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将,曹操为何饶了张辽而杀了他?都是人情世故

 老易说史 2023-12-25 发布于湖南

高顺,就跟古龙小说里的阿飞一样,看似普普通通,实则惊艳了很多人。而且,高顺还跟阿飞一样,出道即巅峰,亮相便是王者。

高顺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甚至连他是哪里人都忽略了,但根据他一直在吕布手下就业,率领的又是西北原装的“陷阵营”,大抵可以推断出他是一个西北汉子。

据载,高顺是典型的人狠话不多,有一股天然的杀手气质——不要跟我啰嗦,老子的刀一出鞘便要见血。

高顺,是吕布手下大将。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赠,很少说话。

高顺也有一支规模一般的直属部队,号称“陷阵营”。“陷阵营”只有七百余人,号称千人。这支部队跟麹义界桥之战那八百先登军大抵是一个性质,是王牌军中的王牌,也就是当世特种兵的意思。

“陷阵营”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基本上攻无不克的。

高顺之前的作战经历不详,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是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

但是,从他的上司吕布这些年的履历来推断,高顺和他的陷阵营应该是相当能打的。毕竟随着他那“著名义子”身份的主公吕布兜兜转转这么多地方,几乎从祖国的西边辗转到了祖国的最东边,高顺和他的陷阵营一直能保持编制完整,这就相当不容易了。

吕布在先后出卖义父丁原、董卓之前,其实是没怎么打过硬仗的,因为他被董卓当成保安队长使了。

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然后西北军全面内讧,吕布曾跟郭汜干过仗,输赢不明显。

后来,吕布一路东奔,曾想投奔南阳的袁术,袁术嫌弃这货名声太臭,给拒绝了。恰逢手忙脚乱的袁绍先生正在太行山一带剿匪,便忽悠吕布过去给他当了一阵子雇佣兵。吕布手下都是身经百战的骑兵,剿匪那是相当好使,没费多大劲就帮袁老板摆平了太行山一带大大小小的土匪。但吕布大意了,袁术都看不上的货色,袁绍能看得上?袁绍准备卸磨杀驴地把吕布干掉,但走漏风声,被吕布跑了。

流落江湖的吕布先生处处不受待见,但是陈留太守张邈及时对他伸出了橄榄枝,好酒好肉地招待了他。为啥呢?因为张邈和陈宫早就看准了他这个棋子,他们背后给曹操曹老板捅刀子的时候要用到他。

后来,曹操到徐州去得瑟时,密谋已久的陈宫和张邈等兖州士族果然把吕布接过来,带着几乎兖州全境反了曹操。

然后,便是一年多的兖州之战。兖州之战,按道理是吕布、陈宫、张邈他们稳赢不输的,为啥呢?还是他们掌握了绝对资源优势。兖州本土士族几乎都站在了他们这边,曹操那边就只有鄄城、范县和东阿三城了,怎么打?但他们运气不好,遇到了罕见的连年天灾,搞得大家都得饿着肚子干仗,最后被曹操逆风翻盘了。

再次被打成丧家之犬的吕布便带领部将们去投奔那些同样过得很憋屈的刘备,同是天涯沦落人,玄德兄应该不会太为难我吧。

可吕布的本性难改,被徐州那些不得志的丹阳武将给勾引得心痒痒,和曹豹等人里应外合,把正在淮水前线抵抗袁术的刘备狠狠地阴了一把,他把刘备刚刚得到徐州占为己有了。

好在吕布虽然不要脸,但还没有彻底不要脸,在刘备求他高抬贵手时,他居然答应了,让刘备带着残兵败将去帮他驻守小沛,也就是老刘家的龙兴之地沛县。

但是,大家也知道,汉末群雄并起,哪哪都是尔虞我诈、互相算计,巧取豪夺拿下徐州的吕布又怎么会有安稳日子过呢?要知道,袁术同志可是看着徐州流口水好久了。

建安元年(196年)六月夜半时,吕布的部将、河内人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率兵部队攻打吕布治所下邳,但因城池防守坚固一时无法攻入。这里插一句哈,这次叛乱是里应外合的产物,隐藏的元凶便是大家公认的正人君子陈宫先生。这是陈宫第二次卖主,而且还不是最后一次。

不知所以的吕布先生并没有拿出他那三国第一猛男的气质来,而是慌慌张张地带着家眷逃到了高顺的营寨。按照人在危急关头会潜意识地往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跑这个潜规则来推断,高顺应该是吕布当时手下最靠得住的势力了,这也间接证实了高顺是吕布手下的第一将。

高顺确实有第一大将的风范,接到了吕布,不慌不忙地问:“领导,您这一路走来,可听到了什么风声?”

吕布惊慌失措地回答:“我依稀听到了河东口音。”

高顺马上便猜到了是郝萌造反了,于是率部到下邳平叛。老风格——人狠话不多,上去就是一顿弓弩齐发,三下五除二就击退了好萌的部队,天亮就凯旋归营了。高顺还在这一战中斩下了敌首郝萌的脑袋,虽然有郝萌的部将曹性的助攻,但临阵斩将的功劳还是挺大的。

大家是不是觉得高顺对吕布如此忠心且如此有能力,就一定会受到吕布的重用?然而并非如此,吕布这货不太相信任何一个人,如果非要他相信一些人,他宁愿相信那些他不该相信的人,比如著名的“正人君子”陈宫先生。对于,高顺这样的忠仆,他是当成擦手纸用的,用完就丢。

高顺曾劝吕布:现在这个世道很混乱,要想真正站稳脚跟,还是要讲点武德,要学会去笼络人心,收买可用之人。您不能像以前那样太任性妄为了,要是把人都得罪光了,以后就没人跟你混了。

吕布虽然也知道高顺是一番好意,但是就是抓狂地表示“老子做不到呀”。你不听高顺的好言相劝就算了,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不行吗?吕布为了表示他记得高顺说过什么,居然在高顺平定郝萌谋反之后,剥夺了高顺的兵权,把陷阵营的统领权交给了他的亲戚魏续,后来是因为魏续无能统领陷阵营,他才逼不得已把陷阵营还给高顺。

好在高顺真的是跟关二爷差不多的忠义之士,只有大哥会对不起我,我绝对不会对大哥有任何意见。高顺一如既往地忠于吕布。

建安二年(197年),当上徐州大哥已经一年多的吕布,却并没有见到莒城方面的人过来拜码头,于是很生气,扬言要攻打莒城。吓得莒城方面赶紧承诺,马上上缴含有良马五匹的保护费。但这份保护费因为臧霸的原因没有送到吕布手里来。

这可把吕布气得不轻,当即亲自率领步骑要去征伐臧霸。高顺再次劝阻:领导,你这么干不合适,你现在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你要啥东西要不到?但这些东西要人主动送给你,你才有面子嘛!你这动不动就带人去抢,不是有失身份吗?跟个黑社会大哥一样!万一还没抢到呢?不更加丢人丢到外婆家去了?吕布不听,果然拿臧霸没啥办法,最后被臧霸哄回来了。

看到这,大家别觉得吕布智商不在线一样哈,这货一直就被人当猴耍。谁给他画饼,他就跟那贪吃蛇一样的不分青红皂白咬上去,后面,刘备、袁术都以同样的套路又刷了他一次,刘备、袁术耍完,曹操接着耍。而且,直到他临死之前,陈宫还在耍他。但这些都是后话。

吕布在徐州那几年,基本上就是在袁术和刘备两人之间玩变脸。放过刘备又无缘无故抓着刘备一顿揍,被袁术背后捅刀又跟袁术联盟、还特么意图结亲,但接到曹操方面更好的报价,又对袁术毁约,向曹操索要更高价格后,又跟已经称帝的政治公敌袁术抱成一团。这些咱不详细说了,重要说说高顺少有的高光场面。

建安三年(198年),被吕布教训了一番但随后得到老大哥曹操赞助的刘备重回小沛,并报复性地打击了一下吕布——吕布曾派人带金子欲到河内郡买马,被刘备军抄掠。

吕布是一个吃得了亏的人吗?一看一直被他欺负的大耳贼这次居然欺负到他头上来了,马上派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攻打小沛,事实证明,当时的刘备还是不怎么经打,很快就败下阵来了。

与此同时,曹操派来给刘备帮场子的夏侯惇也被高顺等人打败了。据传,夏侯惇的眼睛就是在此战之中被高顺的手下曹性给射瞎了一只,虽然曹性因此付出了生命,但高顺还是借此夺取了胜利。

同年九月,高顺等人攻破沛城,击溃了刘备军,俘虏了刘备的妻儿,刘备再次投靠曹操。

这里必须要解释一下,有很多朋友以此战为证,说高顺比关羽、张飞等万人敌还能打。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战争其实还是要打综合实力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后来关羽在下邳被曹操没费多大劲就给俘虏了,难道能说明关羽在曹操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因为关羽当时手里没人嘛!同理,此时的刘关张干不过高顺、张辽,也是因为实力太弱。

有些喜欢抬杠的朋友会拿刘备的河北老兵、陶谦送上的四千丹阳兵、以及徐州士族和曹操赞助的私兵等来说明刘备当时实力并不弱,这里大家其实忽略两个问题:第一是刘备在此之前已经吃过两次大败仗了,第一次是从淮水前线反攻下邳,当时手下的部队已经溃逃得差不多了;第二次是吕布眼见刘备在小沛拉拢了一万多民兵,又无缘无故地打了他一家伙,刘备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去投奔曹操的。第二是曹操赞助刘备的那点兵力其实不好使,别问为啥?老曹的人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给老刘卖命的,后来老刘指挥袁绍的部队也是如此。所以,刘备集团此时还是很虚弱。

但有一说一,高顺干败夏侯惇那支部队,还是有点含金量的,因为夏侯惇也是一个疯起来不要命的主。

干败刘备和夏侯惇的吕布终于引来了终极大魔王曹操,同年九月,忍无可忍的曹操亲自东征吕布了。

吕布步步退守,直到躲在下邳城里不敢出来。此时,陈宫又想把吕布卖了,他提出“犄角之势”想忽悠吕布出城,然后自己占据下邳城,进可守、退可降。别诧异,吕布还真的同意了,好在吕布的妻子及时骂醒了这个糊涂蛋,你特么出城去,你的命就是曹操的了,你的老婆和孩子还不知道是谁的。陈宫要搞犄角之势,他自己怎么不出城去?

最后,人人自危的吕布军队反水了,高顺、陈宫被侯成、宋宪、魏续叛将所捉拿,吕布不得已而投降曹操。

投降后,吕布、陈宫、张辽、高顺这四位大佬在面对曹操那犀利的眼神和意味深长的笑容时,表现完全不一样。

吕布是主动求饶,还恬不知耻地求被他反复伤害的刘备帮忙说情,被刘备成功补刀后,大骂“大耳贼最不讲信义”,一个三姓家奴骂一个自己多次出卖的人不讲信义,那画面简直不要太滑稽。吕布最后自然难逃一死,因为曹操压根就不会放过他。

陈宫则是表现得非常大义凛然,用自己早就不想活了,然后用“曹操也算是有头有面的人,绝不会搞祸及家人那一套”道德绑架了曹操,然后不给机会给曹操斟酌,就自己奔赴刑场了。这家伙是真聪明,用自己没有挽救余地的生命保全了一家人。

张辽则是痛骂曹操,说只恨当初在宛城没有一把火烧死曹操。用血性激起了曹操的兴致,再加上老乡关羽在旁边恰到好处的求情,张辽就这么体面地保全了性命。

高顺呢?自始自终没有多说一句话,也没有正眼瞧过曹操,自然也没有人帮他求情。再加上他和曹操的亲戚夏侯惇还有恩怨未了,所以曹操也就是象征性地问他还有什么话说之后,便把他给杀了。

纵观高顺的一生,其实戏份并不多。但在这些有限的画面之中,大致也可以勾勒出一个可歌可泣的将军形象出来。

首先,咱不说别的。就凭高顺与张辽前期大致旗鼓相当的表现和地位,张辽投降曹操之后,能逐步凭借实力爬到“五子良将之首”的位置。我想,只要给高顺同样的机会和支持,高顺应该也是可以的。

只是,历史其实很多时候满满的都是遗憾,因为它没有假设和如果。

高顺终究和张辽不是一类人,他相对于张辽来说,有比他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咱也不知道那种东西是什么,或许就是一个武将的血性。别觉得这是一个武将应该普遍具备的东西,事实上,那个时代军事将领,很多人都没有。比如曹操的“五子良将”就基本没有,别看最终投降的只有于禁,但把于禁换成是其他四个人,大抵也会投降。内在原因,以后有机会再说。

最后,深度来剖析一下,像高顺这样的人为什么难以苟全性命?简而言之就是,直男癌不合时宜,复杂点说,就是这人太实诚忠厚,不知道玩虚的。

网上有一种说法,说高顺和吕布身边的第一谋士陈宫搞不好关系,所以不被吕布、陈宫等人待见,一个跟自己同事都搞不好关系的人,怎么会被敌方接受呢?这一看就知道,又是一群被毒鸡汤洗脑成功的人。

吕布是啥人?啥都拎不清的人;陈宫是啥人?精于算计而反复无常的人。这样的人,跟他们搞不好关系才是正常的,关系好得不得了才有问题。

高顺最终被曹操杀害其实就只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和夏侯惇之间的恩怨,二是没有一个很有分量的人帮他说情。

先说第一个原因吧。假设曹操真的收降了高顺,高顺以后该如何与夏侯惇相处?曹操又该如何安排?曹操不能不照顾自己人的感受,夏侯惇也不一定大度到原谅让他失去半个世界的人。就算曹操和夏侯惇能做到忘记过去,那么,其他曹家人、夏侯家的人呢?还有那些想向曹家、夏侯家的人献媚的人呢?不管怎么说,高顺即便投降了曹操,日子也注定不会好过。

再说第二个原因吧。职场之中,真的不是你觉得你有才,就能得到一份不错的offer,有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举荐人相当关键。一个成熟的公司和团队,岗位尤其是重要岗位就那么多,而且很多岗位对能力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差点好点都凑合能用(这就是体系优势),人家为什么不尽量用点关系户?高顺都不带正眼瞧曹老板,还没有人愿意帮他说句话,曹老板怎么会留他?

其实有一些细节是最有含义的。比如高顺的一言不发和张辽的高声怒斥,大家能读出什么呢?其实真正没想过乞活的人,是不会说那么多话去吸引别人注意的,都要死了,还浪费那么多口水干什么?高顺一言不发就是表明了他的死志已决,张辽高声怒斥恰恰表明他还想活着。

咱再举一个著名的例子,有名的断头将军严颜,当张飞要砍他的时候,他原本也可以像高顺那样一言不发地直接赴死, 然而严颜说了啥,他说:“砍头就砍头,何怒也?”什么意思呢? 用现代话说就是杀就杀呗,那么凶干嘛。 就是这一句话让张飞听出来一丝松动,然后反复招降,严颜最终就坡下驴投降了。

咱有时候说历史,说得自己都快抑郁了,因为确实不知道应不应该把所有真相和自己的理解敞开跟大家说。说嘛,怕大家承受不了背后真相的残酷;不说嘛,又总觉得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跟着咱一路走过来的朋友,老问我为啥对丞相和二爷那么的推崇?没办法,至少在那个时代,我是真没办法找其他比那两位大神更完美的人了。

高顺,虽然我一直没有提笔写他,但是他是汉末乱世之中极其少数值得人尊敬和惋惜的武将。

谨以此篇,献给高顺那样的黄金配角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