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龄5年以上,防止并发症,比降糖更重要

 空谷幽兰80 2023-12-28 发布于广东

得病多久会出现并发症?

有糖友问我,2型糖尿病人得病多久会出现并发症?她确诊糖尿病4年多了,空腹血糖还不错,可是餐后血糖经常偏高,糖化也在6—7之间。最近总感觉眼睛干涩、胀痛,怀疑是并发症
因为她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再加上患病时间接近5年,到了并发症的出现期。所以,我建议这位糖友马上去医院做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排查一下眼底病变和肾病,及早防范。

图片

5年是一道坎

一般情况下,2型糖尿病人患病5年是一道坎,很多糖友是在5年前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就是这5年内血糖控制没有完全达标,长期的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对血管的伤害不断加重,日积月累形成病变。往往最先受伤害的是毛细血管丰富的眼睛、肾脏、皮肤等器官

图片

5年内降糖为主

糖龄5年内的糖友,主要目的是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争取实现不吃药、不打针,逆转糖尿病。因为这部分糖友的胰岛功能还存在,只要被高血糖的糖毒给毒晕了,暂时失去了功能。只要把血糖控制好,解除了糖毒性,胰岛功能还有机会恢复,再加上减肥和严格的生活管理,实现糖尿病逆转。

图片

5年后防控并发症为主

糖龄5年以上,胰岛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很小了,几乎很难逆转了;这时候要面对现实,把防控并发症作为主要目标
一是预防并发症;没有出现并发症的糖友要努力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以降低高血糖对血管、神经等系统的伤害,预防各种并发症,将并发症出现的时间更可能地推迟。

图片

二是控制并发症;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友要管住血糖血压等多种指标,把并发症控制住不发展,争取早日逆转早期的并发症;延缓并发症的发展,不要发展到无法逆转的中晚期,避免失明、肾衰竭、脑梗、心梗等致残致死的重大疾病。

如何防控并发症?

1、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4.4—10.0,糖化控制在7.0以内。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总胆固醇要小于5,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1.8。

图片

2、体重达标,不胖也不能太瘦

首选肥胖的糖友要减肥,减重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降糖效果,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其实偏瘦的糖友还要积极补充营养,适当增加高白质食物。偏瘦的糖友免疫力较差,肌肉没有力量,还容易摔倒骨折。所以,肥胖和偏瘦都不好,体重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体质指数BMI最好是在20—25。

图片

3、坚持运动是关键

运动贵在坚持,建议选择一项你喜欢的活动:比如快走、慢跑、打羽毛球、骑自行车等。最好是每天都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两次以上的力量锻炼。坚持运动是增强体质、预防或改善并发症的关键,效果比打针吃药还要好。

图片

4、定期筛查并发症

每年一到两次去进行心、脑、肾、眼、足、神经等6种并发症的筛查;主要的检查项目有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心电图检查、颈部彩超检查动脉斑块、糖足筛查、周围神经病变检查等。定期做这些检查,80%以上的并发症能在早期就被逆转。

图片

5、重视并发症早期信号

如果糖友出现乏力加重、体重快速下降,伤口感染、长时间不愈合,眼睛干涩视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手足麻木、疼痛发痒等的异常感觉,小便时尿液泡沫多、长时间不消散等并发症的信号,及早去医院检查,争取将并发症消灭在初期。

图片

6、严格的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是防控并发症的基础,必须做好。改变吃得多、不爱运动、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管住嘴,控制热量摄入,少吃高油高盐食物。定时定量进食,戒烟戒酒,不吃夜宵不熬夜,每天睡足7个小时,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好心情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