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泉局铸“嘉庆通宝”雕母大样钱一赏

 天府源泉 2023-12-24 发布于四川

      对于清钱大样而言,找到一枚优质的“乾隆通宝”大样和“道光通宝”大样相对是较容易的事,因存世量较豐。但要找到一枚状态好的“嘉庆通宝”大样实属不易。

     从字口上看,“嘉慶”二字因笔画多,横划也也多,书写起来容易粘连,对手雕艺人来说更是靠人技艺的难事。大多数人会选择动刀将字口粘连分开。对比存世量,嘉庆通宝比乾隆和道光少许多。

      我收藏了一辈子,极难藏得“嘉庆通宝”雕母级大样钱,这恐怕是一枚养眼之物。

    它的直径29.4mm厚1.4mm穿口7.0mm外缘2.7mm币文高0.5mm,重达5.9g。

    此品尺寸乃宝泉大样无误!另有以下特征符合大清雕母特征:

     1、铜质精良,包浆原汁原味 ,薄锈裹体,锉痕遍身。

     2、币面,背地章肉身平整光滑、光洁,均有微微隆起。


     3、字根边缘有修整槽,让此文更为凸起,切面清晰。

     4、笔文细瘦,笔面与外缘肉表面有刻痕或锉痕。

     5、内穿面廓细,背廓宽。按惯例从背穿廓下刀修整,令穿壁光洁干净无渣,穿孔两端内具有明显的坡模斜度。

     我前几日写了一篇拙文《对钱肉隆起“祺祥”钱的真伪探讨与辩识》论述过“清代中后期雕母有钱肉隆起,并非常自然地形成曲面,均是用刀修磨成形”的问题,以辩识肉身隆起雕母钱的真伪。且引用过咸丰年间户部侍郎王庆云所著《石渠馀记》一书中记载的一段关于清代铸币的工艺过程说 “凡铸钱先斩凿块铜曰祖钱,乃铸无文而环者曰母钱,然后印铸函方而成制钱。”的铸钱工艺过程,论证钱肉个别部位未化尽的刀痕,确认钱肉隆起是正常的, 从此币又找到一个佐证。  

      这枚“嘉庆通宝”大样的这些传世状态,实属罕见,是一枚货真价实的雕母大样钱。

    “嘉庆通宝”雕母大样钱具有颇高的的收藏价值。这可以从“真古文化”推出的一枚估价30万-80万的“嘉庆通宝背宝泉雕母钱”见得。

      这枚钱直径26.6mm,重5.8g。也是

铜质精纯,传世熟美,包浆温润,文字力度极佳,地章平整光滑,雕工极为精湛之品。

          2023年12月24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