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东梅:也许为了抚慰老人晚年丧妻的痛苦,也许更是为了避免再遭“欲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12-20 发布于北京
孔东梅:也许为了抚慰老人晚年丧妻的痛苦,也许更是为了避免再遭“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把母亲安葬仅一个月后,外公就把父亲接到长沙奉养了一段时间。泽覃外公当时在长沙上小学。于是留下了上面这张惟一的父子合影。

坐在外公旁边的是堂伯父毛福生,他是国子监监生,恐怕是韶山毛家族人中“学位”最高的。特别的是,他虽然不是外公的老师,但其弟、其子都教过外公私塾,而且可谓良师益友,二人都是外公念念不忘的乡亲父老。

这个时候的父子关系,恐怕是外公有生以来最好的。曾外公已经看出:虽然外公没听他的话,一步步从米店学徒做到老板,但现在总归成了有用之材。这些年对他学业的支持没有白费,作父亲的可以放心了。

就在这张合影照完不久,转过年的一月份,曾外公就因伤寒病去世了,时年五十岁。只有泽民外公为他送终。这次我回乡才听说,粗通文墨的曾外公生前自撰这样一副灵联(《毛泽东生活档案》上卷21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

决不料百年有一句,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

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

老人此时的心境让人一目了然,不由使我开始理解他了。

现在回头再看这两张珍贵的照片,我突然想到:为什么第二张照片没有泽民外公呢?一春一秋,只差了半年时间啊。也许,是因为曾外婆去世后,家里伙计一下少了照应,需要他去料理?或者,是因为发妻生下了孩子,当爸爸的赶去看望?可能都不是,也可能都是。不过我又有一个想法:恐怕还是母亲的号召力更大些吧?外公哥仨可都是“母党”啊!

今天仔细想来,曾外公对外公的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荏各方面的严格要求成就了儿子从小就熟悉中国农村,熟知农业劳动,深知中国农民。这一点使我外公在以农村革命为主要特点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得以运筹帷幄,百战百胜。

曾外公要求外公勤俭节约,艰苦的农村生活铸就了外公一生清廉简朴的生活信条。无论斗争岁月何等艰险,无论生活条件何等恶劣,外公从未被吓倒,而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至今仍熠熠生辉。更重要的是:在父亲与长子之间的高压与反抗的较量中,外公从小形成了坚强的意志。这一点,在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显得非常突出。

因此,我可以理解,虽然外公从小是对父亲的反对派,常常与父亲对立。但当他离家读书,特别是在长沙完成学业后,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并且开始非常用心照顾老人。也许那时外公已经认识到:父亲虽然暴躁,但还是出于爱儿心切,像人们常说的“恨铁不成钢”。可以说:外公的精神品格中,已经融入了曾外公的心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