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再读苏轼《定风波》

 新用户38922816 2023-12-30 发布于北京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图片

    定风波被称为苏轼最值得反复品味和解读的词,不同时代、不同年纪、不同环境的人,从这首词里读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此所谓诗无达诂。

    首三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此时的苏轼经过乌台诗案九死一生,被贬到黄州,在此之前他是被皇帝钦点的宰相之才,而如今却成了一个无权的散官,落差之大,背后非议之声也少不了。

    所以穿林打叶声不仅仅是雨声,也是此时他人生中的杂音,不去听竹林打叶的杂声,才能从混沌迷茫的困境中走出来,而从重新定义自己人生的意义,下雨了大家都在躲雨,奔跑,他却想不妨吟啸慢慢走,芒鞋也许比车马慢,但是胜在轻便自由,这一句看似轻巧洒脱,实则带着骨气!不去听,不用跑、芒鞋也能胜过马,被人议论又能怎样?被贬无权又能怎样?何必羡慕攀比他人,别人有车有马,我觉得竹杖芒鞋一身轻!

图片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初到黄州,异地他乡孤寂飘零,寄住在寺院当中,经过乌台诗案让一个本性开朗的人有些不敢相信别人,而那一到他也明白,只有自己才是坦荡人生最可靠的同伴,挽狂澜于即倒,赴大厦之将倾,谁怕?看似反问,更是给自己的鼓励 !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既然要来,那不如我们就先走进风雨中 。

    料峭春风吹酒醒,这一层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他在这时突然交代了春风吹醒,原来刚才的潇洒是醉后的豪言壮语 !那这是否推翻了之前的一切呢?

其实他是在告诉自己,人生最可贵的是清醒后的自省, 褪去豪情和冲动、发现,现实微冷,甚至带着一丝刺骨的疼,但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全方位的审视自己。

    山头斜照却相迎,看太阳出现在山头, 拥抱着着初醒的我们,我们依然在向着光明前行。

图片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诗说了那么多、潇洒快意,这时候为什么要说回首?因为人生慢慢,风雨兼程,前途未明,而难就难在回首,来路已知,前方仍有无限风景,无限可能,谁都愿意向前看,那为什么回首?

    萧瑟是形容风雨的声音,回头去看来时的风风雨雨,你要把这一路的风雨和感受,在心里细的品味、所有一切皆非无缘无故。

    花开花落,零落成泥,那也是花曾来过,这就是回首的思考!

    回首的结论是什么?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才实现了真正的豁达与超脱,只有认清现实,才能走出困境!

    本篇没有华丽的词藻,用笔简练,但意境深邃,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