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说爱你口难开---2024年新高考最新的古诗文阅读题型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2-25 发布于甘肃

Image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让国,俱逃归周。及至西伯卒,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既平殷,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爰采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节选自孔颖达《春秋正义》)
材料二:
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请即此而论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死。孔子尝称之,曰“古之贤人”,孟子尝称之,曰“圣之清”。谁得而议之哉?虽然,抑有说也。
先君之国,受之于祖宗者也。父子传次以嫡以长,古之制也,易此必乱。昔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太王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以顺父志,以成王业。孔子称之以至德,且曰民无得而称焉。夷也苟知父志欲立齐,当效泰伯顺父之志,隐然退避于治命之日,不当行己之志,显然辞让于乱命之余也。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汤武之征伐,即尧舜之揖让,天下归周,天之命也。洁身自远斯可已矣,何乃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毛乎?斯皆过乎中者也。呜呼,廉顽立懦[注],足可为百世师,过中失正,恐未臻乎尧舜禹之道。此孟子之所以讥乎其隘而孔子至德之称在泰伯而不在夷齐也厥旨深矣。
(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廉顽立懦: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此孟子之所以讥乎ABC而孔子至D德之E称在泰伯F而不在G夷齐也H厥旨深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指谦让,与《汉书·苏武传》中如惠语以让单于意思不同。
B、叩,指拉住、勒住,与《项脊轩志》中以指叩门扉意思不同。
C、兵,指用兵器杀害,用作动词,与材料二为万世法用法不同。
D、毛,文中指土地上生长的草木,与成语不毛之地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文王去世之后,周武王东征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劝阻武王未果,避世隐居到首阳山,他们作了一首诗批评武王以暴易暴。
B、依照古制,周太王应把王位传给长子泰伯,但他却想传位于小儿子季历,泰伯得知后就逃跑了,孔子称赞泰伯的德行最高尚。
C、在方孝孺看来,天下需要贤明的君主,因此商汤和周武王征讨前代暴君与尧舜禅让都符合天道,天下归服于周也是历史必然。
D、伯夷的行为虽然能够使顽夫变得廉洁,使懦夫坚定心志,但孟子认为,他未能达到尧舜禹三位圣人的境界,不能够为百世师。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
2)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
14方孝孺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行为是怎样评价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怀
陆 游
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
炎火炽昆冈,美玉不受焚。
孤生抱寸志,流离敢忘君。
酿桂餐菊英,洁斋三沐熏。
孰云九关远①,精意当彻闻。
捐躯诚有地,贾勇先三军。
不然赍恨死,犹冀扬清芬。
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②。
[]九关:指宫阙,朝廷。要离:春秋末吴国勇士,后世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兰碎尘犹香、竹裂纹尚直,诗人赞美它们的品格,以此表述自己的心志。
B、第六句中的意为岂敢,以反问直抒胸臆,语气强烈,掷地有声。
C、诗人虽然远离朝廷,但认为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应是为天下人所共知的。
D、这首五言古诗运用比兴手法,巧妙化用典故,反复咏怀,风格质朴刚健。
16、诗人先说捐躯诚有地,又说愿乞一棺地,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南粤中学的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描写了自己晚年孤独病弱的境况,其《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写出了类似的境况。
3)学校的文学廊为古今诗人制作名片,文佳想引用两句诗来概括曹操的形象,陈老师提醒他用曹操自己写的诗就很合适,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3分)CFH [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C
12、(3分)D
13、(8分)(1)父亲死了不(好好)安葬,就要发动战争,可以称得上孝吗?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可以称得上仁吗?[4分。大意2分,干戈”“1分。]
2)幸亏有次子交托社稷啊,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接任国君的人,那又能把先王的社稷怎么办呢?[4分。大意2分,”“1分。]
14、(3分)①洁身自好(保持高洁);②过中失正。
[答出任意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3分)C
16、(6分)①诗人先假想自己有一天能实现为国杀敌的理想,那他必勇冠三军,哪怕捐躯亦在所不惜;②但如果报国理想落空,也希望能葬在吴国勇士的坟边;③两句诗前后相连,抒发诗人生死不变的忠诚之情,体现始终如一的气节。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2)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3)示例一: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示例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示例三: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选自《论语·雍也》,有删改)
材料二: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
材料三: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仕者A世禄BC市讥D而不征EF无禁GH人不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此处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与《五石之瓠》中的“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
B.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等重大典礼都在明堂举行。
C.耕者九一,指井田制。土地分为井字形九区,周边八区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公田八户共同耕种,此即九分抽一的税率,是孟子以为最理想的土地制度。
D.“内”与后文的“外”是针对男女而言的,意义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重点谈论儒家学说中两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圣”与“仁”。孔子认为“圣”是人格修养中最高的境界,就连尧舜也难以达到。
B.材料二中,作者从正面立意,假设天下人“兼相爱”,就能消除种种乱象,使天下大治。
C.材料三中,有人劝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拿不定主意,咨询孟子,孟子趁机向齐宣王宣传王政主张。
D.材料三中,齐宣王肯定孟子的王政主张,但又不想实行,辞以“好货”“好色”,孟子说,只要“与百姓同之”就行,最终说服了齐宣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4分)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4分)
14.这三则材料既体现了孔孟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也体现了儒墨两家思想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则材料思想的相同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张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6.尾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在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上都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的“我欲仁斯仁至矣”与《论语·颜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强调了提高自我修养依靠自觉的儒家思想。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当时存在的不正 “士风”。
3炮哥在整理高考诗词笔记时,想给“对写”这一手法找几个具体的例子,但苦思冥想,还是想不 出来,作为他的好朋友,你推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BEG  
11D  
12D  
13.(1)看待子女、弟弟、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视”译为“看待”(1分);“恶施”译为“怎么实行”“怎么会做”(1分);“亡”同“无”,译为“没有”(1分);句意1]
2)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依靠的人。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这四种人。[判断句,译为“是”(1分);“告”通“靠”,译为“依靠”(1分);“先”,形容词做动词,可译为“最先考虑”(1分):句意1]
14.三则材料体现的思想相同点:①对他人有爱心(同情弱者、博施广济、仁爱他人、兼爱他人);②推己及人,将心比心;③与他人同甘共苦(与民同乐)。(每点1分)
15.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16.①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②《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直接抒情,以反问的语气来强化情感,表达蔑视权贵的思想。
17.(1)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3)示例: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五月渔郎相忆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