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子母补泻法 - 2020.12.6 - 概念 针刺补泻法之一。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据病情的虚实,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选用本经子母穴进行治疗的一种取穴方法,也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在针灸治疗中,对于治疗十二经所生病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解读 具体说来,即某脏(经)虚证可用补其母脏(经)的方法治疗,某脏(经)实证则可用泻其子脏(经)的方法来治疗。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能调节阴阳盛衰,恢复五行生克制化的正常状态,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分析 五输穴 此法的穴位是基于五输穴,什么是五输穴。 五腧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五行属性 不光基于五腧穴,还要知道各穴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在阴经分别对应的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每个穴位的五行按照相生来排)。在阳经分别对应的是金、水、木、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即所谓的阴井木,阳井金。根据这个阴井木和阳井金,就可以推出所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讲解 以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例讲解一下穴位的子母补泻法。 手太阴肺经 肺在五行内属于金,所以它的本穴为金。在此穴的前面的就是生它的,为母;在此穴的后面的就是它生的,为子。在口诀内穴位的顺序就是按照井荥输经合的顺序,如下表。
因为肺的本穴为金,所以它的本穴为经渠穴。在此穴前面的为它的母穴为太渊。在此穴位后面的为它的子穴为尺泽。 如本经五输穴子母补泻法,当起病在肺(脏)经。实证则要泻子。就是用针灸的泻法泻尺泽这个穴位;虚证则要补母。就是用针灸的补法补太渊这个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口诀是指井荥输原经合歌,又因为阴经以输为原,阳经输后为原,所以推断阳经时需要把原穴舍去),表格如下。
大肠经与肺五行都属于金。所以大肠经的本穴为商阳穴。其母穴为曲池穴,其子穴为二间。 如本经五输穴子母补泻法,当起病在大肠经,实证则要泻子。就是用针灸的泻法泻二间这个穴位;虚证则要补母。就是用针灸的补法补曲池这个穴位。 临床 其临床应用,子母补泻法主要用以指导配穴处方,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五输穴的气血流注和经脉往来顺逆,采用各种补泻手法。 对于病证复杂、虚实互见者,则可选用他经五输穴补母泻子法和泻南补北法,选取相应经脉,在一经或两经上先后针刺补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