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闰年遇青龙,春寒逢秋旱”,2024是青龙年,有啥预兆?农谚咋说

 农民的小帮手 2023-12-26 发布于河南
兔年将要过去,即将迎来龙年,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也就预示着明年龙年不一般。
今年(2023年)也被称为“黑兔年”,至于为何叫“黑兔”,它是结合天支法以及五行来说的。而按照同样的方法来说,明年(2024年)又是“青龙年”。有朋友可能会问,龙年怎么还有“青龙”之分呢?年景好不好?
本篇内容,笔者就详细和大家说说这些问题,并且通过民间所流传的农谚,说说青龙年的年景好坏,以及从农业种植的角度,农民朋友该如何应对?


2024年为何是“青龙年”?

天支法指的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的传统历法,通过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方式,可以有60个组合。
十二生肖中,每一年对应一个组合,60年为一个轮回,其中,在这60个组合中,含有任何一个地支的组合,都会重复5次(天干不同)。
以2024年龙年来说,属于“甲辰年”,而其它4个带“辰”的年份,分别是戊辰、庚辰、壬辰、丙辰(2036年就是丙辰龙年了)。
再结合五行来说,十天干中,每两个天干,对应五行中的其中一个,具体为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可以看出,甲属木,而木在五行中,对应的颜色为青色。因此,2024年是甲辰龙年,也可以说是“木龙年”,或者是“青龙年”。


青龙年有啥说法?

民间关于青龙年,不同的地区,也流传着不少谚语。说说我们这边老年人常说的一句“闰年遇青龙,春寒逢秋旱”。
闰年指是4倍数的年份,而2024年恰好是4的倍数,2024年则是闰年。至于“闰年遇青龙,春寒逢秋旱”的意思,单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当该年是闰年还是青龙年的年份,春天可能会有严寒天气,秋天可能会有干旱天气。
春天本是温度回暖的时候,如果遇到较长时间的降温,或者大幅度的降温,则不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农业方面来说,也不利于春管和春播(尤其是出现“倒春寒”天气时,根据寒冷程度,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损伤)。
而秋天是成熟、收获、秋播的时期,此时如果出现比较干旱的天气,也不利于农作物后期的生长,以及秋播的正常进行。而干旱预示着长时间无降雨,温度比较干燥、炎热,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出行。


农民朋友该怎么办?

上面已经提到,按照“闰年遇青龙,春寒逢秋旱”的说法,不利于田间农作物的生长。而作为农户们来说,别管农谚是否应验,提前做好准备肯定没错。
先说遇到“春寒”的情况。以小麦来举例,3-4月份是冬小麦年后生长的关键期,能否正常返青、拔节、孕穗、抽穗等,这段时间的温度很关键,如果遇到降温天气(比如倒春寒),根据倒春寒的时间和程度,影响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导致田间穗数减少。
而整体穗数减少,有效穗数势必也会减少,等到成熟时,哪怕单株产量很高,最终也无法获得高产。严重的情况下,整片麦田都因冻害而死苗,就等于是绝收了。
因此,作为农户们来说,及时勤快的查看天气预报,如果提前预报将有大幅度的降温天气,可对小麦提前进行春灌,降低严寒天气对小麦造成的冻害。同时,还可以提前喷施芸苔素、磷酸二氢钾等,增加小麦自身的抗逆能力,减少冻害的发生。

再说遇到“秋旱”的情况。既然是秋旱,预示着晴天无降雨。以玉米来举例,秋天是秋收、秋播的时期。在秋收之前的一段时间,玉米处于灌浆期,此时对于水分的需求还比较大。如果当地长时间无降雨,田间干旱严重,会导致玉米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进而造成减产。
虽然玉米收获时,希望是晴天,有利于晾晒。但是,如果产量不高,收获时再好的天气也不是好结果。
另外, 玉米收获后,还是秋播的高峰期,黄淮海多地会种植小麦,想要小麦发芽出苗率高,田间就必须有好墒情。如果秋播时,田间墒情就不好,播种以后还是没有降雨,种子吸收不到充足的说法,就有可能无法出苗,进而降低出苗率。
因此,对于农户们来说,针对“秋旱”情况时,需要适时进行灌溉浇水,而在秋播时,也建议播种后,及时进行浇水,以便下茬作物更好的出苗。

综合上述内容,2024年是闰年,还是“青龙年”,民谚说“闰年遇青龙,春寒逢秋旱”,不管该说法对不对,都建议农民朋友心里提前有个准备。如果是风调雨顺的年份,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真出现了“春寒”、“秋旱”,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对于产量的影响也不大。
对此,你怎么看呢?
感谢您点击下方“关注”点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