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感悟】议论文写作:深入追问,就事析理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2-28 发布于甘肃

高中版

深入追问

就事析理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杨剑锋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李长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图片

【原文呈现】

自由的代价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张梓熙

何谓自由?或许是我们的身体不被拘束在某处,可以自在地行走奔跑;我们从事的职业由自己选择,人生轨迹不为他人摆布;我们的思想可以飞扬到任何地方,不被某种价值观限制。上述这些是不同层面的自由,想要实现自由则要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

人类拥有自由的历史何其短暂!当代拥有自由的人们何其难得!历朝历代的人们不断为之争取,方有今天能让我们自由发展的社会。从西方文艺复兴,到我国“五四运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对自由的探索都历经坎坷。正如鲁迅先生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在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人们要么为了一时的富裕成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要么难以理解和接受自由的真谛。如果没有鲁迅先生的呐喊,很多人会在麻木愚昧中“昏死过去”。即使个人想先拥有自由再坐享安稳,也会被大势所困,无法让整个社会获得解放。《伤逝》中的子君,是拥有新思想渴望自由恋爱的女性,她从封建家庭的“安稳”中,历经危险跳将出来,却又陷入小家庭的安稳中,哀伤困顿,谈何自由?

如今我们拥抱社会主义,感受自由平等,品味多元价值,是否就可以安稳地享受自由了呢?并非如此。正如上文所说,当代拥有自由的人更难得,我们有自由的身体、人生,未必有自由之思想,这也正是鲁迅先生迫切想要唤醒的。我们沉浸在一种或多种思想围绕的价值体系中,我们身边不断地出现“信息茧房”,难免会陷入安稳的牢笼,将外界赋予我们的思维方式惯性地认为是自己的声音。这也是为何如今网络暴力频发,而无数愚者只会顺风怒吼的原因。思想的自由更难,要求我们无论面对何种事物时,都要剔除表象,冷静地斟酌审视,才能防止被莫须有的言论不知不觉地裹挟。我们更要大胆地进行自我剖析,以同样冷峻的目光审视自己。

自由,意味着自我不受限制和约束,勇敢地飞扬不妥协,给人幸福的智慧。

图片

【问题诊断】

原文中第二、三、四段频频提到“危险”,但“危险”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分析时并未说明。在说理时须把“危险”投射到具体的人、事、行为上,才有就事论事的针对性。

名言理解类的作文题目,难度在于理解名言的内涵,还要选取合适的切口去构建讨论的平台。对于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我们不可就“自由”泛泛而谈,而应选取合适的切口。就本篇而言,作者熟悉鲁迅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相关作品,以《伤逝》中的子君为代表来例证“自由”。但这样的论证仍停留在“自由”的大概念下,未能聚焦“婚恋自由”。假如能够以鲁迅作品中的“婚恋自由”为核心话题,再抓住《祝福》中的祥林嫂,利用二者的确切事例做对比,就能显现出鲁迅对时代女性或“安稳”、或“危险”的真实处境的认知,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只有这两条路”中“只有”一词的悲哀。

【升格策略】

原文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危险”这一要素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要解决此问题,首先要深入审题。鲁迅这句话的核心在于三个关键词:安稳、自由、危险。而自由是安稳和危险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点阐释,然后再思考这三个词之间的联系。

其次可通过逐层追问,深入地就事析理。如:何谓自由?为何贪图安稳就没有自由?为何追求自由伴随着危险?当我们在追求自由时,历经诸多危险,为何还继续追寻自由?此时可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回答,如在民族危亡时刻,总有追求自由的过程需要打破旧思想、冲破精神束缚,这些伴随着血泪甚至丧失生命的代价。可知危险不仅可指生命的消逝、他人的迫害等显性方面,还可指他人的流言、思想的约束、发展的垄断等隐性方面的内涵。

图片

【升格佳作】

从鲁迅笔下的“自由”谈起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张梓熙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鲁迅先生用这句话直接揭示了寻求或放弃自由需要面对的处境。一只鹦鹉,如想饮食无忧,必然要老实待在笼子里,成为宠物;而如想翱翔蓬蒿之间,就必然面对缺食少水、风吹雨淋、天敌环伺等情况。前者或许长寿但被拘束于牢笼之间,后者自由自在但寿命缩短。如果以此观照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有诸多人、事都能佐证这句话。同时,我认为不能只盯住前半句“自由”“安稳”“危险”,后半句的“只有”二字才更加惊心动魄。

鲁迅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先驱,他对女性社会地位这一问题,特别是女性的婚恋自由有深入的思考。旧社会女性的婚恋自由关系到女性解放的问题。在《祝福》中,祥林嫂就是旧社会女性的典型,她对于自己的婚恋毫无自主权,是男性主宰的家庭中的附属品,对此她毫无反抗意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祥林嫂只想求得一生所托,过安稳的生活。小说《伤逝》中,子君的人生轨迹就与祥林嫂大不一样。子君是有新思想、渴望自由恋爱的新女性,她与亲人断绝联系,从“安稳”的封建家庭中跳出来,以新式自由婚姻的观念组建家庭。但在新的家庭中,她也仍未脱离“安稳”的家庭主妇角色。这种“安稳”使她的爱情不能再“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虽说她有了追求婚恋自由的主动性,但本质上仍陷在一种“安稳”之中。而后婚姻失败,子君又回归原有封建旧家庭,郁郁而终。子君恐怕并未懂得“只有这两条路”的含义。

鲁迅读过易卜生《玩偶之家》,他对娜拉出走的意义有着深刻的思考。鲁迅所处的时代,女性的婚恋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赢得自由。在鲁迅其他作品中,除子君外,没有其他实现“婚恋自由”的女性,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在“两条路”上,那个时代的女性尚需要外力的帮助。

1943年,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实现了婚恋自由,这距鲁迅完成《伤逝》的写作又过去了18年。

图片

【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观点突出,文脉流畅。作者以鲁迅为例,分析其小说《祝福》《伤逝》中的“婚恋自由”。作者在思考婚恋自由的内涵时,很好地兼顾了题目中自由与安稳、自由与危险的关系。并且充分结合现实,分析了为何需要婚恋自由,以及婚恋自由的代价,对鲁迅的名言理解全面且深入,现实观照性强。

【注】本文转载于《中学版<语文导报>2023年上半年第20期精彩荟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