的方式,全在于一个“动”字。 张学良历经战乱,也曾被幽禁多年,但他却能活到101岁的高龄,走过一个世纪的风景。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爱动,也常动。 即便是幽禁山野期间,他也每天锻炼爬山,钓鱼打球,还养了一群鸡鸭,在山间开土种菜。 年纪大了,身体不能做剧烈运动,他还是坚持在自家的院子里散步走动,不肯停歇。 他养出了一份好心态,也练就了一副好身体。而这些,都是运动赐予他的礼物。 古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活水清澈,在于动,门闩灵活,也在于动。 对于身体而言,最有效的良药不过于动一动,大汗淋漓反而能消散生活带来的疲惫,让所有的悲伤都随汗水蒸发。 有句话说: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会让你痛苦;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最后也一定会让你功成名就。” 躺平可能会让人得到一时的安逸,运动刚开始也许会让人痛苦不堪,但后者却可以让你走得更远,迈得更轻快。 当一个人开始动起来时,身体自然会给你最好的反馈。 静以养心 《道德经》里讲:“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生活总是浮沉不定,悲欢起落常有,聚散圆缺无常。 若是任由内心兵荒马乱、海水群飞,让无谓琐事惊扰安放的灵魂,一生怎得真正快活。 心烦意乱时,静心可以平复;心神不安时,静气可以化解。 静养自己的心,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沉着稳定的状态,从容不迫做事,心平气和处世,世界也会为自己让路。 明正德六年,王阳明会试再度名落孙山。 榜单前,有人唉声叹气,有人掩面痛哭,唯有王阳明神色坦然。 好友还以为他伤心过度,便上前宽慰劝解他,王阳明却淡然一笑: “世人皆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他打包行李回家,静心养性,潜心读书,闲时与友人弹琴写诗,涉猎广泛,最终在第三次科考是一举中榜,走上仕途。 诗中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活一辈子,活的就是心态。 如果生活让人无路可逃,那就在心里安上一方净土,修炼自己,悦纳自己。 心静了,凡事都能看淡,心静了,万物都能放下,一切都会顺其自然。 静下心来,让烦恼的事过,让烦心的人离,修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养一份去留无意的情。 若无从选择既定命运,那就坦然面对当下所有,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不枉曾经走过的每一步。 ▽ 《传习录》里说:“人生须得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我们无法预知生活下一站的风景,或是繁花似锦,也许荆棘遍布,唯一能把控的,是做好每一个今天。 磨勤以养财,磨书以养气,磨动以养身,磨静以养心,人生自然丰盈,你期待的也会如约到来。 点亮“在看”,愿你我都能选择对的方式,过上好的人生,不负日子里隐藏的每个惊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